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从1981年卫校开始 > 第815章 天花板级的专刊

从1981年卫校开始 第815章 天花板级的专刊

作者:烤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23:09:14 来源:书海阁

《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的主编欧文再次收到了越中医院的一片论文,表情就跟便秘一样。

其他医院或者医学研究机构,一年有几篇论文投稿到他们这种顶级医学期刊,那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要知道每年能刊登上《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NEJM)、《柳叶刀》(Lancet)、《米国医学会杂志》(JAMA)、《鹰国医学期刊》(BMJ)这四大医学期刊的论文少之又少。

因为少,所以珍贵。

其中《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的影响因子就达到了176.097分,虽然不是顶端,但也是顶级的存在。

而国产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仍是被称为“国刊之光”的《细胞研究》,影响因子也才46.297分。

目前国内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期刊是10.526分,一般老师们发表论文,影响因子在5分左右就不错了,如果高于10那就非常了不得了。

而影响因子在国内已经成了学术评价、学生毕业、职称评定、文献研究、期刊评价等等的重要指标。

所以影响因子决定着一位医生的学术前途,甚至是政治前途,手术做再好有什么用?一天门诊200人又有什么用?你能写论文吗?

也由此可见,想发表论文在这四大顶级医学期刊有多么不容易。

医院里有一些PPT医生,你让他看病他不会,但你让他写论文人家唰唰唰大笔一挥,一投稿,成功。

然后会特别看病,但不会写论文的是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

不会看病,但特别会写论文的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这种现象不止是国内如此,在国外同样如此。

当然国外情况稍好,因为国外医师可分为临床型和科研型,两条线,方向不一样,待遇也不一样。

无论你是国内还是国外,想去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上投稿的是很少的,录取刊登出来的更是少之又少。

但无论是梅奥还是克里夫诊所,哪家医院像越中医院一样,论文投搞跟发电报一样,一个月几篇?

哪怕《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负责亚洲地区的主编欧文跟陈棋关系再好,收得红包再大,面对手上这么多论文稿件,脑子也有点懵。

欧文一篇篇翻过去:

《同时拥有XX功能的两性人研究》、《真两性畸形的手术探索》、《新型整形填充物的发明》、《奇美拉现象的基因分析》、《基因朔源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克兰费尔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猫叫综合症的发现》、《妥瑞氏综合征的染色体异常》等等。

这一篇篇论文全部都是具有开创性的,甚至大多数都是人类的首次发现,每一篇都非常符合发表要求。

但问题是,这论文到底是真是假?

如果是真,这越中医院是要上天吗?

这又是科研发现,又是新术式的发明,别人穷极一生都不一定能完成一个课题,越中医院这是搞批发,一年要发十多篇呀?

如果是假,这些论文要是发表上去,那就是重大事故了,。

到时做为主编的欧文不但要承担责任下台,更要被同行嘲笑一辈子,连工作都找不到。

所以欧文不想承担风险,但面对越中医院院长陈棋的钞能力,以及论文的精彩程度,让欧文又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了。

所以欧文决定去找总编加布尔雷思,毕竟他们是一条线上的,相当于是同盟关系,总不会害他。

加布尔雷思坐在办公桌后面,将论文一篇篇看过去,时而紧锁眉头,时而又拍案叫绝。

等他将越中医院所有论文都看完后,不禁感叹了一句:

“谢特,真他妈的跟做梦一样……”

随后加布尔雷思总编又看向了欧文:“你觉得这些论文真实度有多少?论文查重率有多少?”

欧文耸耸肩:

“虽然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这些论文根本不用查重率,因为他们论文上的疾病都是首次被发现,比如这个有XX功能的真两性畸形,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例被发现。

还有这篇论文,上面的奇美拉现象是早就有发现,但是嵌合体概念是越中医院第一个提出来,他们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对奇美拉进行基因检测的医院,同样是原创。

同样的,比如这篇,猫叫综合症以前我们听说过,但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染色体异常,并且写成论文的,越中医院同样是第一家,所以根本不用查重,因为他们就是NO1。”

加布尔雷思总编挠了挠蓬松的头发,无语地说道:

“华国有该死的基因检测中心吗?这不是欧美医学界才在玩的玩意儿嘛,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欧文指着作者栏说道:“这背后有曰本希森美康基因公司的帮助,所以技术上应该不存在造假的可能。”

