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殿下 > 第 326 章 灯灭之一三零

殿下 第 326 章 灯灭之一三零

作者:石头与水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01 19:54:2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殿下

正文第三二六章

“阿衡哥你的心意我已经知道了。”

“嗯。”郑衡有些警觉,“接下来不会是毫不留情的拒绝吧。”

“不是。你这样诚挚的心意,我收到了。”荣烺一样坦诚的看向郑衡,“但我现在还不能答应。你得理解我,我对驸马要求是很高的。因为我非常重视婚约,如果驸马对我一心一意,我也会以同样的心意对待驸马。所以,我会非常慎重。”

看荣烺认真的说明,郑衡颌首,“这是应当的。虽然不大可能,但也备不住出现殿下心中想的,万一有比我更优秀的人选呢?殿下当然会选择更优秀的是不是?”

郑衡直接看穿荣烺心中的小算盘。

荣烺全不否认,“成亲是大事,一定要认真思量。现在表面上看好像阿衡哥你比较吃亏,可其实不是这样,我是才意识到你对我的心意,你已经确认好一段时间了。我当年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思考抉择。

如果知道有人心仪自己就立刻答应亲事,那得是多么轻率的决定啊。”

郑衡问,“殿下对我有没有那么一丝好感?”

荣烺抿嘴浅笑,美丽的笑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从小就认识,这还用问么。”要是合不来,应该很少来往吧。

“我还是好奇,殿下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很简单啊。”

“臣洗耳恭听。”

“不过,不能告诉你。”荣烺笑起来。

“不如我请殿下吃好吃的。”

“邀请可以接受,秘密是不能说的。”

“怎么还成秘密了?”

“阿衡哥你这么想知道,我就不告诉你,这就叫秘密。”荣烺望着郑衡又笑了一回。

“不是故弄玄虚吧。”

“简单到一眼就能看穿。”

“绝不可能。”郑衡绝不信他的心思会被人一眼看穿,哪怕对方是荣烺。

荣烺笑,“看来郑氏嫡系的男子确实很有特点。”

“来,不说这个了。不是要请我吃好吃的么?去哪儿?不如去大长公主府,还能看看阿锦姐。”

“那你不用去了。昨日她与阿洋就去庄子上了,说是去打猎。”

“有这样的好事竟然不叫我!”

“殿下啊,连我母亲昨日着人过去想请闺女女婿今天到家中吃饭,都被我那无情的妹妹拒绝了。”

荣烺大笑。

最后俩人出宫去三清观赏秋景,午膳都是在三清观用的。傍晚来临之前,郑衡亲自将荣烺送回宫,这才告退回家。

荣烺是不存心事的性子,晚上她就耐不住的问祖母,“祖母,你知不知道阿衡哥心仪我的事?”

郑太后翻过一页书,“老国公过逝前倒是有过请求,如果将来合适,希望阿衡尚主的话。”

“那你怎么不告诉我呀。”荣烺凑祖母身边问。

“这有什么好说的。你年纪还小,我且得再看看。再说,我与老国公虽是兄妹,他虽提了,我又没应。”郑太后一向对娘家不错,但荣烺并非娘家人可比,她必然会以孙女为第一考量。

荣烺神秘兮兮的告诉祖母,“今天阿衡哥跟我说了。”

“你该装装傻。”

“面对阿衡哥这样诚挚的心意,怎么能装傻呢?”

郑太后抬头问,“你不会答应下什么吧?”

“没有。我说要考虑一段时间。”

“那就好。”郑太后道,“先将阿衡放入驸马侯选中,万一以后有更好更投缘的,咱们自然选更好的。”

“这话,多少有点伤人。”

“他应该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祖母你还怪严厉的。”

“这是事实。”

第二天,郑太后召唐太太携孙女唐葵觐见。

郑皇后与荣烺都参加了这次见面。

唐太太娘家姓陈,是郑太后的闺中好友,也是郑夫人嫡亲的姑妈。当年嫁了唐家,这些年一直随丈夫在蜀地居住。

唐太太的丈夫曾出任帝都三品将领,如今是唐氏家族的现任族长。

唐太太一进宫,荣烺就大为吃惊。无他,这位与祖母年纪相仿的太太,真是与郑家舅妈仿佛脱了个影一般,真的像极了,一看就知必是一家人。

至于唐姑娘,一看就知道是唐太太的亲孙女。

荣烺忍不住感慨,“怪不得舅妈立刻就要把唐姑娘你抢去做儿媳妇,你们简直如亲母女一样像啊。”

唐太太唐姑娘都笑了,唐姑娘的声音带着一些蜀地的绵软脆爽,“我第一次见舅妈就觉着格外亲切,倒没觉相像,不过大家都这样说。”

“特别像。舅妈年轻时肯定就像你一样,再过十几二十年,舅妈就是你祖母的相貌了。”

唐太太说话舒缓,有一种不急不徐的优雅,这一点与郑夫人不同。

“两宫娘娘还是与以往一样,公主殿下是第一次见,真是率真可爱。”唐太太望着这位平易近人又不失尊贵的小殿下,“民妇在来帝都的船上听闻过公主殿下的名声,比传闻中的更好。”

荣烺奇怪,“你们从蜀地过来,怎么会在船上听人说我的事呢?”

