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五百七十一章 逐一处置(一)

明末大军阀 第五百七十一章 逐一处置(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南京城,吏部衙署。

刘衍选择在吏部的衙门里召集六部官吏,已经南京城中的一众勋贵。

在吏部大堂内,数十人坐得满满当当的,刘衍坐在上首,鲍羌、韩秦、秦成虎三人各领二十名国防军将士在四周把守,让众人坐在大堂中也是胆战心惊。

刘衍见众人都已经到齐,便说道:“既然诸位都从百忙之中抽时间过来,那本公就逐一的问一问,各部落实新政、军改到什么程度了!”

刘衍率先看向兵部尚书史可法,问道:“史大人,南直隶以及江南各地的军改之策,落实的如何了?”

史可法微微一震,随后起身抱拳说道:“启禀阁老,下官以为军改之策太过严苛,如果军改之策严格落实下去的话,南直隶和江南各省就要有数十万将士被裁撤,到时候各地动荡,将一发不可收拾……”

刘衍看着这位在历史上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心中也是纠结不已。诚然,史可法在气节上是无可挑剔的,在民族大义上也是可圈可点,只是具体的施政能力却差了一些。

于是刘衍说道:“史大人,如果本公征调南直隶和江南各省的兵丁,北出山海关收复辽东,可行吗?”

史可法顿时语塞。

“如果当初本公调集南直隶和江南各省兵丁守卫北直隶,抵挡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可行吗?”

史可法无言以对。

刘衍说道:“这自然是不行的,本公知道,史大人也知

道。试问,这样战不能战的兵马,留之何用!”

史可法急忙说道:“可是如果南方各省的数十万大军,因为军改之策闹僵起来,如何是好?”

刘衍针锋相对,大声说道:“如果朝廷只是因为害怕有人闹事,就停止推行军改之策,那朝廷和陛下的权威何在!”

“本公之所以派国防军护卫巡视组南下,就是为那些跳梁小丑预备的,难道史大人以为,数万国防军将士无法稳定地方?”

史可法闻言骇然,众人也是纷纷侧目,想不到刘衍竟然下了这么大的决心。

随即刘衍说道:“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落实军改之策不力,着革除兵部尚书职,调任山东济南府任知府,以观后效!”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史可法涨红了脸,想要说什么,却见鲍羌走到跟前,恭敬的说道:“请史大人回去准备行囊,自有车马送大人前往济南府。”

“现在就走?”

“现在就走!”

史可法怒气冲冲的拂袖而去,而众人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站出来抗议。

刘衍则直接大声说道:“本公议事,谁敢喧哗!”

众人的抗议声稍歇,随后刘衍对副总兵鲍羌说道:“再有人扰乱堂议秩序,立即拿下关入大牢!”

“是!”

众人见状,只好全都脸色铁青的坐回原处。

然后便是兵部右侍郎吕大器,此人还算有些军事能力,吕大器曾在清军南下之后,率兵马接连收复复袁州、萍乡、

万载、吉安、庐陵、吉水、永新、太和、安福等处。

历史上的吕大器是崇祯元年进士,授行人,擢吏部主事,历四司。崇祯十四年以平乱功,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崇祯十五年擢兵部右侍郎,见天下多故,辞官归隐。崇祯十六年,任保定、山东、河南总督,不久改任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驻九江,与左良玉合兵抗张献忠。旋改南京兵部右侍郎。

崇祯十七年,京师报陷,福王立于南京,迁吕大器为吏部左侍郎。因上疏弹劾奸臣马士英、阮大铖,被夺职削籍。隆武元年,明宗室唐王在福州即位,召吕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隆武二年,奔广东,拥永明王监国,令以原官兼掌兵部事。久之,进少傅,尽督西南诸军,其他诸将,皆受其约束。

此时史可法已经离开,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吕大器的身上,只见刘衍说道:“南京兵部右侍郎吕大器因推行落实军改政策不力,着免去其兵部右侍郎之职,立即前往青州府皇明军事学院学习。”

吕大器闻言先是一惊,然后心中又是一阵喜悦,这就说明刘衍还是准备用自己的,现在丢了兵部右侍郎的官职,将来未必没有一个好的出路。

于是吕大器此时也不管别人是什么眼光,直接对着刘衍拱手行礼,随后转身离去。

接着,刘衍看向户部尚书高弘图。

高弘图是万历三十八年进

士,官御史。天启初,巡按陕西,因得罪魏忠贤,罢归。到了崇祯年间,高弘图历迁工部右侍郎,但是耻与中官张彝宪共坐,又削籍而归。崇祯十六年,高弘图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后迁户部尚书。

历史上福王朱由崧继位后,高弘图改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朝廷大议多出其手,但是为马士英、阮大铖所忌,而后谢政,无家可归,流寓会稽。

当清兵下江南后,高弘图逃野寺中,绝食而卒,也算是一个非常悲催的人物了。

“高尚书,按照朝廷新政方略,南京户部应该改组为财政部,因何原因迟迟不见成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高弘图昂首说道:“新政之策与其说是富国强兵之策,倒不如说是当世法家之策,将太祖经制改得面目全非,下官实难认同!”

