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 第489章 科举的本义 张谦谈利弊

一个国家会缺人才吗?

除开国时期外,

不缺!

至少,像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这种模式能选拔上来的人才,永远不缺。

无论是刘邦集团还是朱元璋集团,都告诉我们,一个县城出来的人才,已经足以治理整个天下了。

那在如此的情况下,人才选拔的意义何在?

在于得民心。

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

如果国家权柄仅握在某些人手中,那么剩下的人就会走到这些人的对立面。

所以察举制度,至少要让流离在权力之外的人看到挤进这个圈子的机会,至少明面上要有。

察举制到了末期,新兴的地方豪强看不到机会,就参与了太平道,鼓动了黄巾起义;

科举制一开始仅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黄巢不中后,颂扬了一下菊花,饶你五姓七望百年积累,一样杀个片甲不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自我认知的加深,对权力也会更加的向往。

封建王朝历朝历代都在实行愚民政策,目的就在于压制百姓的权力上升欲。

而天下一旦太平,人才的积累是非常快的。

权力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科举制度也不能解决所有人的晋升**,但是相对而言,它是最为公平公正,所以也是最为长久的。

刘备在思考张谦的提议。

事实上,在顺帝(刘保,东汉第八位皇帝)时,尚书令左雄就曾进行过考试。

《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阳嘉元年,太学新成,诏试明经者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京师及郡国耆儒年六十以上为郎、舍人、诸王国郎者百三十八人。

不过当时考试的对象是孝廉。

因为孝廉的数量太多,所以左雄建议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而被察举的人要先去公府,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如果成绩太差,那么举荐此人的人也要受到处罚,此法一出,举荐孝廉的数量一下子降了下来。

“子让觉得此法可行乎?”刘备问询道。

“在下初见主公之时,此法不过是可能之举。如今之计,主公已有了试行此策的土壤。再过百年,随着纸张印刷的普及,识字之人的增加,这科举之法,将成为必然。”

“此法与九品中正制度、以及先前的察举制度相比,有何优势?”

“此法与另外两者相比,其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公平公正,人之才智,相差仅在毫厘,而且,自古文人相轻,彼此未必服气,但成绩一出,高下便可立判。除经史子集这种客观问题之外,凡是考察文章论述,其杰出者,必先展于人前。”

“其二,之前的察举制度只决定于一时,但科举一事,可从童生开始,童试,乡试,县试,殿试,优中选优,凡能立于朝堂之人皆是身经百战,其才或不能比拟管仲乐毅,但绝不会出现酒囊饭袋之徒。”

虽然感觉很残酷,但是张谦说这话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快感,这种快感就好像是渡过了独木桥之后,站在另一头看别人抢的头破血流一样。

“至于第三吗,这科举之法可以安置大量的人才,而且笔墨纸砚束修等,亦可以用作征税。”

知识是越卷越贵的。

多少人舍不得买件新衣服,可是几万块的辅导班说报就报!

张谦如此想到,他当初可是靠着给中小学生补课赚钱,穷游了不少地方。

说到最后一点,大伙都笑了。

“我总算是知道子让为何能想到设置钱庄,铸造新钱之法了,子让连在思考传道授业之事时都在想着金银之物,佩服佩服!”法正调侃道。

“客气客气!”张谦毫不介意,墙皮厚的跟脸一样,怕这些?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让若是真爱黄白之物,便是范朱在世,恐怕也比不过子让!”刘备笑着说道。

“是极是极!”简雍附和道:“子让真要赚钱,恐怕单单一个酒字,就要赚取我不少!”

张谦惶恐的说道:“主公,你可不要和宪和一唱一和,就把我爱财这事给抹去了,将来您中兴汉室,那赏钱可是一分也不能少啊!”

“今日之前,我还真以为子让超然物外,不为世俗名利所动呢!这下子,我终于知道子让也非完人了,这让性格狭隘,恩仇必报的我好受了不少。”法正大笑道。

刘备则是表示:“孝直快意恩仇,怎么能说是狭隘呢?不过孝直将来位居公堂之上,那些与凡夫俗子的陈年旧怨就不要放在心上了,否则,岂不是堕了公卿的威名?”

刘备的话语既是对法正的一种肯定,也是提醒他点到为止,同时也给出了将来的承诺,“三公九卿”之一。

法正当然不会顶撞刘备,连连称是。

“至于子让,既然爱财,那将来子让便替我掌管天下财物好了!”

中行行长?

张谦内心“哐当”一下,他喜欢的是真金白银,不是账本上的数字啊!更不想找活干啊!

要不转投曹丕吧?

这时,刘备又问道:“子让只说了科举之利,不知这科举可有其弊?”

“自然有!首先这天下掌握话语权的还是世家大族,读得起书的也是世家大族。世家之人桀骜已久,认为朝廷选才非他们不可,而且还得三征四辟。如果变成了科举制度,那便是士子争相入仕。两者关系更易,世家之人难以接受落差,必然极力反对。”

世家之人怎么涨名望最快?

推官不就!

只要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隐藏人口,当不当官,对于他们,影响真不大。

而只要有了足够的名望,当地官府就不敢欺压到他们头上。

“其二嘛,科举能够选拔人才,可过滤不了奸佞。才和德之间并未一致,若是采用保人制度,乡试之后必须由当地有名望的人提供担保,又未免落入乡选里举的俗套之中。”

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品行这种东西谁也说不准,孝廉就真的孝,真的廉吗?

只要朝廷里的不是傻子,选上来的人至少明面上不会是大奸大恶之人。

在刘备看来,这点倒不是问题。

“至于第三嘛,一旦实行科举制,这原先的‘孝廉’们,一个个可都要恨不得掐死我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