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 第二百零五章 皇帝抱恙?

听此,刘进不禁尴尬一下,他思索了一番,开口道:“儿以为此事当要昭告天下,令各郡国太守清查,若有类似情况,当严惩不贷,但同时,也亦当给众人改过自新之机会,令凡犯下此前罪行者,可或通过赎买、退赃等方式弥补,且对老实种粮,未曾搞投机倒把之世家士族等予以表彰赏赐奖赏。

如此一来,恩威并施、软硬兼施,儿以为定当让种田者安心种粮。”

刘据思索一番点了点头道:“此策可行,明日朝议,朕当将颍川郡调查情况向诸公卿宣布,并针对你今日之策询问诸公卿。

若诸公卿无意见,便昭告全国。”

“唯。”听此刘进应了一声。

正事谈完,刘据自然又和刘进聊上了家事。

刘据说道:“病已乃是你嫡长子,我知你素来重视,但文君所出你也不可懈怠了。

待朕百年,恐其已经封建为王了,若在封地之上为非作歹,亦当时一百姓祸害。”

刘进赶紧低头道:“儿省的。父皇,儿有一请求,请父皇答应。”

刘据道:“且说。”

刘进听此,看了一眼刘据,拱手对其说道:“父皇。病已之名乃是先帝所取。如今二子尚未有名号,儿希望父皇能给儿次子取一名号。”

刘据一听,沉思了一番,嘴里念叨着:“你二子非是嫡出,此生能长乐未央、平安喜乐便可。

但其毕竟是朕之孙子,万事皆有可能,不可不思避讳之事。

如长寿、延寿、万岁、延年等名字诸多官员百姓皆用此名。

亦是不可取。

当取何名字为好呢?”

刘据一时间也有点犯难了。

刘进在旁边等着,并未催促,当然他也没那么大的胆子催促,同时他也在寻思,用个什么名字为好。

过了片刻,刘据双手一拍,大声喊道:“有了!”

刘据勐然一喊,吓了刘进一跳,他看向了刘据。

刘据道:“进儿,朕为你次子起名为刘槠,你一下如何?”

“刘槠?”刘进一听皱了一下眉头,“槠字何解?”

刘进走到书桌前,拿起毛笔在桌子上写下两个字“刘槠”。

刘进一看,恍然大悟,原来是“槠树”的“槠”字。

刘据看着纸上的两个字说道:“槠树颇为长寿,且四季常绿。寓意其长寿无疾。

且其木质坚硬,剖之可做器具,寓意有用之才。

且槠字用途较为单一,即便是日后避讳,影响也极小。

进儿意下如何?”

“刘槠。”刘进一琢磨名字还真是不错,当即,刘进笑着对刘据拱手道:“父皇,儿替刘槠谢父皇赐名。”

刘据一听,哈哈哈一笑,手一挥,开口说道:“为朕孙子起名,此乃朕应有之义!”

起名完毕,时候已经不算早了,刘进便提出告辞。

刘据也未挽留,但是又向刘进嘱咐了几句要照顾好他孙子的话。

刘进自然连连称是,这才离开未央宫。

目送刘进离开,刘据想着自己又多了一个孙子,嘴角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住,他忍不住开口道:“来人,朕家添丁进口,上酒!”

“唯。”侍从一听,自然不敢怠慢,前去拿酒去了。

第二日,刘进早早便到了未央宫中,给刘据问安。

然当刘进向刘据的贴身侍者询问刘据的情况时,其贴身侍者却未和往常一样说:“琅琊王有心了,陛下昨日安好。”

而是颇有些迟疑。

刘进见此,心中咯噔一声,连忙追问道:“父皇可是有何事?”

