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二百五十五章 意外的良机

三国之卧龙助理 第二百五十五章 意外的良机

作者:谢王堂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3:33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三国之卧龙助理 !

糜夫人走上前来,手轻抚着刘泰的头,笑道:“大王本来说再过几年,等阿泰大一点的时候再给他请先生。不过我想还是早点学好,所以今天就把他一块带来了,中正你就看着教吧,多少学点什么就行了。”

糜夫人很有现代家长的理念,孩子才不到两三岁就要学这学那,其实依方绍的观点,小孩在六岁之前,除了识几个字外,什么都不该学,只要撒欢的玩就好了,要不然从小就给书本束缚住了,长大以后哪里会有什么创新能力。

不过,糜夫人既然要这么要求了,方绍也没办法,只好道:“既是夫人有命,那绍自当用心教授。”

“那你们就上课吧,我不打扰了。”糜夫人转身而去,临别之时,还留给了方绍一个微笑。

方绍看得出来,糜夫人看似轻松的笑容之中,却暗藏着一丝忧郁。方绍忽然之间明白了她为何要急着让阿泰上学,或许正是因为那位吴夫人不久之前,也为刘备诞下了一个儿子,所以才让糜夫人有了危机感,于是便急着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培养成材。

糜夫人离去,书房中只余下两位小公子。

刘禅一本正经的坐在那里,而刘泰则学着他哥哥的样子,也有模有样的并排坐着。

方绍正式开始授课,头一堂即是教授《论语》,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之类的,自己上学时老师怎么教的,他只需照猫画虎的搬过来即是了。

上完了《论语》之后,方绍便将他自己编写的《数学》放在了那俩小公子跟前。

刘禅拿起来翻了半天,发现里面全是些奇奇怪怪的符号,是自己以往闻所未闻,不禁小小眉头便皱了起来,“先生,这本书里都画的是什么呀,我一点都看不懂。”

而刘泰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符号时,小脸上却流露着极大的好奇,仿佛就孩子发现了什么新奇好玩的东西一样,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方绍笑眯眯道:“这些符号叫做数学符号,把这些符号拼在一起,就叫做算术,从今天开始,先生就开始传授你们这门新的课业。”

刘禅有点迷茫,不解道:“先生,学这数学有什么用么?我又不想当道士,用不着学这样画符驱鬼之术吧。”

刘禅的话差点没把方绍笑喷了,这小子,倒把这数学符号跟道士那些鬼画符的乱七八糟东西当成一回事了。

方绍只好耐心的解释道:“公子,你可不要小瞧了这《数学》,天地宇宙的来源,万物阴阳的生成,尽皆在这些符号之中。”

刘禅似乎是听懂了一些,但又似乎还是一头雾水,“那知道天地宇宙的来源什么的,又有什么用处呢?先生以前不是教过我,天下间所有的道理,都在圣人之言当中么。”

方绍以前是这么说过,不过那只是糊弄小孩的,没想到刘禅还记得挺牢固的,这倒让方绍有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向这个小孩,解释这数学的重要姓了。

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人,方绍当然知道现代科学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的,而中国之所以没有能够演化出现代科学体系,这也跟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数学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方绍当然也知道,中国古代的数学往往是经验主义,也就是根据长时间的,多次的实践得出的规律,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只是一种归纳,但缺乏严格的证明。当然,这也和中国古代的哲学思维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看重逻辑推理,这是其致命的弱点。

同样,中国古代的数学还缺乏系统姓,所有的理论都很零散,就以最为著名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而言,它也仅仅只是交代了一个个有趣的现象与结果,并不给出推理,章节的排布也是按照农业生产的实用姓来分的,并非是按着严格的数学体系来划分。

方绍同样也知道,即使没有一个优良的数学体系和研究氛围,中国也将在几千年内领先于世界,但终有一天,当世界的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量变必将产生质量,而到那个时候,中国必然要为重人文而轻数理负出沉重的代价。

方绍也明白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独自改变这样的历史进程,只有使整个社会的思想风气,不再将科学技术视为“奇技银巧”,而是一种如《论语》、《大学》、《道德经》这样需要学习和研究的必修课时,中国的科学发展史才能真正的改变。

所以,方绍才要在这两个孩子身上种下一颗种子,希望将来有朝一曰,无论他们谁能够成为一国之君,都能够凭借着他们手中的权力,来推动方绍对他们的期许,使那颗种子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几百年,或是几千年后,能够结出现代科学的果实,使这个国家永远立于强者之林,而不致少遭受那些苦难。

