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傲气凛然 > 第六十四章 风暴(一)

傲气凛然 第六十四章 风暴(一)

作者:天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49:30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傲气凛然 !

【谢谢天下纵横有我、拜读此书、放逐の人间、zhou9026、13553314340的打赏!谢谢朋友们的推荐票、点击和收藏!稽首致谢!】

朱庆澜和徐孝刚策马来到北校场,远远就看到萧益民带领几名麾下军官站在高大的营门外等候。

两人连忙加快速度,在营门外翻身下马,和笑容可掬的萧益民寒暄几句,一同说说笑笑进入大营,朱庆澜和徐孝刚一路走一路叹息,对设施齐全、焕然一新的营区赞不绝口,昔日谁都不愿意多看一眼的荒废校场,如今完全变了个模样:

宽阔的操场平整如镜令人眼馋,围绕操场一圈的各种训练设施新奇古怪,有一半他们叫不出名字,只能猜测其功用;将营区分割成各个区域的大道小道,全是清一色的柏油路面,两旁载满整齐的绿树,大小路口不是大树覆盖,就是精心修筑的花坛点缀,就连道路两旁的排水沟,也是用一块块方方正正的水泥预制板覆盖。

再看北面,十几排清一色的两层骑楼式营房,以及中间那座正在拆去建筑架子的三层大洋楼,整个崭新的大营可谓极尽奢侈,也只有生财有道富甲一方的萧益民能够这么挥霍。

朱庆澜在营区正中央的硕大花坛前站住,仰望花坛中央两棵枝繁叶茂的百年古樟,再指指东面池塘边上修缮一新的庙宇式建筑:“溢茗老弟一直在那座庙里办公?”

萧益民耸耸肩:“住久了就舍不得了,所以让人重新修了一下,又在倒塌的中殿基础上重建了几排房子,四面砌上圈院墙,小弟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了。”

“溢茗不领我们去看看吗?”

细心的徐孝刚感觉这座毫不起眼的小庙里面,一定有自己不知道的新东西,否则萧益民不会把它当成自己的指挥部,以萧益民的富裕和大手笔,在这座气势不凡的大营里随便找个好地方修一座指挥部轻而易举。

萧益民痛快地答应下来,热情地请大家一起过去喝杯茶。

进入有侍卫把守的大门,遍植梅树的小院子映入眼帘,中间铺设刻花石板的两米宽小径北端,就是修缮一新的大殿,原本腐朽陈旧的六根柱子,换成了更大更粗的混凝土柱子并刷上红漆,与整座青砖灰瓦建筑相得益彰,所有窗子均换上古朴的玻璃花格款式,一眼望去,整座大殿焕然一新古朴大气,哪里还有半点儿破庙的痕迹?

坐下喝茶时,朱庆澜、徐孝刚和两名副官仍然在四处张望啧啧称叹,除北面墙壁被大幅木雕的“振字营”标志飞豹图案覆盖之外,东西两面墙上挂着的全是各界名流的字画,朱庆澜粗粗扫一眼,就发现其中一半作者都是老熟人,包括前任总督赵尔丰和现任议长罗纶等人的墨宝均在其中。

“真漂亮啊!怪不得溢茗老弟选这个地方做老巢,果然舒适安逸。”徐孝刚忍不住称赞起来,其他几个连声附和。

“喝茶、喝茶,这茶可是蒙顶山上的上品春茶,小弟厚起脸皮半买半抢,也才弄到十五斤,估计喝不到明年开春就没了,可惜啰!”萧益民满脸笑容地招呼大家。

朱庆澜差点儿喷出嘴里的一口茶:

“十五斤?乖乖......这茶长在悬崖峭壁上,一年总共不到五十斤的产量,如今涨到六十大洋一斤都没地方买,你一个人弄回十五斤来还不知足啊?”

徐孝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醒朱庆澜:

“难道你忘了雅安德高望重的王雨堂老爷子是溢茗的师傅?溢茗在雅安办起了(炸)药厂和子弹厂,振字营中大半官兵也都来自雅安六县,别说我们新军的四种枪弹都得求他供应,就连整个中国,稀缺的尖头步枪弹也只有他能生产,十几斤茶叶算什么?”

萧益民收起笑容,放下茶杯,意味深长地望向徐孝刚:

“徐大哥可是大忙人,记得九月初的时候你来看过一次营区建设,小弟还陪你登上东南角那座警戒塔,自那以后,小弟就是想请你来坐坐喝杯茶都难,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有功夫来看望小弟了?”

