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这个灯,烧的是什么?"朱祁钰好奇的问道。

徐四七眉头紧皱的说道:"灯油,熬猛火油之后的轻油。"

朱祁钰对大明燃料是十分关注的。

他杀了稽戾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是银币,第二个动作就是石景厂官厂煤井司。

石油,毫无疑问是能源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原王朝使用石油,历久弥新。

猛火油,就是石油经过简单加工后,冷凝出的一种黑褐色的重油。

中原王朝使用石油的最早记录,应该是在东汉班固所写的汉书中,在上郡的高奴县洧水,有可以在水上燃烧的油。

就是**府的延长县,这个地方就是中原王朝猛火油的唯一出处。

一直到新时代为止,这里一直是唯一的产油地。

北魏地理学家***,在水经注中专门做了关于石油的描述,这种水上的燃料,被命名为了石漆。

到了唐朝的时候,石漆加工后的轻油,开始用于照明。

到了宋代的时候,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纠正了石漆的叫法,改为了石油,曰:「鄜、延境内有石油,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甚黑,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石油日后必然大行于世,成为主要的燃料,是沈括在北宋的时候的见解。

元朝的时候,在延长县的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岁纳猛火油一百一十斤。

延川县西北八十里永平村有另外一井,岁纳四百斤,入路之延丰库。

到景泰年间,也是如此,延长县的贡品,一年六百斤左右的猛火油和轻油。

以朱祁钰对大明的了解,大明对石油的加工,主要是加热蒸馏和分层冷凝。

成品一共有四种,沥青、淹油、重油、轻油。

沥青主要用于防水、铺路,而淹油主要用于治疗牲畜的疥癣,曰:「汲水澄而取之,气虽臭而味可疗驼马羊牛疥癣。」

重油就是用于猛火油柜,是北宋时候发明的守城利器,一旦敌人攻打到城门附近,城门上的猛火油柜,就会对云梯等物进行焚烧。

第一代喷**,水泼不灭,稽戾王的龙旗大纛就是被猛火油烧成了半拉。

轻油,就是朱祁钰现在手中的这种灯油,唐时已经开始用于照明。

朱祁钰满是疑惑的问道:"产量如何?"

石油,是美帝经济霸权和军事霸权的重要依仗,是能源,历来都有黑金的说法。

"延长县穷民之力,年不过八百斤。"徐四七面色为难的说道:"此物极少,只能当做是贡品。"

"朕知道了。"朱祁钰对大明的能源十分关注,自然知道徐四七说的不是假话。

即便是**府延长县的石油井,其实产量也很低,历来被评为没有开采价值。

八百斤,是0.4吨。

光绪三十一年,延长油田,才突破了八十一米的凿井,延长油田才算是有了价值,年产二百吨。

在同时代,位于美利坚宾夕法尼亚州泰托思维尔镇的德雷克,开井挖盐,发现石油。

第二年产量就达到了九万吨,第三年产量就达到了二十七万吨。

德雷克用啤酒桶装石油,装不下的就直接流到了河里。

那是在1859年。

此时大明一年能产的轻油,只能让朱祁钰这一盏煤油灯长明。

石油的开采、蒸馏的工艺并不复杂,轻油做灯油,重油做喷火器燃料,沥青防水铺路,在大明都有运用。

但是,大明没有石油。

徐四七等人离开了聚贤阁,于谦去忙讲武堂的事儿,胡濙去整理明年科举的分省分进士的事情,这件事并不困难,按照举人数量核定就可以了。

朱祁钰坐在会议室里,靠在长椅上,一言不发。

能源的变迁,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能源更替,对大国兴衰影响至深。

柴米油盐,柴字当头。

中原王朝对燃料、对能源的追求、对光明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有传说秦始皇杀鲛人,在骊山陵寝里有万世不灭的长明灯。

