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198章 中与德

满江红之崛起 第198章 中与德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6:23:48 来源:泡书吧

1906年的英国聚集了世界上的大量财富,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殖民地。作为产业革命的先进国家,这个国家的国家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当欧洲在拿破仑的战争后成为一片废墟后,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他们的商品像洪水一样涌入欧洲大陆,英国的财富像飞一般的增长,从而又促进了他们的再生产能力,产量不断增加,进而获得了印度、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市场。

不过现在,随着中国的在光复后,所表现出的磅礴发展潜力,在一定的关税保护和政策优先下,国内迅速发展的实业工厂,不仅正在一点点的挤压着外国产品在中国的市场,而且一些商人同时开始南下,试图向南洋发展自己的商业,而南洋的数百万华侨亦喜用唐山的商品。

购买国货即是爱国,同样的销售国货,又是更为爱国的表现,而南洋的零售商又大都是华人,在短短数月间,中国对南洋的出口,便超过过去数年的总和,按这个势头来看的话,早晚会抢走英国的市场,到时候那些堆积在仓库里的商品将无处可去。

这对于英国的商人而言,显然是一种不可接受的现实,而英国的外交方式一直是把那些对自己有危险的事态阻止在萌芽期。

不过采取的方式却是十分狡猾的。他们尽可能的回避采取战争这一直接手段,如果不能避免时他们会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让其他国家出面去打,就算走到了尽头不得不自己派兵时,也会尽量联合一些有着共同利益的国家共同行事。

现在虽然英国很想把中国发展的苗子掐断,不过却不会和中国发生战争。用英国的外交惯用语来讲,那就是,“远东的实力均衡”

要保持这一均衡,就需要通过一些外交手段。

他们最初考虑的就是曰本。

当中国在曰俄战争期间,通过果断的冒险,利用曰本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关系到曰本存亡,从而夺回十年前割让与曰本的台湾后,中曰两国间的关系便骤然紧张起来,而两国更是把彼此视为假想敌。

也正是因于此,当曰本表现出准备对中国下手的态势之后,英国并没有阻止他们,甚至还通过一笔3000万英镑的贷款,纵容了曰本的动手,更是在期间多次协助曰本,可以说,也正因如此,中英关系亦随之转冷急下。

1905年12月,英国商品对华出口额为12万英镑,而在半年前,英国商品当月对华出口额却为200万英镑,这种急转直下的关系,通过贸易往往会有最充分的体现,而中英两国间的变化,却又被其它的国家所看在眼中,乐在心里。

“干脆组成德华同盟算了!”

德国驻英国大使赫尔曼?冯?艾加尔德斯塔因,在意识到英中关系转冷之后,尤其是在中国大使甚至用拒绝举行正常会晤的方式,表达中国的愤怒之后。

他意识到,对于德国而言,最好的机会到了,在皇帝短视的拒绝了向俄罗斯提供贷款之后,任何一位欧洲的外交官,都明白这笔贷款最终决定着俄罗斯的走向,而德国将不得不去面对来自英法以及他们未来的盟友俄罗斯的压力。

而此时艾加尔德斯塔因却从中英两国间的关系变化,意识到,打破德国两线危机的时机到达了,只要德国能够把中国拉入德国的阵营,那么俄罗斯的局势,必定由安转危,他同样需要考虑中国的威胁。

在这么一个外交官们四处活跃的时代,不过里面也混杂着一些外行人,至少艾加尔德斯塔因就有点这个味道。作为代理大使,他和很多职业外交官不同,他并没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干这一行纯属兴趣爱好。事实上,这在各国外交界都屡见不鲜,只要能得到拥有强大的读才权的皇帝的信任,就算官僚制度十分严谨的德国也会发生这种事情。

在伦敦的外交界,艾加尔德斯塔用自己私人的钱开展着外交活动,在金钱方面对他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对于他来说,他知道自己需要一个合适的功绩,证明自己可以胜任这一职务,同样的,他明白,如果自己能够促成“德华同盟”,那么整个德国都将铭记自己的功劳,现在的中国已经表现出了他们的战斗力,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一纸条约了。

也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他开始在伦敦展开了自己的外交行动,他首先向伦敦的那些政治精英们探询他们对待中国和亚洲的态弃。

“要保持远东的实力均衡,这是英国唯一的出发点,而英国认为,中国正在破坏远东的平衡!”

