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风雨大宋 > 第232章 回头路

风雨大宋 第232章 回头路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4 14:08:15 来源:书海阁

石全彬看着十三郎,身材高大,这几年更变壮了不少,站在那里像一座山一样。连连点头:“教头如此身躯,若不是遇上杜提举,在乡间着实可惜了。我奉朝廷之命,到这里观军,看这几年练兵实效到底如何。前几日看了炮兵,着实犀利非常,天下无人可比。今日到骑兵营看看。”

十三郎叉手:“但凭团练吩咐!”

石全彬对身边的杜中宵笑道:“虽然同在一军,武教头跟姚炮主却不一样,豪爽许多。姚炮主虽掌重兵,人却文质彬彬,说话不多,条理清晰,好似个读书人一般。我多年在外统军,到了骑兵这里,才觉得分外亲切。前几日在炮营,总觉得束手束脚,说话都不好大声。”

杜中宵道:“这是难免的事。炮营里上到主将,下到士卒,日日里读书识字,计算地形弹道,可不就是那个样子。他们做事首先要的是心细,自然就是那种气度。”

一边向营中走,石全彬问道:“你们这里,有铁甲骑兵么?铁监制的铁甲,这几年愈发精良,穿在身上活动自如,犹胜于皮甲。而且价钱不贵,制造方便,不似皮甲花那么多功夫。”

十三郎道:“回团练,铁甲虽好,与皮甲比起来太重,军中用得不多。我们这里多是皮甲,冲阵时无非再加两重罢了。士卒力气在那里,穿上铁甲,诸多不便。”

石全彬看着十三郎奇道:“似教头这山一样的猛士,铁甲穿上又有何碍?禁军中的猛士,有的还在铁甲里再套一层薄锁甲,阵前刀枪不入。”

十三郎道:“末将自然可以穿铁甲,能行动自如,军中就不容易了。一则难有那样猛士,再者随州在南,也没有那么多的好马。穿了铁甲,军中的马匹很难冲起来。练了几年,现在堪堪有一都铁甲兵。”

石全彬点了点头:“原来如此。人马俱缺,那就没有办法了。”

铁甲规模化制造比皮甲便宜,防护还胜过皮甲。铁监完善了制式,这几年大规模生产,禁军中的精锐军队,大部已经换了铁甲。营指挥使以上,都是量过尺码,由铁监按身材精制的。其他人员,则是铁监生产几种规格,各选适合自己的。

装备铁甲,对禁军战力的加成,还要胜过枪炮。不说铁甲骑兵,就是精锐步兵,一排穿铁甲拿长斧大刀的高大兵士一路砍过去,血肉横飞,比成排倒下的敌军场面震撼多了。相对于对枪炮的抵制,禁军对铁甲非常欢迎,针对实际使用的情况,向铁监提了许多意见,现在已经非常成熟。

每过几年,就有将领到各地拣汰厢军,身材高大、武艺超常的人选入禁军中。进入禁军后再层层选拔,其中的精锐,如诸班直、上四军、和拱圣、云骑等军,无不身材强壮。铁甲用在这些人身上,正是好马配好鞍,用对了地方。好钢打造的军器,加上穿铁甲的强壮士卒,三衙自认现在禁军战力强了许多。

杜中宵也知道禁军的情况,听石全彬不断说着铁甲的好处,对于营田厢军装配不多,心中显然有些轻视。不由想起一句话,子弹是懦夫,刺刀是好汉。刺刀又算得了什么好汉?显然在朝中将领眼里,长斧大刀比刺刀更有资格做好汉。

到了校场,看十三郎集结的演示队伍,站在那里整整齐齐,石全彬道:“奇怪,怎么不见弓骑?”

十三郎叉手:“回团练,我们军中没有弓骑。凡非铁甲重骑,轻骑例装骑枪一支,以代弓弩。”

“用骑枪?”石全彬看了看杜中宵,“什么是骑枪?也是火枪么?”

