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不是别的,正是一度牵扯了多方势力神经的奥格斯堡大战的消息。
在亚历山大成功绕后,而以克罗地亚国王为首的慕尼黑联军将领并未反应过来情况之时,战争的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最初克罗地亚国王还以为这是和他对垒的维尔蒂的小计策,绕后想乱他军心,还有些自信满满,说是亲自带人击溃后方的小股敌军。
然而随着哨骑不断传来消息,尤其是看见安斯巴赫军队的旗帜时,哪怕再自大,克罗地亚国王也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这,明显是进攻符腾堡公国的另一部分瑞士主力已经包抄了过来,联想到此前康斯坦茨送来的情报,他却没有重视,恐怕此时此刻大半个奥格斯堡都已经被敌军占领了吧。
那么,他们还有什么退路可言?
于是,克罗地亚国王立刻找来了奥格斯堡公爵和西里西亚公爵,商量突围的事情。
两人也没预料到自己身后竟然也有瑞士主力,如今被瑞士人堵在这狭长的边境地带,没有援军支援的情况下,迟早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毕竟,这里可没有足够的粮草和物资能坚守数月。
奥格斯堡公爵和西里西亚公爵,在这危机的时候也收起了平日里的小心思,果断的放权给克罗地亚国王,表示愿意全权听从对方的指挥。
克罗地亚国王琢磨了片刻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佯攻一番维尔蒂的军队,趁着身后亚历山大的军队还未发起进攻的时候,让维尔蒂心生忌惮,再调转枪口去对付亚历山大,寻求突破敌方的封锁,撤往巴伐利亚境内。
克罗地亚国王的计策无疑是成功的,最开始,在面对慕尼黑联军的突然进攻时,维尔蒂虽然心中对慕尼黑联军反常的行为有所怀疑,但终究还是选择了依托防御设施防守,并未敢出城野战。
这样一来,克罗地亚国王的佯攻也成功了,确实给了慕尼黑联军跑路的时间。
等到维尔蒂发现敌人攻势减弱的时候,慕尼黑联军主力早已撤走,只留下少量兵力依托边境的要塞防守。
由于此前知道亚历山大的计划,维尔蒂此刻已经推断出来了事情的原貌,立刻带着军队不计代价的猛攻敌人的要塞。
不过,哪怕是这样,凭借着要塞和守军的顽强狙击,还是为慕尼黑联军主力争取了大半天的时间。
然后,等到维尔蒂继续带领军队进入奥格斯堡境内时,没走多远,就撞到了慕尼黑联军的溃兵。
这下,维尔蒂还有什么好说的,自然是将这些没有战斗力的溃兵全都收拾俘虏了。
只是,维尔蒂很疑惑,究竟发生了什么,对面还有数万军队,如何能败得如此迅速。
很快,从俘虏口中,维尔蒂知道了情况。
原来,在慕尼黑军队发起对维尔蒂的佯攻之后,克罗地亚国王亲率克罗地亚骑兵万人,准备去迎战亚历山大,为身后的友军打开一条通道。
然后,面对克罗地亚国王帅率领的骑兵,亚历山大的军队由于急行军赶路,看到上万骑兵的场景不免人心恍惚,士气低落,恐怕有被对方一波击溃的风险。
本来这一路上,这些士兵就累的不行,又是在敌国境内行军,还要时刻担忧会不会从哪里冒出来一些军队将自己团团围困,此刻见到军势强大的克罗地亚骑兵,自然没有战心。
关键时候,亚历山大并未采取戈尔的建议,后撤布防,而是亲自挑选了不到千人的骑兵精锐,率领他们正面和敌军骑兵对决。
战斗的过程这些身为步兵的俘虏并不清楚,只知道自家骑兵大败,然后瑞士和安斯巴赫军队就乘势发动进攻,慕尼黑联军大败,克罗地亚国王等贵族仅带着少量士兵仓皇逃走。
至于剩下的士兵,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自然就成为溃军,便想着回头返回边境,进入城堡和要塞苟延残喘。
不过,他们的屁股后面还是一直有瑞士和安斯巴赫军队在追击。
至于亚历山大,则继续带着骑兵追杀逃窜的慕尼黑联军贵族。
等到维尔蒂再次和亚历山大见面的时候,亚历山大已经押解着大量俘虏到来了。
这场遭遇战中,除了幸运的奥格斯堡公爵和少量贵族逃跑掉之外,其他的贵族,除了战死的,基本上都被亚历山大俘虏了。
