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三百一十二章 赚钱嘛,不寒碜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三百一十二章 赚钱嘛,不寒碜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李宾言有些犹豫的说道:“陛下,商舶多有火炮的违禁之物,虽然入港之时,他们都遮掩了起来,但是臣知道那是什么,一些弓弩、火铳藏在船舱之中,臣有些疑虑,此事如何处置?”

朱祁钰面色变得严肃了起来,他郑重的问道:“李御史是如何处理的呢?”

李宾言知道这件事兹事体大,但他还是俯首说道:“未曾张弓,未曾填装火药等船舶,臣未曾查办,若是张弓入港,按倭寇处置。”

“大明海军军威不振,海贸多履险地,倭寇蛮横,南洋和西洋诸国,也不是良善之辈,臣反复告知所有船舶,入港需偃旗息鼓,不得张弓填药。”

这个处理方法显然在朝中臣子看来,是谋叛、谋反、谋大逆的大罪,但是李宾言反复衡量之后,还是决定冷处理。

就是你不张弓填药,我就当没看见,你若是张弓填药,我就把你当倭寇打了。

大明禁弩、铳、甲,凡是私藏者,一律按谋逆处理。

但是这些海船,所履之地,可不在大明境内,有点武器装备,理所应当,商贾行商天下,没点手段保护自己,那是胡扯。

这是十五世纪的大明朝,这是大明南下西洋船队解散后的第十六个年头,一律按大明律去督办海贸之事,必然是因噎废食。

朱祁钰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李御史处理极善。”

李宾言长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陛下会雷霆大怒,毕竟私藏火器、甲胄、弓弩,实在是有点大不逆,但是现实是商舶不带武器出海,那就等同于送死。

海盗可不跟你讲什么大明律,谁让你大明海军,军威不振。

朱祁钰笑着说道:“此事李御史不要声张,密州市舶也淡化处理便是。”

朱祁钰的意思就是这件事不上称,当成四两重处理。

若是上了称,这件事就是奔着谋反大罪去办了。

日后若有法令更张,再行明文,在法令更张之前,就行潜规则,朱祁钰现在的手太短了,管不到那么宽。

从倭国扬帆到大明需要多久?

慢则一月,快则十日,顺风逆风差距,海路早已畅通无阻,运作极为成熟,商舶极多,但是倭寇猖獗。

眼下市舶司的主要作用还是收税,武装收税的事儿,主要是陆地管辖。

“陛下宝源局的换银币是不是可以在密州也设一处?海商多银啊。”李宾言目光闪烁的提出另外一个问题。

他之前就提到过兵仗局让势要豪右之家参与,那显然是极为愚蠢的提议,但是宝源局不铸币,可以换银币,密州市舶司也属北方。

是不是可以在密州市舶司也设置一个兑换银币的地方呢?

朱祁钰并没有马上否定,而是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你这要是被朝廷的御史们知道了,定要参你一本了。”

大明的官僚们对于宣府贡市居然可以用银币这件事,至今持有反对意见,而且也证明了,官僚们说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那些银币流出去之后,就回不来了。

他们对此颇为担忧。

李宾言的这个提议肯定会被弹劾,但是李宾言还是提出了这个想法。

按照官僚的做事原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李宾言只要完成皇命便可,主动提及此事,显然是李宾言觉得很有必要。

李宾言低声说道:“倭银产量极大,而且臣有点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朱祁钰笑着说道:“畅所欲言就是。”

盐铁会议已经极为宽松了,这种私下奏对,朱祁钰自然愿意让朝臣们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只要屁股不是歪的,都好说。

李宾言赶忙说道:“臣惶恐。”

“陛下,臣以为宣德三年弃置交趾三司,其实也跟永乐十八年后,停止宝源局大规模铸铜钱有关,永乐通宝在海外横行无忌,很多地方都用通宝,并以此为资财多有囤积。”

“朝臣反对铸铜钱,认为铜钱外流,这最终宝源局不再铸造铜钱,咱大明在海外,就只是一个臆想之中的大明了。”

