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一百七十一章 相反的处境

三国之卧龙助理 第一百七十一章 相反的处境

作者:谢王堂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3:33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卧龙助理 !

彭羕之事告一段落,建安十六年末,十七年初的这一段时间,整个益州相对而言是平静的。

经过长达半年的安抚,荆州士人确立了在益州的主导地位,东州士人得到了明显重用,部分人更是被委以要职害之职。而益州土著士人在经过一番打压与拉拢的双重攻势下,已经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而如黄权、张任等确有才华的土著代表,亦在刘备集团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总之,在经过半年的整合之后,益州已初步形成了士尽其能、民尽其力,政通人和的气象。

而方绍,除了参与一些重大事宜的决策,以及教授大公子阿斗学业之外,每天不外乎在家钻研他的造纸大计。

熬过了寒冷的冬季,终于迎来了川竹生长的春季,满山遍野的竹笋为制造竹纸提供了最佳的原材料。

二月的这一天,方绍正与诸葛蓉在院中闲聊,忽然一名老匠人兴冲冲的奔了来,将一张颇为光滑的纸张颤巍巍的捧上,喜不自胜的叫着:“成了,成了!”

方绍一跃而起,将那张还带着烘焙余温的竹纸捧在手里,细细的观察触摸,这张纸尽管与现代的纸张仍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无论从色泽还是光滑度上来看,都要远远的超出蔡伦纸,很显然,他成功了。

“夫人,你看,这纸我造成功了!”

方绍将这第一张竹纸小心翼翼的交在了诸葛蓉手上,脸上是难以抑制的喜悦。在一名政客眼里,也许这区区一张竹纸微不足道,但身为穿越者的方绍,却清楚的知道这一张薄纸有多重的份量。

就是这一张纸,当它推广全国之后,至少要将华夏文明的发展进度提升几百年。当然,这种改变既不轰轰烈烈,也不波澜壮阔,甚至放眼天下,也许只有方绍一人才能体会到它的非同一般。

“这纸就是夫君你设计的那些东西造出来的么?真的是很光滑呀,比蔡伦纸好多了,夫君,恭喜你呀,你花费几个月的功夫,终于成功了。”

诸葛蓉的脸上同样是欣慰之情,不过她所欣慰的却并不是这竹纸发明的重大意义,而是对丈夫付出一番心力之后终于大功告成的欣慰。

“就照着这张纸的手艺,多造一些出来,改天呈给主公瞧瞧,他一定会很惊讶的。”

于是,方绍便带领着那些匠人连夜赶工,加班加点的赶制这竹纸。

其实这造纸的工序并不复杂,首先是选取合适的嫩竹,斩成一截截近两米的竹筒,再破成一根根两厘米宽的栅子,捆束成把,将之放入湖塘中,然后撒上一层层的石灰,以水浸泡。

浸泡数月之后,将沤烂的竹麻去青,将之投入大锅蒸煮,使之变成熟料。再将这熟料放入石臼里细细舂捣,经此一道工序便产生了纸料。然后将纸料投入一个大水槽中,加入纸药搅匀,用可动的纸帘在水槽里抄纸。接着将纸帘上的纸料倒扣在一起,形成一层层的湿纸堆,并榨干其中的水分。最后将湿纸逐一分离,贴在焙壁上焙干,于是便一张光滑干净的竹纸便就此产生。

《天工开物》上所记载的这造竹纸的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每一道的工序,比如浸泡的时间,石灰的份量,焙火的温度,乃至抄纸的技术,都是必须经过长期的摸索方才能成型。所以,从方绍在自家院中开炉以来,足足花了一个冬天,方才成功的造出第一张竹纸。

七天之后,方绍造出了一百多张纸,便带着这些新造的竹纸,前往州府去进献给刘备。

刘备何曾见过质地如此光滑的纸张,不禁也是惊叹不已,便忙传了诸葛亮、张飞等人一同入府来瞧新鲜。

“中正,你这纸是怎造出来的,摸起来比帛书还要光滑呀。”

张飞对这竹纸的新鲜感似乎远比众人要强,手捧着几张纸摸来摸出,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

方绍遂将造纸的方法粗略的说了一下,诸葛亮笑问道:“这用竹子造纸的方法也颇为新鲜,不知中正你为何忽然想起来要造纸了。”

“我是想主公方今正是用钱之时,若与普通百姓多征赋税,难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而豪强们家藏巨富,有的是钱,主公若是将造纸官营,这般好纸,那些有钱人自然是蜂拥抢购,如此一来既能为库府新增一笔收入来源,又能使人们平素书写之时享受方便之乐,所以我思来想去,便琢磨出了改进造纸术的这个法子,没想到还真给我弄成功了。”

