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战神刘封 > 第二百三十章 老子受够了

三国之战神刘封 第二百三十章 老子受够了

作者:谢王堂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2:51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战神刘封 !

.第二百三十章老子受够了

话说到这份上,刘封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不拿下益州,誓不罢休。

面对刘封最后通碟似的言语,董和一脸的无奈,只能摇头一叹。

刘封的表情却反而愈加的平和,淡淡笑道:“益州我是一定要取的,不过刘季玉到底是我的同宗,这点情份还是要顾的。如果刘季玉能够主动开城投降,我不但会保障他的安全,而且会以六个县作为他的食邑,他父子世世代代可永享荣华富贵。这也算我刘封对他仁至义尽了。”

六个县的食邑,几乎已达到王爵的封邑标准,以目前刘璋的不利处境,刘封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对其“仁至义尽”。

这个时候,董和知道已经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遂是无精打采的起身,拱手道:“既是如此,那我这就告辞回城了,将刘将军的话转达于我主。究竟是战是降,只能看我主如何决断。”

“幼宰先生且慢。”

就在董和要拜别离去时,刘封赶忙起身将他拦下,一脸诚恳道:“幼宰先生才华横溢,通晓古今,我正有不少学问上的事想请教先生。先生不妨就留在我营中吧,至于传话之事,自可由随从们代劳。”

刘封这是想借机将董和留下,收入麾下。

以董和这般见识,焉能不知刘封心意,但他却想也没想就推拒道:“和才疏学浅,怎么敢在将军面前献丑,我还是告辞吧。”

董和转身即走,刘封忙又道:“先生真是自谦。听闻先生是南郡人,说起来,咱们还是荆州同乡,就算不讨教学问,他乡遇故知,叙叙旧总可以吧。”

总之刘封是找各种借口,非得将董和留下来不可。

只是,刘封盛情如此,董和却心坚如铁。

“刘将军对我的一番厚爱,我记在心里。只是我身为使者,若是就此弃刘公而去,岂非被天下从耻笑,还望刘将军能够体谅我的难处。”

董和这意思,当是暗示他已有归顺之心,只是身负使命,不愿以这样的方式背叛刘璋。

想那许靖虽为当代大名士,刘璋待之不薄,却做出越城而逃之举,相比起来,董和这份尽职之心,倒是着实令刘封为之钦佩。

话说到这份上,刘封纵然有爱才之心,又岂能再做挽留。

当下刘封欣然道:“幼宰先生高风亮节,实在叫刘某敬佩。好吧,那我也就不强人所难,幸好来日方长,今后有的是机会向先生请教。”

听得此言,董和长松一口气,本是沉峻的面容,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一句“但愿如此”之后,便是转身信步而去。

送走了这位儒者,刘封马上又派人将黄忠传来。

未过多时,沉着的脚步声响起,黄忠前脚刚踏入帐中,嘴上便叫道:“主公,我大军围城已毕,就等你一句话,我顷刻间就可攻破成都。”

“呵呵,老将军出马,破城当然不难。”

刘封对黄忠的豪情大加赞赏,却又道:“只是成都丁口十余万,乃天下富饶之地,我想完好无损的拿到此城,能逼迫刘璋投降最好。”

黄忠微微点头:“主公言之有理,只是那刘璋愿意投降吗?”

曾经历史上的那个刘璋,当雒城被破,刘备的大军兵围成都之后,终究还是选择了开城投降,所以刘封有理由相信,以目前的处境,他一定会帮出同样的选择。

只是,刘封自信的理由,自然无法与黄忠明言。

“刘璋此人向来是个软骨头,如今大兵压境,由不得他不降。”

刘封的语气相当肯定,但神色间又无浮躁得意之色,冷静道:“不过刘璋终究是一方诸侯,轻易归降颜面无光,难保他不会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所以请老将军传令下去,各营务必加强戒备,我们绝不能给对手任何侥幸的机会。”

“喏”黄忠慨然而应,步履带风的告辞而出。

刘封走出帐外,举目遥望着乌云压城的成都,剑眉如锋,口中喃喃道:“刘璋啊刘璋,希望你能认清现实,千万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

成都南门。

城头上,刘璋抬头看了一眼阴沉沉的天空,巨幅的云团如将崩的山岳一般,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压顶而下。

他长叹了一声,心情就如这天空一样压抑难受。

从午时到现在,刘璋已经在这城头吹了整整大半天的风,不知多少次远望城外敌营,试图寻找到董和归来的影子。

一次次的,却只有失望。

从董和离开到现在,其实只过了一天而已,但对刘璋而言,却似度日如年般深受折磨。

焦虑的又何止他一人。

益州的一干士僚,都在焦急的等着董和带消息回来。

是战是和,都在董和的这一次出使当中。

“父亲,董幼宰现在还不回来,莫非他和那许靖一样,借机背叛了父亲不成?”

