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 第二百三十七章 考成法年终述职

第237章 考成法年终述职

“陛下,陛下!”正当刘进在批阅奏疏,外面忽然传来张安世的喊叫声。

刘进不禁皱起眉头,心中叹息一声,这张安世此前一直很成熟稳重的,然而自从让他负责报纸发行之事之后大呼小叫已经是第二次了。

张安世喘着粗气,激动的对刘进行礼道:“陛下,昨日多亏了您让我印制一万份,不然根本就不够今天书肆的需求。”

刘进一听,心中也不禁一跳,仅仅在长安城地区便已经有一万份了?

这个成绩已经完全可以支撑起报纸报社正式运转了。

然刘进却一脸的云淡风轻说道:“此成绩颇为不错,且定然有其上升空间。这段时间你暂且负责,人手不足便向少府索要,实在不行令少府安排些郎官等边边做。

对了,莫要忘记在报纸上刊印征集第二、第三版面上报纸内容。

嗯,目前负责报纸的团体内组织机构尚未成型吧?

报纸未来定然要长期发行了,朕以为当设一常设组织。

朕觉得这常设组织起名为报社不错。

其内设编辑、刊印、发行等,编辑负责整体把握整个报纸版面内容,刊印负责在编辑确定版面内容后进行印制,发行则在印制结束之后负责通过各种渠道发行至大汉各地。

除此之外还可设审核、财务等岗位,便依照所需增设便可。”

刘进简单的描述了他所知晓的报社运行的一些内容,在刘进的定位里,报纸乃是他刘进的喉舌,在未来定然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一定要长期运转起来,且必须要正规化。

张安世一边点头一边心中记着,等一会刘进交代完毕便准备按照刘进的交代做事去。

刘进继续说着:“朕发行报纸之初衷有二,其一便是希望报纸能够盈利,给宫廷增加些许收入。目前定价两钱一份,发行一千份定然不可覆盖成本,发行五千份勉强不亏,目前已经发行一万份有些盈余,然定然不多。然一万余份定然也仅是开始,朕以为未来仅三辅之地便可发行十万份以上,若推行至全国定然发行更多,总体将达三十万份以上,如此盈利便极为可观了。

然这仅是盈利的最小一部分。安世那你可知其第四版面广告之价值?”

张安世听到刘进一问,心中盘算了一下,这一盘算,张安世倒吸了一口凉气,若是按照刘进的估算,报纸发行三十余万份,按照一份报纸三个人看的话,那第四版面上内容便有一百万人看。那宣传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张安世甚至都不敢估算了。

而且报纸可是每天均要发行的,想到这,张安世心砰砰跳着,即便是此前没有广告意识,仅凭借想象他也能想到其中利益有多大了。

刘进看着张安世震惊的表情便已经知晓张安世已经想到了其巨大的价值所在。

他继续说道:“其二便是通过报纸令百姓知政事,明政策,令百姓自发维护朝廷,减少施政阻力。因此第一版面中内容定然要把关严谨。涉及大汉秘密事项及决策之事不报、不利于维护朝廷统治之事不报,其他容易造成不利影响之事也不可报。多报道些利于维护朕之权威、施政使百姓获利,或百姓普遍关系之事。”

“唯。”张安世应道。

刘进点点头道:“且去忙吧,报纸之事已经走向正轨,除确定内容后,刊印之前将报样送至朕这里一份之外,无重大事情,便可不必事事向朕汇报了。”

“唯。臣告退。”张安世听此方才向刘进告别。

目送张安世离开,刘进深深的舒了一口气,报纸正式发行,未来报社即将建立,又做成了一件事,也算小小的推动历史的进步了。

很快,果然如刘进所料,一万份、五万份、十万份、二十万份……

《大汉日报》的发行量越来越多。

到后来即便刘进不说,其规模越来越庞大也推着报社走向独立建制。

整个朝廷也是为之侧目,谁都没想过刘进当时仅仅是随口一提的东西竟然能发展到这个程度。

众朝臣对于刘进愈发的服气了,甚至私下里不少人已经将刘进与他爹刘据相比,觉得刘进已经超过他爹一大截了,若是日后在位时间更长一些,更稳固一些,说不得又要出一个堪比孝文皇帝、孝武皇帝这样的具有绝对统治力的皇帝了。

朝臣对自己态度的变化,刘进也明显能够感受的出来。

以前自己安排部署的一些事情,尚且需要与众朝臣商议、协调甚至某种程度进行利益妥协方可推动部署的事情。

现在安排部署某些事,反对的声音都已经很少了,便有零星的反对声音,刘进解释一番,也基本可以顺利推行下去。

当然,目前刘进所安排部署的很多东西超越这个时代,并未能动摇作为整个大汉统治中坚的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这也是事情顺利推行下去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进程之中,不触动大地主阶级的利益根本就不可能,此前统治不稳固,刘进也只是浅尝辄止,现在统治日益稳固了,一些刘进早已经想好的要做的事情,刘进觉得也当时提上日程了。

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要元旦了。

过了元旦便是开元二年。

这个元旦和以前的有点不一样。

除了舞傩驱邪、祭祀太庙并各郡国上记吏上报相关数据之外。

因刘进施行了考成法,此前定下的目标,到了年末了,各部门当具体总结一番了。

到底哪些部门干得好,哪些部门干的差,哪些工作做得好,哪些工作未完成,当最终分析分析了。

各部门也是战战兢兢,如临大敌的面对这年底的考成。

考成法是刘进亲自参与,亲自推动的一件事,对此刘进自然也是异常的重视。

为了让大家过一个好年,正旦大朝会上,刘进与众人饮宴同乐,并未提及考成之事。

但正月初六,一大早,开元二年的第一次朝会,刘进便安排了讨论各部门考成情况。

为了不偏不倚,确保公正,刘进令尚书令张安世亲自取来尚书台保存的三公九卿等各部考成法推行时候定下的目标以及目标完成情况,他一个公卿一个公卿的亲自过问,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详细询问。

正月初六卯时,众朝臣均已经到达了前殿。

因正月初六这一次的朝会乃是正旦过后第一个朝会,讨论的事情也颇为重要,前来参会的人员也比较多,因此刘进并未在宣室殿进行朝会,而是将朝会的地点改在了前殿。

正当众人交头接耳的时候。

有谒者高喊:“皇帝到!”

