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于红楼末年 > 第32章 扩展人脉

重生于红楼末年 第32章 扩展人脉

作者:陕甘总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0:31:49 来源:书海阁

上次薛蟠大婚之时,周进和胡永、贾环、贾兰、贾菌、贾芝等人,商量妥了出一期《青年诗刊》,当时也发动诸人,去顺天府学、国子监以及北平城内各个私塾广泛邀稿,倒也的确收到了一些稿件。

编务成员们还为此开了一次会,对这些稿件进行了挑选,确实有一部分诗作,勉勉强强,可以发表出来。

但这肯定还不够,因为这些诗歌作者一般都没有什么名气,不利于新办刊物打开局面。

“还是得出面组稿啊?”周进若有所思道。

不过这种事情难不倒周进。他上一世读大学时,因为爱好文学,曾加入过校园文学社团,编辑过几期校园内部刊物,对此已有一定经验。

恰逢顺天府学训导张有为,打算趁着去年底举办青年诗会的成功经验,拟将再办一次“新春诗会”,并于近日前公布了参加“新春诗会”的学子代表名单,共三百名。

因为场地和经费限制,参与人数有限,很多落选的学子对此很有意见。

周进便把胡永一起叫了过来。胡永曾在宛平县学做过一段时间童生,他有一些同窗好友,后来先后进入国子监或顺天府学就读,有一定的人脉关系。

二人专门打听那些有一定才学,而又落选了“新春诗会”的优秀学子,当面向他们约稿。

“你们找我约稿?”国子监斜对面一条小巷子里,刚从附近酒楼里聚餐回来的张安世,看到有两个长得高高大大的年轻人拦住自己,还以为是有人打劫。

他正准备撒腿就跑时,对方却自称是贾氏义学的学生,想要办一本《青年诗刊》,因此面向北平城中青年学子广泛征稿。

“这是不是搞错了?”张安世有些狐疑道,“若是说道明年八月乡试,我倒是有九成的把握高中举人。可若是说道诗词歌赋,我比起那些有资格入围‘新春诗会’的读书人,确实还有一些距离。你们既然是诗歌约稿,为何不去找他们?”

“我找他们做什么?”周进装作义愤填膺地说道,“张训导嘴上说得好,公平公正,全凭真实才学。可是他那个名单里面,六成在顺天府学就读,国子监就读的学生才不到两成。难道偌大一个国子监,还比不过他们顺天府学了?我不知道你们这些在监生员心里作何感想,我一个外人得知后,都替你们深感不平。所以我们打算办一期诗歌刊物,专门寻找那些没有入围‘新春诗会’的读书人,和他们比一比,究竟是谁更有创作才华,是谁思想境界更高?”

“这倒是有些意思了。”张安世说道。

说起来,他也是国子监诸多生员之中,颇有头脸的一个人物。

可顺天府学训导张有为连续两次举办诗会,却都没有邀请他参加,本来就让张安世心中有些不爽了。

而张安世最近又听说,美仙院的那个白秀丽姑娘,有意参加此次“新春诗会”,届时将当众献艺,云云。

不仅如此,她还要和当选为本届十大“新春诗人”的那些书生才俊,近距离交流,说不定还会邀请这些“新春诗人”帮她填词,甚至收纳为入幕之宾呢。

想到这里,张安世就感到心口一阵绞痛。

张安世祖籍广陵,也很早就听说过广陵瘦马的名头,对此充满了绮丽幻想。

那一回,受到朋友邀请,张安世去美仙院喝茶,无意中见到白秀丽姑娘,他就被她的一颦一笑给完全吸引住了,有好几次午夜时分,头脑中都飞舞着她的靓丽身影。

虽然因为囊中羞涩,张安世去美仙院的次数不多,但每次过去,他都会想尽办法,和白秀丽姑娘见一见,聊一聊,总算成为了白秀丽姑娘的半个知己。

张安世曾向白秀丽姑娘坦白心迹,“你放心,等我明年乡试中举,必定帮你赎身。”

白秀丽对此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让张安世内心惴惴不安,深受打击?

