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摆摆手,示意杨涟起身。
“朕成立科学部,商务部,军学院,有其必然,也有成效,但几个部门都是游离在朝廷监管范围之外,缺乏监督。虽然朕曾几次让六部九卿参与监管,但没有专职人员特管,人人管,就相当于没有管。”
朱常洛最怕的,就是部门失控。
开始的时候,为了能够把事情有效做出来,朱常洛必然会赋予部门以很高的权力。
但是,这种赋予的权力在部门走上正轨后,依然是有很大的惯性的。
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会导致一些本部门一家独大,贪墨,指挥困难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
因此,朱常洛特别想弄出一支能够监管一切朝廷部门的队伍。
以往,这个监管,是由东厂锦衣卫来完成的。
但自从洪武皇帝开始,历经世祖朱棣,乃至大明历代皇帝,锦衣卫办事效率奇高,也能够按照皇帝的意志去执行。可锦衣卫的副作用实在太大了,不说锦衣卫能够制造出多少冤狱,就单说这个庞然大物恣意发展,就够皇帝头疼的了。
有鉴于此,朱常洛觉得,东厂锦衣卫,有存在的必要,但不能任其做大,否则,必然会有干政篡权的事情发生。
管理一个超大型的王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衡。
该放权的时候放权,该监管的时候监管。
朱常洛对杨涟说道:“新部门设立那么多,给予的权力那么大,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是通天的问题。按照以往朝廷管辖模式,须经刑部,大理寺,监察院一一过一遍,感觉不行再由三司会审,实在是太过繁琐了。”
“有鉴于此,不如直接从刑部,大理寺,监察院抽调精干人手,组成三司联合督查属,所有重大官员监察,以权谋私,经刑部,大理寺,监察院任何一个部门判定无法管辖,就可直接由三司联合调查署启动问责。”
叶向高和邹元标都还没走,一听朱常洛这么安排,心下都不免吃惊。
朱常洛的考虑,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是,加了这一个三司联合调查署,
又要导致增加部门,自从朱常洛登基,朝廷中增加的部门,可是越来越多了。
邹元标想啥就说啥:“陛下,老臣以为,对新成立部门实行有效监管,是很有必要的。但增加部门,就要朝廷负担其用度,朝廷的开销,可是越来越多,会不会增加百姓的负担?”
朱常洛想想说道:“邹老所言,朕也想过。不过,以商务部的吸金能力,光是在海外贸易这一项,给增加的部门负担开销,就已经足够了。至于老百姓,朕不但不会增加他们的负担,相反的,国家收入多了,朕还会反哺给百姓。”
叶向高拱手赞道:“陛下设想,不难实现。然心中藏万民福祉者,自古以来又有几人?老臣赞同陛下设想,在这件事情上,无论要老臣怎样配合,老臣都无条件支持。”
邹元标也一样的想法,皇帝捞银子也好,增设部门也好,只要是心里有万千百姓,那就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朱常洛道:“三司联合调查署,除了要有职司职能外,还要有专属的执行人员。其职能效力,要高于刑部,大理寺和监察院。叶老,邹老,三司联合调查署不动则已,一动,肯定是牵涉甚广的大事件,届时,还真的需要二老给撑腰啊。”
邹元标笑道:“没问题,老臣别的不敢说,只要圣上信任,就没老臣不敢做的事情。”
朱常洛很欣慰道:“有二老支持,朕心里,算是有了底了。调查署跟以往六部九卿大有不同,不能以职司论之。叶老,邹老,朕欲将调查署仿军制设立,其最高长官为都指挥使,下设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如何?”
叶向高沉吟道:“陛下的意思,无非是碰到大案要案,要从快从速解决,避免大的影响。若是按照六部建制,确实是效率有些慢。不过,陛下,老臣以为,调查署可以仿效军制,但不可过于毛躁。”
朱常洛点点头道:“叶老言之有理,调查署有别于六部建制,虽是仿效军制,但也不可像军制一般,遇事便雷霆手段解决。”
说到这里,朱常洛沉思了一会儿,接着说道:“这样,叶老邹老可将三司联合调查署的事情,交于内阁讨论。除厘清职权责之外,还要谨记,迅速控制管辖事态,从快弹压势头,但处理结果,须上报内阁,上报朕这里,最后的处理权,归内阁和朕。”
邹元标点头道:“这般处理最好,老臣觉得行。”
叶向高和杨涟,也表示了可以。
朱常洛马上给叶向高下了圣旨,着手成立三司联合调查署,所有职权责,在圣旨内全部道清,其人事按照军制安排,设都指挥使一人,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两个副手,还有主事等等若干。
按照朱常洛的设想,这个三司联合调查署从成立到做事,怎么也得有一段时间才行。趁这个机会,可以好好进行一下补充。
谁知道,三司联合调查署成立的圣旨刚刚下了,都没到第二天,就有案子递到了。
案子,并不是刚刚就有的,而是在刑部,大理寺,监察院三个部门踢了近一年的皮球了。
事情起因,是商务部采买地方物品,朱常洛还为这事专门给出了相应的管辖办法,谁知道,在这上面,居然出了很大的事情。
喜欢穿越到大明当昏君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穿越到大明当昏君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