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办这个皇家学会,十大历局的阻力并不会很大。

首先第一个阻力是钱的问题,金濂作为户部尚书,有着浓郁仓鼠性子。

但是他不会阻拦这些事。

事实上,金濂不反对给官吏定俸,但是金濂反对给官吏补俸。

金濂从来没有在该花钱的时候,扣扣索索,无论是平叛,还是建立官冶所,从不抠门,正是如此,他平日里才会那么抠门。

好钢使在刀刃上,也是金濂的另外一个特点。

石景厂、胜州厂、马鞍厂、江淮厂,这些煤炭与钢铁联合营运的官厂,金濂大力支持,包括襄王在贵州督办的六枝厂,金濂从来没有扣扣索索。

在历局组建之后,历局博士的衣食住行皆由朝廷提供,促进生产力发展,也是朝廷重要的仁义礼法。

朱祁钰的内帑也会拿出一大笔钱来,奖励有贡献的人,也可以每年给出奇功牌和头功牌,奖励研修十科。

利柄,生死,衣食、荣辱皆为利。

另外一股阻力,必然来自国子监和翰林院。

因为历局在设立之后,必然会有诸多博士,这些博士本来由他们把持,现在被分给了奇淫巧技之人,他们当然不会满意。

读书人怎么可以和这些黔首们平起平坐呢?

但正如大明皇帝手中的奇功牌,工匠、军卒都容易拿到,但是官吏却难如登天。

荣辱,也是利柄。

皇帝现在如日中天,他们反对要有理有据,要基于社会现象出发,发现问题,找到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去反对,这个门槛其实很高,否则就会非常危险。

这是陛下定下的游戏规则。

骂亡国之君可以,只要实事求是的骂,朱祁钰甘之若饴。

大明皇家学会,按照李宾言的主要想法,就是「度数旁通通十事」,先用算学将这些计算起来。

而这些想法,和于谦等人在朝中编纂的《管子集校》中山国轨篇幅有极大的类似。

"陛下,《墨子》怎么办?"胡濙虽然岁数大了,但是无数次朝堂纷争去看,他依旧反应迅速。

《养生有道胡尚书》

胡濙是礼部尚书,掌祀,历局学会要办,必然会有奉祀,那么奉祀何人?

胡濙的脑海里,第一时间就跳出了一个人,墨翟,也就是墨子。

配祭之人可以有张衡、祖冲之、李淳风、郭守敬等人,他们在历法、算学上都有巨大的贡献。

主事之人可以是吴敬,他对算学十分的精通,大明人才济济,这些都好解决。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奉祀墨翟不是问题,但是《墨子》呢?

墨翟本人是先秦之时至圣先师之一,而且其本人一生就如同圣人一样,践行者自己的学说,他的继任者也是如此,甚至所有的墨者也是。

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而且践行自己的理想。

比如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有典故腹?杀子,墨家钜子腹?,有个儿子在秦国为官,失手杀了人,秦惠文王宽恕了钜子腹?的儿子,但是钜子腹?还是说「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不许秦惠文王私宥,最终秦惠文王不得不处死了钜子的儿子。

墨家,法无偏私。

这是一个大义灭亲的故事。

"咱们给墨子塑像祭祀,墨子他本人,怕是要不高兴咯。"朱祁钰无奈的说道。

胡濙满是笑意的说道:"没事,现在没有墨家门徒了,太史公当年修《史记》遍访国中,墨者不足四十人,最终未曾为墨子立传。"

胡濙说的是一件陈年旧事,说的就是当年太史公修史记,但是找不到墨子的传人。

汉武帝的时候,墨子学说就已经彻底的没落了。

而朱祁钰和胡濙的这段对话,也不是打禅机,而是墨翟本人、《墨子》学说,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

其中就有节用节葬,就是生前不奢侈,死后不大葬,也不要搞什么奉祀,更不要大张旗鼓的纪念,尘归尘,土归土,死了就是死了。

相比较儒家...

山东响马甲天下,曲阜孔府功七分!