加布尔雷思总编将论文摔在桌子上,看向了欧文:

“那你来找我的目的是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欧文有点不好意思:“论文太多了,我不知道该怎么样排版,如果每期都刊登一两篇越中医院的论文,那我们真有可能成为医疗圈内的笑话,觉得我们是被华国医生给收买了。”

这个道理,就跟征文比赛,结果每次获奖作者总是那么几个人的名字,那么这种征文比赛的信用就没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场黑幕比较。

而且医学期刊的版面只有这么多,你老是被越中医院占去好多内容,那让其他论文怎么办?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这些老外也是懂的。

可如果不给越中医院发表论文,哪怕假装审稿期需要6个月、8个月,等越中医院反应过来,他们也是会向其他医学期刊投搞的,到时吃亏的还是他们《新英格兰期刊》。

怎么办?

加布尔雷思总编想了一下,有了一个主意:

“这事情也好办,我们可以出一个越中医院副刊,现在我们手里有10篇论文,完全可以出一期副刊,噢不,应该是专刊,把所有论文都放进去,这样一次就解决了所有论文发表的问题。”

欧文一听眼睛一亮:“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就是太抬举越中医院了。”

能让《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出一期专刊,这绝对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历史上只有几家顶级医院有这种资格。

加布尔雷思总编咬了咬牙齿:

“我还有一个主意,就是在出专刊之前,我们得检验一下越中医院的成色,一来是看看他们的基因检测水平是否达得到国际领先。

另外,你发现疾病没用,你还得治疗疾病不是?这才能显示出厉害之处,才能让全世界的同行心服口服,刚好我手头有几个病人,让他们转到越中医院去。”

加布尔雷思总编本来就是麻省医学院的院长,国际顶级医学家,能到他手上的病人就不可能是简单病人。

欧文也挺感兴趣:“噢,是什么样的病人?太简单了对华国陈来说那就是送菜了。”

加布尔雷思总编嘿嘿一笑:

“那你也太小看我了,给,这是病人的照片。”

说完,加布尔雷思从抽屉里取出两张照片,欧文拿过来一瞧瞬间倒吸一口冷气:

“法克,加布尔雷思先生,你要不要这么狠。”

两张照片分别是两个病人:

第一张照片是个5岁的白人小女孩,上半身正常,但下半身的两条腿是粘在一起的,只有两只脚向两边分开。

第二张照片就更狠了,是一对连体婴儿,婴儿的身体是面对面连在一起,不过分别拥有各自的四肢和头颅。”

加布尔雷思总编在旁边介绍道:

“这两个病人都是未知的一种基因方面的疾病,否则也不可能生出来就是这样的怪胎,所以送给陈去研究,让他给出一个答案,并且还得治好他们。”

“分离术?”

“对,就是要做分离术,比如这个小女孩,先天双腿粘连在一起,更致命的是,她的膀胱、大肠、大部分肾脏等多个器官缺失,这给她的手术带来极大挑战。

这对连体婴儿的情况更复杂一些,现在只有4个月大,家长要求趁现在还小早点分离,免得将来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这对连体婴儿的分离术同样复杂,两个小婴儿共用一个胃和肝脏,以及部分肠道和胆管,身体分离简单,难就难在内脏分离。

有史以来,各国所有分离术都没有成功先例,但是对于这种基因方面的畸形病手术一直是个空白区。所以这两个病人没有一家医院愿意接手,更不愿意手术。

华国陈和越中医院不是很厉害嘛,让他们治,只要他们能将这两位病人治愈,并且研究出是哪方面的基因缺陷,我可以向越中医院保证,专刊肯定会第一时间发。

欧文先生,你觉得我这个办法可不可行?”

