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两个大嘴巴子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钰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于少保,朕以为,如果李贤立功的话,可以得到赦免。”

朱祁钰说的不是李贤的家人,而是李贤本人,李贤的确事于僭朝,但是的确是迫不得已委身于贼。

李贤和赛因不花不同,赛因不花是主动投敌,李贤是斧钺加身,朱祁钰可是知道锦衣卫的五毒之刑。

尤其是那土刑,的确吓人。

而且多方面消息求证,李贤曾经想要撞死自己,但是被拦住了。

于谦认真的喝了杯茶,一直没说话,一盏茶的时间如同一年那般长,整个御书房里一片寂静,窗外的知了在不停的嘶鸣着。

兴安完全不明白这种沉默代表着什么,他呆呆的坐着,思绪万千。

于谦喝完了自己的茶水,深吸了口气说道:“陛下,其实不用委屈自己,太祖太宗皇帝受委屈,乃是大势,不得不受委屈。”

“陛下何必呢?”

眼下大明蒸蒸日上,大明朝别的不多,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只要制定好了升迁的制度,自然能把他们从人山人海中筛选出来。

陛下饶恕李贤的意图,大概是看中了李贤的才能。

这不意外。

陛下一片公心,徐有贞都站错队了,去张秋治水,还领了一块奇功牌。

陈镒酒后狂言,丢失了总宪之位,现在也在回朝的路上了。

朱祁钰的茶也喝完了,他笑着说道:“朕哪里委屈了?”

不谋小利者,所图甚大,陛下并不满足于现在已经有中兴之相的大明,陛下求的更大。

但是一个李贤罢了。

于谦喝这杯茶,就是在想,陛下到底是何等图谋,才能宽宥李贤。

于谦点了点桌上的那封奏疏说道:“陛下,这檄文说的有点难听了。”

檄文,是战书,自然是什么话,难听说什么。

朱祁钰点头说道:“委身于贼,无奈之举,斧钺加身而面不改色者,又有几何?文天祥那般的人物,却是极少。”

文天祥被俘却拒不投降,最后被赐死。

这天下的忠臣就是这么少,否则不会被永世流传了。

那洪承畴深受崇祯皇帝的皇恩,战败被俘之后,崇祯皇帝都以为他必死,悲痛至极,亲自撰写了祭文,要亲自替洪都督祭奠,祭到第九道的时候,洪承畴投清的消息传到了京师,崇祯被气到吐血。

天底下都是类似于徐有贞这类有瑕疵之人,诸葛亮、文天祥、于谦这等扛鼎的忠臣,又有几个呢?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李贤给朕留了面子,给朕空了两格。”

“奉天靖难清君侧,正朝纲,依旧尊朕为帝,自古这个游戏规则,就很有趣。”

“除非笃定了自己造反能成功,否则是不会轻易改年号,自称帝。”

朱元璋为捏着鼻子把元朝人了正朔?朱棣靖难成功之前,才改元永乐。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其实主要是游戏规则,若是造反失败了,跟随造反的人,还有被宽宥的可能。

朱棣靖难之后,也没有把南方的官僚,全都杀的干干净净。也是挑了几个跳得高的杀了。

有些人是被裹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清君侧,就是大家扯出来的一块遮羞布,有这块遮羞布在,才会有人一起跟着,哪怕是失败了,只要不是首恶,多数都能躲过一劫,留下一命。

吊民伐罪,安抚百姓,惩罚罪恶,是周礼。

广通王的造反,为什么是个笑话?他造反之前先改元,就是不给所有人活路,谁跟着他一起亡命?

朱祁钰说到了清君侧一事上,于谦也了然了,估计陛下内心对于如何赏罚之事,也有了定计。

于谦沉思了片刻说道:“陛下,晏子曰: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

“若是李贤真的有才能,臣以为饶其一命,为朝廷效力未尝不可。”

朱祁钰是宽恕过袁彬的。

袁彬迷路走到了东胜卫,被季铎在城下救了起来,袁彬还要回瓦剌大营。

当时的皇帝是非常的愤怒,稽戾王怎么可以配有忠臣!他不配!

但是事情发展到了后来,袁彬在景泰朝也是以忠贞著称。

陛下要遣使,三个人二话不说就站了出来,直接就去了。

朱祁钰拿过了李贤的奏疏,看了许久说道:“他有贤才能。”

利用自己知道的粮饷调度,估算兵力和大约的布置,这种能力,不是才能吗?

若是佐以夜不收进行确定,大军进剿的时候,能少死多少人?

“不过他这里面提到了一件事,就是希望运银两入京,换取银币,造反没钱,还得问朕要吗?!”朱祁钰点着桌子愤怒不已的说道。

兴安犹豫了片刻说道:“陛下,按照陛下的圣旨,他们现在不交的税赋,等到大军进剿之后,还要交一份,这是两份。”

“若是把银两送进京师压印成御制银币,岂不是,岂不是得交三份税?”

