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书做事,朕很放心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胡濙听到王复投效瓦剌的消息,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了。

他猜测其中有事。

皇帝是什么性子?稍微有些急功近利,对待奸细毫不留情。

而且皇帝身边现在有个于谦,那对奸细更是冷血无情。

他压根就没去自己的小阁楼,听闻消息,就开始向聚贤阁来了。

陛下的反应没有超出他的预料,朝臣们的反应,也没有超过陛下的预料。

这王复真的要叛了,此时王复的家人早就在流放的路上了,说不定陛下一怒之下就杀人了。

胡濙坐下之后,就准备拿出水桶和抹布,好好把这地洗一下。

群臣看到胡濙要说话,皆是眉头紧皱,这件事,难不成另有隐情?否则胡濙这个老滑头,为何要开口帮王复说话?

这很奇怪。

胡濙敲了敲桌子说道:“诸位,你们是要陛下错把李绪当李陵吗?”

这里面的确是个典故,让人唏嘘不已的典故。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汉武帝时期的大将。

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随军出征,结果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主力,血战被俘。

汉武帝派了公孙敖前往匈奴出使,公孙敖回来说,李陵在为匈奴人练兵。

汉武帝盛怒,将李陵家中族诛,司马迁为李陵说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陇西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节而累及家族为耻。

可是过了一年,汉使再至匈奴,李陵就找到使者问:「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李陵不负汉家江山,五千人没有救援最后死战而力竭被俘,还想着有一天回大汉继续效命。

结果大汉不让他回去了,家人都被杀完了。

汉使只好无奈的说:「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

陵仰天长叹说:「乃李绪,非我也。」

李绪本来是汉朝的塞外都尉,驻守奚侯城,匈奴来攻,便投降了。

后来李陵还因为李绪为匈奴练兵让他的家人被族诛,要杀了李绪。

结果李绪侥幸躲过了李陵的刺杀。

“诸公,昔日群臣皆罪陵,今日群臣皆罪复,又有何异?”胡濙讲完了其中的典故。

当初汉朝闹出了这件事,弄的沸沸扬扬,现在大明还要如此吗?

他眉头紧皱的说道:“你们是在劝陛下行虐之道?昔日李陵旧事,君怒群臣皆怒,今日君怒群臣更怒,昔事君臣皆错,今日君未言,群臣进言,孰之错?”

“这是为臣之道吗?”胡濙的语气已经凛冽了几分,带着许多的怒气。

陛下已经很生气了,你们再拱火,陛下盛怒之下,真的将王复家人连坐诛杀。

到时候发现事情不是这样,而是耽误了忠义之士为国效命,又是谁的责任呢?

这不是臣子该做的事,这是在损害君主的威严!

这不是为臣之道。

胡濙叹了口气说道:“王复投效瓦剌,群臣愤慨,理所应当,土木堡天变,我大明六十六忠良,皆丧殉漠北。今日忽闻王复投效,人人得而诛之。”

“但漠北遥远,这消息传来,是真是假,亦要确定,仅凭流言可杀人,我大明还有王法吗?”

礼部尚书胡濙,最后给众人下了个台阶,让众人下得来台。

这消息真假难辨,王复一个读书人,是怎么跑去和林的,这件事应该查清楚再做定夺。

这就体现了礼部尚书胡濙的超强的洗地功夫,给了皇帝处置的时间,又给了皇帝处置的空间,还给了朝臣们台阶下。

而且胡濙因为不知道王复具体何事,也隐隐以李陵旧事,劝谏陛下仁恕之道,请陛下不要那么生气,查清楚了再说。

大明又不是没有能力查清楚此事,那么多夜不收,夜不收哨,昼夜在草原上活动,真的想要查清楚还是很简单的。

面面俱到,极为专业。

朱祁钰看着群臣略显茫然的脸色,面色平静,中国历史太长了,始终能找到典故。

他坐直了身子说道:“诸位,还有疑问吗?待朕派出夜不收和缇骑查补此事,若确有其事,朕不私宥。”