除夕夜,有一种风俗,叫做守岁,就是家家户户点上一盏灯,一燃上,就不能吹灭,直到油尽灯枯。

在万历年间,因为煤炭抽分的事儿,西山窑民,甚至跑到了西长安门朝天阙,请万历皇帝革罢设在卢沟桥的抽分局,因为皇帝抽分都会变本加厉,十倍、百倍的分摊到这些窑民身上。(明神宗实录卷331)

这种守岁也是对光明的追求,对能源的渴望,也是利益的争夺。

天色已晚,兴安将轻油灯导入灯座之中,推了皮搋五十余下,拧动阀门,打了下火石,灯开始亮了起来。

兴安等了小半刻钟,根据徐四七的介绍,这叫做预热。

他又拧动了下火门,灯油的火焰从黄色,变成了青白色,打在了石棉之上,发出了耀眼的白光。

兴安拿着一个灯玻璃罩笑着说道:"陛下,此物还挺方便的,这灯盖下有槽,可以罩上玻璃,哪怕到了外面也可以用。"

朱祁钰靠在椅背上说道:"拧亮一点吧。"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现在的轻油灯,只点亮了他自己这个聚贤阁小小一处,日后必然可以照亮大明的家家户户。

轻油灯的喷灯喷射出油气被点燃,蓝色带着呼啸的火焰舔舐在石棉之上,石棉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种辉光效应,叫做石灰光,是一种白色的光。

石棉的辉光照在了镀银的灯盖上,让朱祁钰身处于光明之中。

朱祁钰略微有些无奈的拍着手中的书,大明地大物博不假。

但是有几样东西确实没有,优质的铁料、优质的煤炭、石油、金、银、铜。

这些在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之物,大明都缺。

也怪不得金尚书听闻倭国有那么多的银矿之后,眼都红了。

"要不说这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呢?"朱祁钰忽然笑着说道。

陛下在会议室呆了很久,一直在思索着,兴安没有打扰,陛下此言一出,兴安乐呵呵的问道:"陛下为何这么讲?"

朱祁钰晃动着藤椅说道:"秀才们啊,整日里搞不到重点去。"

"官厂、兵仗局才是墨子机械论的道场,他们整日里攻讦一个无害的塑像,有什么用?"

朱祁钰拍了拍手中的书,这是徐四七留下的,关于刘老七发明簧钢的全过程,叫做四火论。

"墨子擅长机械,官厂采煤、铸铁、锻钢,现在连簧钢都有了,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生死大敌,墨家,已经悄无声息的回到了大明。"朱祁钰闷声笑道。

兴安一愣,陛下的思路总是有些天马行空,但是却出奇的合理。

的确,官厂的煤井司、燋炭司、驾步司、钢铁司、炮药司,掩盖在官厂的光辉之中,墨家的核心机械论,正在用悄无声息的方式,回到大明。

墨家构建的大同世界,兼相爱、交相利,并非简单对道德上的诉求。

实现这一大同世界的手段,是用机械提高生产力,用技术改变世界生产方式。

国子监的禀生、翰林院的翰林、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的风宪言官们,对墨子的雕像恨的咬咬切齿,恨不得冲进钦天监,彻底捣毁墨子的塑像,封驳陛下对墨子的崇圣。

他们斗争了,但是他们没有斗争到关键点上。

应该反对官厂,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摧毁墨子思想的根基。

兴安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他们啊不敢,而且也不能,因为官厂有利于他们啊,这天大寒、地冰如镜的日子里,他们不烧煤炭?"

正统十四年八月,因为虏入,京畿不得不坚壁清野。

为了防止瓦剌人取木料制作攻城器械,于谦下令砍伐了顺天府几乎所有的木材,即便是无法砍伐,尽数焚毁。

那个秋天,整个京师始终弥漫在一种火烧火燎呛人的气味儿中。

十年树木,现在顺天府压根就没有木炭可以用,禀生举人进士风宪言官不用煤炭用什么?

冻死吗?

