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旺门小农女 > 第187章 敏乐公主遗像

旺门小农女 第187章 敏乐公主遗像

作者:西青先生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5-17 23:09:03 来源:言情小说阁

连续一日一夜的奔波之后,马车终于飞奔进入京城。

萧韫之直接将马车停在了宫门口。

花发须白的郑中理踉踉跄跄地下了马车,一把跪在宫门口,伏地高呼:“微臣郑中理求见陛下,请陛下为微臣做主啊!”

一刻钟之后,郑中理被带至惠帝的面前,再过一刻钟,孙尉迟被宣召入宫。

而短时间之内,京城里来了一位京外官员,并在宫门口跪见皇帝的事情,也以极快的速度,在京城朝官之间传开。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王家人耳中。

郑中理乃当年济州下莘城的县令,莘城与陵阳城接壤,桃花江一段河流,便经过莘城,两座城池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当初修筑堤坝时,也需两城配合。

当年修筑河道时,郑中理便是其中一位非常关键的人物,按照当时而言,王家自认已经打点得非常好,郑中理的一位庶妹,便嫁给了王老爷子的一位门生,作为平妻,那门生的正妻常年生病,平妻实际上几乎取代了正妻的位置。

如此,郑中理与王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多年过去,郑中理已不是一个小小的县官,时至今日,他的一个庶妹和王家的门生的关系,还不够维持某些微妙的平衡。

王家担心如今的郑中理会成为一个不确定因素,因此才想了个一了百了的办法。

只是没有想到,有人也盯上了郑中理,执意将他带来京城,这般与王家作对!

“父亲,据消息传来,护送郑中理回到陵阳城的,便是萧扶疏。”王存安咬牙切齿道。

从章可正死在牢狱之中,却引发了坊间关于下一个毙命的官员是谁的猜测开始,王存安的心便开始真正的慌起来了。

无形之中,似乎有一把手,在推动着坊间的声音与言论,朝着对王家不利的方向上推,无人能阻止。

王老爷子苍老的脸上,终于显示出明显的愤怒:“萧扶疏,又是这个萧扶疏,我王家到底与萧家何关,他要这般置我王家于死地!”

自然无人知道萧扶疏为何要这般做,王老爷子和王存安,更不可能明白。

王存安恨恨地道:“此人若非有所图谋,便是存心与我们作对!”

想了想,王存安眸中寒光一闪:“父亲,这个萧扶疏,会不会是陛下的一把刀?”

时至今日,惠帝仍想要动王家,而萧扶疏又在此时出现,王存安不得不怀疑这个可能性。

王老爷子摇了摇头,他虽然愤怒,却比王存安看得明白,哪怕如今王家人丁稀薄,儿孙皆不成大器,可陛下已经不希望王家做三朝元老。

陛下年轻的时候便受制与王家,到了如今,依旧想要吐出这口气。

这是王家的命。

“父亲,接下来当如何做?”看着王老爷子沉默,王存安惴惴不安道。

王老爷子闭了闭眼,心中明白,他到了这般年纪,大约已经护不住王家了,“为父这几日想了许久,到了如今,只能将王家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他苍老的声音,带着不甘:“陛下这是忌惮王家,王家的路,走到今日,已无法再继续往前。”

王存安大惊失色:“父亲!”

难道当真要认下当年的事情,让王家走上绝路?

不行,如此,王家的人,哪里还有命活下去,便是太子,也没有希望了!

王老爷子的眼里,露出坚毅的神色:“认?王家绝不可能认下此事,桃花江堤坝案,与王家,与你我父子,绝无一点干系。”老爷子坚毅的神色里带着一丝从容的讥诮:“太子与王家息息相关,若是王家当真贪污河道,太子被废,便成为板上钉钉之事,王家岂会做这等事情?”

王存安愣愣然,不明白老爷子究竟想要如何:“如此,还有他法?”

王老爷子哂笑了一声:“到了如今,陛下既然想要王家退出朝堂,我王家退出便是,静观其变,以退为进,你我皆当做不知外边风云变动,从今日开始,便当你我父子从不知晓,外间的火已经烧至家门前,坦坦荡荡即可。”

王老爷子转过头,定定地盯着儿子的脸庞,沉声道:“这把火,决不可引至太子的身上,你只需记住,王家从未有人贪污河道,若是有,你不知,我不知,那人,亦不是王家人。”

王存安在老爷子沉着的面庞中,缓缓明白过来,父亲所指的到底是何意,他怔怔然了好一会儿,眸色从震惊,到一点点的愧疚,最后,化为彻底的坚定,将目光投向了府中深处的一座院子。