“朕当然愤怒,但是未稽而决,非朕本愿。”

这件事的处置、进退的空间都有了,都察院的御史还想说话,却被王文给拦住了,王文带头说道:“臣唐突,还请陛下恕罪。”

王文一听陛下说话,就知道,这里面怕是有点文章。

否则陛下早就盛怒了,要知道王复可是被陛下革职,陛下宽宥之后,王复被吏部启用,却招之不朝。

陛下宽宥王复的时间和理由都和奇怪,理由是念起从龙有功,时间是在河套之战爆发的前期。

细细想来,这件事处处的透着古怪,至于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文章,王文不想了解。

“诸位拳拳报国之心,义愤填膺在所难免,诸位请回吧,王总宪,胡尚书你们二位留一下。”朱祁钰示意众人可以离开了。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对这么个礼部尚书,他们说又说不过,只能让陛下一个人定夺了。

“臣等告退。”诸臣俯首退出了聚贤阁。

朱祁钰将王复的书信拿了出来说道:“此事机密,不可与外人说。”

胡濙拿过来书信看了半天,乐不可支,其实胡濙这件事,完全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个王复,如此这般,陛下自然不会严惩。

但是胡濙还是很高兴,这证明他虽然岁数大了,但是还没老糊涂,至少还能体察上意,为陛下洒水洗地,鞍前马后。

他将书信递给了王文。

王文看了半天,瞪大了眼睛。

这天下居然还有这等事儿,王复不是个读书人吗?

“这,这,这,王复被革职之后,居然去了宣府做了墩台远侯,然后还负了重伤?这重伤之后,又去了和林,假委身于贼?”王文站起身来,不敢置信的说道。

他想过里面有文章,但是这文章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他人都有点傻了。

“好了好了,坐下吧,多大点事儿啊。”朱祁钰示意王文坐下,大明现在就有个伯爵在麓川镇守,王骥本就是进士出身,以战功封爵。

而王越人在靖安,也是能上阵杀敌,弓马娴熟。

于谦也能上阵杀敌,不过没有石亨这些武将悍勇,而且金濂也和陈懋在福建抵背杀敌。

这个时候,大明武德还是颇为充沛的。

朱祁钰笑意盎然的说道:“王复不错,他日再立于庙堂之高,朕绝不以昔日之隙,复罪之。”

胡濙等一众人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朱祁钰却说起了另外的事儿,他对着胡濙说道:“胡尚书,大军已行至宣府,需至德胜门外小城授勋,还请胡尚书多多费心了。”

胡濙赶忙俯首说道:“陛下都准备好了,一应礼制都准备妥帖,还请陛下放心。”

胡濙的本职工作做的咋样?

洗地是礼部尚书胡濙的副业。

朱祁钰点头说道:“朕知胡尚书才能,胡尚书做事,朕很放心。”

朱祁钰转过头来对着王文说道:“王总宪,待授勋之后,立刻开始大计吧,就从两京一十四省的按察司开始查起,追至正统十四年十一月,往事不追。”

正统十四年十月十七日,瓦剌人彻底退兵,之后大皇帝的皇位便非常稳固了,若是在贪赃枉法,那就不怪朱祁钰无情了。

王文俯首称是,大皇帝终究是要把天下的水抽干,将每条鱼捞出来看一眼,是该下油锅,还是该上蒸笼了。

石亨已经行军至宣府,京营的四武团营和四勇团营正在拔营。

而石亨未在军中,带着杨俊等人来到了土木堡,洒下了一壶好酒。

他带着颤抖的声音,高声喊道:“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于兮,下救黔首!杀尽敌寇兮,觅个封侯!”