侍者这才开口道:“回禀琅琊王,奴婢不敢隐瞒,昨日陛下饮酒过多,昨夜呕吐数次,辗转反侧,入睡并不安。

殿下,此言或许奴婢不当讲,但陛下待奴婢等皆和蔼可亲,如亲卷一般。

奴婢等自不忍心陛下有事。

但自奴婢看来,陛下常常饮酒无度。

奴婢等曾有心劝解,却触怒陛下,险些丢了性命。

殿下,您乃陛下嫡子,您所言,陛下尚能听得进去。

奴婢斗胆请殿下劝劝陛下,切莫再饮酒无度了。”

听此,刘进才稍稍松了一口气,然,又紧接着皱了皱眉头,这才吩咐说道:“陛下饮酒过多,孤自当劝解。你且为陛下准备下醒酒汤,湿毛巾等待陛下醒来。”

“唯。”其侍从应了一声接着便去安排去了。

接着,刘进并未出宫,而是前往了前殿朝议殿上。

等刘进到的时候,尚且没有人到此呢。

刘进便坐在自己的位置之上,一边闭目养神,一边等着众公卿前来。

约莫半个时辰,众人纷纷到位了。

然而,皇帝刘据却仍未出现。

众人不得不再次等待了一番。

谁知又等了一会,中书谒者令却前来传诏道:“陛下有口诏,朕今日身体抱恙,令琅琊王刘进主持今日朝议。”

听此,刘进愣了一下,有点意外,却又感觉在情理之中。

众人听中书谒者令之言,也纷纷看向了坐在前排的刘进。

中书谒者令见此,开口道:“诸位,还不领诏?”

“唯。”众人听此,纷纷起身,对中书谒者令拜了一下。

中书谒者令走到刘进身边,躬身对刘进行礼道:“殿下。陛下吩咐,农业改革之事,由殿下给众公卿说一说,令众公卿议一议,众公卿有何意见,报给陛下,由陛下定夺。”

刘进点点头道:“孤知晓了。”

中书谒者令这才再次给刘进行了一礼,告退了。

待中书谒者令离开,众人纷纷望向刘进。

刘进开口道:“父皇身体抱恙,托付孤主持今日朝议。其他朝议之事且稍候再说。

孤先说一说父皇刚刚吩咐孤的事情。

孤之所言乃是颍川钟家、荀家两族犯废格诏书罪之事。

此乃颍川郡,大司农赵过调查之详情。

诸位且传阅一番。”

说着,刘进便将昨日准备好的今日在朝议之上说的材料给众人拿了出来。

众人纷纷传阅起来。

内容颇为精简,约莫两刻钟,众人便浏览完了,又重新传到了刘进的手中。

刘进将材料收起,重新放入自己袖口,起身站起来对众人问道:“诸位,孤与陛下昨日商议。

当昭告天下,令各郡国太守清查,若有类似情况,当严惩不贷。

但同时凡犯下此前罪行者,有心悔过着,可或通过赎买、退赃等方式弥补其过错。

对老实种粮,未曾搞投机倒把之世家士族等予以表彰赏赐奖赏。

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听此,首先看了看三公之首的丞相田千秋。

田千秋此时已经老迈非常了,头发全部都白了,牙齿也几乎全部掉光了,甚至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着。

见此情况,此前皇帝刘据特意下诏,令田千秋可令其儿子推着小车,其坐在小车之上参与朝会。

因享受此殊荣,故不少人玩笑称呼其为“车丞相”。

然玩笑着,竟然真成了车千秋的称号了。

此前朝中之事,田千秋轻易不发表意见,或在朝议之时打瞌睡,然其发表意见之时,即便是皇帝刘据却也是极为重视。

此事涉及全国,因此众人纷纷看向了田千秋,想要了解一番他的态度。

田千秋颇为意外,竟然没有在朝堂之上打瞌睡,他咳嗽一声,用苍老的声音说道:“老朽年岁以高,精神恍忽,此事诸位且先谈一下吧。”

众人听此,相互看了看,各自思索起来。

御史大夫桑弘羊站出来对刘进说道:“既然丞相不提意见。我便抛砖引玉,提一下我的意见。

殿下,若各郡国太守国相清查不利,或有徇私枉法可如何处置?

