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452章 八十万亩!

大明嫡长子 第452章 八十万亩!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皇帝一道圣旨把王鏊王济之升到了内阁之中,随后便是故意低调起来一般,许久未见人影。

实际上外庭个个急着寻出路,所以排着队找王鏊,倒也显得递条子入宫的人少了起来。

旁人也都不晓得,只以为‘公司’、‘入股’这些新词,都是梅记的老板想出来的。本来嘛,几年以来梅可甲一直和海外的西洋人接触,说不准就是从那些地方听说的。

这些新词与陕西商人传统的‘万金账’结合一起,为更名为大明南洋公司的梅记特别制定了新的账本。

账本上,叫人从股份的角度分成了很多块。

北直隶的一亩上好的良田,作价要25两一亩。但那是先前,现如今田产成了悬脑袋上的刀,一旦被抓着把柄,说不准就得家毁人亡。

所以现这价格自然是一降再降,已经到了上午一个价、下午就另一个价的程度。

不是朱厚照要割他们韭菜,实是他想效率高些,怎样效率高?你不得不卖的东西降价、你不得不买的东西涨价,这两样一般人都扛不住,除非判断力和定力很强,否则总归是要被忽悠。

梅可甲又到处吹说,正德三年时海贸可以让公司所有的‘股东’分银一千万两。

对,股东。

都是没听过的新词。

当然这也所谓,关键是如何分得银子。

正德二年3月22日,第一笔单子成交,单量两千亩田地,作价三万两白银,换得比例为千分之三的干股。

做这笔‘生意’的是驸马都尉崔元,也就是朱厚照的姑父。

永康公主和崔元都是名声较好的人,按照这个时候的‘常规做法’,以他们的身份占两千亩土地算是少的。

但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两千亩地,那可是笔大财富。

所以王鏊一边主持这项工作,一边觉得皇帝此记真乃绝妙。

同样是正德二年3月22日,第二笔成交,乃是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闵孝仁,他是涿县人,老家置田八千余亩,这一看就是很有问题的。

王鏊入账时直接压价,抹去零头,只作价8万两白银,换得千分之八的干股。

闵孝仁是个矮矮的胖子,得了这个结果也不敢多说,吃了个闷亏后回家去了。

这么多上好的田,不到十两的银子让他卖,他是真心疼。

但有什么办法呢?

锦衣卫和东厂已经宛平县开始抓人了。

神武卫也叫朱厚照给抬了出来,这一共才一千七百多人的队伍,这几日尽京师附近搞拉练了。京师内外也转悠了几圈,不要说好人了,坏人这时候都缩着脑袋。

大概是因为田价掉得厉害,

到3月23日时,勋臣之首英国公终于按捺不住,但他一出手就不得了,拿出了十一万亩多的田契!

所以他这个事,也不能只找王鏊。

得去见皇帝。

朱厚照为了这件事情能办下去,也为了老百姓,还是见了他。但是心中对英国公的失望是写了脸上。

“京中似英国公这样的势要之家不下百数,所占田产虽不如英国公,但积少成多,这些田产一厘的税也不纳,与之相反,老百姓没有耕作之田,朝廷的赋税却都压了他们身上,朕这个皇位真是坐了火上。

你这个国公想要多传几代也该感谢感谢朕,否则天下田的百姓杀了官造了反,朕的江山守不住,你这个国公的爵位怕也要让给下一朝立下开国之功的那些人了。”

尤其想到先前他竟然说捐献田产一百亩,朱厚照对此人已经完全的否定。

“微臣,惭愧。也颜再掌中军都督府,请陛下革臣之职。”

老头儿磕地上。但朱厚照已经不相信这些人能真的悔过。

“你有几子几孙?”

“回陛下,臣有三子五孙。”

“挑两人,到南洋公司的船上随商队出海。”

英国公瞬间失色,“陛下!请息怒。海外蛮夷……”

“英国公,朕已宽宏大量了。”朱厚照略显得不耐烦。

出海当然是会有生命危险,那怎么办?勋臣、宗亲的利益往海外转移是既定之策。

而且他心里可没有普通百姓的孩子可以死,国公爷的孩子不可以死的这种想法。

英国公不敢再多言了,

皇帝已经完全的不待见他。

之所以没杀掉他,只不过是因为杀了他妨碍大局、损失更多。

而执掌中军都督府,他今后也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

正德二年3月26日,京里又发生一件大事。

东厂不经刑部、大理寺,直接撞门抓走了太常寺的少卿关廷。

遇人询问,只说与庄田之桉有染。

现庄田之桉抓人是皇权特许。

当日,各路勋贵,各级官员拿着田契找上梅可甲的更多了。这万金账一页一户,不消几日都已经有了三掌之厚。

其实世上有许多话也是吓唬人的,什么天下就要乱了,乱什么?皇帝一招围三缺一,还不是都把他们赶到这个角落里来。

有的人胆子小,压根没想过为此就造反,剩下的人人心不稳的时候聚拢不起力量,也就没什么搞头了,而且朝廷已经发动书院和国子监的人支援各州县协助分田,城里、乡间,来来往往的都是锦衣卫和东厂的人。

