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宋泼皮 > 第560章 【降维打击】

大宋泼皮 第560章 【降维打击】

作者:很废很小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0:06 来源:书海阁

小冰河时期的降临,不以人的意志推迟,这是天道运转的规律。

接下来的光景,只会一年比一年冷,直到西湖彻底结冰。

两浙路与江南以往可一年三熟,那是因为温度适宜,但若冬季气温过低,冬小麦就无法存活,变成一年两熟,每年产粮量会锐减两至三层。

所以,韩桢必须要寻求新的粮仓。

交趾从古至今都是粮仓,红河三角洲土地肥沃,气候正好,乃是上上品的粮食产地。

韩桢方才并未有一丝一毫的夸张,在红河三角洲种水稻,是真的不用插秧,扔一把种子下去,三个月后就能丰收。

既然交趾这么好,那为何自古以来,都不受中原王朝重视?

原因很简单,统治成本太高。

秦汉那会儿就不用说了,唐朝倒是有能力真正统治交趾,可问题是唐朝那会儿气候回暖了,中原是亚热带,关中都极少下雪,连两浙都没空开发,哪有功夫去管万里之外的交趾。

赵宋时期,随着造船业飞速发展,海运兴起,航道也更为成熟,从交趾运粮回国内,比之陆路要省时省力。

但问题是,就赵宋这怂样,在西夏、辽国的夹击之下艰难自保,还打交趾?

纵观历朝历代,有机会真正统治交趾的,唯有明朝。

可惜当时政策出了问题,花费大力气打下了交趾,既没有移民,也没有拉拢交趾的精英阶层,而且驻地官员还搞起了高压暴政,最终只能灰溜溜的走了,让交趾变成藩属国进贡。

这纯粹是决策问题。

汉文化圈最强的是甚么?

是同化!

夷狄入华夏则为华夏,华夏入夷狄则为夷狄。

在文化输出这一块,华夏对周边国家是碾压式的,堪称降维打击。

白居易每出一首新诗,都能让倭国天皇欣喜不已,拜读数十遍。

高丽国君做梦都想当中原的藩国。

东京城但凡出了脍炙人口的诗词,不消几日,就会在辽国贵族之间传唱。

就连西夏,朝堂之上的文官都是清一水儿的汉儿。

不过相比起辽国、高丽以及倭国,西夏稍稍好一些,历代皇帝深知华夏恐怖的同化能力,为了防止彻底被汉化,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党项人不得着汉装,梳汉人发饰等等。

辽国就不行了,经过一百余年的汉化,贵族高层已经被彻底汉化。

你瞅瞅耶律余睹这帮人,中原官话说的比韩桢都标准几分,每每提起汴京,眼中满满的都是向往之色。

想取交趾,两广与大理必须要拿下。

且这种拿下,不能像隋唐宋这般羁縻,而是真真正正的统治。

陆贺方才那番话,可谓是说到了韩桢心坎里。

刘昌的效率很高,傍晚时分,就将陆贺乃至陆家的详细折子呈上。

“陆九渊,陆九龄!”

当看到陆贺膝下儿子的姓名,韩桢终于想起来了。

未来新学开创者他爹,难怪先前会觉得耳熟。

陆九渊的名气比不上王阳明,是因为他是开创者,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理论体系不完善。

而王阳明是集心学之大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就好比朱熹,是站在周敦颐、张载和程颐等大贤的肩膀之上,集理学之大成。

世人皆知孔子,可又有几人知晓孔子的四位老师呢?

陆家可不止出了一个陆九渊,几兄弟皆是才俊,一人顿悟,可能是机缘巧合,几兄弟人人如龙,那就是家学渊源了,离不开陆贺的悉心教导。

由此可见,陆贺其人的才学。

又翻看了一阵后,韩桢发现陆家已经百余年无人入仕,基本上都在家闷头专研学问,比之谢家还要纯粹几分。

“不错。”

放下折子,韩桢满意地点点头。

见官家心情不错,刘昌打趣道:“陛下打算赏赐他甚么官儿?”

他服侍韩桢已有一年半了,知晓官家平日里性子随和,没甚苛责的规矩。

韩桢摆摆手:“不急,先放一放,太容易得来的,通常不会珍惜。”

况且,他不会因为一番问策,就授予对方高官厚禄,会先给个不大不小的实缺,试试对方的成色。

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是纸上谈兵,还是真才实学,当几个月官儿就清楚了。

韩桢吩咐道:“传岳飞觐见。”

“是。”

刘昌应道。

……

当岳飞再度来到行宫的时候,韩桢正在用晚膳。

“见过陛下。”

岳飞躬身见礼。

“鹏举来了。”

韩桢顿住筷子,问道:“可用过晚饭了?”

