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五百七十四章 财产税

明末大军阀 第五百七十四章 财产税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刘衍在离开南京城的时候,专门召见了刘良佐和高杰。对于这两个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将领,刘衍的本心是不想重用的,高杰还好一些,刘良佐完全就是投靠满清的刽子手。

只不过此二人都是能征惯战的悍将,再加上如今也已经不会再有满清入关的惨剧了,所以刘衍也不想将二人逼迫走,那样二人多半是要落草为寇的,到时候就又是一番收拾。

于是刘衍在对二人,特别是刘良佐狠狠敲打了一番之后,便将二人派去了皇明演武堂,等到二人毕业之后,便安排一个驻防军营参将的职务,以观后效好了。

黄得功听了刘衍对二人的安排,说道:“高杰此人还算可用,只是刘良佐早年杀良冒功之事没少干,如今却也得了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下官心中着实有些不舒服。”

刘衍也是叹息,自己心中又何尝舒服呢?

只是如今新政、军改之策正在全面铺开,别的不说,单说各地驻防军营参将的合适人选,国防部尚书田辉叙那边就已经愁的不行了,没有这么多合适的将领啊。

现在青州府的皇明演武堂已经几乎满编,都是从国防军各军中抽调的学员,为的就是培养驻防军各部的合格将领。

于是刘衍简单的说了说自己的无奈:“天下太大,用人之处又太多,所以有时候朝廷也是无可奈何的,这一点黄将军要有所体谅。”

“不过黄将军也

可以放心,朝廷缺人,并不意味着会胡乱用人。凡是违反大明律、抗拒朝廷之人,本公都不会任用。刘良佐之前犯下的事情,本公也已经通知督察部立案了,将来刘良佐都要受到责罚的。”

黄得功抱拳说道:“阁老公允,下官佩服。”

随后黄得功便向刘衍告辞,大军继续向北京的方向行进。

十月初,刘衍率部回到北京城。

而此时,裁撤南京朝廷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北京城内,崇祯帝对此非常震怒。

可是随后刘衍派人送来的大量证据,以及国防军将士运回京的数额巨大的钱粮,却熄灭了崇祯帝心中的怒火,让这位年轻的皇帝开始深思起来。

“大伴。”

“老仆在。”

“你说大明的官,真的如此富有?刘衍每一次抄家拿人,都能抄出几千万两银子来!”

王承恩不知道如何回答,这天下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家财万贯的,要是将文武百官的钱财都收归国有,朝廷还不知道会富有到什么地步,连王承恩都不敢想象!

崇祯帝看了沉默不语的王承恩一眼,有些不满的哼了一声,随后说道:“刘衍呢,他不是回京了吗,为何不入宫见朕?”

王承恩说道:“老仆派人去问过,刘阁老说是在忙于制定新策,说是要增税,对官员和富人增税。现在恐怕在于财政部尚书岳明、商务部尚书宋公明商议此事。”

崇祯帝眉头紧锁,说道:“看来,刘衍又要

捅马蜂窝了!”

与此同时,在内阁官署内,刘衍、岳明、宋公明三人正在商议着什么。

“财产税?”

宋公明和岳明对视一眼,二人心中都被刘衍的这个想法给吓住了。

这是要向全天下的富人、官吏下刀子,谁会同意?

刘衍则是解释道:“这次去南京,让本公意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的官吏几乎是十官九贪,如果本公一味的落实新政,那么别的不说,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官吏就要被拿下九成!”

“到时候谁去治理地方,谁去维护大明的正常运转?”

刘衍很是无奈的说道:“本公也想一举将天下的贪官全部罢免,可现实却不容这样,本公必须要面对现实:只要各地官吏支持新政,同意财政部核查财产,本公就认可他们现在的财产是正当合法的!”

这就是岳明、宋公明的震惊之处了。

刘衍此番要征收的财产税,就是要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吏主动上报自己的财产,不管财产数额多少,是何种来源,只要在截止时间之前主动向朝廷申报的,在财政部联合国防军各部核查之后,都会向其征收一笔,总金额三成的财产税。

只要朝廷官吏交了这笔钱财,剩下的七成就是合法的。

当然,当这些官吏去世之后,其子女想要继承财产,还要再交一笔总金额三成的财产税,后代依此类推,就好像是汉武帝的推恩令一般,逐代削减那些官吏的财

产。

而且,一旦这些官吏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加倍搜刮百姓的话,也没有那么容易,只要新政在各地落实,督察部、刑部、公诉部在各地都设立了独立于各地官府的衙门,再加上军情部对内的监控,刘衍便有信心能够将贪腐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此时岳明说道:“朝廷的那些官吏有机会将自己贪墨的钱财洗白,一定会争先恐后的向朝廷报备的,同时朝廷可以拿这些钱粮去赈济百姓、发展民生,也可以有效的安抚百姓,一举两得。”“只是下官有个担心,那些官吏会不会怕朝廷秋后算账,所以一开始都会观望?”

