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 > 第136章 教辅9 北宋/党争/苏轼乌台诗案 4k更新

而神女也娓娓道来让大家不解的原因。

【神宗去世后,朝廷修了《神宗实录》,但参与编写的人全是保守党,什么范祖禹、吕公着,这样成书的《神宗实录》里面全是在骂新党祸国殃民,他们修书的原则就是“尽书王安石过失”。

所以蔡卞当即提出重修《实录》,哲宗同意。

其实蔡卞这一步就是为了占据理论和舆论的制高点,为新党反攻做准备。只有把神宗朝新政的实际情况写出来,才能辨明新政的好处,从而为哲宗“绍述”提供法律、思想、理论依据。

蔡卞在修书之余,还参与了新党反攻计划。

首先将史馆中保守党成员全部踢了出去,同时见缝插针,不遗余力地搞“文字狱”。

蔡卞仔细阅读旧《神宗实录》,发现疑问就去质问保守党。

蔡卞找过范祖禹,在旧《神宗实录》中有些事范祖禹的确是乱写的,所以范就承认了,蔡卞就以此为突破口全盘否定旧《实录》,告诉哲宗可以确定旧《实录》“别无根据”,结果哲宗大怒,将参与编写《实录》的保守党全部贬官一等,并以散官安置。

本来以革新为己任的新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成了完全为自己团伙谋利益的党派。】

直播间弹幕。

“我们不能期望丑国之流能明白仁义礼智信,对待蛮夷小人岂可以君子之道!”

“王安石其实很悲惨,就算是同党大多都是见风使舵之徒,甚至就算知道对方品行不好,背信弃义,你依旧得对他不错,因为你指着他能帮你说话。二次作相时明显没有第一次那么有朝气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祖宗之法是用来干嘛的?是用来富国富民强兵的,当达不到这目的,就没有必要遵守了!我们的敌国外患可不吃祖宗之法这套,你弱了,它就会打你欺负你!”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唐朝,唐玄宗时期。

本来还对这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有些好奇的诗人总算明白了宋朝是个什么样的朝代。

“对外积弱无武,对内高谈阔论啊。”

“国家怎能沉迷互相攻奸陷害?”

李白叹道:“看过宋朝,更明白唐朝可贵啊。”

杜甫说道:“各朝都有各朝之弊病啊,只愿盛世大唐可以千年万年永存。”

李白说道:“如今唐朝已根据神女所说历行改革之事,这回神女赐下的又为现代之教材。”

“只要利于民,利于唐,唐朝必然会愈发强盛。”

杜甫笑道:“白兄聪慧,必然能研究通顺之”

明朝,崇祯。

如今边关捷报频传,朱姓宗亲或被逼迫威胁捐出军费,朝中上下肃清。

崇祯帝也意识到自己容易反复无常,这回他倒是没有大开杀戒。

广纳天下言路,天下的声音汇集到朝堂之上,朱由检耳中。

明朝必然会走向另一个未来。

朱由检说道:“宋朝积弱,却实在富庶。”

“明朝也开启农商并重如何?”朱由检喃喃自语、越想越觉得是办法。

唐朝,宋朝,不正是因为开发而富吗?明朝反而又以农业为主,倒退了。

往后还会有天灾,还会有年祸,须得早做准备啊。

【蔡卞是王安石女婿,又是门生,还是王安石变法的铁杆支持者,是王安石精神的不二继承人,他凭借根红苗正这个光环,加上借“文字狱”搞倒了一大批保守党,同时编成了新《神宗实录》,给新党执政确立了法理依据,凭此这三项功绩,蔡卞成了同章惇、曾布齐名的绍圣时期的三巨头。

此后的绍圣政局就是由新党主导,蔡卞对他的老丈人王安石可谓极尽赞美,新《实录》大大提高了王安石的地位,他评价王安石为“奋乎百世之下,追尧舜三代”,对王安石的精神可谓全盘继承。

