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 > 第135章 教辅8 靖康之耻前 4k更新

【就连当时的“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也要受到权臣牵制,他在勤王的路上接到了这样的一道圣旨:现金人正想与大宋议和,你不可轻举妄动。

勤王的兵马一会接到命令“火速驰援”,一会接到命令“不可妄动”,演出了一场宋版“烽火戏诸侯”,结果金兵二月走八月再来,勤王兵马还在路上徘徊观望,宋徽宗宋钦宗也梳理成章地被抓去当了俘虏。

不但李纲宗泽受排挤,就连刚刚继位的宋高宗赵构也不顺心,他刚掌权的时候想再度起用李纲,这时候御史中丞颜岐居然说:“金人喜欢张邦昌,现在虽然已经当上了三公、郡王,但还不够,应该升官当宰相,而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

这种无耻的话也就宋朝的文人能说出来,连赵构也大为火大:“我当皇帝,金人也不高兴!”

但是赵构只关心自己的皇位稳不稳固,至于李纲宗泽受不受排挤,他并不关心,于是李纲宗泽都忧愤成疾,死不瞑目。

宗泽上陈述恢复大计的奏章达二十四次,但始终没有取得赵构的支持。

年近古稀的宗泽再也支持不住,背疽发作,于七月初一含恨离世,临终前仍然高呼:“过河!过河!过河!

其实当时李纲已经找到了对付金兵的办法,他上书给赵构:“步兵打不过骑兵,骑兵打不过车兵,我们多造战车,我们多造战车战船,让金兵过不了黄河,过了黄河也过不了战车阵!”】

宋朝民间,虽然是繁华的市井,此时居然无一人敢说话。

毕竟……歌舞升平几十年……而后就是低头称臣,乱世。

五代十国的惨剧历历在目,宋朝居然也会步此后尘吗?

“宗老将军大义啊!”

“宋为何如此惧战?为何,为何永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啊!”

宋朝,宋高宗时期。

赵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然后又想到自己家中被俘虏到金国的亲眷。

神迹这回预下,桩桩件件皆是指责。

赵构怕吗,当然怕,毕竟他被金兵俘虏,九死一生才回朝登上皇位。

可……若是自己所作所为让后世耻笑,留永世骂名,即使是再贪生怕死之人,也会掂量一下。

现下神女的态度很明白,主战,重用武将。

李纲说道:“《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方时危而失此一人,其可哀也矣!”

“陛下可万万不可使国事到神女所说这一步啊,抗金之计,刻不容缓啊!”

赵构闭了闭眼,看着台下不敢说话的主和派,还有仍跪在地上的秦桧下令道:“李大人言之有理,即可贬秦桧言行有失,不得上议,逐出开封。”

有其他大臣怒道:“秦桧这等小人,当斩。陛下不可心软。”

赵构面色一沉:“你在教我做事?”

秦桧和他一样是从金兵中回来的,所以他多有亲近之意。

若是处死,岂不是连他本人也该去死?

神女之意忤逆他,本就让他不爽了。

还有不长眼的忤逆他。

【霹雳炮手对金兵发炮,得到的不是嘉奖而是屠刀。

大家只知道梁山上有个浪子燕青,却不知道当时朝廷里还有个浪子宰相,这个浪子宰相名叫李邦彦。

李邦彦跟李纲是死对头,一个主和一个主战。

李邦彦虽然听到金兵马蹄声就肝儿颤,但是对内却是威风十足,他在汴京失守和徽钦二帝被俘过程中,做了两件很有名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他掌权的时候,面对围城的金兵,给汴京卫戍部队下了一道死命令:任何人不许向城外的金兵放箭开炮,违令者斩!

一个霹雳炮手不知道是出于紧张还是义愤,反正他掌握的霹雳炮响了,打没打到金兵不知道,但是却真的把李邦彦吓得魂飞魄散:金国大人要是受惊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于是李邦彦“很有魄力”地下令:霹雳炮手擅自开炮,破坏议和,枭首示众!