郑中理一路请求入宫觐见皇帝,为求保命,一口气说出了当年桃花江堤坝修筑时,自己如何为王家敛财的事情。

甚至,交出了两封与王家来往的书信。

心中明确提出,郑中理如何将河道的银两,转到王家的口袋之中,行为让人无不愤怒。

惠帝大怒,当日傍晚,便下旨,将王家上下十七口,全部押入了大牢待审。

至始至终,王家老爷子都十分平静,太子听闻之后,却在第一时间入宫,想要为王家求情,但被皇后宫中赶来的人,急匆匆拦下了。

太子急得满头大汗,最后不知是皇后用了什么法子才将他劝住了,让他脸色惨白地回到了东宫。

铭王听闻消息之后,极为讽刺地笑了一声:“本王若是太子,这会儿必定不会赶着往上替王家求情,陛下摆明了想治治王家,太子如此做,只会让陛下更加愤怒。”

“所以,这便是王爷比太子更为聪明之处。”手下的谋士道。

铭王转头道:“本王倒听说,亲自送那郑中理回京的,是萧扶疏,有意思,这个年轻人,心思深沉,竟能想到此处,恐怕,连孙尉迟都想不到。”

而此时,被东方洛议论的萧韫之,还在宫中。

自从见了郑中理,听他讲过当年之事后,惠帝便发了好大一阵怒,直至将王家人下狱,仍未能消气。

而萧韫之,也并未被放出宫,这会儿,老皇帝脸上沉怒未消失,打量的目光,定定地看着萧韫之:“你怎么会跑到京城百里之外,如何想到郑中理会被刺杀?”

在惠帝看来,眼前的少年,胆子足够大,性子足够刚直,可若是心思太深,难以掌控,便不是一个好的人选。

萧韫之坦然道:“章可正惨死狱中,既然有人能做出这样栽赃嫁祸的事情,郑中理必定也是下一个可当出手的对象,易位而处,我若是当年贪污堤坝的人,莘城县令郑中理,便是其中关键一人,因为,陵阳桃花江上游便是在莘城境内。”

萧韫之说得坦然,惠帝定定地看了他好一会儿,才语重心长一般道:“此次能好好地将郑中理带回来,是你的本事,朕相信你的初心,可别人未必肯相信,你这般轰轰动动,不知收敛,保不准,明日便有人参你一本,道你与郑中理合谋,要陷害王家。”

萧韫之道:“陛下也如此认为么?”

惠帝面上的笑意越发深了一些:“朕自然相信你,可朕相信你还不够,你需让别人也相信你才行。”

萧韫之便道:“别人信不信我,与我何干?大理寺将人调回来审查,却保护不了人,若非我去得及时,只怕郑中理这会儿早便埋尸荒野了,除非王家能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否则,无人能说我栽赃陷害。”

“何况,郑中理交出的书信是事实,半路被暗杀亦是事实。”

“你啊你……”直到此刻,惠帝被郑中理与王家激发的怒气,似乎才慢慢消一般,面对萧韫之,显得无奈又无法:“罢了罢了,今次便算了,不过你身份特殊,也是本次案件的原告,这等事情,日后少参和一些,也好避嫌。”

萧韫之闷声,并没有应下来。

惠帝只好摆了摆手:“罢了,你也回去吧,瞧瞧这一身,再不回去,康宁姑姑便要进宫与朕要人了。”

萧韫之这才告退离开。

萧韫之从御书房出来之后,西边的天际,便只剩下最后一道霞光,整个皇宫,笼罩上了一层浅淡浅淡的暮色。

他从御书房出来,便见到御书房的门前,跪了一人,正是中宫皇后。

萧韫之淡淡的一眼瞥过去,皇后也刚好看过来,这是她第一次见到萧韫之,却在抬头的一眼间,乍然愣了一下,脑海里,似乎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快得皇后自己都没有抓住,甚至感觉不到那一瞬间异样的直觉,直到萧韫之的从她身旁略过,皇后才回过神来。

彼时,萧韫之已经走远了。

即便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少年,皇后几乎也第一眼便认定了,这位便是近日搅得京城风云难安,也是让她的母族王家今日集体入狱的罪魁祸首。

想到此处,皇后的眼底,充满了怨恨的神色。

她绝对,绝对不允许,让这个人,毁了儿子的未来。

皇后深吸一口气,定定地跪在地上,等待惠帝的召见。

御书房里,萧韫之离开之后,惠帝久久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张达不知他在想什么,不知是一刻钟,还是更久的时间之后,才小声地提醒:“陛下,娘娘还跪在外面。”

惠帝这时候才恢复了神色,闻言轻哼了一声:“她是中宫之主,这样跪在御书房的外面,成何体统,让她回去。”

张达应了下来,亲自出了御书房给皇后传话。

皇后听罢,只愣愣了一会儿,“请公公告诉陛下,若王家当真有罪,臣妾愿意代王家惩罚,王家若是无罪,请陛下彻查此事。”

张达微微笑道:“娘娘,容奴才说句越矩的话,您虽出身王家,但您也是东澜的皇后,王家便是有罪,也不该惩罚您,朝中风声如此大,王家又深陷其中,您也当为陛下,为太子着想。”

张达说完,微微笑着,对旁边的人道:“还不快将皇后扶回去。”