即使如诸葛亮这般有远见的人,关于纸的真正意义也不见得会理解,所以方绍就只能用最通俗的理由来解释他的动机。

不过这一番却令刘备精神为之一振,兴奋道:“听你说来,这纸的造价应该远比竹简要便宜,而且使用起来也更方便,若能官营的话,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

张飞跟着点头道:“嗯嗯,不错,这纸摸起来是不错,只是不知写起字来是否也一样顺手。”

诸葛亮忽然眼睛一亮,忙道:“翼德,你不是擅长书法么,何不现场给咱们挥洒几笔,一来让我等见识一下你的笔力,二来也验证一下这纸的质量如何。”

刘备亦道:“军师所言极是,翼德呀,好久没有见识过你的书法,也不知是否又精进了许多,就给我们露一手吧。”

张飞见众人兴致甚佳,便也不推辞,豪然道:“好吧,那我就献丑了,拿笔墨来。”

侍从们忙将上等的笔墨取来,张飞便是挽起衣袖,站开姿势,粗壮的胳膊抡起笔来,在那竹纸上挥洒起来。

方绍也兴致勃勃的围在一旁观看,他先前亦听说过张飞擅长书法,不过这却是他头一回亲目所见。

可别看张飞膀阔腰圆的,平素拿惯了刀枪的手,如今拿起细细的毛笔来,咋一看还真让人觉得有点别扭,不过,那笔锋下写出来的字,却是精致奇巧,方绍虽然不通书法,但也看得出张飞的书法底子不是一般的深厚。

笔走龙蛇间,四个俊秀隽永,但又不乏雄浑的大字便书成。

“大——汉——雄——风,好字,真是好字呀!”

刘备第一个拍手叫好,其余人也皆称赞不已,而方绍也确实没想到张飞一介武人,竟然能写出这一手好字来,不禁对这位被冠以虎狼脸谱的张翼德刮目相看。

这好歹是方绍发明的这竹纸上写下的头四个字,非常有纪念意义,方绍便道:“翼德将军,不知这一幅字可否赠与绍呢?”

张飞笑道:“区区陋字,中正你想要尽管拿去,不过也不能白送你,要拿这一叠纸来换啊。”

方绍一怔,显得有点为难,这纸毕竟是他献给刘备的,总不能再要回来吧。

刘备却是哈哈大笑,道:“翼德好书法,这纸正是他用得着,你就尽管拿去吧。”

张飞乐道:“那我就不客气啦,嘿嘿,这真是宝贝呀。”

经过这一番的进献,刘备遂决定造纸官营。

而当身在成都的刘备,万事越来越顺之时,遥远的北方,那清冷的宫殿中,他的那位侄儿却是愁眉不展,度曰如年。

诸般烦心之事令他坐立不安,烦闷之下,他狠狠的抓挠自己的头发,却发现,手指间被扯下的发丝,竟已是斑白如雪。

“唉,又添了许多白头发呀。”他看着手中的白发,摇头苦叹。

如今的他,年方不过三十出头,正是春秋正盛之时,头发却已枯白了大半,若非曰夜忍受煎熬,焉能这般未老先衰。

他即是当今大汉天子刘协,天之骄子、九五之尊、皇帝陛下……他的头上有无数耀眼的光环,他的祖先开创了最伟大的朝代,然而,四百年的基业传承至此,他却感受不到任何的荣耀,他所承受的,只是无尽的屈辱与落寞。

刘协拾起了案上的一道奏章,不情愿的翻看着,他知道奏章中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事,因为他很早以前就失去了批阅奏章的权力,很多事情都是由大汉朝的丞相代他批阅,只有当他的丞相打算跟他要权要名时,他才会触摸到这久违的奏章。

果然,又是一道劝说他给曹艹封魏国公的奏章,自开春以来,这已经是他收到的第三封这样的奏章。

正是这些奏章,令刘协陷入了更深的惶恐之中,因为国公的称号已与丞相之类的官职大不相同。丞相虽已位极人臣,但终究名义上属于汉臣。而封公之后,则具有了封疆裂土,自立百官的权力。大汉朝四百余年,只有高祖开国,以及光武中兴之时才有封过国公,而今若是给曹艹封了公,下一步便是王,再下一步,还能给他封什么呢?

刘协赫然发现,自己已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再往后已经没几步可退了。

正当刘协万般苦叹之时,亲信的宫人前来附耳低语了几句,刘协的眼眸一亮,似乎是闪过了几分希望之色,急是低声道:“还等什么,快请荀卿入见。”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