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 > 第137章 教辅10 苏轼/乌台诗案

【自命为朝廷正能量的新党把这些黑材料打包上奏给皇帝,称: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

然后,群情汹汹,御史台连番上奏,要求皇帝将苏轼处以极刑。

理由是:苏轼身为大v,天天为了涨粉丝蹭热点骂政府,流毒极广,必须斩首示众。

幸亏苏轼没去过外国大使馆,否则估计还会给他加个罪名:被外国势力收买诋毁政府。

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被逮捕,被押往御史台的监狱审问。

押运期间,苏轼一度试图自杀,因为怕连累家人才作罢。

御史台院子里有很多乌鸦,所以此案又称“乌台诗案”。

新党继续收集材料,将苏轼多年的作品收集起来,仔细研究。然后牵强附会,刻意曲解,栽赃嫁祸,必欲置其于死地。

审讯期间,苏轼被长期羁押,受尽了折磨,被主审官员反复羞辱谩骂,被迫写了数万字的交代材料。

承认自己确实因为对新法不满发过一些牢骚,但也仅此而已。

仅凭这些,很难置苏轼与死地。

于是,新党一帮人做出了一件极其无耻的事情,他们强行构陷苏轼,说他“恶毒攻击伟大领袖”。

证据是苏轼的一首咏桧树的诗: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新党一帮人撺掇朝廷副相王珪向皇帝举报:“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

苏轼家中。

苏洵忧思道:“若日后去了京城,必定得谨小慎微啊,苏轼,朝中党争之祸一旦被牵连,这如何能轻易脱身?”

苏辙道:“可若是任由他们争斗,最终被牵连的,不也是无辜子民们?”

苏轼反而转而安慰家人:“神女所说之事都为发生,我看此回变法必成。”

苏洵转念一想,“是如此,神女已预下,明显是支持变法,这倒不知,宋朝日后会如何。”

苏辙说道:“无论如何,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便好了。”

苏轼点头称是:“那我日后必定谨言慎行,少做这些讥讽之作。”

苏家的人都叹了一口气。

毕竟苏洵大部分文章也都是针对现实而作,如今要让自己的儿子,一手带大的学生不能随心所欲的做文章。

唉。

宋仁宗时期。

正任职监察御史的包拯怒道:“御史本就该公正无私,这是在行何法?这便是文字狱!?”

宋仁宗也同意道:“诗人之言,牵强附会,何以至此?”

范仲淹说道:“若是这样来算,唐朝的诗人岂非一半都要坐牢?”

欧阳修道:“党争之事,荼毒甚广啊……若有变法,朝堂上下须得万众一心,这才不至于出什么差错。”

富弼说道:“如今朝中贤臣甚多,若有变法在此刻推行甚好啊。”

范仲淹说道:“臣以为应当整顿吏治、解决冗官、冗兵、冗费问题。”

宋仁宗来了兴趣,:“范卿说来听听。”

【这事办的连神宗皇帝都看不下去了:“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

皇帝看不下去,很多人也看不下了。

远在湖州、杭州的老百姓焚香念佛,为苏轼祈祷平安。

司马光,张方平等朝廷元老虽然上书请求赦免,奈何已经退休,没有实权。

宰相吴充对神宗说:“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

病重卧床的曹太后说:“昔仁宗策贤良,归喜曰:'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今杀之可乎?”

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书神宗皇帝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皇帝最终没有理会新党强烈要求杀掉苏轼的呼声,将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

乌台诗案,苏轼被关押4个月时间,终见天日。

到了黄州的苏轼,因为生活窘困,在一个东向的坡地上种田养家,给自己起了个外号:苏东坡。】

直播间弹幕。

“苏轼嘴是真损,有个官员从小被母亲抛弃,他自己都不知道母亲是谁,后面母亲死了他也不知道,结果苏轼知道了(真不知道怎么打听)直接上书说这个官员忤逆,后面澄清可还是回家待了一年,这官员在乌台诗案差点没整死苏轼。”

“你说的,是李定吗?”

“乌台诗案时,王安石已经不在朝堂。李定为了复仇,以文劾苏轼,舒亶邓绾为伥助。此时章惇在家守孝,只有苏辙能引为援助。

苏轼入乌台,实在是新旧党争的缘故,何况苏轼素来放旷,好以文字戏人,此番劫难,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王安石爱才,不忍苏轼死于文字,既是保护苏轼,又是在保护天下士大夫。倘元丰朝开了文字狱的先河,大宋的士子们怕是要人人自危了。”

“苏轼就输在嘴欠上了,什么都要嘴一句。”

“变法千万条,安稳第一条。党争不规范,靖康两行泪。”

唐朝。

一群没见过文字狱的诗人们心惊的倒吸一口凉气。

这就是文字狱?这便是文字狱!

如果你说出的每句话都会被人拿放大镜仔细观察研究想你还敢作诗吗?你还敢畅所欲言吗?

这个时候最多文人们互相看不起,互相贬低一下。

严重一点的也就诗会不带你玩。

宋朝这……针锋相对,务必要置人于死地啊。

“还好这位苏轼终见天日啊……”

“保的一命已是万幸。”

宋朝。

苏洵松了一口气:“人还在就好,人还在就好。”

苏辙安慰兄长道:“长兄受苦了。”

苏轼说:“毕竟神女说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朝堂上。

欧阳修也松了一口气,毕竟苏轼可是他提携出来的,欧阳修说道:“陛下明察秋毫啊。”

王安石也说道:“虽于苏轼政见不同,但苏轼此人的确才华出众。”

宋神宗本人也松了一口气,好歹自己没有像后朝的逃跑皇帝,完颜金构一般被钉上耻辱柱。

喜欢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