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452章 【朝堂是人情世故】

大宋泼皮 第452章 【朝堂是人情世故】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设登闻鼓的确是好事一件,能让深居皇宫的皇帝,知晓百姓冤屈。

可也有坏处,老百姓心里没数。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比如太宗年间,那个丢了猪的百姓。

站在皇帝大臣的角度来看,一头猪丢了,也值得敲登闻鼓?

但站在百姓的视角,一头猪可能就是全部家当,全家人就指着这头猪卖了换钱买粮食,猪丢了,那自然就是天大的事儿了。

一番争论后,刘宓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法子:“陛下,臣觉得登闻鼓可继续设,但额外增设一个部门,用以审核前来敲鼓百姓之事,若非有冤屈或谏言,不予理会!”

吴敏皱眉道:“若有奸佞买通审核官吏,又该如何?”

这时,赵鼎灵机一动,提议道:“不如让督察院的官吏兼任,几日一换。督察院俱都是刚正不阿,公正廉明的忠臣义士,如此一来,便可杜绝收买一事。”

“善!”

“赵尚书言之有理。”

“臣附议!”

文武官员难得团结一次。

之所以如此,主要就是借着这个由头,狠狠恶心一下督察院。

东京城和旁的地方百姓不同,胆子那是泼天的大,只要登闻鼓一设,不管有事没事都会来敲两锤子。

京城中可是有一百八十余万百姓啊!

到时候,整天面对市井坊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没病也能烦出病,够督察院的人喝一壶了。

督察院毕竟是陛下手中的利剑,太过分的事情,这帮朝臣不敢干。

可趁机恶心一下督察院的胆子,他们还是有的。

他们的小心思自然瞒不过韩桢,不过让他们出口气也好,否则一直憋着,容易出事。

念及此处,韩桢看向陈东:“陈卿意下如何?”

陈东起身道:“微臣并无异议。”

“既如此,即日起便增设闻鼓司,负责审查敲鼓百姓,人手轮换方面,陈卿自行安排。”

韩桢吩咐一句后,又问道:“可还有爱卿有奏?”

“臣有本要奏。”

何栗站起身,面色肃然。

“何事?”

何栗正色道:“陛下几个月前,颁布的禁止人口买卖,乃利国利民之策。但微臣实施起来,却发现困难重重。”

闻言,韩桢微微皱起眉头:“有人胆敢阻挠?”

“并非如此。”

何栗摇摇头,解释道:“在法令颁布之前,已有不少人口买卖之实,这些奴隶又该作何处置?”

陈东当即说道:“自然是勒令买方释放,焚毁契书,送归回家。”

何栗反驳道:“陈侍郎此言差矣,被贩卖之人,皆是可怜人,有些父母双亡,家中连个亲眷都没有,有些自幼患有隐疾,种不得田,做不得工。在主家端茶递水,好歹还有口饭吃,若是放归家乡,只怕用不了多久便会饿死。”

陈东面色一滞,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门道。

他乃一介书生,为官全凭一腔热血,与胸中理想,但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凡事都有两面。

是的,若非实在活不下去,谁会把孩子卖为奴隶呢?

韩桢也意识到一刀切确实不是办法,于是朗声道:“诸位爱卿可有对策?”

见陛下问策,殿中一众官员大脑飞转,苦思冥想解决之法。

片刻后,谢鼎起身道:“臣倒是有一策,或许可以一试。”

“哦?”

韩桢双眼一亮,嘴角含笑道:“谢卿快且说说。”

谢鼎沉声道:“伪宋天圣年间,皇太后刘娥专权,曾命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主持编纂了一部《天圣令》,其中对于贩卖奴隶一事,给出了一个解决之法。奴隶任满十年,则无须主家允许和任何手续,便可自动获得自由身。”

“不过因监管不严,加之胥吏**,导致这项政令成了摆设。而今陛下治下,补官清明,勤恳勉力,定会与伪宋不同。”

史文辉问道:“十年之后,纵然获得自由身,可还是没有生计,如何活下去?”

赵鼎出谋划策道:“可改买为雇,勒令买方如雇佣一般,支付工钱。期满后,若主仆相处愉快,还可续签雇佣契约,若不满主家,则一拍两散,十年工钱积攒下来,回乡也足以过活。”

赵霆提议道:“十年太长,变数太多,或可改为五年。”

一众文官你一言我一语,群策群力,很快将这项政策的漏洞一一补上。

最后,韩桢拍板决定,将这项政策纳入大齐律之中,命内阁拟旨,昭告天下。

议事结束,接下来就到了官员们最期待,也最喜欢的环节了。

发红包!

刘昌率领太府寺的内侍们,手中捧着厚厚一叠红包,挨个发放。

山东一系的官员都已经见怪不怪了,谢鼎等人接过红包,笑着道了声谢,便塞入袖兜之中。

赵鼎却有些懵了,拿着红包,满脸茫然之色。

红包上,用漂亮的梅花小楷写着孟郊登科之时的得意之作。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右下角还有自己的名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左右看了看,他压低声音道:“刘尚书,这是何意?”

刘宓笑呵呵地解释道:“呵呵,这是陛下给我等谋的福利。”

“福利?”

赵鼎挑了挑眉。

刘宓点点头:“不错。今岁官员多了,分到手的兴许会少一些,按照赵尚书的官位品阶,本官估摸着能有三万余贯。不过海贸即将展开,明岁的福利想来应是能翻上一番。”

三万余贯?

赵鼎手一抖,颤声道:“竟这般多!”

他这个尚书的俸禄,其实并不高,满打满算,一年下来也就五六千贯。

比之在赵宋当八品官之时,高不了多少。

结果官家一出手就是三万余贯,这让他如何不惊讶。

刘宓安慰道:“赵尚书宽心,这笔钱乃是贸易院经商所得,拿的光明正大,谁都挑不出理。”

“多谢刘尚书解惑。”

赵鼎拱拱手,面色欣喜的将红包塞进袖兜之中。

京师消费太高,他如今还租住在外城的巷子里,生活也拮据的紧。

如今有了这笔钱,总算可以搬进内城了,往后上下差也能方便一些。

顺便,再将老家的妻儿老小接来。

此时,大殿中气氛热烈,一众官员满脸笑意的互相拱手,互道恭喜。

陈东捏着红包,面色变幻,正欲开口,却发现肩头被人按住。

转头看去,发现按住肩头大手的主人是何栗,他皱眉道:“何府尹这是何意?”

“唉!”

何栗微微叹了口气,轻声道:“本官知你性情刚烈,眼中揉不得沙子,可需知刚则易折。这朝堂之上,讲的是人情世故。”

陈东冷笑道:“何府尹觉得这红包拿的安心?”

闻言,何栗不由摇头苦笑:“你自入京师,便一直居于太学,吃住不愁,一应有公中供应。你可知城中房价几何?养活一家老小,每月需几贯钱?赵尚书一部之长,如今还租住在外城胡同小巷,与三五家百姓挤在一个小院中。”

“或许赵尚书不在乎,可其他同僚呢?陛下有句话说的好,这天下人不外乎名利二字,有人想名留青史,自然也有人只为求财,寒窗苦读数十载,到头来入朝为官,还不如一介商贾,这些同僚会怎么想?久而久之,便会铤而走险,行贪污**,官商勾结之事。”

沉默了片刻,陈东拱手道:“何府尹说的是,本官受教了!”

“孺子可教也。”

何栗面色欣慰,抚须轻笑。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