“看不到,也摸不到,自然毫无恭敬之心。”

李宾言的意思是永乐十八年之后,停止铸造永乐通宝,最终导致了大明在东南亚影响力的缺失。

换个更容易理解的话,意思就是美刀从全球货币体系,主动的、自发的变成了本国货币。

这种影响力的缺失,显然也是致命的。

李宾言看着陛下并未动怒,并且颇为认同,便继续说道:“陛下,在市舶司内,有人用银币换倭银,然后运至京师,再拉到宝源局换银币,这个买卖有人在做。”

“既然是得利,为何不能是朝廷呢?”

朱祁钰看着李宾言,这山东一趟,李宾言从坚决反对与民争利和支持势要豪右之家参与铸币,变成了坚持支持与民争利,而且要大肆争抢,旗帜鲜明、明火执仗的得利。

可以想象,李宾言这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朱祁钰点头说道:“好,好一个既然得利,为什么不能是朝廷!”

“朕不让南京宝源局换银币,目的是为了南北货物沟通,一如盐引在宣府、大同之用。你这个提议很好,朕准了。”

朱祁钰不打算跟外廷商量,户部尚书金濂,要是不同意的话,这个利,他就自己赚去!

按照大明银币的现在行价,一枚能换二两银子,他还要往里面填六钱锡铜等物,换回来,屯集起来,怎么都是赚的。

值得注意的是,银币的价格正在趋于稳定,从最开始一枚当二两银子花,变成了一枚银币等于一两银子。

但是在欠缺银币的地方,比如密州市舶司,依旧是一枚等于二两银子。

这是个发财的好营生,尤其是海贸缺银币极大的情况下。

银子、银锭、银铤毕竟不方便,成色、工艺、重量各地不尽相同,而且不能在大明境内使用,但是银币就完全没有这些顾虑了。

这个营生能赚很久。

李宾言松了口气,陛下还是那个陛下,不惜身、更不好面儿。

天子尊贵,屈尊降贵赚一些铜臭之物,看似有失体统,看似有些有损皇帝尊严。

但是没有钱的皇帝岂不是更没有尊严?

一如不得不筹款打仗的朱由检,自己媳妇的钱都被老丈人给黑了一半。

打仗、营建、安民、赈济哪一样不要钱?

而且这等生意,不比宋高宗赵构,当初在临安城做粪霸要强得多?

赚钱嘛,不寒碜。

朝廷不能没有钱,皇帝手里也不能没有钱,陛下说的很明白了,财富也是权力。

李宾言内心焦虑的两件事,都在陛下这里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至于内帑和国帑怎么吵架,那就不是李宾言关心的问题了。

“臣告退。”李宾言离开了聚贤阁向着官邸而去,此一去便是两年,家人除了去年过年见了一次,就再未见过了。

朱祁钰看着李宾言的背影,笑着对兴安说道:“虽然李宾言憨直了一些,不过也是堪用之人啊。”

兴安犹豫了下说道:“陛下,昨天夜里,仁寿坊有一面坊墙脱落了,好巧不巧,居然脱落成了真武大帝的模样,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很多百姓惊奇,都去看了,还有人焚烧香烛等物。”

朱祁钰一愣,随即问道:“兴安,你信吗?可以脱落成惟妙惟肖的模样。”

自然脱落成真武大帝的模样,还惟妙惟肖,这是在糊弄人还是在糊弄神呢?

兴安摇头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臣一点都不信,但是百姓无法分辨。”

天人感应那一套几乎是朝臣们对付皇帝的不二法门,今天是祥瑞,明天就是天有异象,陛下不能这么做,天有警醒!