岳飞摇摇头:“不曾。”

韩桢招呼道:“正好坐下一起吃。”

闻言,岳飞也不矫情,告了声谢后,便坐了下来。

韩桢是马上皇帝,打仗之时与将士们爬冰卧雪,共吃一锅粥,岳飞早就习惯了,不像其他皇帝那般有一种疏远感。

韩桢异于常人的气力,副作用就是胃口很大,所以平时吃饭都是用的大碗,用小碗太麻烦。而岳飞亦是天生巨力,君臣两人捧着大碗,默默吃着饭。

不多时,一桌饭菜被扫了个精光。

拿起帕子擦了擦嘴角,韩桢接过茶盏,轻抿了一口,问道:“徐州军的将士们士气如何?”

“尚可。”

岳飞如实道:“不少士兵染上了疹子,不过在军医的医治下渐渐好转,思乡之心在所难免,好在时日尚短,军心可用。”

韩桢点点头,说道:“徐州军暂且动不得,需防备福建的方七佛,朕明日去军营慰问犒赏一番,安抚军心。”

岳飞笑道:“陛下亲自慰问犒赏,军心可定。”

韩桢又问:“朕命你征召两广、福建当地百姓,组建远征军一事,办的如何了?”

闻言,岳飞面露难色道:“目前只征召了一千余人,方七佛切断了福建与江南西路、两浙路等地官道,而两广那边,汉儿本就稀少,集中在广州,余者皆为土人,不与汉儿交流,无从招募。”

这一千余人,还是方七佛称王之前招募的。

韩桢吩咐道:“远征军之事暂且停下,待拿下福建与两广后,再行招募。”

“陛下打算对福建用兵了?”

岳飞双眼一亮。

他性格沉稳,然而内心与刘锜一样,都渴望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对于汉唐,文人的看法不尽相同,但身为武人,无一不向往汉唐之雄风。

凡日月所照,山河所至,皆为汉土。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独属于男人的浪漫。

“不错。”

韩桢点点头。

福建和两广拥有泉州、广州两大港口,不握在手中,海贸就会受制于人。

况且,方七佛手握鸦片,需尽快铲除。

韩桢沉声道:“待拿下襄阳后,朕会命匡子新率水师赶往泉州港,此战以水师为主,你率徐州军为辅,前后夹击。”

“末将领命。”

岳飞高声应道。

韩桢拍了拍他的肩膀:“伱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岳飞心头感动,语气坚定道:“末将定不负君恩。”

正事谈完,韩桢与岳飞闲聊起来,促进君臣感情。

“对了,听闻你妻子找到了,而今如何了?”

当时韩桢北上伐金时,岳飞途径汤阴老家,得知发妻刘氏跟人跑了。

结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刘氏找的那个男人,兜兜转转,如今竟是刘锜麾下军中一匠人。

这事闹的让刘锜很是尴尬,赶忙写信,将此事告知岳飞。

岳飞苦笑一声:“我常年在外戍边,她一人既要照顾老母,又要拉扯孩子,在家过得凄苦,终究是我对不起她,许了她五百贯钱,让她好好过日子。”

“这事儿办的敞亮。”

韩桢夸赞一句,旋即说道:“大丈夫何患无妻,待平定福建与岭南,朕亲自为你做媒。”

岳飞婉拒道:“陛下好意末将心领了,只是我如今没有续弦的心思,往后再说罢。”

“也好。”

韩桢也不再多言。

又聊了一阵家常,岳飞起身告辞。

他前脚刚走,刘昌便来禀报道:“陛下,陶千户求见。”

“宣。”

韩桢吩咐一声。

下一刻,陶郢迈步走进大厅:“微臣见过陛下。”

随着密谍司规模扩大,陶郢的官职也一路水涨船高,如今任职密谍司镇抚使,负责整个南方情报工作。

“坐。”

韩桢招呼一声,待他落座后,问道:“何事觐见?”