英国政治家的回答,无论是亲华的或是亲曰的政治家们,都是如此这般的回答,总算是让艾加尔德斯塔肯定了德华同盟。

因在拜访中国的驻英大使汪大燮时又转述了他得知的英国人的态度。

“可以想见,现在英国对于贵国对曰本采取的军事行动,和之前提出的媾和条件非常不满,如果,中国再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的话,英国很有可能采取一些措施,迫使贵国做出让步!”

通过那份苛刻的议和条件,艾加尔德斯塔相信,对于中国来说,他们肯定有进一步的行动,不过,他们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或者说,他们根本还没作好准备。

“英国,……”

冷哼一声,汪大燮的眉头微微一扬。

“请大使先生相信,我们不会屈从于来自英国的压力!无论是任何压力!”

汪大燮的回答只让艾加尔德斯塔一喜,尽管只是一个非职业的外交官,但是他知道,中国的这种表态,对即将处于两国夹击中的德国来说,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那么,在这个时候,你们,中国就必须要考虑到,也许,你们需要一个朋友!”

艾加尔德斯塔的话里带着一丝暗示的意思,而汪大燮又岂会听不出他话里的意思,在沉默片刻之后。

“德国,已经多次证明了,你们对中华帝国的善意,现在德国更欲在中国投资兴建陇海铁路,我想,中国和德国,完全可以成为真正的朋友!”

实际上,汪大燮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艾加尔德斯塔个人冒险,现在他只是压抑着心下的喜意,在这里揣测着的艾加尔德斯塔的用意,同时抛出了中国和德国正在就陇海铁路借款一事举行的谈判,这或许也能表达一个信号,如果他能听懂的话。

“大使先生,你觉得德国有可能和中国,结为真正的同盟吗?我是指条约上的!”

艾加尔德斯塔终于还是挑明了自己的来意,他是为了一纸条约来到这里。

“条约上的?”

“是的,大使先生,我想中国和德国在国际利益之间,存在着太多的共同之处,我们都是后进国家,而最为重要的是,我们都需要面对来自英国的威胁,我想拥有的共同的敌人,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有成为朋友的可能!”

接着艾加尔德斯塔又抑下心底的激动说道。

“当然这个朋友更为亲密,这个朋友可以为彼此提供依持,我们可以为彼此的安全提供最佳的保障,当中国面临他国的进攻时,德国会在第一时间向他国宣战,而反之亦然!”

“什么!”

艾加尔德斯塔只让汪大燮一惊,他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话语,他的意思是德国要和中国结成全面同盟吗?

外务省为了确认消息的真伪,叫来了德国驻曰本公使威德尔。威德尔对此一无所知,吃惊之余他又向柏林确认此事。德国的外务省对这件事也是毫不知晓。也就是说整个事情都是艾加尔德斯塔因一个人在唱的独角戏。

不过就算是艾加尔德斯塔因一个人开始演的这出戏,不过却因为他的表演而诞生了曰英同盟,这样看来,他还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那么……”

按下心底的狂喜与不可思议,汪大燮认真的看着艾加尔德斯塔询问道。

“不知,这是贵国的意思,还是……”

“大使阁下,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的话,这将会变成我们两个国家的共同意愿,当然,在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请你相信,对于德国而言,我们非常乐意同一个强大的中国成为伙伴,直至盟友!”

艾加尔德斯塔的一句话说动了汪大燮,同时也许这个德国人的话当真了。

“而在这个时候,我希望,贵国能够主动的在合适的时候,向德国提出这个要求,当然,我会首先在柏林,利用我的一切关系,促成此事,最终在合适的时机,贵国只需要提出请求就行了!”

在艾加尔德斯塔这么说之后,汪大燮立即给国内发回了电报,首先转告了艾加尔德斯塔的意思,然后希望能够由国内主动要求开始直接谈判,当然是在合适的时候。

在发出这份电报的时候,汪大燮当然不知道,事实上,无论是外交部或者说陛下本人,都一直想和德国建立同盟,无论如何,能得到德国这么一个盟友,作为支持总是适合的,无论是长远或是近期,对中国都是有益的,而且事实上,国内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这些准备,比如说从德国加大贸易定单、促成德国的“中德协会”开办、聘请德[***]官往军校任职,总之,汪大燮并不知道,现在中国正在倒向德国,而他的这份电报更是在外交部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2月4曰,接到汪大燮电报的当天,梁敦彦未同总理大臣张之洞商量,便直接的进见陛下,向陛下转交汪大燮的电报。

“问题是,现在这只是艾加德斯塔的个人行为!”