在清理保守党后,蔡卞的确想恢复王安石之制,但奈何章惇、曾布二人已忘初心,沦为打着新党头衔争取私利之辈,最终蔡和二人决裂,并与他们进行了政治斗争,这大大耽误了新党改革的恢复。

《宋宰辅编年录》就说:绍圣以后,自任以安石之道而为天下者,蔡卞一人而已。

就在新党内讧中,哲宗于1100年去世,蔡和章因皇帝继任问题又斗起来了,最终端王继位,是为徽宗,此后章派被踢出中央。

因为易帝变天,保守党再起,在这一过程中,蔡卞依旧坚持新法,结果也被贬。】

宋朝。

王安石和司马光同时长叹一口气:“党争!”

王安石本人可能并无党争之意,但是在熙宁变法,或者更早的庆历新政之时,党争已经开始了。

庆历新政之时,宋朝不过四代皇帝犹未可成功,朝中反对声不绝于耳。

如今……距离北宋灭亡还有几年?

而神女所说的自己的继任者,也并非蔡一人,还有章惇、曾布。

当初司马光所说之苦果,原来应验在此处。王安石惭愧道:“当初司马光大人所说之劝告,安石未曾听闻,如今神女既说熙宁变法是对,司马大人可愿和安石摒弃前嫌?”

司马光说道:“变法固然有好处,可惜会触动太多人对利益,但光愿和介甫一试。”

司马光这个领头人都已经表态,其他人无论有何想法都开始在心中思量。

毕竟国破家亡这句话,可是从古至今都有的。

韩琦没想到司马光说变节就变节,但是若是他一人阻拦变法…神女所说之祸,他承担的起吗?

宋初。

赵匡胤也看出来了“党争”,不过几代,宋朝便一直沉迷党争。

君无君相,臣无臣样,北宋不灭亡都奇怪。

南宋开局先杀武将岳飞祭天。

赵匡胤只得怒气冲冲道:“朕当初南征北战,后世怎可如此忘本弃义?”

高怀德安慰道:“陛下的农商并重是好的,宋朝多富庶。”

石守信道:“一统天下,迫在眉睫啊,陛下,臣请战。”

【而蔡卞有个哥哥叫蔡京,可谓是宋朝亡国之首。

宋徽宗时期,蔡京交结童贯,以书画达于禁中,讨宋徽宗欢心,得以重新起用,先后多次任相并罢相。

蔡京主政期间,在宋徽宗支持下,借继承宋神宗新法之名,在都省设讲议司,推行的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不断改变盐业、茶叶的专卖制度,改革币制、完善市舶制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政治上持续大规模打击以元佑党人为主的不同政见者,最终致使朝廷几无可用之人。

靖康元年,因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边事日紧,蔡京举家南下,逃避战乱。

蔡京虽然暂缓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满足了最高统治者的奢侈之求,但蔡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经济改革,过早地消耗了民力,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尤其是经济改革的成果并未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反而刺激了统治阶层的**,加速了王朝的衰败。

天下士人认为蔡京是六贼之首,侍御史孙觌等开始上书极力陈述他的奸恶,于是蔡京以秘书监的身份管南京,连贬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居住,又迁到韶、儋二州。

蔡京被贬官流放后,还写了一首词:“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

对一生的荣华富贵进行了回忆,充满了感伤之情。

最终,80岁的蔡京于七月二十一日死于潭州崇教寺。】

宋徽宗时期。

北宋民间的小童咿呀学语的唱着歌谣:“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真是千年王八万年龟,这等人也可以活到八十岁?老天无眼啊!”

“上天降下罪责,这回可不能让蔡京继续行苛捐杂税之事了吧!”

“这些奸臣,祸国殃民,当今圣上……唉。”

“这等奸臣,死不足惜,死不足惜啊。”

而直播间弹幕也是议论纷纷。

“皇权和相权的博弈持续了整个封建王朝。”

“如今想想,奸臣、忠臣不过是皇帝的走狗和鹰犬而已。皇帝不好,也不好纠正啥,只能陪着他玩;皇帝有了励精图治的劲,下面也没啥奸臣。”

“蔡京这类人共性就是,才干非凡,是成为祸国殃民还是名垂青史,就看皇帝是李世民还是宋徽宗。”

“蔡京就是皇帝的手套 专门干脏事背锅用的 让根基不稳的徽宗清除异己灭亡旧党 不然根基不稳的徽宗会从杭州专门捞回来一个无权无势的人拉回来就试试当宰相?”