唐太太道,“殿下,开封城可是北接燕赵,南控江淮,临制四海之地。水上的消息传的可快了,我们出蜀地后一坐船就都听说了。”

荣烺即高兴又谦逊,“那都是我应尽的责任。只要开封城快快恢复到从前的元气,我就放心了。”

唐太太看她这样率真无瑕的秉性,不由露出笑容。

她与郑太后是旧交密友,多年未见,彼此许多话说。荣烺听一会儿就请唐姑娘到花园玩儿去了。

她想听一听蜀地民风民俗。

唐姑娘擅言辞,尤其蜀地因地处西南,民风一向比帝都开放。唐姑娘还颇通外务,尽管她学习的都是一些小事,但蜀地米面粮价都是清楚的,还参与过家中田庄的水渠的清理挖掘的相关事务。

“米面粮价找几家米粮铺问一问就清楚,整理水渠可不是容易的事。水利一向是朝廷的大事,虽说田庄不能与朝中大事相比,想来也有许多不易之处。”

“刚开始听下人禀报,民女也是听得七昏八素,后来我让他们呈上水渠的图纸,又亲自去看过,有不懂的请教有经验的人,再阅读相关书籍,基本就弄明白了。”唐姑娘说,“最后就请佃户出力,他们若想直接要力银,就按工包给他们。也可以用第二年田租付工钱。然后将整理好的水渠按长短分给佃户维护,每年免些租子,他们也都愿意。”

唐姑娘说,“事情其实不难,就是多考虑一些。每年秋收后要巡视一下水渠的情况,既然免租子交给他们维护,如果不按期巡视,也会有人偷懒懈怠的。”

唐姑娘说话爽俐,但说到具体事情时就似她的祖母唐太太一般,有一种有条不紊的从容的风范。

怪不得舅家这么急着定下来做儿媳妇。

荣烺说,“这是唐家的家风么?”

唐姑娘羞涩不已,“民女只是做一些很微小的事,怎么敢说这就是唐家的家风呢?”

“你别害羞。听说你兄长也一起来帝都准备明年春闱,你祖父唐家族长也来帝都了。”

“是。殿下您都知道。”

“前几年唐宁任国子监祭酒时,我与他有所交往,十分欣赏他的才干,至今如此。”荣烺有些感慨,“虽然国子监改制因各种原因没能完成,但现下国子监奉行的新规大部分是当年他拟定的条例。

我也曾听闻令祖父的名声,对唐族长治家有为之事非常敬仰。”

唐姑娘正要谦逊一二,荣烺摆了摆手,“你不晓得,朝中今年有一桩大案,前户部尚书因其家族贪鄙太过,鱼肉乡里,已经下了大狱。他这等为官为人自然可鄙可恨,可我想,人必不是一开始就变坏的。读书人考取晋身之阶不容易,要改变家族命运的想法也能理解。我感慨的是为何仁义不能久持呢?”

“立身处世,绵延家族,教养子弟的办法,你们这样经世大族应有自己的心得。”荣烺道,“我十分想与唐族长谈一谈,看能否从中学习一二,也教给人知晓。他们若有所得,以后于家族于子弟都有益,而他们若能教养出出众子弟,为朝廷效力的人岂不更多了么?”

唐姑娘有些受宠若惊,又对荣烺认真请教的神色打心底升起敬佩,她肃容道,“民女回家,必将殿下之意转达祖父。”

“好。”

唐姑娘道,“我有一点疑惑,可以直接问殿下么?”

“只管问。”

“殿下为何要民女转达殿下之意,民女祖母就在太后娘娘那边儿说话。”

“令祖母是皇祖母的朋友,我想,我们年龄相仿,未来大概也是可以做朋友的。”

唐姑娘微微倾身,“殿下厚爱,民女荣幸之至。殿下厚意,民女必为殿下转达。”

唐姑娘中午与祖母一起被赐在万寿宫用膳,她虽自幼生活在蜀地,礼仪全不逊帝都贵女。待回家后,她将公主想与祖父见面的意思告诉了祖母。

唐太太道,“帝都不乏名门,咱家虽绵延长了些,这样也显的有些拿大了。”

“祖母,我看殿下言语十分恳切,是诚心请教,并非虚言。”

唐太太想到今日对公主所见,接过孙女递来的温茶,由衷道,“真是一位率真之主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