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一百六十章 勋戚一体,勋戚互援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钰和于谦一边走,一边讨论着国事,尤其是最近的一些军事将官调度。

范广需要前往辽东主持军政大事,西直门大营就少了一员副总兵官。

这个阙员,现在议论很多,京师大营,乃是天子脊梁,总兵官、副总兵官的人选,颇为重要。

朱祁钰低声说道:“会昌伯孙忠上书说,广西总兵官安远侯柳溥,廉能公正,智勇超群,宜召回统领军务。”

于谦深吸了口气,孙忠何人?

孙太后的父亲。

孙氏尊为皇太后之后,身为皇太后之父的孙忠,变得更加尊贵了起来,而且孙忠经常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以外戚的身份,为勋臣或者勋臣子弟引荐说情。

比如成山侯王通,征交趾败绩,夺爵系狱,最后籍没家产。

王通放出来后,孙忠立刻将自己所受赐膏腴之田,数十顷相赠,让王通得有自赡,自给自足。

成山侯的儿子复爵之后,感念其恩德,常常去孙忠家里拜谢,过年更是以子侄相称。

时人莫不称赞孙忠敦厚谦和,尤念其乡友故旧。

但是朱祁钰反复查验,这孙忠乃是山东人,这王通乃是山西人,哪来的乡友故旧之情?

他们之间甚至都没什么关系!

什么叫勋臣外戚一体?什么叫勋臣外戚互援?

就连英国公张辅的俩弟弟,都和孙忠走的很近。

这次范广调任辽东做总兵官,主持辽东都司,是为了防备鞑靼人和女真人,京师阜成门外缺少了一名副总兵官。

孙忠再次举荐了广西总兵官安远侯柳溥,而且这不是第一次了。

之前十团营营建的时候,孙忠已经举荐了一次,朱祁钰批了于谦的名单,这件事不了了之。

现在孙忠旧事重提,这是准备摸到皇帝的蛋蛋上了。

于谦面色十分为难,京营是他弄的、军士是他训练的、将官从上到下,都是他提名的,这已经打完了京师之战,于谦再拦着勋臣入营,颇有揽权、把京营当自家后花园的嫌疑。

但是他还是俯首说道:“柳溥堪用,两广蛮寇生发,臣以为,宜留柳溥镇两广,否则宁阳侯陈懋在福建,压力倍增。”

“麓川反复,仅仅靖远伯王骥是远远不够的。”

柳溥不是能力不行,但是国事于谦又不敢藏私。

于谦说的是实话,按理来说,皇帝和孙忠乃是亲戚,皇帝应该更加信任勋臣外戚才是。

毕竟,亲亲之谊。

他只希望,陛下不要认为他在揽权就是了。

朱祁钰却不以为意的点了点头,相比较于谦,他更担心孙太后的人掌了兵权。

于谦不会反,可是孙太后会夺门啊。

他认真的思考了片刻说道:“杨洪年事已高,此宣府之战,五个月多,夙夜不眠,为大明戍边。”

“但是杨洪已经岁数大了,七十多岁了,朕有意让建平伯高远,带着杨洪的两个侄子戍边,让杨洪回来做讲武堂祭酒。”

“那杨洪不再掌兵,杨俊骁勇,可代替范广任京师副总兵官,领阜成门外大营。”

这是一连串的军事调动。

杨洪回调任京城,此战除杨洪之外,杀敌复活最多者建平伯高远,任宣府总兵官,再加上杨洪两个人侄子,足以为大明看守门户。

杨俊升任京师副总兵官,则是接替父亲衣钵,掌京师东直门、西直门、阜成门外三大营之一的阜成门。

而范广,要前往辽东整饬军队。

孙忠提到的广西总兵官安远侯柳溥,依旧镇守两广,为宁阳侯陈懋左膀右臂,安抚福建民乱之事。

于谦松了口气说道:“但凭陛下,一言而决。”

陛下要是强调安远侯柳溥回京,他于谦也拦不住。

杨洪在宣府前,拒绝了稽王朱祁镇的叫门扣关,杨洪这一系,就已经上了陛下的战车。

阜成门大营,杨洪长子杨俊掌管,那是陛下的人,自然合适。

孙忠已经足够势大了,陛下要是再把柳溥调入京师,那怕是要出乱子。

泰宁侯陈泾镇广西,陈泾正妻是孙忠的孙女。

信国公汤和曾孙、都指挥佥事汤胤勣,也是由孙忠举荐做了都指挥佥事。

而汤胤勣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孙忠的孙子孙琏为继室。

信国公汤和,就是给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朱元璋写信,让朱元璋参加义军的那个汤和。

而孙忠在仕林之间,也颇有人脉,比如京师所有人都知道,长洲诗社乃是孙忠主办。

刘溥、汤胤绩、苏平、苏正、沈愚、王淮、晏铎、邹亮、蒋忠、王贞庆等所谓金阳十子,就是孙忠的口舌。

而刘溥乃是主盟,他还是太医院的太医。

朱祁钰登基之后,陆子才代替了刘溥做了院判,刘溥辞太医之位,专心京营长洲诗社了。

这是什么样的影响力?