“这铸币税,也是税啊。”

铸币税指的就是发行货币的收益。

其利极厚,即便是朱祁钰反复调整之后,兵仗局取了一钱四分之后,朝廷和内帑各有八分利。

而且兵仗局因为水力螺旋压力机的运用,因为生产力的提高,在保证劳动报酬的情况下,这让出去的四分利,也是可以慢慢还给朝廷和内帑的。

朱祁钰有计省,有劳保局,兵仗局也属于大明皇家内署,只不过因为预期到了未来货币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朱祁钰暂时没有收回这四分利罢了。

不过金濂已经开始怀疑户部让出的二分利,已经被内帑给吞了!找了好几次了!

毕竟兵仗局和内帑都属于内署。

“啊,好像是三份啊。”朱祁钰挠了挠头说道:“这他们造反图了什么?该交的税一份不少的交给僭朝,还欠了朕一份,铸币税还是照纳不误。”

因为「威不两错,政不二门」的缘故,他们必须要做的比朱祁钰还要狠,才能够把僭朝维持下去。

于谦笑着说道:“好好得做个富家翁不好,明知道陛下会惩罚,却依旧执迷不悔,自古以来,自今以后,这种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还会有。”

朱祁钰看着那份僭朝来的檄文忽然发现了一个亮点,愣愣的说道:“这是正统之宝?兴安,朕记得,咱们也有一块,对吧。”

兴安站起身来,去了印绶监,过了很久之后,兴安才取来了落满了灰尘的正品正统之宝,掀开了红筹,拿进了御书房内。

“没有毁掉吗?”朱祁钰兴趣大增,当初稽戾王的正统之宝,掉进了金水河里,稽戾王还想捞,朱祁钰还过去拉了一把,防止他落水。

后来兴安就让金水河两端落闸,将正统之宝给找了出来。

这居然没有被毁掉。

兴安赶忙说道:“大学士陈循告诉臣,这正统之宝,日后修实录的时候,要用以勘验留存真伪。所以才会留下来。”

“但是这稽戾王实录一直没修,这就一直没毁掉了。”

这就是信息差了,修实录、修史那是翰林院的活儿,这种规矩,等闲人却是不知道的。

估计孙忠父子,还以为都已经太庙杀人了,那宝玺还不毁掉?

可惜,他们不懂国朝的规矩,所以他们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哎呀,这,大有可为啊!”朱祁钰眼神闪着光,这要是大军进剿,就可以矫诏让他们投降!

于谦无奈的摇头说道:“陛下,正朔相承,安有矫诏的道理?”

“圣人为之符玺而信之,焉有并与符玺而窃之理?陛下,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小道耳。”

陛下压根不擅长阴谋诡计,这好不容易想了点歪点子,还歪了。

朱祁钰理解于谦说的话,这符玺是正朔相承,定下就是取信于民的。

这皇帝带头弄坏朝廷的信誉,那不是失信于民?会让百姓产生疑虑,这是小道。

朱祁钰将正统之宝扔回了盘子,叹息的说道:“可惜了,朕是皇帝,所以朕就不能用阴谋诡计,就得被阴谋诡计给欺负?”

当个皇帝太委屈了,还是当小人巴适,什么乱七八糟的招数都能用。

朱祁钰可不信,孙忠得到景泰之宝,会无动于衷,肯定欣喜若狂。

于谦摇头,其实陛下也知道这完全没必要,大道碾过去便是,陛下也最擅长此道,弄小道反而落到了下乘。

“不行,朕的写封敕谕,骂这群人一顿。”朱祁钰提笔,想了想之后,写了四个字,然后下了正统之宝的印,送去了会同馆。

京师对岳谦三位使者的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并且要求他们再接再厉,随时禀报僭朝的各种事儿,而且还要继续寻找类似李贤的人,皆以袁彬旧事论。

平定社稷有齐力者,可以免死,有头功者可以宽宥,有奇功者可以功赏。

此类的文书,顺着驿路向着南京而去。

孙忠收到了京师来的圣旨,一封薄纸,上面写着四个字:狗屁不通。

用的印是正统之宝。

孙忠收到大皇帝的敕谕时,整个人都傻了。

他们用的大义就是这个宝玺,两个居然一模一样。

这大皇帝要是把这玩意儿用在鬼蜮伎俩上,甚至可能不用动兵,就把他们平定了。

孙忠紧急忙去寻李贤。

李贤正在开盐铁会议。

他梳理了皇帝国富论的内容和盐铁会议的内容,认真研读之后,他感觉到一些不太对头的地方,盐铁会议上有些内容和国富论的论点,格格不入。

他正在召开太子府僭朝的第一次盐铁会议,这还没起头,就被孙忠叫来了。

李贤怒气冲冲的说道:“我这儿忙正事儿呢!十五万贵州兵,八万湖广军,吃喝拉撒都等着我呢!”

