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明王首辅 > 第444章 唇枪舌战(上)

明王首辅 第444章 唇枪舌战(上)

作者:陈证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02:26:04 来源:书海阁

气越来越冷,京城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了,今是腊月二十日,再过六朝廷便会罢朝放年假,大部份官府机构要到年后元宵节才会上班。

此刻,位于午门左手则的内阁中,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四老、六部尚书、六部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翰林院学士、还有大理寺卿等官场大佬都全部到齐了。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原吏部尚书王琼已经被格职充军了,接任吏部尚书一职之人名叫乔宇,原为南京礼部尚书,与杨廷和关系密牵这再正常不过了,杨廷和煞费苦心废掉王琼,吏部尚书这个重要职位自然要留给自己人坐的。

此外,原兵部尚书王宪也被罢免了,他跟王琼是一党,老杨又岂会留下他,干脆一并罢掉,换上了彭泽为兵部尚书,而彭泽与王琼有怨。

所以,杨阁老现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了,当然,有费宏这个次辅在,杨廷和还是受到一定的制衡,内阁再非他的一言堂。

今一众官场大佬齐聚内阁,主要是讨论两件事,第一是商议给徐晋封赏之事,第二是讨论清田庄的可行性。

对于第一件事,嘉靖帝已经下了指示,必须在今之内定下来,而且还定流子,至少官升两级,并且加封为伯爵。

事实上徐晋的奏本在腊月十八就送到了京城,正如预料的那般,瞬时掀起了轩然大波。那些皇亲国戚和勋贵子弟无不痛骂徐晋居心叵测,完全一边倒地反对清田庄,而朝官则呈两极分化,有人反对,但也有人极力支持。譬如兵科给事中夏言便连上数疏,痛陈土地兼并造成的危害,坚决支持清理田庄,将豪强吞并的土地发还给百姓,好让耕者有其田。

另外,还有不少新科进士也纷纷上书支持徐晋,包括新科状元杨维聪,甚至连浙江狂生陆鈛也表态支持。正所谓初生牛犊不畏虎,这些初入官场的年轻书生胸怀一腔报国热忱,自然要比那些圆滑的官场老鸟更有冲劲和胆识。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老官吏都是利益既得者,而新科进士们才步入官场,特别是那些出身寒门的,并没有从兼并土地中获益,所以坚决支持清田庄,归还民田。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

所以,这几时间里,朝官们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奏本就好像雪片般递上去,皇帝被搞得是一个头两个大。

朱厚璁自然是支持徐晋的,毕竟这也是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石,但是清田庄损害了太多皇亲勋贵的利益,其中便包括了兴王一系,这些已经有人跑到朱厚熜生母蒋氏那告状了,跑到太后张氏那告状的勋贵也有不少,譬如宁寿侯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还有武定侯郭勋等。

另外,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土地兼并者,遍布全国各地的皇庄就是皇帝名下的产业,那些太监以进贡皇宫的名义圈占了大量的田地作为皇庄,这些皇庄每年都给皇帝的内库带来不少的收益。

朱厚熜自当上皇帝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就指望着多弄点收入充实内库,所以这子对清田庄也颇有点拿不定主意,最后干脆便丢给内阁去讨论,成不成就看内阁讨论的结果了。

这时,新任吏部尚书乔宇率先发话了,吏部是主管官员考核和任命的部门,所以徐晋该升什么官,吏部尚书无疑最有发言权,只听乔宇轻咳一声道:“徐子谦奉旨赈灾抢修河堤,由暑至寒,兢兢业业,又查明粮仓亏空案,惩恶除贪,为我朝挽回大量损失,官升两品也是应该的。正好如今山东地方多有空缺,本官觉得徐子谦出任濮州知州挺合适的!”

乔宇此言一出,不由全场侧目,费宏更是面色微沉,眼中闪过一丝怒色。

知州是从五品官,相对于徐晋目前的从六品翰林修撰来讲,确实是提升了两品,但是外放的官员又岂能与京官相比,更何况徐晋还是清贵的翰林修撰,子近臣。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任你再有才华,远离了京城这座权力中心,要想更进一步只能靠三年一考,六年一大考,甚至是九年满考才能提拔上去。

所以,乔宇这提议无疑诛心得很,明面上确是升了徐晋两品官阶,实际却是一种变相打压。

礼部尚书毛澄率先附和道:“本官附议,徐子谦的才能有目共睹,若放到地方历练几年,日后定能成为我朝的栋梁之材。”

