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宋好商贩杜锦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这……先生,我不能要。”杜锦宁连忙摆手,不接那银票,“我占五成都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哪能再多占?这不成的,就照原来的分法。”

任关乐和怎么劝,她都不肯改变主意。

关乐和最后无奈:“那就让齐慕远占三成吧,关嘉泽一成就好。”又道,“他被我宠坏了,有些不知世事,啥都不懂,你们平时多关照他一些,别跟那浑小子计较。”嘴里说着,心里则下了决心,要好好教导关嘉泽,别到头来养成一个不懂稼轩的纨绔,这样就对不住兄长了。

关嘉泽性格大气爽朗,为人正直,学业也优秀,关乐和对他还算满意。直到这一次跟杜锦宁他们开茶馆,关乐和这才发现他在稼轩方面有问题。

不止是关嘉泽,似乎书院的很多学子都存在这种问题。一味地念书,一味地学习四书五经,其他的啥也不懂,要是考不上功名,走出书院,就成了什么都不懂的废人、书呆子。看看合伙开茶馆的这四人就知道了,不说关嘉泽,便是章鸿文也是;而没在书院里一味埋头念书的杜锦宁和齐慕远,表现就好很多。

思索着往后如何在书院里增添一些课程,关乐和看向杜锦宁的目光就越发满意。

这个学生,哪哪都好。

杜锦宁可不知道自己一时心血来潮,为了赚点钱跟关嘉泽他们合伙开个茶馆,就为博阅书院的学子们带来了新的压力,增添了一门新的课程。她答应一声,见关乐和没再有别的吩咐,便告辞离开了。

出了书院,她没有回家,而直奔菜市场。

家里几个都是个歇不住的,前两天陈氏跟杜方菲忙着开垦田地种蔬菜,杜方苓和杜方蕙则做了豆腐和豆干,拿到市场上卖。杜锦宁忙着写话本,也没空理这些。今天没什么事了,她打算去市场看看两个姐姐的豆腐和豆干卖得怎么样了。

大概是因为快要过年了,尽管此时已快到中午了,市场里还很热闹,很多的乡下人拿了鸡鸭来卖,卖各种食材的人也多了起来。

杜锦宁在市场里找了好一会儿,这才找到杜方苓和杜方蕙。

她们两人挑了一担箩筐,两个箩筐上面各放着一个竹编的簸箩,一边放着嫩豆腐,一边放着豆干。不过因为过年做豆腐来卖的人比较多,她们摆摊的这一行就有好几个卖豆腐的,她们的生意似乎并不好,豆腐卖出去了几块,豆干却好像无人问津。

杜锦宁灵机一动,并没有过去,而是找了一家杂货铺,花一文钱买了几双竹筷,借了刀劈成了牙签,从布包里拿出一张纸包了,这才回到豆腐摊上。

“宁哥儿,你怎么来了?”看到杜锦宁,杜家两姐妹都很惊喜,旋即杜方苓又责怪道,“你赶紧回去,娘要知道你跑这儿来,准得责骂我们。”

杜方蕙点了点头。

这几天杜锦宁背书练字写话本,陈氏都看在眼里,就出言警告三姐妹不得打扰杜锦宁。说如今家里的生活好了,有了奔头,就不能让杜锦宁太过操心家里的事,只管让她专心念书。杜方苓才有此言。

“有什么好责怪的?”杜锦宁笑道,“放心,回去我跟娘解释。”

说着她将包着书的布包递给杜方蕙:“四姐你帮我拿着。”

待杜方蕙接过布包,她便走到豆腐摊前,将包着牙签的纸打开,拿出她特意留出来的大一些的竹签子,在几块豆干上戳了戳,将其分成了若等分,再拿一张荷包将它们包着,放在豆干旁边。