打敌人还打出错来了,不但要斩首,还要把脑袋挂在城墙上给大家看——实际是给金人看。

有这样凶残而又懦弱的宰相,北宋不亡,那真是没有天理了。

李邦彦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金人满载而归的时候,憋了一肚子气的北宋边将准备伏击一下子,这时候黄河岸边已经聚集了数十万正规军和义军,就是用人堆,也能碾压号称六万的金兵,而且李纲已经授意边将,找准机会就揍金兵一顿。

但是李邦彦会同吴敏、唐恪、耿南仲等主和派,下了一道非常严厉的命令:各路兵马不许在黄河岸边聚集闹事,哪来的回哪去!

最让人气愤的是,李邦彦在黄河岸边金兵撤退的路上插上红旗,命令任何宋军不可以越过红旗攻击金兵,还是“违令者斩”!

对自己人挥动屠刀毫不手软,但是面对敌人不但心软膝盖软,连脊梁骨都直不起来。】

宋朝,宋钦宗时期。

宋钦宗本就是耳根子软的人,虽有苟且偷生之意,但是被神女这样说出来,他直接把怒火迁怒到他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邦彦这等祸国小人,当斩!”

吴敏、唐恪、耿南仲一众主和派虽觉唇亡齿寒,但是也噤若寒蝉。

毕竟这李邦彦所做所为,实在让人不忍直视。

但还是有人求情道:“太祖在世有令,不可杀士大夫啊!”

李邦彦也喊冤道:“陛下,臣都是为了大宋啊!为了天下的安宁啊,一旦开战,打生打死,惨剧一片啊!”

李纲说道:“社稷存亡之际,你还行这等摇尾乞怜之事,不觉可笑吗?”

“靖康之耻,如今正是靖康元年,难道你们要看着年号和耻辱被挂上吗!?”

“牵羊礼,都城沦陷,这就是你们想看到的!?”

宋钦宗怒道:“斩李邦彦,规劝者一律滚出朝堂!”

“这等祸国小人,朕还不能斩他!?”

这才有人应声之后把李邦彦拖出朝堂,而宋钦宗扫过台下大臣,沉声道:“宋朝存亡,在朝堂上诸位一念之间。”

宋初。宋神宗时期。

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一众文人实在没想到北宋灭亡的如此可笑,是的,就是可笑。

欧阳修沉痛道:“君无死战之念,臣有苟且之心啊。”

苏轼道:“主和派……实在可恨啊。”

王安石道:“派系之争,从现在的新旧,到日后的和战,庆历新政失败了,我的熙宁变法也失败了……”

【北宋之亡,是亡于人心。

事实上,在靖康之难的时候,北宋政府可以说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要人有人,武器物资均不匮乏。综合国力可以说碾压金朝几个量级。

然而这样的国家,愣是让十几万金兵给灭了。

靖康之役,虽然有李纲等人竭力主张抗战,但是整个朝廷,可以说是一盘散沙,从上到下,人人心怀鬼胎,个个为自己打算,君有苟且之心,臣存偷生之念,官无节操,士无风骨,将无血性,文不以求和为耻,将不以战死为荣。

靖康时,负责治理国家的整个精英阶层,已经彻底堕落了。那些他们本应该具备的美德比如忠诚和使命感,已经荡然无存了。

可是,仅仅在靖康之前的50年,北宋曾经拥有过一群品行高洁闪耀千古的名臣,比如司马光,比如苏东坡,比如郑侠,比如,王安石。

但是,因为王安石变法之时的新旧党争。

党争一旦开启,作为国家治理者的北宋知识分子精英群体的底线,就被不断的突破,直到最后彻底堕落。

司马光和王安石作虽然是政治对手,但两人的节操品行都属于一流。主持变法的王安石没有难为被罢相的司马光,而起复后的司马光虽然将新法全部废除,却也没有难为王安石。

这两个人,还是有道德底线的。

然而,王安石的继任者并没有这种底线。】

宋神宗时期。

王安石心头一跳,当初司马光和自己说:“介甫推行新法,结果却援引了一些小人,而且还将他们安排在非常重要的职位上,这是为何?”

自己当时是如何回答的?自己当时认为司马光在大惊小怪,想也没想地回答道:“新法初行之际,用人自当以才干和执行力为先。等诸法实行成功之后,再逐一更换,用德才兼备、稳重可信的人守之。这就是所谓的智者行之,仁者守之。”

王安石抬眼,刚和和司马光对上视线,对方眼中疑惑忧思,显然也是想到了自己最后和王安石说的那番话:“介甫错矣!君子难进易退,可小人则易进难退。如果现在让小人得势,到时怎么可能轻易将他们除掉?就算你有办法除掉他们,日后他们必和你成为仇人,到时悔之晚矣!”

