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末大军阀 > 第五百七十五章 民意

明末大军阀 第五百七十五章 民意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53:26 来源:书海阁

以刘衍为首的内阁拟定了增加财产税的奏议,崇祯帝直接朱批准奏,朝野上下为之震动,京师内外的文官武将尽皆骇然。

同时,以财政部、吏部为主,联合下达了正式的公文,命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官吏向朝廷禀报自己的财产,同时派往各地的巡视组、国防军兵马也会对各地官吏的实际情况进行查验。

当然这其中肯定因为此时的交通、效率等问题,不可能将大明所有文官武将的财产情况查明,但是刘衍也要大力推行下去,只要能开这个头,并且将这一制度执行下去,就是胜利。随着大明朝廷执政效率的不断提高,随着新政在各地的落实,随着各地驻防军的建立,财产税的征收将会越来越完善。

与此同时,刘衍还拿出了一份免除百姓苛捐杂税的方略,并且还准备免去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百姓以往十年的积欠。

反正现在大明国库充盈,免去这些本就征收不上来的赋税、积欠,也无损于大局。

对此,崇祯帝自然同意,大笔一挥直接朱批准奏。

转眼到了十月底,西北巡视组对山西的新政、军改落实已经完成,在国防军第九军将士的护送下,已经进入了陕西境内,开始对陕西各地新政、军改的落实情况进行核查。

而西南巡视组在河南的核查也基本进入了尾声,只是因为河南的情况比较严重,如今已经是一片白地了,所以西南巡视组

暂时还没有离开河南,需要在河南继续安抚百姓、赈济各处。

西南巡视组的下一站并不是四川,因为根据军情部提供的情报,目前四川总兵官秦良玉和副总兵马祥麟落实军改之策非常得力,目前已经将四川卫所兵裁撤了数万,成效斐然。

而四川巡抚陈士奇被刘衍一顿斥责之后,也一改之前拖延的做派,开始认真做事,新政的落实情况进展也很大。

所以刘衍在得知消息之后,便将西南巡视组的下一站改为了湖广道。

至于南方巡视组,此时还在南直隶,毕竟南直隶地位特殊,必须要先将南直隶的新政、军改措施落实完好,然后再前往江南各省。而刘衍给南方巡视组定的下一站,是浙江道。

最让刘衍放心的,便是巡视北直隶、山东两地的巡视组,目前已经完成任务回京,北直隶、山东的军改已经全部落实完毕,新政也已经全面铺开,这两地的百姓受益匪浅,两地的府衙也完成了改革。

四个巡视组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对此刘衍心中踏实了不少,至少局势在朝着好的一面发展。

不过随后刘衍便收到了一个令人诧异的消息。

新政之中税改的政策发布下去之后,朝廷免除了许多的赋税,为天下百姓减轻了负担。

刘衍原本以为自己的税改会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至少也能获取一波民心。

可是吴国金带来的军情部搜集到的情报显示,竟

然有不少地方的百姓开始抵抗税改,如今的局面是,各地的巡视组不但要面对各地士绅、皇族的抵抗,还要面对乱民的抵抗。

“这样的民意是怎么回事?”

刘衍想不明白,为百姓免税,百姓竟然还不领情,反而开始闹事?难道大明的百姓也像后世美丽国的那些反智人口一样,不知道好歹吗?

于是刘衍将军情部搜集的情报都命人取来,仔细查看、核对,终于从其中发现了一丝端倪。

如今各地发生抗税事端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浙江、江西、湖广三道,而且都集中在杭州府、台州府、荆州府、常德府等大城周边。

按照道理来讲,这些大城附近的百姓都会比边远地方的百姓富有一些,怎么会反对税改之策?

“这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了啊!”

刘衍双眼冒出一丝精光,此时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之处。

这些地方的所谓百姓其实并不是自耕农,而是依附在各地士绅,甚至是各处皇族、官吏名下的佃户!

这些佃户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完全仰仗豪门大户的鼻息生活,因为这个原因,那些佃户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自己依附的家族说什么,那就盲从什么,根本管不了是非曲直。

“民意?看来这是大明版本的绑架民意啊!”

刘衍心中感慨了一番,随即便开始思考对策。

对于那些反对税改的佃户百姓,刘衍自然不可能直接出兵镇压,于是便

将军情部尚书吴国金找来。

“拜见阁老!”

鲁国公府邸内,刘衍在自己的书房见到了吴国金,稍稍寒暄了几句之后,便对吴国金说道:“各地反对税改的事情平息下去了吗?”

