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1558年的天变 > 第77章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1558年的天变 第77章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时光的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6:48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1558年的天变 !

大明朝翻开了新的一天,幕得闲与周明睿又准时得来到黄石定的那个客栈房中请安,还想着可能今天师尊老爷是不是一样没有回来,但是今天原本是空空如也的房间里,却看到黄石已经坐在房中的那张小圆桌前面了,他正在百无聊赖的翻看着自己大屏幕的智能手机,里面存着几本他刚才正在看的书。

特别里面有一本是写绿岸公式的门,另一本是讲回大宋搞科技指南的,因为这两本书中的主角和黄石他自己很象,虽然都是小说中描写的情节,但是主角的嘻笑怒骂还是很感染了他,他们拥有和自己差不多的时空之门。

然后这两个主角又是和黄石一样穿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比他的处境还恶劣些,那么主角们的一举一动黄石自己都会设身处地得想想,如果把他们换成了是自己,自己应该怎么做,能做到更好吗,古人不是常说吗,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吗。

幕得闲与周明睿见黄石手上又拿着那个叫“手机”的黑色小匣子,它本来是有个银亮边框外壳的,但是师尊老爷却非得拿个黑个外壳给它套着,周明睿真有些眼热的,虽然他不懂得这款手机的宣传广告上是写着高端时尚、流线型设计、典雅奢华的品质,但是却明白这绝对是个好东西。

给黄石行过礼请过安后,黄石就摆摆手让他们两个自行坐正,而自己还在那儿翻看着屏幕,那两人就自己搬了凳子围着圆桌一起坐了下来,幕得闲见黄石嘴角勾勾的,脸上又带着笑意,便奇怪的问道,“师尊,这手机上可是有什么趣事?”

“嗯,是有,这上面说有两个仙人被人k得满头是包!”黄石忍着笑意,这两个作者也有些冤枉,只是按他们自己设想的世界设定写个小说,却被一个龙空山地盘上的读者批得体无完肤,如果要是自己以后也把这个离奇的遭遇写成网络小说那又会是如何呢。

“老爷,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啊,这仙人间也经常争斗吗?”周明睿凑趣的问道。

“哦,不是那样。”黄石也正好看完了消息,便把那个手机给收了起来,接着说道“这两个仙人啊,平常爱写些志怪小说,哪知那些内容引得看客们鼓臊起来,不由分说便有一群人围殴,天可怜见的两位。”

“啊,这上界还有此等事情。”幕得闲有些不解,他原来很喜欢看这类杂书的,当年也有些羡仙慕道的情怀,现在听说这上界也有这种东西存在,不免得就有些好奇,“师尊,这上界的志怪小说,师尊有闲暇时可否带下来赐给弟子们品读。”

“嗯,自然可以的。”黄石想了想,后世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似乎还可以再加上一本《金瓶梅》,这些名著可以说是全人类共同历史悠久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一大创举。

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施耐庵,黄石记得这两人都是元末明初的事情,听说罗贯中还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怪不得他后来能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再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的宏篇巨著了。

但是现在看样子,这个《三国演义》中唯一能被自己完全摘抄的就是那个杨慎杨大才子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了,黄石真心觉得这才是这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特别是那电视剧的主题曲用杨洪基那个宽广浑厚的嗓音唱出来,真是绝了,这不后面又成就了一个农民歌星朱之文。

想到这儿,黄石忽然有些冲动,他又把手机掏了出来,对幕得闲与周明睿说到,“来,给你们听个我们上面的一首歌。”黄石把那个手机的声音调低了一些,然后按着菜单找了一下,本地是没有存了,他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了wifi,再点开那个百度音乐。

等了一小会儿缓冲之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在现代社会脍炙人口的曲调便第一次唱响在这大明朝的时空中。

周明睿见这个“手机”中能词曲来,倒是并没有象原来那样吓得滑倒地上了,又因为他为人比较聪明,还从事过私牙,现在又整天跟着老爷耳濡目染的,所以现在这首曲调歌词里官话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虽说因为没有太多的文化细胞,所以他只觉得这曲来得特别动听,这唱词的人也是声音浑厚罢了。