“难道白秀丽不相信我有这般才华?”张安世不免自我怀疑,连那颗坚定的科考之心都差点要崩塌了。

这几日,因为连续落选“青年诗会”“新春诗会”,他更是浑浑噩噩,不断聚餐喝酒,借酒浇愁。

眼下,既然贾氏义学的两个学生,都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试图和张有为创办的“新春诗会”分庭抗礼,那他张安世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必然是要参与进去,也好让白秀丽姑娘见识自己的人脉和才华啊。

有张安世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帮助,周进和胡永二人的组稿就顺利了许多。

也因此结识了国子监一批青年才俊,大都是因为落选“新春诗会”而抑郁不平之人,包括魏西平、陆秀峰、陆河、钟栅、钟杰、谢希平等人。

其中:魏西平出身于江南望族,富裕多金。

他的叔叔魏东宁早间年考中三甲进士,曾任户部观政,现外放为枣阳县令。

魏西平本人也颇有才华,高中上一届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但因为婚姻问题,和家里人闹了一点矛盾,以至于心情不佳,没有参加上一届科考。魏西平来到北平以后,自恃才华出众,喜爱社交宴饮,凡事都喜欢凑热闹。

他也是在去年冬天,听闻了顺天府学即将举办“青年诗会”一事,感叹毕竟是京师重地,聚集了大周朝诸多青年才俊,文化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

他便托了叔叔魏东宁的关系,干脆转到国子监来读书。

国子监对于他这种考中进士如同探囊取物的年轻人,自然也是欢迎至极。

谁曾想,魏西平却在顺天府学训导张有为那里,吃了一个瘪,先是落选“青年诗会”,现在又没有参加“新春诗会”的资格,这让他如何不气?

陆秀峰来自于登州府,其父亲陆重阳现为登州水师参将。

陆河出身于陕甘行省下设金城府,其家族属于当地富户,以经商为业,陆河因出生地金城被一条黄河穿城而过,故得名。

钟栅、钟杰属于兄弟俩,来自于赣省临江府,乡下富农出身。

谢希平祖籍顺天府,其父谢京现为香河县尉。

刚一开始,魏西平等人都是看在张安世的面子上,抽出时间和周进、胡永见了一面。

他们虽然对顺天府学举办各种诗会很有意见,但丝毫不认为,就凭贾氏义学这两个毫无名气的年轻小伙,真能把张有为训导主持下的这次“新春诗会”比拼下去。

“这也太逆天了,简直都不敢想。”魏西平等人最初,便都是这般看法。

及至众人见面之后,经过周进一番阐述,众人才感觉,这件事情非常有利于积累士林之中的名望,可以说是大有可为。

周进说,“我也承认,顺天府学训导张有为系三甲进士出身,以他的人脉和号召力,由他出面主持顺天府学各种诗会,必然应者云集,拥趸者甚众。但并不等于说,我们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周进分析道,“首先,受制于经费和场地限制,顺天府学新春诗会满打满算,也就是三百人参加。但国子监、顺天府学和顺天府境内官办学校、私塾何止上百家,学生数量更是成千上万……”

魏西平突然打断周进道,“学生数量成千上万,也不可能都站在我们这边。我们所办的这一期《青年诗刊》,哪怕字体小一些,多印刷几页,也很难凑够一百个作者,跟人家三百人参与的新春诗会,还是没法比啊。”

周进笑道,“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凑够一百个作者?我们到时候广泛邀请国子监、顺天府学及各大官办学校、私塾的学生代表,共同来参加由《青年诗刊》召开的顺天府诗歌峰会暨首期诗作终审会议,《青年诗刊》首期将对此次峰会进行详细报到,并将所有出席者的名单一一罗列。敢问西平兄,印刷几百个名字,需要几页纸张?”

魏西平恍然大悟道,“还可以这样操作?”

“怎么不能这般操作?”周进反问道。

这时候,钟栅点头称赞道,“从理论上来讲,但凡名字出现在首期《青年诗刊》杂志上的学生,必然是我们的坚定支持者。但我只是一个普通举人,西平兄虽然是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但论在士林中的地位,仍然不能和张有为训导的三甲进士身份相提并论。我们何德何能,可以邀请这么多优秀学子,都来参加你所谓的‘顺天府诗歌峰会暨首期诗作终审会议’?如果来不了这么多人,是不是就算满盘皆输了?”