石亨起头之后,数百军卒站在春风之中,跟着一起哼唱,声音带着无限的悲怆。

土木堡的尸首已经尽数埋葬,如同一个小山一样,被封了土,尸首若是过了夏天,就会起瘟疫,被蚊蝇鼠虫传的哪里都是,入土为安,或者直接焚毁。

这里面有大明在廷文武六十六人,皆为国殉难。

但是大明的大皇帝,明明怜忠心,却一分一毫的恩赏也给不了,只是立了一块碑文,立了一个八角亭。

用文字记录了土木堡发生的事儿。

八角亭下,石亨看着碑石之前的祭祀之物,就知道,时常会有人前来祭奠,或许是京师的百姓,他们有家人死在了这里,或许是文臣们的家眷,也有可能是武勋差人前来。

尸首来不及侦辨,都埋在了一起,不分彼此。

悠扬的歌声在旷野上传了很久很久,一曲忠魂的挽歌,肃穆而庄严。

石亨满是笑意的说道:“咱是个粗人,也说不出什么漂亮话,今次来,是告诉你们,咱打胜仗了!陛下在河套建了靖安省。”

“陛下春秋鼎盛,这河套只要能够真的靖安,再无土木堡之变了。”

“咱赢了!”

“明军威武!陛下威武!”

石亨走出了八角亭,翻身上马,跟着杨俊等众人,一路向东,奔着德胜门而去。

大军回营之后,会暂时休整三天,才会开始授勋,让军士们安定一下,见见家人。

而且还有抚恤等事,是要做在前面的事儿。

尤其是阵亡军士的家属的安抚工作,得掌令官、朝廷的御史挨门挨户的闻讯。

不过让掌令官和御史们没想到的是,战胜之后的家属安抚之事和战败后家属安抚之事,完全不同。

战胜后的家属,虽然悲怆,但是毕竟军士们做的有意义,战败之后,军士们做的事儿,还有意义吗?

而且大皇帝对待军卒宽厚,抚恤一应也会发放到位。

毕竟发死人财喝兵血的,会被大皇帝无情的吊死在大旗之下,绝不原谅。

掌令官在行动,大军休整之后,向着德胜门而去。

今天是大皇帝再次授勋的日子。

德胜门外的人山人海,观礼的人数众多,锦衣卫、五城兵马司、刑部、顺天府都在维持着秩序。

无数人都在翘首以盼的等待着这一天,这里面有军士的家属,有大明的百姓,旌旗在春风中阵阵。

朱祁钰的辂车缓缓的驶出了德胜门,他站在车前,看到了大明军民脸上的笑容,那是胜利的喜悦。

石亨一直在德胜门外等候着,等到陛下的车驾至德胜门之时,他便扛着仪刀骑着战马,再次做了先导。

为陛下牵马坠蹬,乃是武将本职工作。

石亨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志得意满。

朱祁钰的辂车来到了德胜门外的小城,悠扬的号角声悠远而雄壮,响彻了整个京师。

而随着辂车的到来,一声声升帐的喊声,朱祁钰的龙旗大纛在点将台前缓缓升起,在春风之中猎猎作响。

随后是四武团营、四勇团营、四威团营、宣府三卫、大同两卫的牙旗竖起,一门门的大将军炮,在德胜门的城头空响,轰隆隆的响声不断的传来。

在二十四响之后,硝烟弥漫城头。

陛下今年二十四岁,军队要在方方面面体现他们的忠诚,否则这兴文匽武再至,他们无法接受。

三军随之肃静。

朱祁钰缓缓走下了辂车,无数的军士行半礼,百姓们行全礼,声震云霄的声音,在德胜门外的土城下响起:“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人山人海,旌旗招展。

朱祁钰十分平静的走到了点将台之上,两个手前伸大声的说道:“平身。”

掌令官们高举着手中小旗,大声疾呼,传递着大皇帝的天语纶音。

朱祁钰往前走了两步,看着在春日之下精神抖擞的大明军阵,大声的喊道:“明军威武!”

“陛下威武!陛下威武!陛下威武!”

军士们炸裂的声音在德胜门前,如同一阵阵的滔天巨浪。

赛因不花说石亨为何不效仿香孩儿的陈桥驿,若是他此时在德胜门,定然不会这个疑问了。

石亨又不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