朱祁钰打掉孔府衍圣公一家,至今都没册封新的衍圣公。

孔府敢喊出凤阳朱,暴发户的口号来,朱祁钰当然要让孔府知道什么是暴发户的手段。

衍圣公,毕竟没有团营。

不仅孔夫子要成圣,他的子孙后代们还要做衍圣公,那是公爵,世代尊荣。

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翟在的时候,墨家显赫到什么程度?

当时孔子有七十二贤子,其中大儒子夏的得意门生禽滑釐,叛逃儒门,跑去做墨翟的徒弟。

所以墨翟节葬的主张很好,但是死后没有奉祀,是万万不行的。

没有奉祀,就没有利益团体去维护学说与时俱进了,没有利益团体去为他说话,他本人已经离世,身后有没有利益团体为他说话。

墨翟本人,自然是随便人家捏扁搓圆了。

"陛下很了解墨家。"胡濙奏对之后,忽然发现陛下对墨家并不是一无所知。

朱祁钰点头说道:"这就是墨家衰弱的第一个原因啊。"

他来到大明就开始在王恭厂捣鼓新式火药和燋炭炉,他自然对墨家,极为关注。

墨翟这种节葬是个很好的主张,但是墨翟死后,墨家立刻分成了三派,围绕命定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内部倾轧,内耗极为严重。

其实墨翟只要稍微在他的学说中掺点别的东西,就能够永垂不朽了。

比如佛曰涅槃,景教徒说三日复活,孔夫子在文庙的地位两千年内固若金汤,连子孙都世代荣养。

墨翟可以高呼「我将闪电般归来」,然后墨者们,紧密的团结在这杆大旗下,未必不能千秋万代。

但是,墨翟如果这么做,他就不是墨翟了。

朱祁钰很了解墨翟,也很了解《墨子》,所以他才会说,给墨翟立像奉祀,墨翟本人知道会很生气。

"哦?"胡濙愣了一下疑惑的说道:"陛下以为第二原因是什么呢?"

朱祁钰平静的说道:"墨翟崇尚鬼神,而战国不信鬼神之说。"

"善也。"胡濙不住的点头,肯定了陛下的说法。

墨翟本人有《明鬼》篇,将鬼神尽数归纳为天志。

这种思想贯穿了墨翟的论述之中,比如在《尚同下》中:「是故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是故选择贤者,立为天子。」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天下想要同一个天下之义,就要选择贤者为天子。

谁来选择?

天志。

但是从颛顼开始绝地天通,再到候春秋时晋国贵族中行寅「亡国怨祝」的典故,都在说明从颛顼开始,中原王朝就开始了从重神到重人的转变。

晋国中行寅大祸临头,就把太祝简拿来问罪。

太祝简平静地回答说:「祭祀天神和祖先能祈求福报,有益于国家昌盛,但百姓的诅咒也会使国家灭亡。您横征暴敛,招致了百姓的怨怒责骂。」

「现在是我一个人为您祝祷,可是每一个国人都在诅咒您,我一个人的祝祷,怎能抵消举国万众的诅咒?」

「众怒难犯,您的灭顶之灾不是在意料当中吗?我当太祝的有什么罪过呢?」

中行寅这才感到惭愧。

太祝,是一种官职名称,专门以言告神,在祭祀中迎神送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

春秋时候,就连太祝这样祭祀鬼神的专职巫觋,也在从重神向重人转变。

重鬼神到重人,神权到世俗政治转变,主要有两个标志:其一政治的兴亡不取决于神,而取决于民之背向以及君、臣的政策与品质;

其二,"天"被改造为一个泛概念,而不是真实存在,神秘感大大减少,具体而言就是从昊天上帝,变成了老天爷。

这种转变,不仅是文人墨客,也不仅是诸子百家,甚至是王侯将相,比如晋国知武子就曾对献子说:「我之不德,民将弃我」

墨翟依旧《明鬼》,讲天志,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了。

胡濙喝了口茶说道:"陛下其三呢?"

