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 第二百四十二章 石见银山

第242章 石见银山

众人的求仙幻想一下破灭了。

然众人却不明白,这么贫瘠的岛屿,孤悬海外,且人不开化,为了对于此奏疏,刘进令众人传阅。

仿佛看到了众人的疑惑,刘进开口说道:“诸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朕已知晓,此岛有大岛4个,全部土地约5亿5千余亩,可耕种土地也在7000万亩以上。”

众人听此,一个个呼吸紧促,脸色发红起来。

若是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的鸡肋就算了,然而听刘进所言7000多万亩的土地,谁不心动?

经过近些年来大力实施代田法,目前大汉的亩产已经达到了400斤\/亩的水平了。

七千万亩土地,一年就能收28亿斤的粮食,如此多的粮食,已经有人开始盘算能养活多少人,做军粮能够支撑多少人打仗了。

御史大夫赵过已经按捺不住,开口对刘进说道:“陛下。若当如此当遣‘七科谪’之人前往,以将其国土纳如我大汉江山。”

如此,方才总算是进入正题了。

刘进笑吟吟的点点头道:“朕也是如此想的。诸位以为当由谁前往合适?”

众人一听,相互看了看。

大汉这个时代,文将、武将划分的并不是说泾渭分明。

如九卿之中的廷尉,按理说其当掌审判之事。

然而在其得到皇帝授权之后,他也可以带领其手下的刑徒前去征战打仗。

再如原御史大夫,现后将军商丘成,其就曾奉命深入草原征战。

因此有这样一个机会,朝中两千石以上的,均符合出兵开拓瀛洲的条件。

丞相桑弘羊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此利甚重,当遣一九卿前往。”

众九卿一听,纷纷眼热起来。

刘进思索一下,看了看众人,也微微颔首道:“此言得之。”

接着刘进便盘算着由谁前去好一些。

首先奉常张贺、大鸿胪苏武、光禄勋马通、宗正刘德四个人不能去,还需要他们负责人才选拔的事情。

其次少府公孙遗不能去,其年龄已经颇大了,实在不适合再外出征讨了。

那么剩下的九卿也就大司农霍光、廷尉杨信、卫尉任安和太仆常惠了。

刘进眼睛在此四人身上游移不定。

大司农霍光其素来有能,刘进是知晓的,然而其人在此前长期在孝武皇帝跟前,孝武皇帝去世之后,其便从奉车都尉一职调至京兆尹后,又累功升迁至九卿大司农。其本人多是在中枢经验居多,没有带兵前往外地征讨之经验。

刘进斟酌了一下将霍光给否决了。

廷尉杨信其年岁也不算小了,刘进觉得不如让其安稳退休为好。

最后,刘进将眼睛放在卫尉任安和太仆常惠身上。

卫尉任安一脸淡然,太仆常惠却是跃跃欲试。

刘进此时有点拿捏不定。

两人手下均有兵。

当然卫尉任安手下的兵乃是守卫京畿的兵卒,轻易不能动用。

但任安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此番前往瀛洲,依照刘进之设想,虽然阻力不大,但定然依旧多少会遇到一些阻碍,有带兵打仗经验的多少有点优势。

而太仆常惠却也有优势,其本人为大汉持节出使匈奴使者之副使出身,在极其危难的情况下依旧能在大汉新使节前往之后想方设法传递消息,如此方有了大鸿胪苏武等人的回国。其人交际能力强、对形势把握较为得心应手,若是由他出面,或可不动刀枪,获得更大的利益。

然刘进思来想去,任安在卫尉的位置之上许久都没动弹了,其前往瀛洲,除了海上风浪之外,只要在瀛洲扎根,多带些人手,危险性极小。

这任安是刘进铁杆的嫡系,派其前往混点功劳也方便以后回朝中给他升官。

这么一想,刘进决定还是由任安去合适。

他无视太仆常惠渴望的眼神开口道:“卫尉任安!”