徐孝刚对于萧益民言辞间所带的嘲讽毫不在意,向朱庆澜努努嘴,端起茶杯继续品茶。

朱庆澜不再客气:“是这样的,我听说振字营的五百弟兄接管了北门防御,弄得城防军留也不是走也不是,所以我们就特地过来看看,到这儿之前我们去了趟北门,感觉秩序井然,随后就过来了。”

萧益民诚恳地解释:“原来是这件事惊动两位老哥和新军弟兄了,真不好意......说实话,虽然北门连接小弟设在城内城外的各大企业和工厂,但小弟根本不愿意接管北门防御,要不是巡警道连续两道告急文书递过来,而且还获得边军统帅赵大人的调动手令,小弟怎么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守门活计?

“小弟费尽力气修完这座大营,已经囊中羞涩筋疲力尽了,麾下两千弟兄也没来得及好好训练,实在无暇分心顾及!要不,小弟等会儿和二位老哥一起到赵大人那里说一说,干脆把北门防御交给新军算了,反正新军一万二千弟兄都闲着。”

“不不!溢茗你见外了,我们真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既然如此,你就多费心了,继续守着北门吧,你守北门我们放心。再说你也是我们新军出来的老人,新军如今具体情形如何你也清楚,虽然匆匆扩编至一万二千官兵,可其中一半都没完成基本训练,剩下三个标除了驻守城内城外三座大营之外,还得担负东面的龙泉驿、北面的天回镇这两大要塞的镇守重任,实在抽不出人手!”

朱庆澜嘴里叫苦,心里却松了口气,说完望向徐孝刚。

徐孝刚同样放下桩心事,从萧益民的话语中,他清楚地体会到,萧益民还是那个对同盟会和保路运动暗中支持的萧益民,之所以接管北门,完全是受命而为,而且北门如今整然有序,原本镇守北门的城防军并没有受到振字营官兵的打骂虐待,虽然如今百余名城防官兵都缩进北门内的小营里,但是出入自由,没有任何限制。

看到朱庆澜和徐孝刚的反应,萧益民自然明白他们此行所代表的是整个四川新军,既然大家能够相互理解,那就什么事也没了。

别以为萧益民真那么大度愿意放弃北门防御,如果朱庆澜和徐孝刚真的给鼻子上脸他肯定马上翻脸,不单止北门,历来由满蒙卫队镇守的西门,也是萧益民谋取的目标,只要控制北门和西门,就等于控制了半个成都的政局和军事要地,对萧益民和他的利益集团来说,都是无比关键的重大决策。

彼此继续闲聊一番,在萧益民的建议下,朱庆澜和徐孝刚都准备去见见赵尔丰。

虽然此时赵尔丰已经不是四川总督,但他仍是靖边大臣,手里依然掌握着七个营多达三万八千官兵的边军,是四川境内一支决定性武装力量!万一有个误会或者闹翻了,赵尔丰完全可以命令手下边军汇集成都,到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此时仍然住在总督府等候交割的赵尔丰,日子也不好过,武昌新军起义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出现,大半个中国由此而陷入巨大的动荡之中,四川更是风声鹤唳,暗流涌动。

赵尔丰非常后悔前段时间自己的过激反应,他不顾爱徒萧益民的苦苦哀求和反复分析,一怒之下软禁了不断逼迫他的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人,严令卫队镇压汹涌而来的抗议民众,最终酿成开枪打死打伤三十余人的惨剧,总督府周围大街自此难得清净了,他赵尔丰瞬间由“保境安民的民族英雄”沦为了“屠杀平民的刽子手”。

事后赵尔丰立即控制电报房,妄想把影响控制在成都范围之内,同时顺应民意上书朝廷请愿,准备化解这段仇怨。

可是这位新上任不久的总督大人忘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古训,四川各地同盟会组织根本无视赵尔丰的善意,愤怒地用木板和竹简书写惨案经过和讨伐书,扔进江河顺流而下,短短数日传遍整个四川整个中国,这一惨剧引发全国上下一片声讨,各大报纸的焦点新闻无一不是“成都血案”。

赵尔丰为其卖了一辈子命的满清朝廷转眼就抛弃他,在盛宣怀等朝臣的密谋下,之前反复下令要赵尔丰对保路民众“严惩不贷”的满清朝廷突然变脸,以从未有过的高效率,果断撤除“激起民变”的赵尔丰的四川总督职务,火速任命盛宣怀的同盟密友端方接任四川总督,并即时走马上任!

原本还满怀热情立志要在四川总督任上大干一场的赵尔丰,如今成了万众唾弃的对象,成了政坛各派落井下石的牺牲品,他也由此而醒悟过来,自责之余,紧张地思考未来的道路。

属下急报“振字营”参领萧益民、新军统领朱庆澜等人求见,沉思中的赵尔丰立即命令引到后堂,非常认真地听取朱庆澜等人的意见,当场承诺尽最大努力稳定现状,非武装暴乱不会命令边军进入成都,尽快释放蒲殿俊等保路同志会首脑,其余一切留待新任总督端方前来解决。

朱庆澜等人满意离去,萧益民独自留下。

C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