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悬切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悬切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钰给孙太后送礼,是给孙太后体面。

他现在力主北伐,一切的政策,都在围绕北伐,若是孙太后带着勋戚们,给他捣乱,那他这北伐,必然不得安宁。

他给孙太后面子,就是告诉孙太后,那些龌龊的心思,比如行刺、毒杀皇子、联合勋戚外廷架空皇帝、仗着太后之位干涉朝政等等,这些朱祁钰底线之内的事儿,不要做。

否则朱祁钰一定以雷霆手段,将孙太后外戚一众,连根拔起。

他不愿意内斗,不是怕斗不过,是怕内耗,无法北伐,无法给天下臣工万民一个交待。

总体来说,土木堡之变,是大明之耻,洗刷这个血仇,唯有血仇血报!

某个歼敌一亿的运输大队长,始终奉行一条,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结果虎踞东南了。

朱祁钰作为皇帝,要力保朝堂不要出现党争,进而影响国朝大事。

勋臣外戚一体,勋臣外戚互援,在朝堂上,并不少见。

“太后。”朱祁钰对着慈宁宫的孙太后拱了拱手,算是见礼了。

孙太后颇为平静的说道:“皇帝辛苦。”

“参见太后,太后万福。”一众朝臣在于谦的带领下向孙太后行礼。

此时的孙太后坐在鸾座之上,却是目光流转,于谦居然来了。

于谦以刚正闻名遐迩,何为刚正?

就是从不献媚。

于谦自从永乐年间进士及第之后,从来没有一次去参加过万寿节。

朱棣在生日这天是看不到于谦的,这让朱棣非常生气!

朱高炽也看不到,朱瞻基也看不到,朱祁镇就更看不到了。

而这次于谦坐镇京师,统筹京师之战,又安排宣府诸多事宜,其贤名远播四海之内。

于谦不来给她孙太后祝寿,她孙太后能说什么呢?

大宴赐席那天,于谦就没有参加,而是去了大兴继续推广农庄法。

正是这种做派,于谦才在外巡抚十九年,却始终做不得京官。

于谦现在在京执掌牛耳,连皇帝陛下都时常问政,于谦之前的做派,这种清名,是可以继续维持的。

于谦从来不愿意参加这种宫廷酒宴,也不愿意参加万寿贺岁之事。

但是今天,于谦来了,还带着群臣们行礼,献礼。

她知道,这是陛下给她的体面,毕竟是尊亲。

孙太后深吸了口气,笑容满面的说道:“众爱卿辛苦,平身。”

“皇帝陛下贺礼!东坡古砚一方。”兴安高声喊道,拿着一方古砚递给了孙太后。

孙太后拿起了古砚,端详了许久说道:“皇帝有心了,宫中藏砚,多为东井藏星,像这等素心雕龙之好物,朱砂鹊眼、紫袍金带,实属罕见。”

“德比颛顼,却也是刻的,极为周正。”

于谦等一众朝臣听闻之后,面面相觑,但是却不敢吱声。

“少保、兵部尚书于谦贺礼,松鹤延年祝寿百鸟朝凤木刻一副。”兴安再次高声喊道:“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陈循献桑柘郊原邻舂社饮图,一卷。”

“文渊阁大学士…”

兴安陆陆续续的高声报着礼单,而这次的礼单冗长,半个多时辰之后,才陆陆续续献完,缓缓的退出了慈宁宫。

“陛下,那方砚是假的吗?”于谦跟在朱祁钰的身后,有些疑惑的说道。

朱祁钰自然知道于谦要说什么,摇头说道:“那方砚,是真的。”

“那是内官购置,走了眼,买到了赝品啊。”于谦眉头紧皱的说道:“东坡古砚,苏东坡苏轼,是宋神宗臣子,而宋神宗姓赵名顼,按照避讳之事,东坡古砚上,怎么会有德比颛顼这样四个字呢?”

颛顼是三皇五帝之一,德比颛顼,出现在任何古砚上,都不奇怪,唯独不可能出现在东坡古砚上。

“德比颛顼,是朕让人刻的。”朱祁钰却是负手而行,告诉了于谦实情。

古砚是真品,那行字则是新刻上去的。

于谦这才恍然大悟,这才是陛下的万寿节贺礼。他赶忙俯首说道:“陛下英明。”

于谦开始还奇怪,为何陛下送一方古砚还神秘兮兮?

但是这时他才完全明白了,这古砚送的到底是何物。

这不难理解,古砚新字,是有寓意的。

如果说这皇帝位是古老的,那行字是新的,就是陛下这个皇帝,是既定事实了,太后不要太过于纠缠此事了。

连于谦都进宫献礼了,这多大的面子啊!你要是不体面,那大家都别体面。

于谦为什么进宫?