老百姓头一回还是帮着官府做事了,这个节骨眼杀什么官,造什么反?哪家不等着分田啊,还跟着你提着脑袋去干那不靠谱的事。

尽管如此朱厚照也分了更多心思兵事之上,把上直亲卫中的二十四卫指挥使分三批宣进宫。

这里也有人占了田的。反正这年头当官就这样,成风俗了。

朱厚照也不区别对待,外庭的那些臣子以及那群酒囊饭袋般的勋臣都可以拿田换干股,他直系的亲卫指挥使当然更加可以!

不仅可以,而且田价还不降,就以三十两位单价。

他这个皇帝也不能光夸奖,不发钱。

由指挥使向下,上直亲卫中大小将官都是如此。

这就与内阁那边不一样了。

这样,宫里很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皇帝带着这些年轻的指挥使宫中射箭、演武,赐给他们御膳,与他们坐而论道,讲些霍去病饮马瀚海的故事抒发心中的志向,也激发他们建功立业的野心。

皇帝,

很多人心中还是了不得的、不可触碰的存。

能得皇帝信任,跟着皇帝干那是多有前途的事儿。

有了这些作为,这皇宫、皇城就是是铁桶。

说句不好听的,换个皇帝上来,这帮人能不能得新皇帝如此器重还是另一回事呢。

到二十七日,靳贵的奏疏上来了。

宛平县那些乡绅是杀还是不杀?

这几乎是不必存疑的事,就是内阁的票拟都是同意要杀,不杀,这次的事情就做不成了。

……

“济之,怎么样了?”

李东阳颤颤的走过来。

王鏊将毛笔放笔架上,起身迎了他一下,说道:“账是记得多了,已有八十多万亩的土地,今年春耕之前全部分完已是不可能了。”

“不管怎么说,颇见成效。”

“是。虽说实际上可能有两百多万亩不可分,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田都有问题。”

李东阳沉吟,他最近又涨了两个老年斑,更显老态了,“一定要分下去,赶不上春耕要赶上秋种,此是千载难逢之机,而且最难的事陛下已经做完了。”

“书院和国子监的学生都已经发动起来了,我昨日刚问过叔厚(梁储字),吏部这些年来多有排队等候授官的进士,正德元年末也有几十名进士还未授官,这一共大约有两百五十多人。加上书院和国子监的六百人,这八百多人,我准备都派下去。”

这些人都识字,登记造册、讲解朝廷政策、掌握分田的要点对他们来说都不难。

“这要禀报陛下吧?”

“一会儿便去递条子。”

如果这八百多人可以,那平均每人要分田1000亩,以3亩一人,这就要给333人分田,假如一天分10人,这就要一个多月。

这还不算一块地到另一块地之间的路程时间,以及八十多万亩并非最终的数据,这还是要涨的。另外只一个进士可分不了田,还要配上各种辅助人员。

过程中也还会有各种意外事件,比如下雨等,这年头组织度还很低……

总得来说,没有四到五个月的时间做不成这件事。

所以还得申请专项的银子、粮食,给这八百多人发俸禄。

王鏊到乾清宫的时候,正巧锦衣卫副使韩子仁也。

皇帝手里掂着一本奏疏,倒也不避讳的样子,说:“保国公朱晖拒不交田,锦衣卫内卫所查清,其占京师内外田产8万余亩,朕有时候就不懂,为什么老要出题给朕做?”

“保国公?”

王鏊也见过几次,但他印象倒不深,此人参与朝政也很浅。

之后又看了看边上站着的锦衣卫副使,他似乎明白了什么,“陛下,是否需要臣再去找他一次?”

啪的一声,朱厚照把奏疏摔御桉上,“不用了,先生已是阁臣,日理万机,不必花时间去劝这么个人。”

保国公朝堂之上毫根基,作为一个文臣武将、京师边疆都有心腹的实权皇帝,对付他还是绰绰有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