次子刘阐铁青着脸嚷嚷道,语气之中充满了愤怒。

“休得胡言”

刘璋厉声斥了刘阐一句,神色坚定道:“我待幼宰不薄,他必定不会负我。”

刘璋突然间的肃厉,倒是把刘阐给吓了一跳,他搞不清楚自己这软弱的父亲,为何会在这件事上会有如此的信心。

正自纳闷时,城头上有眼尖者大叫:“是董县令,董县令回来啦。”

刘璋急忙手搭凉蓬远望,只见一人一骑正从敌从方向而来,果真就是董和。

大喜之下,刘璋忙下城相迎。

当董和匹马入城时,刘璋赶紧迎了上去,欲待询问出使的结果如何,董生却只淡淡道:“此地不宜说话,主公,还是回州府中再说吧。”

一听这话,周围不少从僚心里边立刻冷了半截。

董和若是带了好消息回来,自然会选择当众说出,借此来鼓舞低落的人心。

现在他有意回避人耳目,那么多半带回来的就是坏消息了。

“好好好,我们回去慢慢讲。”

刘璋却毫无一点察觉,满怀着期待与董和一同回府。

入得大殿,众僚齐集,刘璋迫不及待的问道:“幼宰,那刘镇南到底如何回复的,他可愿撤兵?”

董和看着刘璋那双饱含希望的眼睛,心中实是不忍告知他残酷的真相,但迟疑了片刻,还是只有如实道出。

“刘将军说了,此番他不取益州,誓不罢休。”

一语,如千斤之棒,重重的敲击在刘璋的脑门上。

这位狼狈的益州之主,只觉天晕地眩,身子晃了一晃便要倒下。

“主公。”

“父亲。”

刘阐和左右从僚吓了一跳,赶忙拥上前来将刘璋扶住。

刘璋在众人的挽扶下,摇摇晃晃的坐下,一瞬间的眩晕之后,渐渐又恢复了神智,他摆了摆手,无力的将一双双搀扶的手推开。

见得刘璋精神稍稍好转,谯周便上前道:“主公,正如我先前所料,那刘镇南断不会撤兵。所幸那刘镇南还算顾忌同宗之情,许以主公六县之地作为食邑。此时开城投降,主公还可世代享受荣华富贵,这也不失为不幸中的万幸,主公,不可再犹豫不决了。”

“投降,投降,你再敢说投降,我一剑杀了你”

谯周的劝降言论惹恼了刘阐,陡然间便要拔剑行凶。

“休得放肆!”

刘璋厉喝一声,阻止了冲动的儿子,摇着头叹息道:“我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是我的愚鲁引狼入室,使百姓将士血肉捐于草野,这些皆是我之罪也。”

尽管众臣僚皆知刘璋暗弱庸碌,平素私下也多有抱怨,但当刘璋此时亲口自责时,众人对璋的那份不屑与抱怨,似乎也随着刘璋那发自肺腑的自责之词一并散了。

说话之间,刘璋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看着这金碧辉煌的大殿,刘璋目中含泪,感慨良久。

一声长叹后,刘璋苦笑道:“一州士民受此荼毒,我刘璋焉能再心安理得的居此华府,不如开城投降以安百姓吧。”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长出了口气,压在胸口多日的那块大石头,终于因刘璋这一句话而落地。

或许,这般结局,在所有眼中已是注定,只有刘璋才在最后一刻看破。

“父亲,益州的基业是祖父一手打下来的,岂能这般拱手让人,不能降,不能降啊……”

刘阐闻言大骇,大嚎大叫,苦苦的哀求着刘璋收回成命。

刘璋却无动于衷,他是真心的累了,不想再经受这身心的煎熬。

自打接手益州牧之位起,他就一直夹缝中苦苦的忍受着。

外有张鲁虎视眈眈,内有东州士人蛮横无制,益州士人抱怨重重,现在又被两个姓刘的同宗逼迫至此,作为一个才能平庸之主,刘璋是再也撑不下去了。

只要我能做一个富贵的田舍翁,不再遭这份非人之罪,大好的基业,你刘封要夺就夺去吧。

“我意已决,尔等无需再劝。”

刘璋的口气相当的决然,他原以为还有臣僚们会哭死哭活的求他收回成命,但让刘璋失望至极的时,除了次子刘阐之外,无一人再劝。

刘璋啊刘璋,你这主公当成这样,真是天大的讽刺啊。

万念俱灰之下,刘璋再无犹豫,默默道:“幼宰,麻烦你再出城一趟,向那刘镇南转达我的归降之意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