众人尽皆肃然。

刘进身穿华丽的礼服从前殿后面进入殿中。

“拜。”谒者高呼。

丞相桑弘羊领着众人口称“万岁”向刘进参拜。

刘进在陛上站着接受众人参拜。

“请就坐。”谒者高呼。

刘进及众人方就坐。

待坐定,刘进扫视了一眼众人开口道:“今日正月初六,乃是正旦后第一次朝会。

今日朝会与以往颇有不同。

去岁三月,朕及诸位定下大汉五年远景目标,并在定下五年远景目标同时曾确立考成之法保障远景目标完成。

如今已经年初了,去岁的目标三公九卿及其他各部完成的如何,今日便要总结总结了。

因此朕令尚书令张安世将诸位每月考成情况拿来。

今日朕便听一下诸位去年做了哪些事。

丞相,你且说说吧。”

丞相桑弘羊听此,起身站立开口道:“唯。”

丞相职权主要是如下几项:一是封驳诏令,谏劝皇帝。

但是,封驳诏令,谏劝皇帝,势必会触及皇帝的权威,因此不常用,也无法量化,因此丞相列举考成目标的时候并未将其写上。

二是用人荐贤,任免官吏。丞相具有用人权,而且以用人是否得当,能否任用贤能作为其第一要务。任何一个向有所作为的丞相都把能否用人作为自己的本职。不过,丞相的用人权限于将相以下,如果荐举将相则为越职。作为第一要务,定然是考成的目标,因此丞相桑弘羊便将其列为考成目标之一。

三是案事不请,先斩后奏。西汉丞相,可以不经请示皇帝,直接处理自己职权范围内的相应事务。对于可处死刑的案件,丞相可以先斩后奏。此虽是丞相之本职,但掌握人之生死,乃是其权力,而非其职责,因为并未列入考成目标之中。但却列入需要述职之内容。

四是领国家计簿,掌户口土地图书。按《汉书·匡衡传》所载,丞相要负责“辅国政,领计簿,知郡实,正国界”。这个是丞相职责,定然是要列入考成内容之中的。

四是考课官吏。汉代对官吏的考课实行上计制度,在中央,由丞相和御史大夫负责受计。“考绩功课,简在两府”。对地方郡国长官,“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刘进掌握朝廷三公九卿及中朝的考核,郡国的考成情况也得有人负责,丞相便负责其中一部分,因此对郡国的上计情况及考成情况,也列入考成目标之一。

五审理京畿上诉案件。凡京畿各郡上诉案件,由丞相负责审理。这也是丞相职责,定然要列入考成内容之中的。

显然,刘进已经给了众人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了。

丞相田千秋也准备的相当充分,从其职责入手,简单描述了一下去年三月份考成法刚刚施行时候定下的目标,如年初举荐了多少人任职了什么官员,这些人在任上表现要达到什么标准;准备审理了多少案件,对各类审理的案件要求达到了什么程度;国家计簿,掌户口土地图书的情况如何,有没有疏漏情况,并国界新确定的有哪些;上计情况的考察要达到什么程度,各郡县的考成情况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在说完目标之后,丞相桑弘羊又开始说起来当时定下的目标完成情况。

作为丞相有些工作自然是难以量化的,但桑弘羊娓娓道来,众人一听便能知道丞相这一年干了多少事,是否对得起屁股下面丞相这个职位。

显然,作为一个宦海沉浮几十年的人,虽然刚刚任职丞相不久,但对丞相的工作相当驾轻就熟,在其职责范围之内之自然是完成的极好,考成情况自然也是差不了的。

待丞相说完,刘进点了点头对众人道:“朕以为丞相考成等次当为甲上,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相互看了看,自然是没啥意见的,考成法有一个好处就是客观,目标完成的好就是好,事实都摆在眼前,众人也没啥好说的。

见众人没啥意见,丞相的考成等次便定在了甲上。

显然,被定成了甲上,丞相桑弘羊心情也是十分愉悦的,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之中,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

而这种被评定为甲上的则是满足了桑弘羊最高的需求,便是满足了其自我实现的需求,他心情怎么可能不愉悦?

丞相的考成述职完毕之后,接下来便是御史大夫的考成述职了。

刘进开口道:“御史大夫,刚刚丞相已经说完其考成情况了。还请御史大夫说一说伱的考成情况。”

“唯。”御史大夫赵过一听,吸了一口气,道了一声。

御史大夫主要有两个职能,一个是作为丞相副手处理政事,因此有副丞相之称;另一个则是作为监察机构御史台之长,负责监督百官,尤其是丞相。

这两个职责,其中有一部分是和丞相的内容有重叠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丞相的一部分考成情况便是御史大夫的丞相之贰的考成情况。

刚刚丞相已经论述过的,御史大夫仅仅是简要的说了一些,其重点自然放在了监察百官上了。

去岁除监察百官日常监察之外,一个重点便是刘进视察黄河时候的情况,因此这一块御史大夫也分了两个部分进行述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