眼下农庄法,利益损害最大的就是勋戚。

这勋戚觉得自己委屈,好不容易侵占的地,这就被皇帝以农庄法给收走了,他们自然是不乐意。

受了委屈,自然要找家长,那孙太后现在就是家长。

稳住了孙太后,勋戚们无法形成合力,才可以顺利的在京畿推行农庄法。

孙太后虽然出身布衣,但是也做了这么些年皇后、太后了,自然能看出来这物是真的,只有字是新的,所以才会说,德比颛顼,却也是刻的极为周正。

也算是当着群臣们,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当朝大学士们,谁不知道宋神宗叫什么呢?

古砚新字,太后也认了,毕竟礼孙太后收了。

陛下是锐意进取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陛下并不是拿不起刀,只不过是眼下北伐才是大明的主要矛盾,党争一起,大明北伐之事,又何从谈起呢?

于谦连连感慨的说道:“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陛下圣明。”

于谦这段话的意思是,兵器,是主杀伐的不祥之器,万不得已才使用它,胜利了不自鸣得意,如果杀了人,还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

凡是主杀伐,而对杀伐乐此不疲,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则寡助,则失天下。

这段话,也非儒家经典,乃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于谦讲的道理和陈循讲的道理,向来不太相同,大家都讲仁恕之道。

陈循则老是说什么敬天爱民、钦天命、法祖宗、正伦理、笃恩义、戒逸乐,这类修身之事,一套一套的念经,念得朱祁钰头皮发麻。

劝仁恕,却始终局限于念经的范围,念来念去,连陈循自己都懒得信了。

于谦跟随着陛下又说起了另外一事,俯首说道:“陛下,臣等窃闻,古者天子一后三夫人九嫔,所以广储嗣也。”

“今陛下仰承宗庙社稷之重,远为万世长久之图,而内职未备,储嗣未蕃,亦臣等日夜悬切者。”

于谦问的是选秀女的事儿,这件事朱祁钰喊停了。

这礼部衙门有司,都是一脸懵,前线打仗和皇帝纳妃,又有什么关系呢?但是这种事,陛下说什么自然是什么。

眼下仗打完了,这选秀女之事,是不是可以继续推进了呢?

广储嗣,皇帝多生孩子,那是皇帝的义务!

皇帝储嗣就一个,那朝臣自然是日夜悬切!

这皇帝就一个朱见济子嗣,太少了,朝臣们日夜悬切,密切关注陛下选秀之动向。

盯着陛下,不要逃避生娃的责任!

作为皇帝是不可能有错的,但是没有孩子,那就是天大的错。

“太祖高皇帝曾谕礼部慎选九嫔事例,一后三夫人九嫔,而罢九嫔,朕自然不忘皇明祖训。”朱祁钰首先强调了下。

选妃子可以,选九嫔、选宫女不行。

朱棣都不敢违背祖制,只好天天去朝鲜折腾美女入宫。

这件事,最先破坏祖制的,自然是大明战神朱祁镇了。

他搞过大选秀女之事,结果搞出了大乱子。

正统七年,朱祁镇亲政了,立刻就有了传闻,皇帝要选秀女了!

民间相传,谓朝廷欲选用女子。

凡有女之家,没有许配的人,不选择女婿就为婚配,及笄者,不备六礼就赶紧成婚。

甚至还有把女儿们,藏在亲戚的家里。

京师如此,传之天下,惊疑益甚,朝臣鼓噪,上亏圣化,下败彝伦。

闹到什么地步?

女子七八岁到二十岁,没有不婚嫁的,没有不择婿的!街上结婚的人,摩肩接踵,跟抢劫一样!

甚至害怕官府禁婚,趁夜举办,把生米煮成熟饭,先把事办了再说。

大明上下,无问大小、长幼、美恶、贫富,都以结了婚为幸事,远到山野乡村,近入士夫诗礼之家,都不能幸免,乱糟糟的如同兵祸。

这事闹得多大?

是谓千里鼎沸,男女失配,长幼良贱,不以其偶,官府不能禁,礼乐崩坏江西、闽广,极海而止。

为何如此?坊间谣传,皇帝要选三千宫女!

最后,朱祁镇的确是选了三百宫女入宫。

百姓这么大的反应,是有道理,因为并非选一后三夫人九嫔,而是入宫做宫女,这做宫女,只有部分女户,免除部分的徭役。

等同于强抢民女。

朱元璋皇明祖训里规定了此时,一后三妃,连九嫔都不让设。

朱祁钰想到了自己的泰安宫,所有全都用上,也住不了三百宫人啊……

朱祁钰的意思很明确,可以选,但只能选一点点,

可以选,但是不能闹出乱子来。

“陛下,原来是顾虑这个。”于谦这才知道,陛下是担忧有人因此借机造谣生事,同时惹得内外鼎沸。

他笑着说道:“陛下是选婚,是一后三夫人,而不是选的宫人伺候,张皇榜名告天下,则谗言不可进也。”

“若是陛下不放心,交给礼部尚书胡尚书便是。”

朱祁钰点头说道:“那就照办吧,朕也有一个人选了,就不必要大动干戈了。”

“民间选一女子即可,没必要折腾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