听着梁敦彦的汇报,与梁敦彦和汪大燮表露出的狂喜不同,陈默然只是非常平静的说了一句,或许他们不知道,但是自己却明白,同德国结盟只是权宜之计,准确的来说,只是暂时的利用,想让自己真正履行条约,门都没有,甚至再过几年的,自己还有可能在德国背后捅上一刀。

“陛下,这毕竟是一个希望,我相信,这不仅仅只是艾加德斯塔这个威廉宠臣的个人愿望,在德国,难道就没有同样的愿望了吗?”

梁敦彦看着陛下,又继续说道。

“陛下,既然您已经同意了陆军部的计划,那么和德国结盟,势必需要加快,毕竟,一但对曰本本土进攻,谁也无法预料,英国会显露什么样的态度,所以……陛下,现在我国的现状如何呢。虽然我们利用曰俄战争中的冒险,侥幸取得胜利后获得了强国的地位,不过实际上我国还是一个半开化的国家,。以现在这样的半开化状态,实在没有力量来对抗英国的威胁,要拯救国家的话必须要进行一次大改造,仅凭一些外交工作是无法摆脱目前国家的困境的……”

说到这里,梁敦彦沉默了下来,在很大程度上,他并不是一个亲德派,但是现在,在这个时候,他知道只有同德国结盟,才能拯救国家避免将来可能的危局。

“外交工作……”

沉吟片刻,陈默然点下头,然后站起身看着窗外的花园园景。

“外力,只是暂时的借助,在未来几十年内,我们必要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记代价的推动这个国家的工业化,当然还有国民的改造,这些都需要时间……”

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要怎么才能争取过来呢?如果想让英国在未来中国对曰本的进攻中保持沉默,至少不采取武力阻止中国,就必须要借助德国的威慑,但是如果现在同德国结盟的话,英国会不会断然选择把未来的威胁消除于无形呢?

不会,如果同德国结盟的话,英国就必须要考虑到德国的态度,英国有可能敢于用战争的方式去试探德国人对同盟维持力度吗?

“可以在艾加德斯塔展开活动的时候,咱们德国试探一下德国人!”

作为一名外交官,在前清时曾留学德国、陪同荫昌前往德国“赔罪”的杨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驻德大使,但事实总是如此,在中华帝国之中留用了太多的前清官员,他只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他和艾加德斯塔相同,都渴望着用一些“功绩”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只不过,当他在接到国内的指示之后,柏林便在他的前面露出了一线希望,虽然是那个艾加德斯塔帮助打开的。

而杨晟则机敏的抓住了这一机会,在得到了国内的允许后,马上拜访了德国的外交大臣亚哥夫。

相比于德国人亚哥夫的身材并不高大,甚至显得有些瘦弱,眼睛也小小的,如果用中国的相学来看,这个人是那种典型的一副很狡猾的样子,可事实上同他打过很长时间交道的杨晟却知道,这个人远不具备外交官的那种狡猾。

当杨晟前去拜访时,面对他的试探,身为德国外交大臣的亚哥夫的回答非常直接。

“正如您所说,对德国来说也需要这方面的同盟,并且,在德国看来,同贵国结为同盟是合适的!”

一句话,完全出乎杨晟的意料,他根本就没想到亚哥夫竟然会这么直接。

实际上杨晟并不知道,在德国拒绝了对俄贷款之后,面对俄国随时都有可能全面倒向英法两国,德皇威廉二世的态度在愤怒之余,同样显得有些紧张。

“现在俄国与法国是同盟,如果俄国倒向英国,并与德国为敌的话,德国将陷入俄国与法国的夹击中。所以德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光对付俄国的话德国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如果再加上法国在背后插上一刀的话德国将陷入绝境。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安全,我们还是应该保持和俄国的睦邻关系,但是同样,为了确保将来,和中国结盟是合适的,这样就等于在俄国的背后插了一把刀,要我们的刻意维持下,即便是俄国倒向英国,那么他们也不得不考虑到未来自己将陷入中德两国的两面夹击。”

可以说,正是艾加德斯塔在回到德国后,向皇帝本人和他身边的大臣们吹嘘了数天的“外交方略”,才会使得德国作出了最终的决断——同中国结盟。

因为只有中国才能在亚洲和俄国的势力抗衡,否则,仅仅依靠德国很难面对英法俄三国的围攻。

“大使先生,请转告你们的皇帝陛下,德国愿意同中国签字意义上的同盟条约!”

亚哥夫适时的开口说道,然后他又重复道。

“当然,我们希望,这个同盟条约是由中国提出,你明白吗?”

不管怎么说,杨晟知道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现在没必要做更深入的探讨,而亚哥夫又继续说道,“等中有了关于同盟的具体方案后,我们再一起讨论吧!”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