刘衍点头说道:“观望是一定会的,所以朝廷十五部的官吏要带头,京城官吏也要第一批完成报备,违令者革去官职!”

“各地官吏见京官报备之后没事,便会争先恐后的向朝廷报备了。”

岳明点头说道:“既然这样,那下官就将这些细则完善一下,形成一个题本,交内阁审议通过好了。”

“嗯。”

随后刘衍对宋公明说道:“商人和地方的士绅、豪强也是如此,必须在限定期限内完成报备。不过报备之后并不需要缴纳财产的三成,只是在子嗣继承家产的时候,要向朝廷缴纳三成的财产税。”

“是。”

宋公明说道:“关于商贾、士绅、豪强的细则,下官会详细拟定。”

随后刘衍又补充道:“不管是官员还是商

贾、士绅、豪强,缴纳财产税都是有一个金额限度,官员是家财五千两以下的不用缴纳财产税,商贾、士绅、豪强是家财五万两以下不用缴纳。”

“是。”

其实刘衍一开始是计划仿效后世的办法,采用阶梯扣税的细则,家财越多,累计缴纳的财产税就越高,家财越少,缴纳的比例就越低。

只是这样一来具体的操作就太过复杂了,以现在大明帝国的行政效率,以及廉洁程度来看,即便新政全面推行完毕,也无法将这套过于细化的财产税操作做好。

所以刘衍只好直接简化,不管财产多少,只要超过了征收限度,便一律是三成。

随后刘衍与岳明、宋公明带着财政部、商务部的官吏忙碌了几天,为新政再填一条。

当刘衍拿着财产税征收的方略来到御书房的时候,崇祯帝正在翻看此前内阁上报的奏章。

“刘阁老坐吧。”

“谢陛下。”

崇祯帝放下手中的奏章,说道:“目前新政已经在北直隶、山东、宣府、山西、河南、南直隶、四川全面铺开,各地的流民数量大大减少,朝廷的岁入也开始增加,这些都是刘阁老的功劳,朕是看在眼里的。”

刘衍谦逊了一番,然后便拿出了财产税的方略,说道:“这便是臣联合财政部、商务部拟定的财产税方略,请陛下过目。”

崇祯帝看过之后,问道:“如此,朝廷可增收多少?”

刘衍说道:“财产

税除了官员的首次报备的时候会收取一笔之外,剩下的时候只有官员、商贾等富人家业传承的时候才会收取,所以每年增收多少,确实不好统计。”

“不过臣估计,光是我大明上下官吏报备收取的金额,就绝不会少,经内阁估算,朝廷至少可收取白银三万万两!”

“多少!”

此时崇祯帝已经全完没有了帝王的风范,直接站了起来,大声叫嚷着。

王承恩也是瞪大了双眼,一副要吃人的样子。

其实这并不是刘衍在信口开河,按照吏部的底档,眼下大明先不说地方,只是京城朝廷的官吏,就有八百八十二人,这些都是七品以上的官吏,京城中八、九品等未入流的官吏,都还没有统计在内。

而地方上呢?

按照吏部的档案记载,账面上的文官数量为两千四百四十五人。加上各地的卫所兵将,这个数字恐怕要翻一倍。

如今在吏部账面上的大明文官武将至少有八千二百一十七人,以刘衍对大明官场的了解,这个数字肯定是有水分的,各地实际的官吏人数至少要再上浮三成,就按照一万一千人计算好了,这些都是七品以上的官吏。

然后就是按照财产在五千两以下官吏占两成,侥幸蒙混过去的官吏占一成计算,以这几次抄家的经验来看,大明官吏家中有十几万两银子是“标配”,只多不少,暂且按照十五万两计算好了。

如此算下来,三成

的财产税,朝廷便可以收取至少三亿四千六百五十万两!

一开始刘衍听到内阁计算出这个数字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大明竟然有这么多的银子?

可是转念一想,自从大明隆庆开关之后,大明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手工品就畅销海外,哪怕后来朝廷再度禁海,可是民间走私、朝廷官营的海外贸易始终没有断绝。

可以说自从隆庆开关之后,大明的对外贸易就一直是贸易顺差。按照史料记载,到了天启、崇祯两朝的时候,甚至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都流入了大明!

只是这些数额巨大的白银都流进了官商集团,装进了豪强、士绅的荷包里,大明朝廷并没有分到多少利益,这也间接造成了明末朝廷的财政困境。

所以大明并不是没钱,相反还非常的富有,富有得超出刘衍的想象,在大明官商集团的钱库里,至少有几亿、甚至是几十亿白银,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于是面对崇祯帝和王承恩的惊诧,刘衍说道:“陛下没听错,是至少三万万两白银!只要财产税连同新政推行下去,今后至少十年之内,朝廷都不会再为钱粮而困顿了。”

崇祯帝听完之后颓然的坐下,然后咬着牙愤恨的说道:“朕准奏了!刘阁老就放手去干,替朕,将他们贪去的银子拿回来!”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