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汉日报》火了

第236章 《大汉日报》火了

当皇帝的做出的一个不痛不痒的决策,作为当下属的还能反驳不成?

张安世恭敬的应道:“悉听陛下安排。”

听此,刘进点点头:“便定在九月初一发刊。另外,木路修建朕已经和众人商议过了,先修建从长安至洛阳段的,届时朕准备前往填第一锨土。头版时政便是此条吧。记住,定要将修建木路之重大意义描绘清楚。”

“唯。”张安世记在心中,应下刘进的话。

时间过的颇快,很快到了八月十五日。

这一日,刘进在众人的簇拥保护之下到了郊外的木路站点。

奉常早已经准备好祭祀的相关事宜了。

修建木路,秦始皇时期便已经开始了,但显然秦始皇并未像刘进一般如此重视,奠基仪式并未曾亲自到场进行祭祀。

因此其礼仪并无章可循。

没有办法,在请示刘进之后,奉常张贺试探性的表示用祭祀后土的仪式换个样式是否可行。

对于祭祀不祭祀的,刘进看的颇为淡然。

然而他也知道,通过祭祀仪式定然能够让人更急的重视木路的修建,因此刘进才决定在开工之前进行祭祀,对于如何祭祀,祭祀流程如何,刘进并不在意,关键是程序要有!

因此对于奉常张贺的建议,刘进自然是从善如流,表示可行。

八月十五日中秋迎寒,此节日在此时乃是赏月、敬老的节日。

刘进将木路奠基仪式定在了这一天。

在奠基仪式现场,刘进领着众人在奉常的主持之下对后土献上三牲、酎酒,并祈祷开工顺利。

在祭祀后土完毕之后,刘进手持铁锹铲了第一铁锹的土。

修建木路便正式开始了。

九月初一,被刘进其名《大汉日报》的创刊号发行。

其上内容首先便介绍了八月十五中秋刘进前去户外参与木路修建奠基仪式的新闻。

第二版上便是连载的笔名为“时光之龙”所写的《封神演义》。

定价也不算贵,两钱。

一般的市井小民也能承受的起。

长安城的三公九卿诸部及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及治下各县、陵等,刘进均下令要求订阅,且一订阅便是一年。

至于其他,张安世便安排了在长安城各书肆进行销售。

西汉此时的商业已经是一定程度的发达了,商业已经开始细分,专业卖书的店面颇为不少。

而在长安城各书肆进行销售也算是渠道对路。

对于报纸的销售情况,刘进自然是极为关心的。

九月初一这一天,刘进早早就将奏疏批阅完毕,在宣室殿没有动弹,就等着报纸发刊之后的反响情况反馈呢。

长陵县衙,长陵令昨日饮酒过度,日上三竿方才起来处理政事。

他打着哈欠问长岭县衙辅助其办公的姓高的县丞问道:“高县丞,今日可有何事?”

高县丞看着长陵令一脸倦容笑道:“县令昨日劳累一夜,今日当好生休息,无甚要事。”

长陵令一听,拱手对县丞谢道:“如此便多谢高县丞了。昨日喝多了,现在尚未醒酒,有事希望高县丞替我多担待着些,我再去休息一番。”

“县令放心,一切有我。”高县丞拍着胸脯说道。

长陵令刚准备走,却发现高县丞眼睛盯着一个东西上。

长陵令来了兴趣问道:“高县丞看的什么。”

“哦,前些日子不是陛下有诏,令我等订阅什么《大汉日报》,今日正式发刊,这不刚刚送来,我便是看的此物。”

“《大汉日报》?”长陵令更好奇了,开口道,“此上写的什么,且给我看看。”

官大一级压死人,高县丞没办法,只能将《大汉日报》递了上去。

这一看,长陵令就拔不动腿了,也不说困倦了,甚至看的都忘了坐下来。

……

长安城中“万卷书肆”。书肆掌柜李万卷正无聊的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

一长冠打扮的儒生模样的男子走进来。掌柜李万卷一看,提起精神热情的招呼道:“这位公子来啦,不知公子准备买些什么书?我们这里有之心的《毛诗》、《鲁诗》都有。”