“臣在。”任安起身躬身拜道。

刘进微微颔首看着任安道:“汝曾率兵征伐匈奴。

朕以为当由你前往瀛洲合适。”

“唯。”卫尉任安应了一声。

太仆常惠有些失望。

然刘进并未在意其失望,再次叮嘱道:“卫尉此行,远在海上,朕以为如可领楼船军并刑徒前往。

嗯,朕以为可令琅琊国中尉徐破浪为楼船将军辅佐你前往,沿海各郡国楼船军汝均可调配。

此番前往其目的之一为屯田瀛洲,当地之人可用则用之,若不可用,待日后上奏奇遣‘七科谪’前往替代之。”

此前汉武帝曾经给琅琊国中尉徐破浪承诺过,若是找到东瀛、蓬莱、方丈三仙山便令其为楼船将军。

为君者自然不可言而无信,今日刘进便兑现了这个承诺。

“唯。”任安再次应道。

刘进说的轻描淡写,然而其中的血腥冷酷却不可谓外人道哉。

什么叫可用?便是如奴隶一般,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劳作。

若不可用,怎么替代?自然是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了。

这一套在汉武帝征伐百越、朝鲜等早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流程了。

虽然任安未曾参与,但当如何做,他却也不是什么都不懂。

到此,朝议算是结束了。

众人向刘进行礼辞别。

刘进令人将卫尉任安叫住。

任安随刘进到了宣室殿里屋。

刘进坐下后对站着的任安道:“且坐。”

“谢陛下。”任安方才坐下。

刘进开口道:“汝此番前往瀛洲,除屯田之外,朕尚有一事相托。”

刚坐下的任安赶紧站起来道:“陛下且说,臣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

刘进摆摆手道:“不必言重至此。朕此番令你前去除屯田之外,相托之事乃是令伱寻一矿山,其所在地名或可叫石见,或并非此名。

该矿山乃是白金矿。

若寻得且告知朕,若寻不得便罢了。”

任安有些诧异的看着刘进,不明白刘进怎么有这样的消息的,其寻找矿山的目的为何。

然刘进既然吩咐了,他自然义不容辞的应了下来道:“唯。”

刘进点点头道:“且去吧。”

“臣告退。”任安方才离开。

刘进所言的白金矿自然不是现在的“铂”了。

而是白银。

在西汉,白银便被称作白金,但其并非作为货币来使用的,并不具备流通属性。

其多作为贵重物品的存在,用来制作工艺品。

而刘进提到的那矿山便是在后世大名鼎鼎的石见银山。

石见银山在刘进前世的位面,其位于日本岛根县大田市,是日本战国时代后期、江户时代前期日本最大的银矿山,据推算,其产量曾高达当时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江户时代初期称为佐摩银山,此后银矿逐渐枯竭,明治以后则主要以含铜矿物的开采为主。

此时日本国原住民依旧以渔猎为主,这座宝库自然尚未得到开采。

但刘进却知晓其丰富的白银产量,尤其是明朝后期,其矿山得到充分开发,陆陆续续向中国出口了白银3千多万两,对整个华夏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这样的宝地,此时能提前占据,若不占据的话,刘进觉得恐怕让地下的高皇帝刘邦知晓了,也得气的活过来骂娘。

刘进岂能不上心?

目送任安离去,刘进揉了揉太阳穴,安排人将奏疏取来,他准备批阅今天的奏疏。

又过了几日,丞相桑弘羊、御史大夫赵过等将新修订版的人才选拔方案拿给了刘进看。

刘进看了一下,点了点头,觉得还行。

诸如科学思维、算数占比等都按照刘进的方式在考核内容之上有所体现。

刘进又略微修改了一下,交给桑弘羊他们令他们定稿,确定人才选拔之事。

定稿后,刘进正式签发诏书,人才选拔的前期工作算是做完了,正式选拔已经开始了。

自然,首先便是充分宣传。

对于这次的宣传,刘进是及其重视,因为他不仅仅将本次人才选拔仅仅当成一次人才选拔,他还将此次人才选拔当成动摇大地主阶级根基的开端。

大地主阶级从汉文帝时期开始逐步形成,景、武两代已经是及其严重了。

到了刘进的父亲刘据任皇帝的时候,虽然打击了一番,然而国家尚且需要靠这些人,因此并未动摇其根基。

刘进醉翁之意不在酒,自然在他设想之中,此次人才选拔的消息最好要宣传至每个人的头上。

然而皇权不下乡的西汉,若是想要每个人都知晓这个消息又是何等的艰难?

