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崇祯的崛起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天然同盟军

崇祯的崛起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天然同盟军

作者:水金书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02:29:56 来源:书海阁

回宫之后,赵君虎还在为人才问题头疼,自己虽然名为皇帝,如果没有一大批为自己做事的人,一切战略都是空谈,就算政令出了皇宫,到下面也会走样。

他知道,历史上的明君都有一套自己的班底,汉高祖刘邦有“汉初三杰”韩信、张良、萧何,还有彭越,樊哙,陈平,曹参;唐太宗李世民有杜如晦、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等一批天策府成员;朱元璋就不用说了,徐达、刘伯温、常遇春哪个不是鼎鼎大名?

他当然也在培养自己的班底,都是与自已不离不弃的一众臣子,占据了朝堂中的核心位置,不过大多都是文官,军队并没有几个心腹。

史可法和巩永固只是负责大局,易海峰、张鹏翼、林睿要保护自己,张煌言级别太低,只有汤国祚、吴亮和高宗亮寥寥几人,人数肯定不够。

太监虽然忠心,但是除了东厂以及一些商业活动之外,他不打算给太监过大的权力,免得培养出第二个王振、刘瑾或者魏忠贤。

东林士子其实忠诚的也不少,就是有些纸上谈兵。

至于勋贵,大多能力平平,又没什么感恩之心,忠诚度很难培养,而且势力盘根错节,不仅不能扶植,而且要一边利用,一边限制。

赵君虎左思右想,觉得还是从平民子弟中找人,或者低级官吏比较靠谱,只是这事需要时间,急不得。

他有些遗憾自己穿越的时间点太晚,孙传庭等名将早已阵亡,目前能打的高级武将一个也没有,而且南明不比南宋,就没出几个名将,自己熟知历史也没啥用。

最辉煌的两大将星,李定国正跟着义父张献忠在四川造反;另一位郑森,也就是郑成功,还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估计和他老子郑芝龙在福建正偷偷将海盗事业进行到底。

另外还有几个稍逊一筹的牛人,暂时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孙可望诡计多端,可惜也是张献忠的义子。

李来亨,李过的义子,现在应该不会超过十五岁。

江阴典史阎应元,率几万百姓,面对数倍于自己的鞑子,独守孤城八十一天,最后壮烈殉国,能力气节没得说,就是不知道进攻行不行。

堵胤锡,南明最杰出的战略家,说服李过、高一功等人联合抗清,硬生生给明朝延了一口气,战略眼光惊人,他记得此人好像在湖广一带,那是左良玉的地盘,有些鞭长莫及。

还有何腾蛟和瞿式耜,也是个人物,又下落不明,好在张煌言弄过来了,他琢磨着要不要越级提拔,又担心拔苗助长,平白无故糟蹋了名将的苗子。

他想得太过专心,以至于静儿为他端上粥时,他还浑然不觉,直到听到些许声音才惊醒过来。

“这是奴婢熬的红枣莲子粥,陛下趁热喝了吧!”静儿满面笑容,舀起一小勺粥,吹了吹气。

一阵香味扑鼻而来,赵君虎更觉饥肠辘辘,不再多想,一口咽下。

静儿似笑似嗔,“陛下眉头紧皱,奴婢还以为做错了什么事触怒龙颜,吓得不敢上前。”

赵君虎觉得她这样子甚是迷人,拉她过来,柔声道:“朕在想些心事,忽略了你。

静儿眼睛一转,凑近了些,“不知道是什么重要事情让陛下茶饭不思?莫非是位女子?”

赵君虎自然不会和她说正事,调笑道:“后宫女子太少,所以朕心情不佳。”

静儿愣了一愣,从皇帝的笑容判断出自己地位无忧,故意叹道:“可惜奴婢没有姐妹,要不然便一起召进宫服侍陛下。”

赵君虎随口道:“真有姐妹,你舍得吗?”他忽然叫道:“姐妹?”

静儿又愣了,见皇帝面有喜色,似乎又在发呆,不由娇嗔道:“陛下又在想什么心事?”

赵君虎一把抓住静儿的手,嘿嘿一笑,“朕想给你检查身体。”

“不要。”静儿欲拒还迎,脸色绯红。

听雪轩里便响起一片嬉笑声。

作为京城宗人府的备份机构,南京宗人府名义上管理皇家宗室事务,其实只是个空架子,仅剩的一点工作,如皇室庆典等也早已由礼部办理,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因为战乱,其主官宗人令以及僚属左右宗正、左右宗人也空缺好多年了,只有一名正五品的经历负责公文来往等日常工作。

