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70章 建房筑路

风雨大宋 第70章 建房筑路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看着澧河对岸不少人忙忙碌碌,许多房屋起来,杜中宵对苏颂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史公此言,真是道尽世情。我们这里要起铁监,大队人马还没有来呢,河对岸就聚集了这么商家。等到拉纤厢军到来,正式开冶,这里必为一繁华市镇。”

一边的主簿柳沆道:“河对岸本是钱员外家的地,就是前些日子在闲田下种,被追缴了七百贯欠税的那一家。他一时拿不出钱来,只好把地抵了,从另一家何员外那里借钱。现在河对岸起房屋的,就是何员外。他看准了这一带以后必然繁华,抢先占住了地方,以后只是收租一月也要不少钱。”

杜中宵笑道:“这一家是有脑子的,活该他赚钱。其他乡下土财主,一心要开炉冶铁,以为那钱来得容易。他们还不知道铁监要如何做呢,开了炉子,哪个知道以后会不会赚钱?”

说着,连连摇头。这里是杜中宵规划的冶铁中心,向北辅射两京,向南辐射荆襄,怎么会允许小冶户搞乱市场?为了防止出现乱象,澧河山岸从地上的山林到地下的矿产全部封了,不许民间开采。前些日子什么山中放蚕,或者有什么祖坟之类,全部查清,无一例外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自从罚了钱员外家里七百贯,再没有人虚名冒占,想从衙门这里赚便宜了。

看看身后的山,又看看眼前的澧河,杜中宵道:“这些日子烧了不少砖瓦,该动手盖房屋了。对面那个何员外是有眼光的,选的这里地势开阔,河水平缓,正好建立村镇。河对岸这里,便做为以后铁监工匠的住地。趁着这一段时间农闲,从附近村庄征些差役来,把这一段平整一番,准备建造房屋。”

柳涚犹豫一会,才道:“运判,本县人户不多,因为要建铁监,今年差役已经不少。若是再征,只怕百姓有怨言。不如等一等,拉纤厢军来了再动手?”

杜中宵道:“及早动手得好,最好他们到了就有房屋住,全心开矿建炉。这样,你算一下治下民户服过的差役,按一年一丁二十日。如果超过的,就不征了,不足的则征。”

柳涚道:“属下记提,本县大多人户已经超过此事。不足的,多是在偏远山区,派差不便。”

这倒出乎杜中宵的意外,想了一会,道:“如此说来,今年的差役着实是多了些。这样吧,你贴出榜文去,差还是要征的,不过除了衙门管饭之外,超出一年二十日的丁口,若来服役,计日发钱。”

一年二十日或者三十日,是朝廷法定的差役数额,各地略有不同。对于农业社会来说,差役与赋税一起,是农民沉重的负担。除了这一个月左右的差役,还有其他如地方修桥铺路,治渠修堤等劳作,并不计算在内。这是朝廷摊派下来的无偿劳动,农民必须负担的。

农民基本不从事商业活动,缺少货币,朝廷摊在他们身上的,主要是实用税赋,还有无偿劳动。这是支撑政权的基础,别说这个年代,后世工业发展起来还延续了很长时间。农村负担沉重的时候,义务工与提留一起,都是农民的沉重负担。义务工,就是差役换了名字而已。

对于差役,衙门有两种做法。一是规定一个最低限额,如果达不到最低限额,则征缴罚款。一年工程量超出最低限额的时候,多出的劳作没有补偿,对农民进行过度剥削。还有一种是规定最高限额,达不到限额,不进行处罚,相当于社会尽量不开展大工程,就是常说的轻徭薄赋。如果超出最高限额,再征用民力则给工钱,由无偿劳动变为有偿劳动。

数千年来,第一种最常见,第二种则非常罕见。这个年代部分官方工程的和雇,其实就是第二种的变种,不过并没有形成制度。

农业生产的特点就是一年忙闲不均,有大量农闲时间,这也是差役制度的基础。只要不进行过度剥削,进行适当补偿,相当于给农闲时的农民找工作,并不会造成负担沉重。

商业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农民获得货币的途径极少,农村贸易实际以实物贸易为主。不要说这个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就是几千年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依然如此。给参加工程的农民直接发放货币,其实对经济有促进作用,不保是农民增收,还可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柳涚低头默算了一下,道:“本县六千余户,若是真能发下钱来,征壮丁三千余人不难。一两个月时间,起造房屋,修筑道路,应该尽够了。只是每日发多少钱?钱从哪里来?”

杜中宵道:“按着市价,乡下地方一人每日三十文,应该尽够了。就按两个月算,营田务拿出八千贯钱来,剩下的钱算作材料,把工匠住的地方尽快建起来。”

柳涚拱手:“三十文虽然不多,只要是现钱,百姓必然欣喜,征人不难!”

杜中宵点了点头,明白柳涚的意思。一人一天三十文,还有两种发法。一种是真给钱,还有一种是记账,等到收秋税的时候抵扣。以这个时代吏人差役支移折变惯了的性子,只怕到了时候,不只是一文钱发不到做工的百姓手里,就连抵扣也指望不上。

发现钱对农民的诱惑极大,六千户的大县,征调数千民夫不难。趁夏季到秋收一两个月的时间,争取把房屋建起来,道路开辟出来是完全可行的。

自杜中宵到叶县这一个月的时间,对周围的勘查已经结束,规划也已做好,就等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了。时间不等人,争取把房屋道路在纤夫到来之前建好,他们来了,就可正式开矿。

营田务的场务,这几个月赚了一些钱,挤一挤万把贯还得拿出来。等到过些时间朝廷允诺的五十万贯到了,再回去补上。内库的钱不会直接发到铁监,按着三司下来的公文,是从江南路新铸的铁钱,秋天解往京师的时候,挪一部分到叶县来。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