“宁哥儿,你这是干嘛?你弄成这样,就没人买了。”杜方蕙赶紧急道。

杜方苓却没有作声。

她见了太多杜锦宁创造出来的奇迹,便是连带着她们离开杜家、离开桃花村和大林村这样的大事都能做到,现如今杜锦宁做什么事她都不会置疑。

杜锦宁转头朝杜方蕙一笑:“你等着看好了。”又吩咐,“等会儿你别插手,只管看着我的布包。”

那里面的书籍、纸张和话本,可比这两挑子豆腐、豆干都值钱多了,可别让人摸了去。

什么叫别插手,杜方蕙不明所以,但还是听话地点了点头。

杜锦宁将放了小豆干块的荷包托在手上,走到旁边,扯起嗓子吆喝起来:“豆干啊,香喷喷的豆干啊,用各种香料秘制而成的豆干,咸香爽口,即食即用,无论走亲访友,还是自食待客,都是上品佳肴,大家可以免费尝一尝,免费尝尝啊,不好吃不要钱……”

杜方苓和杜方蕙目瞪口呆。

这漓水县就没人卖豆干的,这黄褐色的东西大家都不认识,自然没人来买。此时听到杜锦宁的吆喝,都好奇地看过来。待听到说可以免费品尝,爱占小便宜的人顿时涌了过来。

这个问:“真的可以免费品尝?”

那个说:“什么是豆干?”

杜锦宁拉了正发愣的杜方苓一把,笑着回应着他们的问话,手也没歇着,用牙签从荷叶上扎了一块递给最先过来的两人:“来,你们尝尝。”

见有人伸手想去抓杜方苓面前那些大块的,她又忙阻拦道:“这些都是卖的,只能品尝荷叶上的。”

杜方苓反应过来,连忙上前去帮忙。

杜方蕙见来了几个人,紧接着大家凑热闹也跟着涌了过来,一下子把她们的豆腐摊给围住了,心里着急,想去帮忙,可想起杜锦宁刚才的吩咐,只得包紧了布包站在一旁看着。

有那爱占便宜的,吃了一块觉得味道不错,还想再来一块,却被记性极好的杜锦宁给拦住了:“这位大婶,您刚才尝了一块了,如果要买,请到这边来。”说着往杜方苓那边让。

那人又不好扭头就走,问杜方苓道:“这豆干怎么卖?”

“三十文一斤。”杜方苓答道。

“这么贵?水豆腐才两文钱一块,这豆干薄薄一片,一块豆腐能做多少豆干了?你们这生意做得不厚道。”那位大婶本就是怀着占便宜的心理来的,这会子只尝出了一点滋味就不让她吃了,她心怀不满,自然没什么好话可讲。

“这位大婶,您这话就错了。”杜锦宁立刻接过话头,笑容满面地道,“这豆干之所以叫豆干,可不是那等水豆腐能比的,您看它多瓷实?那含水量是极少的。做一块豆干的豆子,可以做十好几块水豆腐了,这价格自然是不同的。

再说,做好了豆干,我还得用肉骨头、再加香料慢慢地秘制,这肉骨头和香料的价钱有多贵,想来您比我清楚。而且买回去,您还不用费柴煮,直接就可以吃,想吃热的放在饭面上蒸一蒸就好,方便省事。”

最重要的是,它好吃呀。过年的时候,有客人来,您弄上一碟子豆干,这可是别人没吃过的佳肴,多有面子?走亲访友,您送上一包豆干,也是厚礼。我们这豆干,很是经放,像这样的天气,放上十天半月都不会坏。总之,这是自食待客、走亲送礼的必备佳品,走过路过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说到这里,她提高了声音:“最最重要的是,它不压秤。您只需要花上十文钱,就可以得一大碟子的豆干,营养又美味,可比吃肉都划算。”

本来听杜方苓说“三十文一斤”,有些人便打消了买点尝尝的念头。三十文钱,在老百姓的眼里也算得花费比较大了,猪肉也能买得小半斤。可这会子听到杜锦宁说只需十文就得一大碟子,心又动起来。

十文钱,吃个新鲜,似乎也花费得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