“文臣不惜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何患不太平?”

“历朝历代的重臣,无论忠奸,都有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而后人的评价也都是在自己主观想法上的陈述,所以说抛开历史背景谈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都是**裸的耍流氓。”

【而在党争之时,有很多起“文字狱”。

其中有一桩“乌台诗案”,这其中的主角就是“大宋顶流,苏轼。”

苏轼可算宋诗大家了,三苏之名动京城,并且不参与新旧党争,甚至还夸耀过蔡卞。

乌台诗案发生于1079年也就是元丰二年,此时,距离靖康之耻还有48年。

苏轼其实并不反对变法,但是他受不了王安石这种狂风暴雨式的变法,也难以接受王安石的一些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变法措施比如青苗法等,因此被朝廷排挤外放。

元丰二年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

他作《湖州谢上表》,这种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

但他偏偏嘴欠,在里面说了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苏轼确实是牛人,这两句话,骂人不带脏字。里面的“新进”,是嘲讽王安石火箭式提拔的新党。而里面的“生事”,则是嘲笑王安石变法。这句话,一下惹怒了朝廷里的某些“新进”们。

这些人花费了数月时间,去搜集苏轼的黑材料,把他多年来在网上发表的言论挨个翻出来拿着放大镜找茬。

不得不说,苏轼确实有些嘴欠,他确实写过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而且写的很有才。

他讽刺青苗法扰民,使农民不得不频繁往城里跑,以至于小孩子都学会了城里口音: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他讽刺王安石以新法考核官员: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他讽刺农田水利法: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他讽刺食盐专卖让老百姓吃不起盐: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

直播间弹幕。

“苏轼只是在政治上与王安石不合,在文学上也是朋友的。“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苏轼千古”

“李白是天上的李白,苏轼是人间的苏轼。”

“怀民亦未寝。”

“诗书画三绝 儒释道三通。”

宋仁宗时期。

宋仁宗惊讶道:“苏轼可是有太平宰相之才,居然被害至此吗?”

欧阳修也没想到,后世党争居然如此激烈……这便是文字狱!?”

而在另一处都苏家家中。

苏辙担心的看向兄长:“兄长可要谨言慎行……这朝中党争暗箭,防不胜防啊。“

苏轼道:“如果我不说,那就更没有人说了,平生所学为报国啊。”

苏辙担忧道:“我们在朝中无根基………”

唐朝的文人们也忍俊不禁。

“这位苏轼,真有意思。”

“上回被神女提到的顶流,似乎是诗仙李白?”

“这变法瞧着,似乎并不利于平民啊,那为何神女推崇?”

“每回变法,上面的和下面的总是不一致。”

“只是可惜这位苏大人了。”

“所谏言,难入圣上耳啊。”

“叹息,悲哉。”

—————

宋朝出名的人好像就这几个,按时间线来说。

赵匡胤、然后赵光义(宋第二个皇帝)跳过,宋仁宗有包拯、范仲淹、欧阳修,然后宋神宗的王安石,司马光,苏轼。

现在在说的就是宋神宗—北宋灭亡。

北宋奸臣太多了,也不是说奸,软骨虾太多了。

众所周知的奸臣秦桧在南宋开国。

宋朝码的我很难受,对了再透漏一点,所有的“直播间弹幕”都是我在水。

我现在跳时间线,宋朝我都不知道怎么跳,我让人推翻宋朝吧,出名的文人不可能, 我又不能捏造个人出来,我就很难受。

而且宋朝的皇帝,实话说我感觉比较好的就赵匡胤和宋仁宗,其他的我感觉都不怎么行。

写不下去我就开水!

大家圣诞节快乐!

码于2023.12.24。

喜欢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