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市场相遇

古代农家日常 第一百一十八章 市场相遇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便有那品尝了之后感觉味道不错、家境宽裕一些的,对杜方苓道:“给我来十文钱。”

“哎,好嘞。”杜方苓大喜,连忙借了隔壁摊子的称,给那人称了起来。

杜锦宁又道:“三姐,给这位大叔称六两。”

古代的称是十六两一斤,十六的三分之一也不好称,干脆就大方些,直接称个六两。

见杜锦宁大方,那位大叔心里也很是舒坦。

六两的豆干,确实有一大捧了,份量十足,显得很划算的样子。其他还在犹豫的人,也纷纷购买:“姑娘,给我也称十文钱。”

“我要五文钱行不行?”

“行,当然没问题。”杜锦宁笑道。见自己手上荷叶里免费品尝的豆干已没有了,便将荷叶放下,问另外的摊主借了称,也帮忙称了起来。

国人都有从众心理,原先这黄褐难看的豆干没人问津,大家看都不看一眼。可这会子见一群人似乎在疯抢什么,路过的人也都好奇地走了过来,问道:“这里是卖什么的?”

杜锦宁脑子灵活,这里给人称着豆干,那边还顺带帮杜方苓算钱,却还能抽出空来回答路人的问题:“豆干,秘制豆干,咸香爽口,十文钱一大包。请问大嫂要不要来一份?”

就这么的,在杜方蕙目瞪口呆中,她们站了半日都没卖出去一片的豆干,在两刻钟之内就卖完了——之所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还是因为杜方苓和杜锦宁两人忙不过来,客人需得等待,一个一个排队称量交钱。

“这些不卖了,这些不卖了。如有需要的,明日在这个地方,请再来惠顾。”杜锦宁见还剩了二三十片豆干,连忙住了手。

“为何不卖?”不光买豆干的人想不明白,便是杜方苓姐妹也不明白。

“刚才两位摊主大方借称给我们用,我们自然得留些豆干感谢一二。”杜锦宁客客气气地跟顾客解释,“着实请大家谅解。各位大伯大娘大哥大嫂明日再来。”

“这位小哥儿明事理。”

杜锦宁这做法,也获得了一些人的好感,指着水豆腐道:“算了,那给我来两块水豆腐。”

于是连带着,杜家的水豆腐一会儿功夫也卖出去了不少。

右边的摊主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妇人,也是卖水豆腐的,连带着卖一些香菇木耳等干货。见得杜方苓拿了些豆干过来感谢,她连连摆手:“不过是用一下称,又没损失什么,怎么好意思收你们的豆干?快收回去。”

杜锦宁对她的印象很好。同行是冤家,刚才这两边的摊主,都是卖豆腐的,可只有这位婶子二话不说就借了称,其他的都各种找借口推脱,她还是跑去稍远一些的地方找了肉铺子借的称。

“婶子,别推辞了,拿着吧,您也尝尝我们的豆干。刚才我们借东西的时候没客气,您现在也别客气才好。”她扬声道。

那妇人只得收了干豆,却抓了一把干香菇给杜方苓:“过年的时候一起炖鸡,最是醇香。”

杜方苓推辞不掉,只得收了香菇。

簸箩里还剩了四五块水豆腐,照杜锦宁的意思,是别等了,拿回家自己吃。可杜方苓和杜方蕙不依,道:“反正还早,我们再等一会儿,你先回去。”

杜锦宁来市场,除了看两个姐姐的生意如何,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买香料。

因为茶馆还没有开业,又不知豆干的前景如何,再加上茶馆的入股要用钱,上一次这香料她就没敢多买。现如今豆干的生意眼看着不错,她对茶馆那处的销量也信心大增,自然得再买些。再者,这豆干迟早要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到时候她再去买香料,很容易让人摸着门道来。趁现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她得囤积点香料才好。

卖香料的店铺不止一家,杜锦宁小心为上,没在一家买齐,而是分开来,每个店铺买了几样,终于把东西买齐。

拿着香料,她打算跟两个姐姐打声招呼就回去,可走近摊位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一个四十来岁的干瘦女人在杜方苓前面大骂,周围还有一群人围着看热闹。她心里一紧,连忙快步跑了过去。

“……我们念你孤儿寡母的,才愿意借钱给你。可这都一年了都没见你们还钱,哪有这样做人的?当初借钱的时候就说好的,半年内还清……”

杜锦宁挤进了人群,才发现那妇人并不是骂杜方苓,而是骂借称给她们的卖豆腐、干香菇的妇人。

“嫂嫂,我们不是不还钱,只是半年前我生了一场大病,把家里的钱都用光了,还欠了医馆的药费。前面两三个月我都没办法出来做事,也没赚什么钱,所以……还请宽限一段时间,到时候我一定把钱还上。”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追债,那妇人很是羞窘难当,抹着眼泪红着脸跟那女人解释。

“还钱,你拿什么还?”女人嗤笑一声,“开了年你又得给源哥儿交束脩了吧?到时候你是来还钱还是来借钱?我告诉你,趁早在年前就把钱还了,否则我天天来这里要债,就看你有没有那么大的脸在这里做买卖。”

“两个月,两个月之内我一定把钱还你,以后也不会去你家借钱,你大可放心。”一个男声从人群外传来,紧接着,身穿青色长衫的青年男子挤了进来。

杜锦宁瞳孔一缩。

来人她认识,是许成源,就是那日他们跟梁先宽打赌时做公证人的那个。

许成源走到卖豆腐的妇人面前站定,唤道:“娘,我们回去吧。”

妇人也没脸再在这里呆下去了,哽咽着应了一声:“好。”抹了抹眼泪,开始收拾东西。

“源哥儿,这话是你说的,可不是我逼你的。有骨气的话,就在家赚钱养家,别去念那劳什子书了。靠你娘一个人赚钱养你,供你念书,老大个人了,你也不嫌臊。”干瘦妇人也没多呆,说完这话,转身就走。

“源哥儿,你可别听你大伯母的话。你……你要好好把书念下去,听见没有?”妇人慌了,拉着许成源的胳膊,焦急地道。

“娘,大伯母的话虽说得不好听,但却是实情。我过了年就不去书院念书了,先生教的我都会了,在家里念也是一样。明年开春,我就去参加童生试。”许成源道。

“你这是要逼死娘么?你要不去书院,娘我也不活了。”妇人一把抓住许成源准备放到肩膀上的扁担,“你爹临终前一再嘱咐我供你念书……”

“我没不念书,只是不去书院而已。”许成源看到有人要对他指指点点,很显然是在议论他家的事,他催促道,“娘,这些咱们回家再议吧。”说着挑起担子,硬拉着妇人往外走。

挤出人群的时候,看到杜锦宁,他明显愣了一愣,继而微一颔首,便拉着他娘走了出去。

待他们走远了,杜方苓才感叹道:“真是,糟心亲戚哪里都有。”显是想自己自己那极品祖父祖母和二伯了。

杜方蕙也心有戚戚焉。

前世今生见多了世情,杜锦宁倒没多大感触,她跟两个姐姐打了声招呼,便准备回家。

“宁哥儿,你路上小心些。”杜方苓想是被刚才的事勾起了不好的回忆,不放心地叮嘱杜锦宁。

杜锦宁回头朝她笑了笑,抱着东西让过路人,出了市场。

从东门出去,她正要往外走,就听有人叫她:“杜锦宁。”转过头,就看到许成源从旁边急急走了过来,走到她面前站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