陶郢正色道:“启禀陛下,关于南剑州改道为药之事,已有两名密探成功了混入,不过种植园戒备森严,有进无出,因此情报传递极为困难。”

“此事不急。”

韩桢已经知晓了方七佛的底牌,对于种植园之事,也就没那么上心。

略微迟疑了一下,陶郢继续禀报道:“此外,泉州两名探子失联,疑似反叛,加入摩尼教,好在密谍司是单向联系,无法牵连到其他探子。”

闻言,韩桢不由微微皱起眉头,吩咐道:“往后加紧对密谍司探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底层探子反叛倒也罢了,若是总旗、百户,甚至千户反叛,那就麻烦了。”

不得不说,这帮邪教洗脑能力确实强悍,连密谍司的探子都能洗脑策反。

“微臣办事不利,还请陛下责罚。”

陶郢俯身跪地,面色惶恐。

韩桢也知道此事不能全怪他,间谍密探专业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包括小虫在内,都在一步步摸索。

“起来罢。”

韩桢右手虚抬,口中问道:“张俊如今在建州浦城?”

重新站起身的陶郢赶忙答道:“是,驻扎在迁阳镇,麾下八千宋军。”

韩桢吩咐道:“朕交予你一项差事,尽快让建州的探子联系上张俊,告诉他,方七佛给他的,朕同样能给,包括让他飘飘欲仙之物。”

“微臣领命!”

陶郢高声应道。

韩桢摆摆手:“去罢。”

……

浦城。

迁阳镇距离龙泉并不远,不过区区百里,但却相隔十数座大山,密林丛生,山路蜿蜒崎岖,又经蛟水肆掠,已彻底断绝。如今,想要从龙泉入建州,只能翻山越岭。

在迁阳镇西边三十里,就是潘家山银场。

福建多山少地,但银矿却不少,至今还在开采的银矿有二十七处,每年产银六万九千余两,占全国银矿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北宋这些年一直在闹钱荒。

每年白银产量拢共不过才二十几万,却要给辽国上贡岁币十万两,西夏五万两。

外加番邦来朝贡的回赐,基本上就不剩多少了。

银不够用,导致富人对铜钱的需求就更大,每家每户囤积大量的铜钱。

富人手中铜钱多,百姓手里的自然也就变少了,因此许多偏远县镇,只能用古老的以物易物做交易。

交子怎么来的?

不就是蜀中商人被钱荒逼得没法子了,整出来的信用货币嘛。

同理,韩桢发行青钱,主要也是为了缓解钱荒。

烈日当空。

即便入了秋,福建的天气也不见凉爽。

正午阳光晒在身上,火辣辣的刺痛。

照例巡视了一番军营后,张俊架马回到镇子上,身后形影不离的跟着一名白衣教徒。

尽管用极乐丹控制了他们,可方七佛依旧不放心,安排了数名摩尼教核心教徒充当监军。

这些监军除了掌控军队,监视张俊之外,还负责在军中传教。

此外,除开有战事,否则张俊不得住在军营里。

这与赵宋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策略一致。

进了镇子,感受着嘴里的干渴,他架马朝着镇中唯一一间脚店行去。

掌柜立马迎上来:“张将军,快请。”

“老规矩。”

丢下这句话,张俊迈步上了二楼。

那摩尼教教众亦步亦趋,跟在他身后。

张俊并不习惯有个跟屁虫,成天盯着自己,可是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好在方七佛待他们还算礼遇,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以及美女。

刚坐下没多久,跑堂伙计便端着托盘迈步走来。

来到桌前,伙计先是取下一碗碎冰鱼,正要取酒时,手中拖盘忽然一斜,酒壶跌落,果酒洒在了张俊身上。

伙计顿时慌了,赶忙取下搭在肩头的毛巾擦拭,口中连连道歉:“张将军对不住,对不住。”

“瞎了你的狗眼!”

张俊可不是好脾气,他性子桀骜跋扈,加之炎热的天气让他心头烦躁,抬起手就是一巴掌。

被扇了一耳光,伙计也不恼,低声下气地说道:“对不住,是小的没长眼,张将军您大人有大量,小的这就重新上一壶。”

张俊本不打算就这么算了,准备好好教训一番这不长眼的狗才。

就在这时,他只觉袖口微微一沉,似有纸团落了进去。

同时,那伙计迅速朝他眨了眨眼。

咯噔!

张俊心头一惊,瞄了眼监视自己的教徒,见对方并无察觉,不由松了口气。

本章完

喜欢大宋泼皮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宋泼皮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