其中,就包括了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克罗地亚国王和西里西亚公爵。
大胜之后,亚历山大和维尔蒂合兵一处,除了安排少量的部队去扫荡那些溃军之外,还安排人将俘虏的大量贵族和士兵都押送到鹰堡城,交给奥托处理。
由于此前奥格斯堡公爵几乎将他公国境内的军队抽调一空,面对瑞士主力军队的进攻,以及主力战败的消息,没费什么功夫,整个奥格斯堡公国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全部被瑞士军队占领,并在和巴伐利亚的边境布置起了防御。
当得知这个消息,巴登君臣沉默了。
事实上,他们设想过瑞士人能获胜,但没想到,瑞士能胜的这么轻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对于那位战败被俘的克罗地亚国王,巴登君臣恨不得大骂废物。
被人绕到屁股后面都不知道,就这还打什么仗,丫的,你倒是给瑞士人造成一点损失啊,别让别人赢得这么轻松啊。
他们却忘了,此前听到克罗地亚国王两次击败瑞士军队,又和维尔蒂战了个不分胜负时,这些人对于克罗地亚国王的评价那可是相当高的。
洛林公爵听闻这个消息,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没让自己在这个时候露出笑容,心中十分庆幸。
果然,自己的判断没有错,瑞士军队和将领确实在帝国中占据优势,战斗力冠绝帝国。
数万人级别的会战,瑞士军队以不算大的代价全歼敌军的同时,还一举拿下了整个奥格斯堡公国。
这样一来,估计慕尼黑那边不仅短时间内无法抽调更多的兵力和瑞士方面作战,或许还会因此影响到和巴登的战事。
瑞士军队陈兵边境,难道慕尼黑的皇帝就不需要派兵应对吗?
慕尼黑可不像巴登,奥托不好意思下手,此前慕尼黑的那位皇帝可是和奥托很不对付的,就算这个时候瑞士军队直接进攻慕尼黑,洛林公爵都不会意外。
奥格斯堡战事获胜之后,巴登方面的处境也变得尴尬了起来。
谁都知道,瑞士方面的下一个目标绝对是符腾堡公国。
那么,在瑞士军队这么能打的情况下,巴登还要投入主力和瑞士军队交战吗?
万一被瑞士人击败,那对于手底下本就有些想法的如阿基坦大公这样的贵族,巴登或许就要失去威慑力了。
果然,再讨论了一下关于战事的问题,表示慕尼黑军队果然中看不中用之后,来到了关键的议题,对于是否选择放弃符腾堡。
符腾堡公国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同样也是个政治问题。
军事上,控制了符腾堡公国的瑞士一方,之后可以通过符腾堡进攻法兰克尼亚和波美拉尼亚地区,对于巴登势力的腹地,是很大的威胁。
政治上,符腾堡公爵是向巴登皇帝效忠的封臣,皇帝是有义务和责任庇护他的安全的,尤其是在奥托没有明确向巴登皇帝效忠的情况下。
瑞士对于符腾堡公国的进攻,可就不是一句贵族之间的领地冲突能搪塞过去的,而是要当做外敌入侵看待。
外敌入侵,皇帝不保护下属的封臣,那么皇帝的合法性和权威,肯定会遭到极大的打击,因此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也是此前布列塔尼大公哪怕和符腾堡公国没什么交情,甚至有些不喜欢,但还是派兵救援的原因。
巴登方面可不像瑞士方面能随心所欲,他们需要考虑太多政治上的因素了。
谁要是敢说出不救援奥格斯堡公国的话,那就是在打击皇帝的声誉,政治风险太大了,搞不好会因此丢掉在巴登宫廷的权势。
于是乎,大臣们的讨论自然是没有什么结果的,一群人都表示虽然瑞士军队很强,但巴登也不是慕尼黑,军队同样很有战斗力,还代表了正统,哪怕面对瑞士军队丝毫不惧。
讨论了一阵,一旁的洛林公爵听着这种无聊的阿谀奉承,歌功颂德之声都有些困了,却听见小皇帝突然点了他的名。
“洛林大公,你怎么一直不说话,对于这件事,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洛林公爵的睡意瞬间消失,他疑惑的看了一眼小皇帝,似乎是在询问对方为什么会叫自己。
见到小皇帝对自己点头微笑,示意道:
“大公对于瑞士军队颇为了解,此刻一言不发,朕想听听大公的意见,这符腾堡公国咱们救还是不救呢?”