倪元璐上任后将所有机构都安排了官员,独有宗人府维持原状,盖因宗人令等官职理论上应该由亲王担任,而且皆是一品,南京符合条件的亲王寥寥无几。

赵君虎来到宗人府时,只见官署一派冷清,朱红色的大门和两边的墙壁因年久失修,颜色已斑驳不清,门口却十分干净,并无树叶杂物堆积。

韩赞周刚要吆喝,被赵君虎用眼光制止住,一行人静悄悄走了进去。

穿过院落,正厅中有三人背对门口,其中一人着青色官服,正指挥两名小吏模样的人擦拭桌椅。

这三人干得热火朝天,忽然发现光线一暗,意识到有人,便一起转过头,看见皇帝等一行人,不由得大惊失色。“微臣左青麟不知陛下到来,有失远迎,请陛下恕罪。”那官员反应过来,率两名小吏跪倒在地。

“都起来。”赵君虎随意看了看,发现正厅虽破旧,却整洁有序,冷冷道:“左爱卿有心了,知道朕今日要来,特意打扫一番。”他打算回去好好查查,是哪个不长眼的太监泄露了自己的行踪。

“微臣不知道陛下今日到此。”左青麟一脸茫然,不像作伪。

“那你这是?”赵君虎脸色缓和下来,摸了摸桌子,并无多少灰尘。

左青麟忙道:“打扫是微臣每日都要做的,从年头到年尾,天天如此。”

“天天如此?”赵君虎不大相信,“这些年你每天打扫?”他来之前看过资料,知道左青麟这个宗人府经历已经当了快四年了。

“回陛下,连今天一共是一千三百八十二天。”左青麟不假思索报出了一个数字。

赵君虎有些诧异,“宗人府名存实亡,就快关门了,做这个有意义吗?”

“只要宗人府一天还在,微臣身为经历,就不敢懈怠一天。”

赵君虎一怔,左青麟年逾四十,还是一个五品闲职官员,其官场生涯不能说失败,起码也是泯然众人。要知道在人才辈出的大明,如张居正、严嵩等大牛,四十岁时早已是二品大员。

一个失意的中年官员,能在无关紧要的岗位上数年如一日,做着琐碎小事,如果是真的,此人心性必定不同于普通人。

因为琐碎的事情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哪怕你再有潜力,在这种看不见头的日子里大概率会变得意志消沉,浑浑噩噩,能坚持下来绝无仅有。

“带朕看看玉牒。”赵君虎还是有些不相信。

玉牒并不是玉制成的,只是皇族族谱的尊称。

左青麟带着皇帝来到后室,取下腰间一串钥匙,打开了七八间房,里面全是厚厚的文书,码得整整齐齐。

赵君虎随意走进一间房,拿起最上面一本名册,手指捻了捻,果然没什么灰尘,看来左青麟没有撒谎。

他对左青麟顿生好感,翻开那本名册,随口问道:“大明皇室子弟还有多少人?”

左青麟道:“回陛下,到四月三十日,一共是十四万八千五十二人。”他张口既来,想必对这个数字谙熟于心。

赵君虎对这个数字很满意,这是他昨晚想到的重要同盟,只有他们,才会无条件地支持自己。如此一来,人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他合上名册,“朕打算取消藩王的俸禄,允许做官、从军、考学、经商等一切限制,左爱卿觉得如何?”

左青麟哪能想得到皇帝会问自己的意见,连忙道:“陛下圣明,一旦取消俸禄,朝廷的开支便会减少许多,不过需提防各地藩王心生不满,生出祸乱。”

赵君虎冷笑道:“他们要是有这能耐,早就去和李自成、张献忠玩命去了,又怎会坐以待毙?”

他也不是对藩王有偏见,只因明朝的宗室制度太过奇葩。

朱元璋夺了天下之后,分封了几十个藩王,他的设想是皇帝居中控制,各地藩王齐心协力,让大明王朝传承千秋万代。

因此给予藩王的待遇也十分优厚,朝廷除了赏赐田地和俸禄之外,藩王还可以拥有自己的私军,过问封地的所有事务,在军事、行政、政治上拥有极大的权力。

待朱元璋一死,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意识到藩王对朝廷的威胁,便着手开始削藩。很快燕王朱棣就掀起了靖难之役,成功击败了建文帝。

他以藩王的身份造反成功,自然担心其余藩王有样学样,即位后变本加厉地进行削藩,大规模削减藩王的护卫,又通过勋贵武将监视部分藩王行迹,对违法的藩王进行严厉处罚。

这个政策被他的继承者进一步发扬光大,比如禁止二王相见、禁止宗室与勋贵联姻、禁止宗室出仕、禁止藩王私自出城,一句话,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意思就是其他的事情各位就别想了,老老实实在封地混吃等死,反正朝廷养着你们。

于是宗室子弟整天无所事事,只剩下一件事可干——和妃子多生几个孩子,也算为大明开枝散叶。

喜欢崇祯的崛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崇祯的崛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