搞天人感应,那是给自己设限。

朱祁钰才不会那么傻,任人摆布。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今天就让工部把那面墙重新刷了,若是再有这等事,就把京师的墙皮尽数铲去,省的再脱落了。”

“让五城兵马司四处巡视,看看是谁在试探这种事。”

“都是千年的狐狸啊,跟朕玩这些花花肠子。”

朱祁钰认真的准备着新的盐铁会议内容,当初胡濙说一个月一次盐铁会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阵冷风吹过,本来有些阴霾的天空开始下起雨来,整个京师笼罩在了烟雨蒙蒙之中,出门的百姓撑起了油纸伞,立刻将京师的街头巷尾点缀的五颜六色。

春雨,给这个干燥的春天带来了湿润的空气,让人心中的那些躁动,一扫而空。

雨滴落在了杨柳叶上,也不滑落,晶莹剔透,随着春风,杨柳叶摆动,未曾滑落的雨滴叶片打散,落在了缓缓流淌的金水河内。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天到了。

而此时的和林也在下着小雨,王复和赛因不花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开始。

王复要救夜不收,赛因不花要卖奸细,正好。

这是个技术活,要在也先的眼皮子底下偷天换日。

渠家一共二百多人,都要被卖掉,但是因为出货速度的原因,所以一次,只能卖一点点。

王复打算让偷天换日,把卖到大明的奸细,换成夜不收,这样夜不收就会被营救回大明了。

但是王复有些犯难的说道:“其他都好说。但是得好生想个办法,打探一下夜不收被关在哪里。”

王复感慨,他到了和林也有些日子了,却是始终没有看到被抓的夜不收关在哪里。

赛因不花却挠头说道:“我知道在哪里关着。在不里牙惕部的小海押着,大明称之为北海。”

赛因不花没打算卖关子,直接说出了羁押夜不收的地方。

王复了然,北海,苏武牧羊。

当年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无辜扣押了十九年,持节不屈,在北海牧羊,最终回到了大汉。

赛因不花继续说道:“不里牙惕部开春就往斡难河那边去放牧了,北海周围的看守不力,夜不收被羁押在那里。”

王复思索了许久说道:“那这样,我们想办法把人救出来,然后把渠家人弄死几个送过去换出来。”

赛因不花听懂了这个意思,李代桃僵,但是他满是疑惑的问道:“为什么这么麻烦,我们直接过去救人就好了,反正看守一天才会去一次。”

王复反问道:“这么做很困难吗?我的意思是将渠家人打死,李代桃僵这件事很困难吗?”

赛因不花摇头说道:“不是困难,是我们没必要那么麻烦,直接救出来不就好了?”

王复听到没有困难,才知道是赛因不花嫌麻烦,而不是困难。

他笑着说道:“若是直接救出来,瓦剌人就会更换羁押的地方,以后就没法营救墩台远侯了。”

“麻烦就麻烦一点吧,若是不难办,就尽快办吧。”

“我得去应付下心急的大石了。”

王复要去龙庭中帐复命,也先面对大皇帝的步步紧逼,非常的迫切,这种迫切的心态,是为人主最要不得的事儿。

但瓦剌得想办法守住龙庭,否则就只能西进了。

西进说得好听,不过是逃跑罢了。

王复在瓦剌的待遇极好,他甚至有雨伞,可以撑着伞去龙庭中帐。

道路已经变得略微有些泥泞,但是一些孩子还在外面疯跑,这种天气里,还要疯跑,是要伤风感冒的,以和林的条件,决计是得不到好的照顾,最后一命呜呼。

二十个孩子只有一个可能成年,不是笑话,而是事实。

他们的父母终日忙碌,但是收获寥寥,根本无暇照顾这些孩童,放任他们如同野草一样生长着。

仅有的劳动报酬,那些牲畜,还会被奴酋们卖去宣府,换取那些象征着财富的银币。

王复在这一刻,深刻的认识到了,为何大皇帝对势要豪右之家常常怀有警惕。

瓦剌的这些台吉、奴酋们,和大明的那些势要豪右之家,做的事一模一样。

王复思考了很多,走进了龙庭中帐之中。

也先在烤火,在春天里,也先依旧裹着大氅,烤着火盆,他看到了王复,眼神终于明亮了几分说道:“王资政,近些日也内外观察了一番,可有良策?”

王复笑着说道:“自然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