而幕得闲却不然,虽说他之前曾经和同窗或是年兄、年弟相互唱和而作的那些诗词,因为相互吹捧还甚是自得,所以曾经拿给黄石品评过,黄石自小深受唐诗宋词三百首的熏淘,因此被黄石给批得一钱不值。

幕得闲刚才刚给自己斟了杯茶,擎在手上正准备开喝呢,结果从那“手机”中发出的音乐与唱词却让他一下子呆滞住了,那杯茶不小心的抖了一下,一些茶水滴在桌上然后又被溅到他的长衫上,他也没有感觉,就是默默地盯着那个传出歌声的“手机”。

虽然说幕得闲的文学创作水平不行,但是欣赏水平却不低啊。很快他就从歌词中读出了一个凝固地历史画面上,长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只剩下这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然后特别是那个“惯”字让幕得闲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后面又写到了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才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

随着音乐的落幕一曲终了,“师尊。”黄石听到幕得闲在叫他,自己也从这首歌曲的音乐氛围中挣脱出来,看到幕得闲两眼放光,胸前还印着一串水迹,以为是这个音乐词曲唱的魅力,心说这杨慎、杨基洪与谷建芬的配合真是绝了,你看连这古代的知识份子都感动直掉眼泪。

“嗯,有什么事啊?”黄石向幕得闲温声地问道。

幕得闲给黄石施了一个礼后,“师尊,这词是上界哪个大能所做啊?这是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实在是让人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啊。”

“这是有个叫杨慎的人写,唱得是杨洪基,现在还有个叫朱之文的唱得也不错。”黄石现在除了在播三国演义时还能听到杨洪基声音外,其他什么晚会如果有唱这个的必然是老朱,当年他的女儿小月也算是他的粉丝之一,小小的年纪天天看中央三台,一到这个山东汉子出场,就会奶声奶气大叫“朱之文嘢”。

“原来这上界也有和升庵公同名的大能才子啊。”说实在的幕得闲虽说拜在黄石的座下,但是其实内心中还是有着大明朝读书人的傲气,觉得这上界道法仙术发达,但是这文教典章却不一定有这泱泱中华强。

黄石一听这意思,难道这世上还有杨慎不成,不是内事不决问百度吗,黄石连忙又找出手机快快的点开百度,在空格中输入“杨慎”两字,结果出来的百度百科一瞧,“啊呀”,自己刚才还想搞人家的盗版,没有想到上面写着人家杨慎(1488~1559),这下子可搞了个乌龙。

“哦,我查了一下,这个杨慎就是你们下界的杨慎。”黄石觉得这个说法怎么这么得别扭啊,于是他措词了一下,要怎么补救才好呢,对了这么说,“哦,是这样子的,我们上界有个搞音乐的仙人叫谷建芬,她呢觉得这个‘三国演义’中的这个词啊,特别画龙点睛,所以就谱了这个曲子,她还好好多的好听曲子,我以后再介绍给你们。”

“哦,原来连上界的仙人都听到升庵公的词啊,这真是……。”幕得闲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总之他是觉得非常与有荣焉,仙人看样子真得是无所不晓。

“咳。”黄石差点给自己的口水噎住了,脸也有点发烫,连忙掩饰道,“对了,得闲,这个升庵公现在好吗?”看百度版的杨慎在嘉靖年间似乎混得很不好啊,这嘉靖因为大礼议的原因,对杨廷和、杨慎父子极其的愤恨,经常问及杨慎的近况,大臣们则回答杨慎“老病”了,嘉靖才稍觉得宽慰,这个皇帝也算是个极品,黄石有些吐槽。

“师尊,升庵公在正德十二年就因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在乡自称终南山人,著述立说,弟子只有看过他的《升庵经说》、《易解》、《檀弓丛训》三书,弟子觉得升庵公才学卓越,人品俊伟。”幕得闲说得时候却有一些愁怅,仿佛那个郁郁不得志的人是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