此男子好奇的四处看着,一边看,一边说道:“随意看看。”

看到这样没目标的,掌柜李万卷心中凉了几分,像是这样随意看看的,一般都很少成交,他热情也消减了一些,开口说道:“那公子便随意看看吧。小人便不打扰了。”

此男子随意翻着屋里纸质、竹木简、丝帛等材质的书籍,一点想买的意思都没有。

正准备离开,却发现掌柜李万卷柜台旁的一摞上面印着《大汉日报》的东西。

“这是?”此男子好奇的问道。

掌柜李万卷一听,开口道:“前段时间,官府来此,令我书肆代销些东西。我等定然不敢怠慢啊,便应了下来,谁知代销的东西今日才到,这些便是。”

此男子有些好奇,随意拿了一份翻看起来,这一看,一下便入迷了,这一看时间便有点长了。

掌柜李万卷有点不耐烦了,忍不住开口问道:“请问公子买不买?”

此男子一听,赶紧面带歉意的对掌故李万卷说道:“买,买。不知这《大汉日报》多少钱?”

“二钱。”掌柜李万卷伸出两根手指头道,“官府定死了的。”

此男子不可思议的瞪着掌柜的。

掌柜李万卷点了点头。

此男子方才慌慌张张的给掌柜李万卷交钱。

待交完钱,此男子都来不及走出书肆,就一边走一边再次翻看起来。

掌柜李万卷此时也好奇起来了,他此前以为是官府为了打秋风,故意用的个名头,因此也未曾看送来的东西内容。

这一看前来购书的顾客如此入迷,他也开始有点好奇了,忍不住翻看起来了。

这一看可了不得了,一时间竟然也入迷了。

待翻到最后一页,他竟然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他就是专门卖书的,什么好什么坏他自然是能够敏锐的分清楚的,当他看完之后,他便意识到这《大汉日报》定然要火了。

当即他没有一丝犹豫,赶紧在木板上写上“本书肆新上《大汉日报》,静待书友前来”,悬挂在书肆外面。

……

大鸿胪所属的四夷馆乃是外国使者居住的地方,其中居住着西域三十六国的使者、质子等等。

其中匈奴也不例外,而且为了体现对匈奴的尊重,还是独立的院落。

对于这些地方刘进自然是也没忘记,甚至特意嘱咐一定要给四夷馆的使者、质子们一份《大汉日报》。

此时匈奴的使者早已经不是原来的狐鹿姑单于了,而是其子壶衍鞮单于。

但驻在大汉的使者却并未变动,乃是一熟悉大汉情况、其人机敏,处事颇有章法的一个人。

待《大汉日报》送至他处后,基于对大汉的情况一点也不可能疏漏的谨慎,他不禁认真的看起来。

然当其看到《大汉日报》描绘的木路的前景之后,他浑身冷汗都下来了。虽然《大汉日报》上所书的木路是从长安至洛阳。

但是他一联想便联想到了木路运送物资的到边境。

原来从大汉腹地运送辎重一直是抵御匈奴的重难点问题之一,若是木路在大汉铺开,这个问题便根本不是问题了,届时匈奴恐怕就要大难临头了。

想到此,他再也坐不住了,当即将此报纸连同自己的分析设法通过秘密渠道准备送至匈奴去。

……

总之,其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大汉日报》的发行内容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但不管关注哪一个板块,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对《大汉日报》极为感兴趣。

这些情况自然被刘进专门安排的人探知到了。

刘进听着各处传来的线报,眯着眼点着头,心里不知盘算着什么。

就在此时,刘进特许的来见他不必禀报的尚书令张安世也兴奋的来到刘进所在的房间,高声喊着:“陛下,陛下!《大汉日报》在长安已经成燎原之势了。”