在冻死和舒舒服服的待在暖阁里,显然他们选择了后者。

"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朱祁钰忽然想起了心学里的这句话。

至善这件事,还是要从事物上出发。

没有物质基础谈道德,就是瞎扯淡,连文官都扯不出这种淡,因为他们也有生活。

朱祁钰打开了徐四七写的四火论。

徐四七识字,但是他的字并不好看,所以这本四火论,主要是翰林院、国子监,被处罚去劳动的进士、举人们写的。

事实上,国子监、翰林院的读书人,去石景厂做工,也是象征性的服苦役罢了。

石景厂们的工匠们,也不敢苛待他们,给读书人找点轻活儿,让他们干一干,多数是让他们在厂里做文书工作。

比如给工匠们上课、比如著书立传,总结工匠经验,写成书籍。

即便是这样,这些被罚了苦役的儒生们,也是怨声载道,说官厂让他们住了牛棚,吃了馊饭!是对读书人、对知识最大的不恭敬!

徐四七曾经专门为这件事申辩过,缇骑们悄悄走访调查过,通政司的七品参政议政朱祁钰,专门身穿常服,去看过,而且不止一次。

只不过是儒生矫揉造作罢了。

读书人和知识,在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地位都很高,工匠们在他们眼里就是低贱之人。

在大明朝,成为秀才之后,就有见官不跪的特权,月给米六斗,这种社会地位,工匠苛刻的对待秀才举人?

工匠们领了劳动报酬,也是让孩子读书识字,考功名,这才是正途。

刘老七的四火论,总述了四种金属热处理的方式。

退火,随炉冷却,是不接触空气的冷却法,主要是转炉使用,而且不常用,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正火。

正火,就是空气冷却,是一种最常用、最普遍的冷却方法,正火钢材有一定的韧性,机械性能有所提高,比退火更加容易切削。

淬火,用水、油、融铅等物让钢材快速冷却,主要为了提高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打造长短兵。

淬火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工匠们是什么都想试一试。

有工匠提议用五谷轮回的尿液淬火,然后整个车间弥漫着一种令人作呕的味道,那天整个车间都没人吃饭,那个味道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

刘老七第一次只拿到了头功牌,自然是有点不服气,他一直在潜心钻研,终于制备了一种簧钢。

这种簧钢可以大范围用于火铳的燧发装置之上,燧发火铳大规模列装成为可能。

簧钢的发明,正是跟热处理的第四种方式有关,回火。

回火,顾名思义,就是再加热工艺,目的是增加韧性。

铅融化后充当淬火液,钢料从铁炉之中拉出,在铅液中淬火,然后再将钢料加热到中等温,保温大约一个时辰,从炉子中取出来,再经过正火,也就是空气处理,得到簧钢。

回火的炉温很难控制,所以簧钢的产量并不是很多。

因为这种回火,温度很容易产生不可逆的回火脆性,只能回炉重锻了。

度数旁通,是一种算学的思维方式。

石景厂还在研究,但是能有限的制作簧钢了,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慢慢**工艺成熟即可。

等到晚上的时候,朱祁钰就拿到了十丈长,切割成一尺、一分宽的簧片。

还带着一个一分宽的卡尺,兴安拿着卡尺,挨个把这些簧片检查过了,分毫不差。

石景厂有恭敬之心,陛下对石景厂的工匠极好,这是第一次陛下私求,石景厂上下不敢掉以轻心,只用了一天就得到了陛下索要的簧片。

至于蛛丝粗细的簧丝,石景厂真的做不出来,那真的太难了。

朱祁钰夹起一片簧片,对着轻油灯看了许久,的确是好物,质地极为均匀,弹性十足。

但是怎么卷?卷成什么样?这就需要朱祁钰自己去想办法了。

朱祁钰知道原理,但是他不知道卷成什么样。

他试了几次,最终放弃了,因为随便卷一卷,并不能用于计时。

朱祁钰只好暂时放下,好好研究下,到底应该卷成什么模样。

次日,是大年三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