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霸魏 > 第163章 书生意气

霸魏 第163章 书生意气

作者:老周不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2:45:58 来源:书海阁

君臣谈得投机,把酒言欢。

孙权问起方略,诸葛恪侃侃而谈。

他提了一个建议:重修东兴堤。

东兴堤在濡须水上,北遏巢湖。因为巢湖水位受季节影响极大,冬季水浅,不利行舟,孙权登基称帝之后,有意大举,就在濡须上筑堤,提高水位,以便体型庞大的战船通行。

但是很可惜,这一招没能达到目的,反而方便了魏军。

赤乌四年(241年,魏正始二年),孙权大举进攻淮南,卫将军全琮奉命进攻芍陂,被王凌击败,追至巢湖。王凌率部夺城,全琮险些被困在巢湖内全歼,苦战数日才突围而去。

自此之后,孙权再也不提筑堤的事。

此时此刻,诸葛恪重提旧事,孙权颇为不解。

如果不是刚才谈得投机,而他又清楚诸葛恪颇有用兵之能,常能出奇制胜,说不得要翻脸。

诸葛恪不慌不忙,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魏帝曹芳登基十年,朝政一直被司马懿、曹爽把持。十年时间,内外诸将不是司马懿的门生故吏,就是曹爽的亲信,唯独没有曹芳的人。

如今曹芳利用高平陵之变渔翁得利,一举将司马懿、曹爽除去,自己掌握了政权。为了朝堂稳定,他没有大开杀戒,只诛杀了政变的首恶司马懿等人,不可谓不持重。

但持重的另一面就是司马懿、曹爽的影响仍在,曹芳想真正掌握权力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此之前,他不能有太大的动作。

荆州的权力更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王昶作为曹丕的东宫旧臣,深受曹丕、曹睿父子的信任和重用。可是在曹芳亲政的时候,他却作壁上观,一直没有表态,直到洛阳形势已定,才上书效忠。

曹芳心里能没有想法吗?但是他什么也不能做。

即使面对大吴西线无人主持大局这样的战机,曹芳也只能放弃,先解决内部问题。

正常情况下,这需要三到五年时间。

在这三五年内,大吴自然不能什么也不做,让他从容过度。

筑东兴堤,就是一次试探,甚至是挑衅。

东兴虽是两国交兵的边境,但大吴从来没有真正占领过,魏军也视为自己的疆土。如果在东兴筑堤,魏国不能坐视不管,必然来夺,一场大战势在难免。

魏国新任的征东将军毋丘俭是名将,曾在辽东建功,但他不熟悉淮南地形,也不熟悉水战,没什么优势可言。作为魏帝信任的大将,他又只能胜,不能败,必然全力以赴。

兵法有云:致人而不致于人。这一战还没开始,毋丘俭就被置于不利之地,主动权完全在大吴一方。即使不能大捷,也能小克。

孙权深表赞同。

他这么急着召诸葛恪回来,就是希望趁着自己的身体还行,栽培诸葛恪几年,为他将来辅政做准备。如果能让诸葛恪击败毋丘俭,立下大功,地位稳固,就算他驾崩了,储君年少,朝中的形势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从诸葛瑾开始,他们父子就身跨江东与淮泗两系,两面逢源。比起诸葛瑾,诸葛恪不仅文采更好,军事能力也更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不论是江东世家,还是淮泗豪强,都认可他的能力。

他挑不出比诸葛恪更合适的辅政大臣。

听了诸葛恪的方案,他越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

这的确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趁着魏帝还没真正掌握权力,逼着他们应战,既能给诸葛恪立功的机会,又能压迫魏国内政,让那些隐藏的矛盾有爆发的机会。

如果能够大捷,甚至夺下合肥,自己这一生的征战生涯也算是圆满了。

还是淮泗人贴心,换成陆逊,哪怕是重创曹休之后,陆逊也不肯趁势攻取合肥,了他的心愿。

一想到当年陆逊拒绝朱桓的建议,放走曹休,孙权就恨得牙痒痒。

“元逊,此战干系重大,当慎重。”

“唯。”诸葛恪离席,拜倒在地。

——

诸葛恪出了宫,回到自己的府邸。

诸葛绰、诸葛竦兄弟都在等着,将诸葛恪迎上堂,父子刚刚坐定,诸葛绰就迫不及待地问起了皇帝召见的结果。

诸葛恪很不满意,厉声喝斥道:“欲为大事,先静其心。你这么急躁,如何能成事?回去将你叔祖的《诫子书》抄写十遍。”

诸葛绰点头答应,却不离开。

诸葛恪也知道,诸葛绰与鲁王孙霸的瓜葛太深,不得到确切的消息,他是不肯罢休的,便将相关的消息说了一些,最后对诸葛绰说,天子的决心已定,太子之位不可动摇。他怜惜鲁王,愿意给鲁王报效家国的机会,你多劝劝鲁王,不要不识好歹,非要兄弟相残,使天子失望。

真到了那一步,天子或许会顾念父子之情,留鲁王性命。可是你们这些鲁王党羽就没什么好怜惜的了,必死无疑,就算是我也保不住你。

最后,诸葛恪还举了一个例子。

曹操末年爱惜曹植,想让他取代嗣子曹丕,为曹植配了不少名臣。当他决心立曹丕为嗣时,曹植只是被贬,曹植的党羽却被杀了。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弘农杨氏子弟杨修。

你想学杨修吗?

真到了那一步,就算天子不杀你,我也会除掉你,免得连累家族。

诸葛绰吓出一身冷汗。

他知道孙权心狠手辣,又非常崇拜曹操,真干得出这种事。

“喏。”诸葛绰战战兢兢地行了礼,退了下去。

诸葛恪缓了口气,看向一旁的次子诸葛竦。“你阿舅可有消息来?”

诸葛竦的妻子是会稽太守滕胤的女儿,滕胤与诸葛恪从少年起就是至交,子女长成后又成了儿女亲家。滕胤也极受孙权喜爱,还娶了公主。

此次诸葛恪回京主政,自然要把滕胤召回来。接到诏书后,他就给诸葛竦写了家书,让他与滕胤联系。

诸葛竦虽然年轻,却比诸葛绰稳重得多,诸葛恪更看好他。

“阿舅已有回复。”诸葛竦从袖子里取出一份书信,双手递给诸葛恪。

诸葛恪接过,看了一遍,眉头微皱。“这个滕承嗣,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如此书生意气。现在是为陆逊、顾谭鸣不平的时候吗?”

诸葛竦说道:“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天子在世时不拨乱反正,新君即位就推翻先帝旧政,岂不有违孝道?陆顾之冤不平,江东世族又岂能罢休?”

诸葛恪叹了一口气,将滕胤的书信折好,收入怀中。

“小子,你以为天子为陆顾正名,他们就能罢休?”

喜欢霸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霸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