刘衍说道:“本公不需要任何人认同!如今本公是内阁首辅,新政、军改之策也得到了陛下的准奏,并且在北直隶和山东试行效果良好,高尚书和诸位只需要找准执行就好,其余的,不是诸位需要理会的!”

高弘图闻言仿佛被刘衍击发了斗志,便要慷慨激昂一番,却被刘衍的话打断:“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抗拒新政,着立即免去其户部尚书职务,降为财政部侍郎,主管财政部下属钱庄,负责朝廷银币铸造发行,明日一早动身前往青州府城!”

“什么!”

高弘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竟

然被丢到青州府去铸钱?

而刘衍一连处置了两位尚书,其余众人再也不敢多说什么,此时大堂上鸦雀无声,高弘图见状也如史可法一般,怒气冲冲的转身离开了。

高弘图离开后,众人面面相觑,刘衍则是看向众人,下一个是马士英。

马士英是万历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河南、大同三府。后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因擅取公帑行贿,坐遣戌,流寓南京。复起后,马士英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州、凤阳等地军务。甲申国难之时,马士英拥兵立福王于南京,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但是因为贪权,马士英与高弘图、史可法互相争斗。造成史可法出镇,督师淮、扬。

后清兵连破南京、杭州,马士英往投唐王,不纳。乃入方国安军中,国安败,又欲投唐王,亦被拒。

最终马士英被清军俘虏,不愿投降满清被杀死。

虽然刘衍对于马士英弄权之事非常的厌恶,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在明末文官普遍能力欠缺的时代,马士英还算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中上之资。

同时,马士英能够在接连兵败的时候,拒不向清军投降,这份气节也是值得肯定的。

于是刘衍说道:“督察院右御史马士英落实新政不力,免去马士英官职,改任山东东昌府督查署署长,以观后效!”

马士英虽然抗拒新政,但是这段时

间以来,对新政也是非常了解的了,听闻自己被任命为一府的督查署署长,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不过总比丢官要好。

对于马士英这样对权力充满执着的人,只要还有官职在身,只要还有一丝复起的机会,就绝不会轻言放弃。

此时马士英板着脸,对着刘衍抱拳行礼,然后转身离去。

这时,刘衍看到了钱谦益,这位“水太凉”尚书。

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第三,授翰林院编修,现为南明弘光时官礼部尚书。

历史上满清入关之后,钱谦益以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顺治三年称病归里,五年,因江阴黄毓祺反清案牵连入狱。出狱后居家,秘密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与黄宗羲、李定国、郑成功、瞿式耜等皆有联系。诗文在当时极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和“虞山诗派”领袖。阎若璩称与海内读书者游,博而能精者,仅有钱谦益与顾炎武、黄宗羲三人。尤以诗名,与吴伟业、龚鼎孳合称为“江左三大家”。

但是对于刘衍来说,钱谦益的评价却是非常负面的,不管钱谦益的诗文有多好,其降清、仕清之举都是无法洗脱的污点。

就连满清奴酋乾隆都将钱谦益视作失节者,下令删禁其着作。钱谦益私下策反降清武将、暗中资助郑成功反清等等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也只是聊以自慰罢了。

特别是钱谦益的

虚伪,更是让刘衍无法接受。

历史上清顺治二年五月,清兵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

而后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大雨之中,钱谦益姿态恭顺,让人侧目。

史敦《恸余杂记》记载:“豫王(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南明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

而当时与钱谦益交好的河南巡抚越其杰(马士英妹夫)和河南参政兵巡道袁枢(兵部尚书袁可立子)俱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

想到这些,刘衍也懒得再与这位水太凉尚书多说什么,直接说道:“礼部尚书钱谦益抗拒新政,着免去其礼部尚书职!”

说完好一阵,钱谦益还坐在原地愣愣的等着,谁承想刘衍后面并没有什么话了,竟是真的将自己罢免而已。

钱谦益心中激动,站起身来正要说话,却被鲍羌拦住:“钱大人已经没有官职了,这里是朝议之地,还请大人先行离开!”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