当年汉文帝多次下调农业税。

然而诏书发布之后,朝中有人的大地主阶级,消息灵通的自然是知晓这件事,他们这群人肯定按照下调后的农业税进行交税,其成本自然降低了很多。

然而当地太守府也是需要钱的,且钱多是自筹的。

这么一来,宣传下调农业税的积极性基层的太守国相、县令县丞等又怎么可能有动力宣传?

因此在减税政策出台很长时间之内,好多农民甚至都不知道下调农业税这件事,交税的时候依旧按照未曾下调之前的缴纳。

然而太守府的人自然不会多嘴说下调农业税的事情。

这么一来,向中央缴纳的农业税后,尚且剩余农民多缴纳的农业税呢。

这么一来,太守府的经费也充实了好多。

如此一来,各地太守府、县府衙又岂能有动力宣传下调农业税之事?

而刘进科举制度也是一样。

宣传自然是需要花钱的,花的谁的钱?

必然是太守府、县府衙的钱。

他们自然是没什么动力宣传的。

然而,朝中消息灵通自然早已经知晓了人才选拔这件事。

他们自然也不想让更多人知道,省的无端增加竞争压力。

当然这种情况被刘进知道了,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刘进特意令少府从皇库中拿了些许钱财作为宣传经费给各郡下发了一些,好令他们多少有点积极性宣传这次人才选拔之事,尤其是科举这件事。

当然,仅靠拿钱定然是不够的。

除了拿钱,刘进还特意要求御史大夫和各州郡刺史并司隶校尉开展巡查调查,督导是否有宣传不到位的地方,若有则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安排相应的处分处置。

而整个大汉朝廷也运转起来,做好这次人才选拔工作的保障事宜。

奉常参与考试题目、考卷的确定。

大鸿胪则按照刘进的安排做好驿站接送考生的准备。

大司农则保障此次人才选拔的经费。

廷尉杨信则被刘进安排着编制作弊的处罚处置。

……

忙忙碌碌了数个月,《大汉日报》终于刊登,人才选拔之事在下半年八月份举行,且《大汉日报》终于刊登出需要考核的内容是什么。

然而,刊登一出来,众人是一片哗然。

他们没想到人才选拔考核的内容竟然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想。

什么力的作用、力的方向很多人完全不懂。

什么算学,不少人完全不知晓。

这一下在朝野掀起来轩然大波。

自从《大汉日报》发行以来,尤其是征稿将地址发布之后。

众读者纷纷给《大汉日报》新成立的报社致信,有的是投稿的,也有的是对刊发的内容他提意见的。

甚至不少对《大汉日报》刊登的时政进行针砭的。

种种内容不一而足。

没有办法,报社又新设置了一个岗位专门负责审阅读者来信,筛选有价值的信件。

甚至某些信件,作为报社的负责人张安世都不敢定夺,交给刘进批阅。

礼金在听取张安世的汇报之后,索性建议张安世再开一个板块,刊发读者来信。

张安世自然听从刘进的建议新设置了一个版面。

没想到效果如此好,已经趋于稳定的《大汉日报》发行量竟然又提升了一些。

因为有政事得到回复,更多人写信给《大汉日报》报社讨论政事。

这一次也不例外,极多的人开始对这次人才的选拔提出了意见看法,纷纷表示这次人才选拔好多知识完全陌生,无法体现出他们的水平,因此建议皇帝修改考试内容。

甚至有一些有野心的人也不知是捧杀儒家还是真心没脑子,竟然表示以前学子都学儒家,不如用儒家学识代替这次的考试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