皇后愣愣了好一会儿,似乎终于反应过来了,却也没有坚持留下来跪罪,只是,比起方才跪在御书房门前的模样,更多了一丝绝望。

她知道,王家这次,真的完了。

皇后被人扶住,一步一步,缓缓地往后宫而去,脚步沉重,如同苍老了十岁一般。

但站在她背后的张达,却看不到她眼里的怨毒之色。

*

此时,萧韫之也走出了宫门。

云莞早先在城里传出郑中理跪宫门的时候,便知道萧韫之回来了。

她在大长公主府中等了一个多时辰也不见萧韫之回来,直等到了王家举家下狱的消息,她便知道,萧韫之定是被惠帝留在了宫中。

她心中放心不下,便直接到宫门外等人,等到暮色四合,总算等到了一身黑衣的萧韫之,从宫门里出来。

云莞急忙跑过去,“萧扶疏!”

萧韫之原本面色不太好,出了宫门,见到云莞,脸色便缓和了下来:“阿莞。”

云莞上上下下打量着萧韫之:“可还好?”

萧韫之点了点头,宫门前不是说话的地方,只道:“无碍,先回去。”

云莞点头,两人正打算回去,不期然,听到宫门前的长道上,传来马蹄哒哒哒的声音。

两人下意识顺着声音看过去,便见一人驾马而来,直到距离宫门只有三丈远之地,才慢慢勒住了缰绳,马儿的脚步也跟着缓了下来。

即便那人背着夜色而来,身影几乎与暮色下的皇城融为一体,但萧韫之和云莞,几乎也是第一时间认出了,那人便是本该在南方赈灾的姚青山。

姚青山自然也看到两人了,不由得眸色复杂。

当日陵阳城发生了钦差被杀的案子,他一门心思投入此事之中,根本不曾发现,萧韫之和云莞暗中做的事情,两人竟然在他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拿到了上万灾民的请命书,再无声无息地前往京城,一纸罪状,将当年的济州知府和当朝国舅,皇后母族,告上了金殿。

之后,宫中密旨传往南方,陛下要他在南方萧家调查一人,他才知晓,萧韫之,或者说萧家,与先帝之女的联系。

郭敬山被杀的案子,至今仍找不到凶手。

姚青山看着萧韫之与云莞的神色非常复杂。

但两人却非常坦然,看到姚青山,云莞甚至还能弯眸微笑地打一声招呼:“柳大人。”

姚青山眸色沉沉,“云姑娘,萧公子,两位为何在此处?”

云莞便道:“方才萧扶疏进宫见了一趟陛下,我便在宫外等候。”

姚青山道:“两位的举动,倒让我大吃一惊。”

云莞笑了笑:“陵阳大坝崩溃,既然钦差不作为,折子不达天听,云莞也实在没有法子,只好亲自上京一趟,为我父老乡亲,讨回一个公道。”

“云姑娘和萧公子当真是为陵阳百姓而来?”姚青山定定地看着两人,问道。

云莞莞尔一笑:“若是姚大人当真为了陵阳百姓而去,今日便不会在京城或者宫门口见到我,问出这样的问题。”

这话实在犀利,姚青山抿唇不语。

云莞勾了勾唇角,并不在意,问道:“不知现下陵阳的灾情如何?”

姚青山眸色复杂地看着云莞:“如今已十月,云姑娘带领灾民种下的第二季粮食,已经丰收。”

云莞面上终于露出一个真心的微笑:“如此便好。”

“姚大人刚刚回京,便这般匆匆进宫,必定有要事向陛下汇报,我们便不打搅了,告辞。”

云莞和萧韫之正要离去,萧韫之却突然顿住了脚步,转回头瞧着姚青山问道:“对了,再问柳大人一句,我家祖父祖母身体可还安健?”

姚青山一顿,神色复杂地看着萧韫之,却只对上萧韫之坦然的神色。

萧韫之显然已经知晓,他匆匆回京的目的何在。

姚青山道:“萧公子放心,尚好。”

萧韫之点了点头:“多谢。”

而后,两人没再与姚青山多言,径自离开,唯姚青山匆匆进宫。

惠帝已经接到姚青山回京的消息。

“臣姚青山不辱使命,已将事情调查清楚,带回萧家主母的物品,请陛下过目!”

姚青山进入御书房之后,直直跪在地上,双手高高举着一个长约三尺的盒子,呈交给惠帝。

惠帝面色有难得地凝重,“起来。”

三尺长盒打开,里边朱钗环佩皆有,皆是女子所用的之物。

惠帝的目光,却并不首先放在其上,而是,放在了其中一幅画卷之上。

画卷缓缓打开,其中一位少妇,描摹栩栩如生,眉眼沉静,为人温和,浅浅而笑。

旁边,画作的右边,书一行小字:“帝女敏乐,作于长宁三十年九月,念圣皇六十五诞辰。”

再打开另一幅画像,所画之人,与方才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这一次,画作右边的小字,变成了:卿卿吾妻,帝女东方敏乐,作于广德三年腊月。

这是敏乐公主的遗像。

喜欢旺门小农女请大家收藏:旺门小农女全本言情小说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