欧文听了头都摇下来了:

“加布尔雷思总编先生,我觉得你一定是疯了,米国这么多顶有医院都不愿意接手的病人,你让一家华国医院去研究,去手术,这,这多少有点为难人啊。”

加布尔雷思点了一根雪茄又吐了出来: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华国在主流医学界没有什么地位,华国的医生也鲜有什么学术发表。

陈棋,或者越中医院想要融入主流医学界,甚至想在主流医学界有一席之地,他们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以及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手术,能研究出别人没有涉及的医学领域,能治别人看不好的疾病。

这两个病人或许是给华国医生带来了天大的压力,但这难道不是一次机会吗?华国不是有句老话嘛,真金不怕火炼,我现在不给了他一个展示的舞台嘛。”

欧文毕竟是收了陈棋钱的,当然要替陈棋说好话:

“可是,如果把病人送到华国去,华国医院的硬件设备太差了,恐怕……”

“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加布尔雷思总编将雪茄放到办公桌上,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我们《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今年有2亿美金的赞助经费,如果那位陈医生肯接手这两个病人,他需要什么医疗设备,我们杂志都可以免费提供,这花不了几个钱。”

欧文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阻止加布尔雷思总编的疯狂了,于是站起来说道:

“OK,我现在就联系陈,问问他的意见。”

加布尔雷思总编挥了挥手里的稿子:“告诉他,手术成功之日,就是越中专刊发表之时。”

钉呤呤~~~

陈棋是在家中接到了欧文的国际长途,因为两国有时差,米国的工作时间,正是华国的夜晚。

“陈,就是这么个情况,显然加布尔雷思总编想考验一下你们越中医院的科研水平和手术水平,我也劝了总编先生半天,便加布尔雷思总编已经下定了决心。

不过我也帮你们争取了一个好福利,那就是针对这两台手术,你们越中医院缺少什么设备,我们杂志社可以免费提供,帮助你们升级手术室。”

一个下肢粘连女童,一对连体婴儿?两个都要做分离术?

陈棋不禁陷入了沉思,在他前世的记忆中,的确有几例成功分离连体儿的手术,但失败的占大多数。

其中最着名的连体分离术,是当年在新加坡进行的一例分离术。

手术的是一对伊朗姐妹,她们属于头部侧面相连,共用一部分大脑,身体是各自分开的。

陈棋为什么对这例手术记忆深刻,是因为这对姐妹花非常努力,在伊郎这种保守且重男轻女的国家,这对姐妹花一直坚持学习,最后从德黑兰大学法律专业毕业。

所以是非常有主见的,精英阶层女性。

两姐妹都有各自的理想生活,两人一个想当律师,一个想当记者,但“连体人”的特殊构造让渴望独立的两姐妹都不堪其扰,所以内心有无比强烈分开的愿望。

毕竟连体人在一起,不说每天24小时不能分离,就说你交男朋友吧,这旁边也有一个电灯泡在对不对。

如果想跟男朋友亲热,明明是两个人的事情,整得跟三人运动一样。

所以无论是从人格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伊朗姐妹都无比希望两人能做分离手术。

于是这对勇敢的姐妹筹集了资金,借遍了亲戚,前往德国,希望在那里做分离手术,但是没有医生愿意给她们做如此高风险的手术。

后来她们又到了新加坡,终于找到一个愿意为她们动手术的医疗团队。

伊朗连体姐妹的分离手术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加上新加坡医院也有宣传的需求,所以事情闹得很大,包括国内的媒体也刊登了很多相关的新闻。

不幸的是她们在术后的血管修复过程中严重失血,在一个半小时内双双死去。

人是分离了,但也死了,手术的新加坡医院也是名誉扫地。

这已经是陈棋上辈子的事情了,现在才1991年,要做两台连体分离手术,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毕竟陈棋活了两世,也从来没有经行过这样的手术。

不过海东人有一个优点,就是他们明白什么叫“高风险,高利润”的道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想要成功,想要功成名就,怎么可能不冒点风险?

更何况,手术成功就可以让《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这种顶级医学杂志发一期专刊,这种待遇历史上也不过2次。

越中医院如果能发专刊,其实也就代表了越中医院成为了国际主流医学圈的一份子。

这种待遇,那就不是什么协和、北医、瑞金、湘雅、齐鲁、中山、华西等等国内名医院能比得上了。

想到这里,陈棋咬咬牙豁出去了,成功了就赢麻了。

失败了也就那样,你欧美医生都吃不消的手术,凭什么要华国医生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不就是耍赖嘛,整得跟谁不是似的。

“OK,欧文先生,请你转告加布尔雷思总编,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喜欢从1981年卫校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从1981年卫校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