杜中宵点头:“不错,骑枪比弓弩方便许多,军中的骑兵都是用骑枪。与步兵用的火枪相比,骑枪短一些,一般为双管,可以连续两发,装填也方便许多。当然,威力就比步兵火枪差得远了。”

“原来如此。”石全彬没再说话,显然不知道骑枪代替弓箭是个什么思路。宋军的骑兵,比步兵还要重视弓箭,大多都是弓箭手,练的是骑射战术。一般骑兵,都是**成用弓,一两成刀枪。平时训练也是以射箭为主,直射、轮射等等。枢密院要求练习的“之”字射,已经是非常先进了。说到底无非是尽可能在有效的距离内,能够射出更多的箭。

出现这种局面,首先是步兵的发展,正面进攻能力增强,骑兵冲阵的效果降低。正面对阵,宋军一般是用步军长兵器破敌,协同的骑兵利用机动优势,攻敌弱点,扩大战果。这种时候的骑兵,更多是骚扰牵制的作用。与契丹党项作战时,已经列阵完成的步兵军阵,并不怕对方骑兵冲锋。

骑兵重要,主要是在其机动性,包括战场间的机动性和战场机动性。宋军骑兵的使用,极少出现在正面对阵时,以步兵为主。这与现实有关,也跟长时间缺马的传统有关。但另一方面,骑兵的机动性决定了,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地方下马作战,步兵有的,他们大部分都可以有,比步兵更加灵活。

见石全彬不说话,十三郎吩咐面前的骑兵,按照日常训练,分别演给石全彬看。一切都有规例,带队的军官训练,分成几队,各自取了骑枪,如禁军骑兵射箭一般,演示骑射。无非是直射、轮射,根本没有此时枢密院提倡的“之”字射。石全彬看了,心中不由摇头。

演过一轮,石全彬再也忍不住,对杜中宵道:“提举,以前禁军练弓,委实是你们这般,多练直射轮射,射亲射远。也不需要中的,上靶即可,这是一样的。不过,最近枢密院知会三衙,要骑兵再加练一种‘之’字射。这种射法,要马走之字,相距虽近,却可多射几箭,阵前杀敌最有效。”

杜中宵道:“我也听过‘之’字射,军中练了几次,最后大家一致议论,没有大用处,以后就不再练了。这倒不是枢密院说的不对,而是营田厢军的骑兵,不是那种用法。只有正面对阵的时候,‘之’字射才有用处。而我们的骑兵,除非特殊,正面冲阵只有铁甲骑。他们本不带骑枪,是带一支侧钩枪,带一刀一锏,直冲敌阵。其他骑兵,应尽量避免与敌正面交锋,快打快退,是以如此练习。如果万不得已正面对敌,则变为步兵战术,以骑枪和腰刀对敌。”

此时还是冷兵器时代,撞墙式的冲锋非常危险,正规军都有防范正面冲击的措施。杜中宵哪怕知道一点那个概念,也不敢用在这个时候。指望着排山倒海冲过去,敌方势气崩溃,就此收割战果,是自杀式的打法。打侬智高这种或许可以,对上契丹和党项,是没有用处的。除非特殊情况,宋朝跟他们作战多是苦战,需要反复冲杀才可能冲乱军阵,一波过去没有就是没有了。

骑兵的长处在于其机动性,最快找到敌方的弱点,快速攻击。或者快速机动,掌握战场主动性。想正面冲阵,杜中宵还不如用郭谘的无敌霹雳车呢。大军团规模的两军对战,营田厢军靠的是炮兵。由炮兵控制战场,隔离战场,形成局部优势。敌方崩溃,才由骑敌军扩大战果,步兵巩固胜利。营田厢军中,最重要的步炮协同,而不是步骑协同,“之”字射完全没有用处。

这是战争思想的根本不同,石全彬完全无法理解营田厢军这种打法。若不是他看了多日炮营,对炮兵非常佩服,都要认为杜中宵在胡说八道了。

此时宋军对骑兵的用法,主要是侦察敌情、攻伐敌军和迂回骚扰、劫击粮道。营田厢军的思路与此相同,正面冲锋相对次要,主要由铁甲骑兵来承担。大部分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是掩护两翼,瞅准时机作为预备队投入。战前则是侦察敌情,控制战场。

不过自从装备铁甲,就连马的具装铁监也制了组合式的铁具装,河东有了稳定的好马供应,枢密院和三衙起了变化。他们越来越倾向于,让铁甲骑兵骑着具装铁马,直接冲阵。冲散之后,再由后面相对快速的轻骑兵扩大战果。以前宋军的骑兵分散使用,现在三衙的将领,开始倾向集中,大规模骑兵作战。

石全彬在京城,对这几年军中的变化非常清楚。看过了炮营,本对营田厢军寄予厚望,结果过来看骑兵,与自己想的不同,战略战术都走到禁军的老路上去了。

宋朝缺马,因为骑兵受了契丹和党项无数的气。很多人的梦想,就是自己有大量骑兵,哪里失去的哪里找回来。河东马场已经看见了希望,能够稳定产出优良军马。如果那里的马场扩大,数年之后禁军同样可以组建万计的骑兵,配合新的铁甲具装,排山倒海一样荡平北方强敌。

喜欢风雨大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风雨大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