苏轼叹道:“变法图强,却使宋更积弱啊。”

靖康元年。

朝堂上的大臣也都沉默的看着神迹所说,神女有时或许会有偏向,但是如今这一番话,更像一记耳光,重重的打在他们脸上。

“臣……并无此意啊。”

“议和为的是天下的和平,是大宋的和平啊!”

“奸臣当道,臣子恨。”

宋钦宗茫然的眼前发晕,脑子里一阵阵回荡着:“人人心怀鬼胎,个个为自己打算,君有苟且之心,臣存偷生之念,官无节操,士无风骨,将无血性,文不以求和为耻,将不以战死为荣。”

自己不也正是有此想法,才左右摇摆吗。

宋朝之死局,到底该如何该之?

赵恒简直是一个脑袋两个大,金兵南下,自己的父亲匆匆让位,要不然他何苦来当这个皇帝。

【1085年,神宗去世,保守党总后台高太后垂帘复辟,史称“元佑更化”。

在高太后主导下,保守党对新党进行了大规模清算,蔡卞凭借王安石门生兼女婿的双重身份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保守党骨干、御史中丞刘挚当年就上书,说蔡卞“少年”“暴起”,不符合规矩,所以将他赶紧踢出中央,下放地方历练。

刘挚的弹劾其实没指出蔡卞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就是说他年轻不适合。结果1086年刚过完年,蔡卞就被下放到宣州任知州。

此后一直辗转地方,一待就是8年。苏轼曾给蔡卞写过《蔡卞知江宁府》,大赞蔡卞造福一方,“才力之优,见于郡治”。

《苏澈集》中说:蔡卞离开广州任地的时候,“夷人清其去,以蔷薇露洒衣送之”,当时广州少数民族多,而且地界荒凉,但蔡卞在那干的挺好,以至于蔡卞离开的时候,夷人还给他办了场泼水节。

1093年,保守党总后台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

哲宗也有富强之心,当即宣布承接神宗遗志,再行新政,此为“绍圣绍述”。

元佑时期被打击的新党,重新回到中央,章惇、曾布、蔡卞依次返朝。

1094年,蔡卞为中书舍人。

蔡卞十分重视名分,就在返朝的新党团伙商量怎么报复保守党的时候,只有蔡卞上书提出旧《神宗实录》有问题要批判、要再修。】

王安石皱了皱眉,神迹所说之事,蔡卞桩桩件件都是正常的啊。

虽然蔡卞是自己的女婿,但是自己也不可能徇私包庇他啊。

而蔡卞家中的妻子,也是王安石的女儿愤愤道:“蔡卞最好不要做出什么对不起天下人之事,要不然我少不得要与他和离!”

蔡卞本人也不解的看着神迹:“难道吾日后做了为世所不容之事?”

苏轼也不解道:“蔡大人……不应会做出损害百姓之事啊?”

宋神宗也不解道:“蔡卞拳拳爱民之心,朕都知晓,怎会……?”

这一刻朝堂上所有人心中都充满疑惑。

蔡卞使得宋朝大乱?别开玩笑了。

王安石的变法使得宋朝大乱?更是一个笑话,前面神女还大赞变法。

不过纵然有天大的疑惑,他们也只能等着神迹诉说。

宋仁宗时期。

包拯也说道:“神女所说这位蔡卞,实在是看不出问题啊。”

范仲淹说道:“神女所说必有原因,但是庆历新政若是成功……后世必然不会发生这等之事。”

唐朝。

李世民也在议论:“宋朝不过百年,怎么这些党争比世家还要厉害?”

“而且宋朝可是乱世中出头的,世家不都是……唐朝末年被黄巢杀光了吗?”

……

房玄龄沉默了……

陛下你也太敢说了。

果然台下世家顿时阴阳怪气道:“陛下可是对我们世家不甚满意啊?”

李世民说道:“朕只是复述神女之言啊,大人别急啊。”

“对了,朕准备向世家征税,你们觉得多少合适啊?”

喜欢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在直播间上历史课,诸朝皇帝围观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