洛林公爵迅速在心中盘算了一番,很快明白了小皇帝的意思,心中有些感慨。
这位小皇帝啊,还真是聪慧啊,这么早就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只可惜,他出生的晚了几年,直到现在依旧没有真正的手握实权。
否则,这一场所谓的帝国内战,哪里有什么可能爆发,这政治手腕,完全和他的父亲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这么多大臣,为什么小皇帝谁都不问,偏偏问到了巴登之后没什么作为,一直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巴登公爵呢。
是因为,那些大臣,因为自身的利益,谁都不敢提出反对的意见。
这,肯定不是小皇帝想要看的,所以,他需要一个人,来提出反对的意见,来替他这位皇帝背锅。
那么,还有比他洛林公爵最好的背锅对象呢?
一个新投靠的原本奥托的盟友,一个皇族加洛林家族的重要成员,一位自身实力强大的“大公”,还和符腾堡公国有过过节,自然是理所当然的应当反对了。
毕竟,洛林公爵的反对实在是情理之中,而洛林公爵本身的实力和身份,又注定了不可能遭到太过分的打压。
打压一位贵族是小问题,打压一位支持皇帝的皇族,那就是在挑衅皇权,挑衅背后的皇帝了。
只是,想明白的洛林公爵,却没决定是否要替巴登君臣把这个锅背起来。沉思了片刻之后,洛林公爵在一群人满怀期待的目光中开口了。
“陛下,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救援符腾堡公爵,理由有三.......”
紧接着,洛林公爵侃侃而谈,在心中却想到。
奥托啊,我帮你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符腾堡公国,这也算是大功一件了吧。
鹰堡城,最近才是真正的好消息接连不断。
首先是亚历山大和维尔蒂大破慕尼黑联军,顺利拿下奥格斯堡,完成了瑞士的一个战略目标。
其次就是那位阿基坦大公,竟然主动派出了使者来到鹰堡城,向奥托示好,明里暗里有不太想听巴登号令的意思,寻求和奥托的和解与支持,并暗示时机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放纳瓦拉军队长驱直入。
奥托和阿基坦大公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仇恨,唯二的过节也不过是奥托暗中帮助图卢兹公爵并在对方战败后收留了对方,以及纳瓦拉军队被阿基坦大公挡在了比利牛斯山脉以南。
但这两件事,都算不上大事,阿基坦大公不计较奥托对于图卢兹公爵的帮助。而奥托方面对于根特的不理智行为,心中也不是很赞同支持。
双方之间,确实有合作的可能。
毕竟,只要能削弱巴登的实力,对于即将和巴登大战的奥托,确实是好事。
然后嘛,奥托就收到了巴登放弃符腾堡公爵,再次册封奥托成为国王的消息。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慕尼黑,也像是刚刚被打败的克罗地亚国王和他无关一般,同样派人册封奥托为国王,并带来了大量礼物。
原本大家都以为,奥托会像此前一样推辞。
毕竟巴登方面的册封是对许多人同时加官进爵,奥托只不过是顺带的,至于慕尼黑方面,封奥托为国王还不是害怕奥托进攻。
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一次,奥托却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接受了国王的称号。
只是,他要的,并不是瑞士国王的称号,而是,奥地利国王。
喜欢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中世纪:从建立哈布斯堡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