吴国金说道:“暂时掀不起什么风浪,只是那些反抗税改的百姓太烦人,今日闹一通,过两日再闹一通,好像是存心在与官府僵持着。”

刘衍冷笑一声,说道:“那是自然,毕竟背后指使之人绝不会让税改之策平稳落地的。”

吴国金微微皱眉,顿时明白了刘衍话中所指,说道:“属下明白了,这就调集人手到各地去明察暗访。”刘衍说道:“嗯,明白就好,事情一定要办得隐秘,要查出背后指使之人,在具体名单确定下来之前,此事不可外泄,除了本公之外,不要让朝廷其他人知道。”

吴国金抱拳说道:“阁老放心,此事属下安排南镇抚司指挥使姚广明亲自去办。”

“好。”

八天之后,湖广道荆州府治所,江陵城。

江陵城为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郢",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三十四代帝王在此建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都。

自汉朝起,江陵城长期作为荆州的治所而存在,故常以"荆州"专称江陵。

江陵也是一处人杰地灵的所在,出过楚庄王、屈原、孙叔敖、岑文本、岑参,以及本朝名相张居正。

此时的江陵城中人潮如织,城中南面的一处四层酒

楼内,四层的一个包间里面,两个劲装汉子正在喝酒,透过窗户,就能看到南面城外的下百里洲的景色,也多亏了这处酒楼本就地势较高,才能在饮酒的同时,看到如此美景。

“兄弟们都到位了吗?”

两人之中,一人气度不凡,便是军情部南镇抚司指挥使姚广明,而另一人则是姚广明手下的干将,军情部南司千总章海泰。

“大人放心吧,一共五十八名兄弟,都已经部署到位了,其中有六个兄弟在江陵城中。”

“嗯!”

姚广明说道:“这几天让城中的兄弟多走访,小心不要暴露了行踪,尽快将探查到的消息汇总到你这里,我要第一时间知晓。”

“好,大人放心。”

章海泰笑着说道:“那些家伙,跑不掉的!”

“另外告诉兄弟们,如果遇到百姓聚众闹事,也不要暴露身份阻拦,自有官府料理。”

章海泰点了点头,随后说道:“这种暗中调查的活不好干,要是明面上的公务就好了,直接压过去查明一番,锦衣卫办事,谁他妈的干阻拦!”

姚广明笑了起来,说道:“摆在桌面上的事情谁都能干,显不到咱们军情部的本事,还是这暗中调查的事情能出功劳,小心干好就是了。”

“大人说的是。”

随后姚广明端起酒杯,看着外面的风景,说道:“好风景,好酒好菜,要是没有公务在身,这江陵城也不失为一处休闲的所在。”

说完,

姚广明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章海泰也跟着喝了一杯,说道:“大人在此吃喝,酒菜钱我已经付过了,我先去城中看看,晚上再去大人住处见面,向大人禀报今日的情况。”

“好。”

章海泰随后便下楼出了酒楼,慢步向城北走去,来到了一处宅院外面,只见这处宅院占据了足足大半条街,高高的院墙后面,甚至能站在街上看到里面的楼阁,一看就是大家豪族的宅院。

随后章海泰便看到不远处的一处小吃摊,有三两个百姓正围着吃喝,章海泰也慢步走了过去,花了十几文买了几个酥饼。

“呦?这酥饼还不错,很香啊!”

“呵呵,这位客官好口福,小人这酥饼在江陵城中也是有一号的。”

随后章海泰与那小贩攀谈了起来,那几个食客也先后抹嘴走了,只剩下章海泰和小贩二人。

“对了,不知道这处宅院是什么人啊,看这宅院,肯定是非富即贵啊。”

“哦,这家啊,这是江陵城中的韩家府邸。”

“韩家?”

“要说这韩家啊,与城中的知府等诸位大人都有关联,是城中数得着的大户人家,江陵城周边的农田占有许多,不少城郊百姓都是韩家的佃户呢。”

章海泰若有所思,随后将手中的酥饼三口两口的吞下,又问道:“前些日子不是有人闹事,反对朝廷的税改之策吗,想必有不少韩家的佃户吧?”

“应该有不少吧,小的当时还见

到不少人是从韩家耕地那边过来的。”

那小贩一边说着,手下一边忙碌着,忙得不亦乐乎。

章海泰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再来五个酥饼,我要带回去吃喝。”

“好嘞!”

章海泰付了钱,便拿着酥饼来到了城中另一处,这里有两个军情部南镇抚司的人在这里盯梢。

章海泰将手里的酥饼递给了二人,然后小声说道:“城中韩家,给我盯紧了!”

“是!”

喜欢明末大军阀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末大军阀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