若是再把安远侯柳溥调回京师任副总兵,那这天下,到底是陛下的天下,还是孙太后的天下呢?

于谦是不同意调任安远侯柳溥回京的,正统十四年九月,他已经反对过一次了。

这股巨大的力量,也一直是他在抗衡,但是他无法违背皇帝的命令,幸好,陛下对孙太后非常忌惮。

处理国事,也是以稽为决,反复调查之后,才做出决断,而不是一谓的相信亲亲之谊。

亲亲之谊,在一些时候,是可以相信的,但是朱祁钰和孙太后也不是血亲,哪来的亲亲之谊呢?

朱祁钰和于谦边走边聊,继续讨论着国事。

而此时的会昌伯府内,孙忠和其子孙继宗、孙显宗二人,端坐在中堂之上。

此时的中堂之内,十分的安静,大家都沉默不语,一声不吭。

今天去宫里献礼,献的孙忠怒气冲天!

太后怎么能认了这古砚新字呢?

这不是在告诉朝臣们,他孙太后认了这庶孽的皇位了吗?

“皇帝送了太后一块古砚,送就送吧,太后明知道苏东坡需要避讳宋神宗,那字是假的,还说端正!这是什么意思?”孙显宗颇为不满的说道。

孙忠深吸了口气,沉默不语。

皇帝削太上皇帝号的时候,孙忠就已经非常不满了,正准备发力,结果瓦剌人又来了,这个时候,孙忠只能暂时的蛰伏。

结果这一等就是四个月多,到了五月份的时候,宣府捷报传来,瓦剌人再次败退,他本来打算跟太后商议下,怎么办。

但是孙太后的态度,一直很奇怪,摇摆不定。

孙继宗看他的父亲不说话,只好开口说道:“得做点事,刺激下太后了。”

“太后的性子太过于懦弱了,这是什么时候了?还犹犹豫豫,忌惮皇帝,若是继续下去,我们还有容身之地吗?”

孙家在孙太后得宠剩下朱祁镇之后,不断做大,联合勋臣,孙家子侄,不断的恩荫为官,眼看着势力越来越大。

结果突然就是土木堡惊变传来,这天下之主,换了个人,不再是他们孙家的血亲,而是庶孽继大统位。

瓦剌人逞凶,他们文无安国定邦之策,武无披坚执锐之能,只好蛰伏。

孙忠却是中指不停的敲着桌子,他在推敲,到底该怎么办。

宣府之战打完了,大明的局势非常明朗了,瓦剌无力再攻大明,庶孽皇帝的皇位固若金汤,几乎无可撼动。

京师百姓盛传皇帝乃是真武大帝转世,民心所向。

孙忠忽然抬起头来说道:“坏了!”

“父亲为何突然如此说?”孙继宗眉头紧皱,探着身子问道。

孙忠面色惊骇的说道:“那指挥使岳谦是于谦的人啊,他做正使出使瓦剌,皇上危矣!”

孙继宗不明所以的说道:“可是那指挥使季铎,是我们的人啊,还去给皇上送过衣物。”

孙忠猛地站了起来,在客厅里走来走去,他越走越急说道:“你们没发现,那庶孽的身边一直有十二骑,除了卢忠之外,剩余十一骑面甲遮面,从不以真面目示人。”

“虽然陛下身边依旧是十一骑,但是这十一骑,到底是不是原来的人了,我们不清楚啊。”

“要糟!”

孙继宗认真的思考了半天说道:“父亲多虑了,皇上乃是天下正主,历十四载,哪个丘八敢对皇上动手?父亲多虑。”

孙忠的脚步慢慢的缓慢了下来,他认真的思考了许久,才坐下,他观陛下所作所为,确实是如同孙继宗所说,陛下多少还是有亲亲之谊,比如去给太后献了礼物,比如派出使者和瓦剌人和谈,接回北狩的朱祁镇。

那可是大哥啊!

孙继宗思前想后,面色终于放松了一下,摇头叹气的说道:“瓦剌人会放了皇上吗?那可是皇帝啊,即便是供养着,那也是也先那奴酋的功勋啊,他就是供养着,也代表着他战胜过大明。”

“讨论岳谦还是十一骑这些子虚乌有之事,还不如讨论下…皇上能不能回来才是。”

孙忠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说的也是,瓦剌放不放人,还两说呢。”

“但是太后这个态度是要不得的!”

“削太上皇帝号,一言不发!废太子依旧一言不发!眼看着皇帝的皇位越来越稳固,却是什么都说,什么都不做。”

“不行,必须要让太后,改变她的态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