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七百一十三章 大师兄

古代农家日常 第七百一十三章 大师兄

作者:坐酌泠泠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1:25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古代农家日常

“少爷,京中有人送信来。”青木进来禀道。

“传。”杜锦宁叫道。

很快,两个风尘仆仆的人跟在刘大庆身后走了进来。

“刘师傅,是你?”杜锦宁看到前面的那个汉子,不由惊喜地站了起来。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齐家的护院,原先教过杜锦宁功夫的刘高。

而跟在刘高后面的,则是庄越身边的一个护卫,名叫廖明的。

“你俩怎么一块儿来了?”她奇怪地问道。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刘高道:“我们是中午打尖的时候在途中遇见的,就一起同行了。”

廖明有些功夫,庄越早在桂省的时候就买了他在身边帮着跑腿打杂,刘高是认识他的。

杜锦宁笑着请两人坐了,又吩咐青木:“让人准备热水,再准备饭菜。”

刘高道了谢,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杜锦宁:“我家少爷的信。”

“辛苦刘师傅了。”杜锦宁接过,看向了廖明,廖明也赶紧将庄越的信递了过来。

“反正最快你们也得明天才能回京城去了,现在好好歇一歇吧。”杜锦宁道。

说着,她问刘高:“这里条件简陋,要不吃过饭后,我叫人送你们回城里歇息?”

“不用这么麻烦。”刘高摆手道,“你在哪儿,我们就去哪儿。如果你今晚回城,我们就跟你回去;要是你住在这里,我们就一起住在这里。”

说着他又补充一句:“明儿早上我就跟廖明回京城去,我家少爷急着看到回信。想来庄掌柜也是如此。”

廖明点了点头。

“行,那就住这里吧。”杜锦宁道,转头吩咐青木,“叫人给刘师傅和廖明收拾两间屋子出来。”

她现在住的这庄子上的院子,虽面积不大,屋子也破旧,但房间数还是足够的,给刘高和廖明腾两间出来倒没问题。

看着两人跟着青木走了,杜锦宁这才将齐慕远的信打开,看了起来。

齐慕远虽没来看望过杜锦宁,但两人通信却很频繁。差不多隔五六天就通一次信,不方便的时候至少也隔十天。这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他们这样的通信频率算是很出格了。

看到齐慕远责怪自己报喜不报忧,杜锦宁不由莞尔一笑。

担心齐慕远不顾一切地跑到润州来,误了皇上交给他的大事,杜锦宁在润州受气的事,根本就没敢跟齐慕远说。所以齐慕远才有这话。

在信里,齐慕远说,前段时间忙的事已告一段落。所以五日后他打算跟皇上告假一日,再加上一日沐休,他打算到润州打一转,探望探望杜锦宁。另外,新任知州和同知后日就到,希望她能提前把公事安排好。信里还附上了新任知州和同知的资料。

看到知州的名字时,杜锦宁的眉头就高高挑了起来。

关嘉天。

这个名字不是同名同姓吧?

关乐和的儿子,按照辈份都叫“关嘉什么”,这是不由他选择的。但最后一个字由他决定,他就出幺蛾子了,直接用了“天地玄黄”四个字来做最末一个字。

也就是说,老大叫关嘉天,第二叫关嘉地,第三叫关嘉玄,老四叫关嘉黄。

杜锦宁觉得,就老三的名字正常一点,其他的都感觉怪怪的。

她当时还笑过关乐和,说他起名字太随便太偷懒,直接用《千字文》的第一句,叫什么“天地”,也不怕犯了皇帝佬儿的忌讳。

当时关乐和还振振有词地说了一大通,引经据典的,意思就是如果皇帝误会了这些名字,那就是没文章,连《千字文》都没读通,得回太学去把书重读一遍。

对于这样的老师,杜锦宁也是无可奈何。

现在看到“关嘉天”这三个字,她就想起了当初的情景,思念老师之余,由不得她不怀疑此人正是自己素未谋面的大师兄。

以赵晤和齐伯昆对她的关照,这真是太有可能了。

而齐慕远对后面那个叫陶华晖的同知,恨不得把人家祖宗十八代都交代了清楚。可对这个“关嘉天”,却除了他的名字,其他只字不提。

齐慕远这家伙,现在是越来越皮了啊。

杜锦宁一笑,把齐慕远的信折好放到了一旁,再将庄越的信打开看了起来。

上次曹鸿寿与陈家弹劾杜锦宁之时,庄越经齐慕远提醒,在京中迅速做了应急措施,并派人快马送信来询问杜锦宁的意见,杜锦宁对他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这一次,庄越汇报说《种田记》已经开始出售,花店的花篮业务也恢复了正常,并没有出什么事。现在报纸已排版好,现在附上一份印好的报纸给她过目。

庄越在信里说,这份报纸他已给齐伯昆看过,齐伯昆隐晦地表示,皇上感觉这份报纸办得不错。

杜锦宁放下信,把报纸打开,上下浏览了一遍,点了点头。

版面简洁大方,内容充实而平和,正合她的要求,印刷的字迹也十分清晰——现在这个印刷坊,可是杜锦宁新开的,用的正是她提供方法、庄越让工匠试验了无数次,最后烧制出来的含铅的铅字模排版而成的。

报纸上连波纹分隔线都印得十分清晰,这让杜锦宁感觉十分亲近。

她提起笔,分别给齐慕远和庄越写了回信。

……

在送走刘高和廖明的第二日傍晚,杜锦宁在城门口接到了新任知州大人关嘉天,以及同知陶华晖。

杜锦宁没见过关嘉天,但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关嘉天今年二十九岁,长得不像父亲关乐和,倒是跟母亲陆氏像了个十足。

他十九岁考上进士,后外放做知县;他在官场上的升迁不快不慢,在来润州做知州之前,他在晋省的一个州做同知,现在过来算是升了一级。

同知陶华晖三十多岁年纪,相貌普通,但目光清正。入城时从马车上下来,跟关嘉天有说有笑,态度不卑不亢。

他是鲁省调过来的,原先是个县令,连续两年评价为优。这次离任,当时百姓自发送了他一把万民伞,可见他在当地极得人心,是个好官。

眼见得两人进了城,杜锦宁这才迎了上去,对两人拱了拱手:“关大人,陶大人,杜锦宁在此迎候多时了。”

两人愣了一愣,抬起头来仔细打量杜锦宁。

待看清楚杜锦宁的长相,关嘉天的眉头皱了起来:“你就是杜锦宁?”

杜锦宁点头道:“正是。”心里却是不解:大师兄似乎不大喜欢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