“非要把军士逼急了,然后闹出哗营兵谏,把我们都逮捕之后,送到京师去吗?给陛下看个大笑话才行?”

“我这开盐铁会议梳理朝政,你能不能让我消停点!让我干点正事?这不梳理好盐铁,有钱造反吗?”

两广军队并没有动,因为还有黄萧养的叛军在琼州,还有黎朝枕戈待旦!

这要是两广军队调动,黎朝从交趾北上,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造反的笑料已经很多了,没必要再弄笑料了。

难不成想笑死陛下不成?

“李尚书稍安勿躁,北衙来信。”孙忠赶忙安抚,拿出了皇帝的敕谕。

李贤很确信这的确是陛下御笔亲书,他收到过陛下的敕谕。

陛下的字如其人,若是天日当空。

“这不是陛下写的吗?有什么问题吗?”李贤疑惑的问道,就因为这四个字把他叫来?

那檄文他写的,他能不知道吗?的确是狗屁不通。

放下碗骂娘,端起碗来真香,不是狗屁不通是什么?

有本事别用皇帝的大道呗?既然要用,被骂不是很正常吗?

孙忠指了指那个正统之宝的位置说道:“印玺。”

李贤歪过了头,长长的吐了口气,告诉自己不要生气,不学无术,不懂规矩,不就是这些势要豪右之家最大的特点吗?

不生气。

他又吐了口浊气,才转过头来,详细解释了下,为什么正统之宝会被打捞,为什么没有被马上毁掉,因为修史要比对,确定真伪。

修史乃是大事,规矩很多,这要说三五天是说不完的。

皇帝这是左一巴掌扯在了僭朝的脸上,知道什么是规矩不?

孙忠面露疑惑的说道:“为什么,陛下要把印绶还在的事儿,告诉我们呢?”

李贤歪过了头,长长的吐了口气,告诉自己不生气。

他又讲了一番道理,将印玺的重要性说了一遍,这也是为什么襄王要回京的原因。

因为朱瞻墡并没有襄王之宝,襄王之宝在皇帝的手中。

朱瞻墡只是朱瞻墡,陛下的嫡皇叔,却不是襄王。

印玺乃信,皇帝怎么可以像僭朝一样,失信于天下?

陛下这是拿着正统之宝的印戳子,右一巴掌抽下来,告诉他们,僭朝就是僭朝!做事都是鬼蜮伎俩,阴谋诡计哪里是正道的对手?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孙忠呆滞的看着手中狗屁不通的四个字,确实是狗屁不通,他也是连连点头,然后欲哭无泪。

这正面对决的时候,他才知道这治国里的门道,会这么多!

这特么闲的没事干,为啥要造反啊,累不累啊!陛下又不是让会昌伯府全都去死,甚至连发财都可以。

商舶已经合法了,倒腾点大明的货物到倭国,那一趟能赚多少银子?

孙忠在被儿子坑了之前,已经打算弄点商舶,发财去了。

闲的没事干,造这个反干嘛!

孙忠看着孙继宗,只感觉心脏砰砰的跳动着。

他眼睛通红!他怒气冲冲!

这是岁数大了,打不动了,否则他一定把这老大打死了。

皇帝查私印盐引,查到了三王府的头上,关你蛋事!

非要把整个会昌伯送到绝路上去!

这皇帝位,哪里是那么好坐的?

真的和皇帝正面对垒的时候,孙忠才知道这大道二字,多么难缠。

孙忠将书信收了起来,满是和煦的说道:“辛苦李尚书了,盐铁会议等很久,快去吧,快去吧。”

李贤站起身来,一甩袖子离开。

李贤走后,孙继宗看出了孙忠的怒气,扶着凳子,伸出手,惊慌失措的说道:“爹,爹,您岁数大了,别,动怒,真的!”

“爹,您冷静,冷静啊!”

孙忠举着拐杖,不停的点着地面,满脸悲苦的说道:“你现在还觉得造反,是容易的事儿吗?你现在还觉得皇帝好对付吗?就是陛下糊涂了,你造反都不能成,更别说陛下不糊涂了!”

“看看你找的事儿!我打死你这个龟孙!”

“爹,哎呀!”

一时间,父慈子孝。

……

李贤前往南京户部衙门,继续主持盐铁会议。

他看着这群南京户部这些老头子,就是挠头。

南京只是留都,这里的官僚多数都是些赋闲、荣养的官员,这群人,压根就不懂什么财经事务。

李贤坐下之后,一言不发。

他看着这群人,忽然想到了一种可能,这个可能,在他的心头愈演愈烈。

读书人真的使坏,连正朔相继的大明朝都能玩坏了,何况一个僭朝呢?

因为皇帝手中也有一块正统之宝,这层稽戾王的大义之旗,就扯不起来了。

那只能用太子府朱文圭了,但是朱文圭被圈禁了五十年,现在的表现已经可以用优秀来形容了。

李贤的想法越来越大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