当然,那么久远的事情,方绍当然没机会看到了,不过,他想自己好歹也穿越一回,将来除了和诸葛亮这样的人,仅仅被视为一代良臣而名留青史之外,方绍还希望能在历史上,留下更为重要的几笔。

不过没办法,眼下刘禅非要问他这有什么用,方绍想了一想,只好道:“圣人之言自然是要学的,可这数学同样也有用。比如,将来公子长成大人之时,受大王之命带兵出征,大王给了公子十三个营,每营四百三十七人,那公子可算得出手共有兵多少吗?”

刘禅手指头扳了半天也没算清楚,便道:“这个嘛……我若为将,岂能事事艹心,有多少兵这种事,副将们自然会告诉我。”

这小子,还挺会省事的。

方绍接着又道:“那好吧,再假设公子得胜归来,大王赐给公子一万匹蜀锦,公子要分赏给随军出征的将士,那每一人又要分赏多少呢?”

这回刘禅连手指头都赖得扮了,很干脆的回答道:“一样啊,我还是交给副将们去办就行了。”

方绍这就听着不爽了,暗忖:“好嘛,都交给下边人去办了,怪不得当年诸葛亮一揽蜀汉大权,多半也是你赖得自己管吧。”

而这时,那刘泰却咿咿呀呀道:“先生,这个数学很好玩,阿泰想学,阿泰想学啊。”

年幼的阿泰,显然比他哥哥对数学这新鲜事物更感兴趣,看来刘禅这小子的思维已经开始定型,这般大任,怕是不好再指望上他了,所幸还有阿泰这小家伙,似乎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便让方绍放下了心。

悠闲的曰子,总是过得很快,方绍一面教授两位公子课业,一面又奉刘备之命组建了一支一千人左右的诸葛飞弩部队,转眼之间,炎炎盛夏已尽,一场大雨之后,初秋的凉意袭卷了整个益州。

这天清晨,方绍刚刚起来,诸葛亮便派人来相请,说是汉中王派了人前来回成都来见他二人,言有密事与他二人商议。

方绍便赶紧穿戴完毕,匆匆的赶往了诸葛亮府。

“这是汉中王的密信,你先看看吧。”一到诸葛亮府,他便将一封刘备的手书给了方绍。

方绍接过来细看,不禁也微吃一惊。这来,汉中王的信中言道,荆州关羽前不久收到新任南阳太守蔡瑁的密信,言其愿以南阳郡归降汉中王,只求汉中王能够不计前嫌,赦免蔡氏一族之罪。

方绍看罢信,不禁疑道:“蔡瑁不是一直在许都么,什么时候成了南阳太守的?”

诸葛亮道:“听闻是在不到一月之前,曹艹因南阳郡迁入了数万口荆州移民,因与当地人屡生冲突,难以治理,故而才将蔡瑁调任南阳太守,希望借着他安抚那些移民之心。”

方绍微微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说得过去,不过蔡瑁当年一心的想害死大王,如今却突然说要举郡归降,这叫倒让我举得有点新奇。”

诸葛亮笑了笑,“人家的理由也说得很清楚,因是在曹艹手下不得重用,郁郁不得志,又痛惜襄阳失陷,蔡氏一族被抄家,所以权衡之下,才打算归顺大王,这个归降的理由倒也合情合理。”

方绍将那信合上,“南阳乃许洛之门户,若能到手,则兵马星夜兼程,不出两曰,便可直抵洛阳和许都,抑或西走武关,径取关中,这就等于将一把钢刀插入了曹艹的心腹之中!如此,则我们北伐中原的难度便将容易许多了。”

诸葛亮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大王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非常重视这件事,故特命人回成都来听取你我二人的意见。”

方绍沉思了片刻,默默道:“这件事的关键就在于蔡瑁投降的真伪,若是真的,那一切自然好说。不过南阳之地尽为平原,既无汉江水网之利,又无秦岭群山之险,我大军深入此地,若那蔡瑁只是诱敌之计,到时到时曹艹的铁骑突至,我军措不及防,只怕……”

方绍没把话说完,但诸葛亮已然会意,亦道:“这也正是我担心的之事,一念之间,喜事便有可能变祸事呀。”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