"其三则是为上者不喜了。"朱祁钰看着胡濙回答道。

胡濙在问什么?他在问礼法。

他要知道陛下对墨翟、《墨子》的了解程度。

墨家的没落,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不仅仅是儒家打压导致,太史公遍访大汉,只有不到四十名墨者了。

可想而知,墨家的没落是有内因,不仅仅是外因。

腹?杀子的典故中,钜子腹?反对秦惠文王的理由是什么?墨者之法。

那到底是遵循大秦的法律,还是遵循你们墨者法律呢?

墨者是墨家一个有严密纪律的团体。

墨翟死后,墨者推举贤者能担任钜子;墨者出仕,要由钜子派出;墨者出仕所得的俸禄,必须交出一部分供墨者集团使用。

这种纪律严明的团体,当然会被为上者所不喜了。

哪个皇帝愿意看到,自己的治下有一个这么有活力的团体?

而且墨者习文练武,那个从儒家叛投到墨家的禽滑厘,带着人亲自为宋守城,把《非攻》从思想直接物理具现,以理服人。

这么有活力的团体,自然不会被为上者所喜,所以春秋到秦汉,对墨者的打击,可谓是不余遗力,各国的为上者在这方面非常的有默契。

其实这个问题,蛮好解决的,但又无法解决。

那就是墨者钜子,由皇帝亲自担任,就像是讲武堂的山长是他朱祁钰,但是具体负责讲武堂事物的是于谦一样。

带英的皇家学会,不也是由英王担任保护人吗?

朱祁钰和胡濙的奏对,虽然子句不多,但是每一句的信息量都很大。

在一旁听政的兴安陷入了迷茫之中,这云里雾里的对话,都在说些什么?

朱祁钰放下了茶盏说道:"节葬、为上者不喜,不是坏恶的主张,它甚至是至善至仁至理的主张。"

"而且墨者钜子到墨者,他们都在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自己的主张。"

"他们是一群心安的人,一群把自己安顿好的人,他们至死之时,可以说自己一生无憾、无愧,是对天下有益的人。"

"甚至朕观墨子,认为其明鬼之论,不过是寄希望于天下,都相信鬼神可以赏善罚恶,天下就会大治,是谓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

"在墨子《贵义》中,墨子遇到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阻止墨子北上,说有凶兆,墨子曰: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也证明了墨子对鬼神之说的态度。"

"墨子更是在《非命》之中言:执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义。"

"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

《明鬼》篇,单独去看,似乎在论证鬼神真实存在,但是从《墨子》全篇来看,朱祁钰认为,那不过是墨子实现自己政治主张的工具罢了,类似于「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一个主张鬼神说的人,居然不信有命定论,对算命先生更是不屑一顾,可见其行。

朱祁钰讲明了自己的立场,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圣人。

他向来都是光明磊落,有话明说,不让谗言趁机离间。

在景泰四年,他明明白白的告诉胡濙,墨子比孔子更加高明,就是不要让胡濙误判。

"臣明白了。"胡濙松了口气,陛下态度明确事情才好办。

但是他很快就有点为难起来,他往前坐了坐说道:"陛下啊,咱们得慢慢来,这墨子和孔子到底谁高明,可以暂时先不提,先集校《墨子》,然后开办墨学堂,分科研修。"

"等到这墨学堂有了成果,然后再移风易俗。"

墨子和孔子到底谁高明,这件事,当然是陛下说了算,胡濙也不会跟陛下讨论到底谁高明的问题,陛下说谁高明就是谁高明!

哪怕陛下说建文帝高明呢,胡濙也能洒水洗地。

但是陛下说了,天下就认了吗?显然不是。

移风易俗,是件大事。

《管子集校》已经校对完了,再校对一本《墨子集校》也不是不能,虽然胡濙不是很懂,但是大明有懂的人。

"就像是颛顼绝地天通那般?"朱祁钰点头说道。

颛顼绝地天通,是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神人各司其职,而后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政治哲学,才从重神向重人的世俗化社会转变,这个时间很漫长。

胡濙点头说道:"就像是绝地天通那般。"

朱祁钰若有所思的问道:"如果有人反对呢?"

"那就科举考墨子管子,不考四书五经。"胡濙对答如流。

在景泰朝为官,谁还不会一手掀屋顶的绝学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