赎买、退赃当到何等程度方可免罪。

至于表彰可有何章程?”

御史大夫有监察之权,因此自然从监察的角度提了一些自己的疑问。

众人见此,纷纷称是。

刘进也点了点头,确实是此前思虑颇为单纯了,很多事没考虑周全,当即他开口虚心问道:“御史大夫以为当如何?”

桑弘羊点点头道:“殿下,臣以为,此事当并入‘六条问事’之中,依照‘六条问事’之惯例处置。

至于赎买、退赃,臣以为当倍罚之。

至于表彰,臣尚未考虑周全。”

刘进一听,忍不住点了点头,桑弘羊所言意见皆是颇为中肯。

汉武帝设置监察制度之后,各地刺史便依照“六条问事”行驶其监察权力。

其具体内容为: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任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

四条,二千石选置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

“六条问事”之中有,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侵渔百姓,聚敛为奸等监察权限,并入“六条问事”之中,便可不必另起炉灶了,直接引用“六条问事”之律令便可。

然,此时一太学博士却起身,质疑起来:“御史大夫,我以为此事不妥!”

刘进一听,皱眉:“你且说说。”

此太学博士起身道:“殿下。儒生以为,非但御史大夫之言不妥。

殿下之策亦不妥。”

刘进不禁哂笑一下道:“你且说说!”

此儒生道:“吾听闻治理百姓,应该防止产生放纵享乐的根源,发扬人们固有的道德因素,宣扬仁义,这样,古代帝王的教化才能复兴,当今的风俗才能改变。

现在,粮食最低收购价施行便是与民争利。

此举破坏了忠厚的本质,形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

因此,老百姓务农的少了,热衷于工商业的多了。外表太华丽,就使本质衰败;工商业兴盛,就会使农业衰落。工商业发展,老百姓就奢侈,农业发展,老百姓就诚朴。

老百姓诚朴,财用就富足,老百姓奢侈,饥寒就产生。希望废除粮食最低保护价,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有利于发展农业,这才妥当。”

刘进一听,忍不住发笑,这家伙,为了反对而反对,就连最基本的逻辑都不讲了。

然而,紧接着,刘进又忍不住叹息起来,这样没有水平,不讲逻辑的人都能成为博士,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举贤良、文学这样一种推举人才的制度,已经开始不能发挥其推举人才的作用了,推举出来了净是些虚头巴脑的玩意。

想到这,刘进忍不住有些烦躁,刚还想好声好气和他说,但现在却忍不住呵斥道:“放汝之废气!孤问你,行粮食最低保护价可否令百姓得利,更有心劲耕种?百姓更有新进耕种是否令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是否便了令我大汉强盛?”

那博士听此,强行争辩道:“《孟子》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行粮食最低收购价,便是令百姓逐利而忘义,此非正道!”

众人听博士之言,不禁暗自偷笑,部分对入儒家研究颇深,或者说就是儒家出身的参与朝会的官员见此,心中暗道一声:“若儒家皆是如此后辈,可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刘进则是再次问道:“孤且问你,农民可是小人?”

此人一听愣住了。

小人一词,在不同场合使用,有不同含义。其可指人格卑鄙的人,也可指平民百姓。

而君子一词,亦是如此。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在汉朝随着时间推移,也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听刘进询问,这儒生博士硬着头皮道:“农民亦可是君子。”

刘进却没给其含湖的空间,直接在此问道:“孤是问你农民可是小人?”

儒生博士在此硬着头皮道:“便是地位卑下,人格高尚,道德品行皆高可称之为君子!”

刘进不耐烦的说道:“孤问你平民可是小人?你回答是或不是便可!”

被逼到墙角,儒生只能叹息一声道:“是!”

刘进听此,总算是满意的点点头道:“如此一来,便没有错了。孟子所言之意为对于君子当晓之以义,对于小人当晓之以利!

孤持举便是践行孟子之言,孤且问你,孤此举怎么就非正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