刘进早已经从密探那里知道了《大汉日报》的一些情况了,但是对于《大汉日报》的具体多么火爆,他还真不知道。

当即刘进笑着说道:“莫要急躁,且坐下给朕简单说一说。”

张安世听此,脸色一红,面带歉意对刘进行礼道:“臣失礼了。还请陛下恕罪。”

“起来吧。不要说这些虚的,快说一说日报发行情况如何!”刘进再次催促道。

“唯。”张安世应了一声,开口说道:“陛下,日报创刊号共印制三千余份。其中三公九卿各部署及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诸多府衙,一共订阅一千余份。

其余不足两千份,我便令长安数十家书肆代买。

谁知今日下午统计,明日订阅的报刊竟然多达五千余份。

陛下,据书肆反馈,每家店一百余份的报纸竟然全部卖完,书肆又追加了订阅!”

刘进一听,点了点头,心中松了一口气,有订阅便是有用户,有用户报纸便可生存下来了。

当即刘进大手一挥道:“切不可按照订阅多少便刊印多少,当留出冗余,朕以为冗余五千份不多。”

张安世震惊的看着刘进,他想了想,应道:“唯。”

刘进点了点头道:“明日新闻刊印内容我看不如刊印朕商议鼓励婚育相关律令的内容。

此《封神演义》第二回的内容,你且快些令人刊印去吧。

对了,记得给朕找一文笔颇好的,模仿朕的风格,朕口述《封神演义》后面内容,令其整理一番。朕精力有限,而《封神演义》颇长,朕不可能把过多光阴浪费于此事之上。”

“唯。”张安世再次应道。

刘进安排完毕,张安世便离开了。

而在长安,今晚至少有万人为等待《封神演义》后面的内容睡不着觉。

报纸只发行了三千,为何是万人算等待着?

那自然是一张报纸定然非是一个人看,传来传去,一张报纸十数个人看的都有,平均下来可不得数万人吗?

是夜,九月二日的报纸紧张的在活字印刷术的车间之中紧张的印制之中。

按照刘进的要求,这一次印制了一万余份。

并且临时人手不够,张安世又协调少府,新要了十数个人。

“有没有《大汉日报》。”

“《大汉日报》可曾送来?”

“《大汉日报》今日还未到么?”

……

三公九卿各部、京兆尹附近县衙、长安城各书肆老多老多的人开始询问。

不少书肆的掌柜被问的焦头烂额。

他们想过《大汉日报》会受欢迎,但没想过《大汉日报》会如此受欢迎。

据他们目测,今日早上的顾客都要比昨日全体多三倍多。

正当众掌柜拼命的应付着,一士卒打扮的男子坐着马车前来。

掌柜眼前一亮,大声喊着:“送《大汉日报》的已经来此,请大家稍作等待。”

接着赶紧跑过去接车,一遍跑过去一边谄媚的对送报纸的士卒道:“这位军爷,可还有多余的报纸,未曾想今日顾客如此的多,昨日订了五百份,恐怕不够。”

一边说着,一边往此士卒袖子里面塞东西。

士卒用手掂了掂塞过来的东西,眯着眼道:“你小子上路。正好多了两百份,都给你吧。”

“谢军爷,谢军爷。”这掌柜的喜出望外不停对士卒道谢。

一边说着一边招呼人赶紧卸货。

这边刚卸完货。

那边便有人喊着:“我先来的,我买一份。”

“我买三份。”

……

这场景不仅仅在一个书肆是这样,几乎长安城每个书肆皆是这样。

而在各县衙,报纸便是县令看着、县丞眼巴巴的望着;县令看完给县丞、县丞看着,主簿眼巴巴的望着;县丞看完给主簿,记吏眼巴巴的望着。

总之县衙的形势便是一整个县衙都指望着一份报纸续命。

而在大汉各地的茶肆之中,关于《大汉日报》的讨论也火热起来。

甚至有机灵的开始在茶肆之中说书。

这种情况,只要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刘进主持创办的这个《大汉日报》在长安是真的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