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霸魏 > 第161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霸魏 第161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作者:老周不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5:58 来源:书海阁

王凌的反应与钟琰类似。

得知天子连下两道诏书,遣王基出使荆州,拜王浑为散骑侍郎后,他一声叹息。

半年不到,他离开了寿春,郭淮离开了陇右,等王昶离开荆州,太原人在军中的势力就去了大半,再也没和天子较量的本钱。

但他也没办法,只能怪王浑不成器,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未必就是坏事。

太原人在军中的势力削弱,不再让天子忌惮,王广等人在军中升迁的阻碍就小了。如果天子搞制衡,再有意扶持一下,以免其他势力坐大,王广等人就因祸得福了。

不管王昶父子亏不亏,他们父子肯定赚了。

同样因祸得福的人可能还有郭淮。

等王昶还朝,郭淮的复出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说到底,朝堂上的争斗就是利益交换,有得就有失,有失也就有得。

只不过得失的未必是同一人而已。

——

半个月后,王基到达荆州,与王昶见了面。

两人谈得很投机。

数日后,王基上书,汇报了相关的情况。

王昶也单独上书,除了汇报与王基交流的相关内容之外,就是表达自己身体不佳,想还朝养老的心情,同时推荐王基接任,只字不提伐吴的事。

可谓相当识相了。

曹芳与众臣商量了一番后,随即下诏,一是慰勉王昶本人,让他留任。二是委任王基为荆州刺史,加扬烈将军,填补荆州刺史的空缺。

之前的荆州刺史是王昶,后来曹爽拔王昶为征南将军,荆州刺史的空缺则由李胜填补。李胜是曹爽的亲信,去荆州之前还去看望养病的司马懿,刺探虚实,结果被司马懿骗了,导致曹爽疏忽大意,在高平陵被一锅端。

李胜本人也没能到荆州赴任,半路上就被免职了。

荆州刺史一直空缺,由王昶兼管,现在则正式由王基接任。

与历史上相比,看似没什么变化,王基只是晚到任了大半年。

实际上,这大半年非常关键。

曹芳与王基朝夕相处数月,君臣之间有了默契和信任,才能放心的将荆州交给王基。

没有这个基础,王基别说接任荆州刺史,连洛阳城都出不去。

——

建业,石头城,太初宫。

孙权站在宫墙之上,遥望西北方向的洛阳,面色阴沉,心中的焦虑如不远处的江水,一浪接着一浪,永无停息之时。

他刚刚收到消息,魏国的王基接任荆州刺史,与王昶共同负责荆襄军事,而王昶进攻江陵的准备却停止了,趁机进攻的方案被取消,诱敌的计划已经失败。

他对王基并不陌生。

几年前,王基任安丰太守,守备森严。他曾集结大军,扬言要进攻寿春。魏国的扬州刺史诸葛诞很紧张,调兵遣将,王基却按兵不动,没给他一点机会。

这样一个对手到了荆州,让他很担心西部防线,甚至怀疑调诸葛恪回建业是否合适。

陆逊、步骘、朱然等宿将先后辞世,西线无人。

尤其是今年三月,朱然因病离世,让他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

朱然与他同年,曾一起读书。朱然去世,固然是因为伤病,却也与年老有关,是人生苦短的例证。

朱然如此,他也不例外。

朱然去世,江陵无重将镇守。

他去世了,谁来延续帝业?

一想到这一点,孙权就头疼,呼吸不畅,胸口仿佛堵着一块大石头。

继承人是他目前最大的心病,比西部防线的安危还要烦心。

尤其是听到从洛阳传来的消息时。

在他余日无多,甚至无法选出一个合格的储君时,敌国出现了一个少年英主,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最初收到高平陵事变的消息时,他还指望曹魏因此大乱,死一大批名臣大将。后来消息不断传来,那个年轻的天子竟然不疾不徐,稳住了朝臣之心,又不动声色的调整了镇守一方的大将,换上了自己的心腹时,他的内心是绝望的。

如此老辣的手段,就算是他也做不到。

为了压制江东世家,他费了那么大力气,弄得鸡飞狗跳,最后还是未能如愿。与那个少年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能有此手段的,在他印象中,只有西蜀的那位丞相。

为什么我大吴没有这样的储君?

孙权叹了一口气,伸手轻拍栏杆,惆怅无比。

继承人是否出色,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国运。曹魏接连三代君主,一代比一代出色,吴蜀却找不到能与其匹敌的继承人,这本身就寓示着天命有所偏爱。

如果他找不到破局之道,用不了几年,吴蜀必然被魏国击破,最后平定的只会是曹魏。

假如这是必然,他是否应该做点什么?

“陛下。”营下督朱绩走了上来,在转角处站定,躬身施礼。

孙权按捺下心头的郁闷,挤出一丝笑容。“公绪,家里都安顿好了?”

朱绩点点头,神色悲伤,却没说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孙权看得清楚,暗自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朱绩想说什么,但他无法满足朱绩的要求。

老臣朱治的门户,必须有人支撑。

“公绪,令尊为国守边数十年,如今以身报国,本该让你守孝三年,但天下未定,边境多事,不得不让你夺情起复。朕想让你继承父志,镇守江陵,你觉得如何?”

朱绩拱手行礼,慷慨说道:“陛下信任臣,臣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孙权满意地笑了一声,沉吟片刻,又道:“你最近忙于父丧,可知北方的事?”

朱绩茫然地看着孙权,不知道孙权想说什么。

孙权转身,伸手一指西北方向。“洛阳最近很热闹,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之一就是魏主曹芳迎回了明帝的废妃虞氏,认为生母,为自己正名。”

孙权嘴角轻挑,笑了一声。“其实明眼人都清楚,他不可能是虞妃所生,这些都是自欺欺人。可是你不得不承认,这个办法很有用。从此之后,不会有人再拿他的身份说事。至于他究竟是谁的儿子,又有谁关注呢?”

朱绩沉默不语。

孙权说了一半,他就明白了孙权的意思。

他本不姓朱,而是姓施。他的父亲朱然本是吴国宿将朱治的外甥,被过继给朱治,改姓朱。后来朱治有了自己的儿子、孙子,朱然就想改回施姓,重归本宗,却被孙权阻止了。

如今父亲去世,他再提此事,孙权还是不同意。

他不理解孙权的心思,对此颇有怨言。虽然嘴上没说,脸上却藏不住。临行在别,他本来是想再次请求的,没想到孙权不仅不同意,还用魏主为例,劝他接受现状。

这是能接受的吗?

可是君命难违,他也无能为力。

喜欢霸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霸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