费宏眉头皱得更深了,但是徐晋是他的门生,在给徐晋加官这件事上是应该避嫌的,免得别人他徇私,所以尽管心中不满,但也只能憋着。

“咳咳,毛尚书此言差矣!”一把苍老的声音响起了,话者乃户部左侍郎孙交。

这个孙交今年已经六十九岁了,字志同,湖北安陆州人氏,换而言之,孙交跟皇帝朱厚熜是同乡。孙交在成化十七年中进士,历经了成化、弘治、正德,再到如今的嘉靖,乃不折不扣的四朝元老。

话孙交跟朱厚熜的父王朱佑杬私交很好,当初还差点结成了亲家,朱佑杬生前看中了孙交的一名孙女,有意给自己的儿子朱厚熜为世子妃,不过孙交婉拒了,他不想跟皇族结亲。尽管如此,但这件事并没有影响孙交和兴王朱佑杬的交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本来孙交在正德朝已经辞官归隐了,但今年朱厚熜登基之后又起复了他,孙交是紧跟在费宏之后回京任职的,现在是户部左侍郎,位居户部尚书杨潭之下。

此时,毛澄目视孙交,淡道:“孙侍郎有异议?”

孙交点零头道:“老夫以为把徐子谦外放为知州,实在是大材用了。而且徐子谦在山东赈灾抢修河堤,又迅速扑灭了瘟疫,避免了可怕的瘟疫扩散,再加上查明了粮仓亏空案和谋害钦差案,若只是官升两级,实在不足以表彰其功。所以老夫认为,徐子谦可晋升为翰林侍读学士。”

此言一出,再次全场侧目,翰林侍读士虽然也是从五品官,比翰林修撰高出两品,但这职位却是妥妥的子近臣,主要职责就是教授劝道君王读书,还有资格参与廷议,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帝师啊,将来入阁辅政的可能极高。

所以不要在场的杨廷和一党,就连其他官员也不肯,翰林学士石珤立即跳出来反对道:“不可,徐晋不能为侍读学士!”

翰林学士掌管翰林院,侍读学士正是翰林学士的下属官员,所以石珤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了。

孙交老眼一翻道:“有何不可?徐子谦连中五元探花及第,诗词造诣在我朝更是无出其右者,更何况徐子谦允文允武,是个出将入相之才,担任侍读学士辅助子再合适不过了。”

石珤立即反驳道:“侍读学士乃子近臣,负有辅助劝导君王的重责,必须品行高洁,克己奉公,正直敢言之人才可担任。徐子谦才情能力确是有了,但是品行上却差了些,此子过于圆滑奉迎,所以不适合担任侍读学士一职。”

户部尚书杨潭立即点头附和道:“石大人所言极是,而且,徐子谦年未及二十,纵观我朝,几时有过如此年轻的侍读学士?徐子谦资历经验太浅,不遥任侍读学士一职。”

杨潭话音刚下,吏部右侍郞袁宗皋便站起来反驳道:“杨尚书这话有失偏额了,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甘罗八岁也能拜相,徐子谦为何就不能担任侍读学士?老夫讲句公道话吧,以徐子谦在山东的表现来看,若换成在座各位,恐怕也鲜有人能做得比他妥善。所以,以年龄为由反对徐子谦担任待读学士实在不该!”

袁宗皋原是兴王府长史,跟着朱厚熜入朝后,如今担任吏部右侍郎,所以朱厚熜这家伙其实挺机灵的,已经开始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了。

杨廷和虽然对此心知肚明,但作为臣子,他如果连这点让步都不能作出,非要把满朝文武都弄成自己人,那他跟曹操王莽之流便没什么区别了,就连青史也容不下他。

石珤冷哼一声道:“姑且不论年纪资历,光从品行这一点,徐子谦就不适合担任侍读学士一职。”

费宏站了起来缓缓地道:“徐子谦乃老夫的门生,老夫本来是应该避嫌的,但石侍郎接二连三地攻忤子谦的人品,老夫实在是如鲠在喉,不得不为子谦鸣不平。”

费宏着面现怒色,续道:“敢问石侍郎,子谦可曾做过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礼、不信之事?”

费宏此言一出,瞬时全场寂然,火药味疯狂飙升。

费阁老亲自上阵为弟子打抱不平了,这场戏更加热闹了,最后会不会演变成首辅和次辅打擂台的局面?实在让人期待呀!

喜欢明王首辅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明王首辅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