“我自然有把握让他们都来。”周进胸有成竹地说道,“张有为训导为了让参与诗会的人都汇聚顺天府学,连美仙院的白秀丽姑娘都请到了。但据我所知,白秀丽姑娘作为广陵瘦马之中的招牌人物,虽然在北平城中也有一定名气,但也尚未跻身北平城中四大小仙女的行列。像环采阁的花想容,金香园的赵灵飞,兰桂坊的张圆圆,这些各大风月场所的头牌清倌人,都要比白秀丽知名得多。我们只要能请动其中一位,不愁这些年轻学子不来。”

“怎么请?”陆秀峰盯着周进的眼睛说道,“我出一百两银子,都未必能见她们一面,你说请就请?这不是开玩笑吗?”

周进默不作声,只见他从口袋中掏出一只竹笛,轻声吹了起来。

笛声清脆悦耳,刚开始似乎感觉一般,但紧接着,在一种简洁明快的旋律之中,却出现了一种温柔飘渺、晶莹纯净的雪天意境。

在场诸人闭上眼睛,都不禁回想起了飘于伤心记忆中的某一场雪,雪花纷纷扬扬,沙沙落下,铺天盖地,漫无边际,淹没了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和不忍触碰的纯真。

许久过后,魏西平睁眼问道,“这是什么曲子?”

“这是《飘雪》。”周进笑道,“只要她们谁来,我这里还有数十首流行神曲,可以无偿赠送给她三首,让她在北平城中的风月界,再也没有人敢与其争锋。”

说罢,周进又先后吹奏了《一生有你》和《千千阙歌》这两只曲子的**部分。

魏西平等人时常也附庸风雅,听些戏剧小调,自然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周进吹出来的笛声只能说平常,但这旋律确实从未见过、如同天籁之音啊。周进冷眼旁观,看到众人都沉浸在音乐旋律之中,不由暗中一笑,心想这也不枉了自己上一世在求学和工作当中,时常吹几首笛子来解闷了。

许久过后,魏西平猛然站立了起来,他向周进拱手言道,“这位小兄弟,真是大才啊。如你所言,你手握数十首原创神曲,必然会被各大风月场所的头牌姑娘,引以为入幕之宾,何必为了张有为训导的这个诗会,而大费周章呢?你这明显是……明显是吃力不讨好啊。”

魏西平的潜台词是这样的,你有这么多原创神曲,必然将传唱大江南北,也即将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至于顺天府学各种诗会,参加也好,不参加也罢,你的名声都必然要在他们之上,又何必和他们一般见识呢?

周进心想,我也是没有办法啊,我现在毫无自保之力,就像是一个抱着金元宝的三岁娃娃,行走在大街之上,现在又被荣宁二府所特意针对,我要不赶紧借着《青年诗刊》这个由头,结交你们这一帮国子监生员,又如何能在北平城中立足?

不过在表面上,周进却回答得掷地有声,“国子监是大周朝最高学府,是无数学子心目中的求学圣地。张训导因为一己私利,将顺天府学凌驾于国子监之上,我即便只是一个普通私塾学生,也心中不服。几支流行神曲算什么,只要能和顺天府学的各种诗会相提并论,我倾尽所有,在所不惜。”

说了这一通虚伪至极的场面话之后,周进继而谈到了他的办刊设想,“张有为训导的各种诗会,不过是一大帮人凑在一起,聊聊天,作作诗,轻松而惬意,但实际上娱乐大于创作,毫无营养。而我们的《青年诗刊》,肯定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的诗歌理论主张,进行我们的诗歌形式探索,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收获,比之所谓诗会,要高明到不知哪里去。”

“我们在编辑期刊时,还可以向北平城中有名的商铺寻求赞助,以在刊物上刊出对方广告作为回报。有大笔广告资金作为支撑,我们便能有更多印数,甚至能做到面向顺天府学所有官办学校、民办书院、知名私塾免费发放,必将持久扩大本刊的社会影响力。”

“我们也将拿出一定版面,和相关学校、书院、私塾进行合作,专门刊发对方学员的诗歌作品。对方则以一定资金以及提供场地便利作为回报。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合作对象越多,声势就越浩大,到时候盖过顺天府学各种诗会的风头,就必然不在话下。”

周进这一系列办刊设想,很快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众人击掌为誓,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刊出《青年诗刊》第一期,向顺天府学各种诗会正式宣战。

喜欢重生于红楼末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重生于红楼末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