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海里面都是水,怎么可能有河流呢,你一定是疯了吧,这或许是地热,对,没错。”季铎看着几近疯狂的第一火长彭遂,试探的解释道。

的确是温度有点高,但是也不是不能解释。

火长彭遂却连连摆手,他十分的焦急的说道:“不不,你看我们的罗经(geng),我们在进入这片海域之前,一直走的北偏西32°,现在是北偏西33°,这仅仅是方向。”

“我们这艘船原来是一个小时辰四十一里,一踏入暖流就变成了四十五里,而风速没有太大的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只有一个原因,我们船下有水流在推动。”

“这简直是太惊人了。”

“海下面有河流,这听起来有些疯癫,但是,的确是真的。”

在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时代,太傅崔豹,曾经记录过一种名叫记里鼓车的测距仪,每走一里路,就会敲一下鼓,每走十里路,就会敲一下铃铛。

这种记里鼓车,是仪仗队的车辆之一。

皇帝出巡或者亲征,第一辆车是指南针,相传是在皇帝大战蚩尤,蚩尤兴大雾,黄帝造指南车为士兵领路。

第二辆车即为记里鼓车,仪仗共三十人。

排在记里鼓车之后的是白鹭车、鸾旗车、耕根车、四望车等等,各有各的用途,即是仪仗,也是工具。

大明的船舶上,也有类似的物件,计算所行里数,进而确定速度。

时间、路程,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

也常用于军事,比如在洪武元年征伐元大都的时候,徐达等人每日军报,都会报自己一日走了多少里。

相比较路上,船舶的速度在这个年代会更快些。

大明的船舶一个小时辰可以走四十余里,但是船舶在海上并不是走的直线,而是一种类似于之字型的模样,尤其是当下吹得是西北风的情况下。

此时还是正月的尾巴,来自西北方向的寒风还在呼啸。

船在向西北方向行事,风从西北方向吹来,那不是逆风行船吗?

风帆船逆风航行并不是复杂的技术。

一帆能使八面风,意思就是一面帆能够使用八面来风,所以逆风是完全可以的,一般都是采用之字型走法。

船走的不算慢,但是里程却是之字形。

“是不是风变大了些呢?”季铎还是有些不相信的说道。

彭遂指着自己另外一侧的风速仪说道:“没有明显变化。”

舟师过洋牵星术,主要是过洋,作为极为优秀的舟师,而且成为火长的彭遂,对于牵星板、经纬术以及罗经术,都极为精通。

而在风为主要动力的年代,风速仪更是出海必备之物,决定了何时扬帆起航。

这是一个带着三个椭圆形木制风杯,还带着风标的风速仪,在风速仪下有一个计数器,只需要记录单位时间内,风杯转了多少圈,就可以记录风力的大小。

彭遂很确定,不是风变大了,他已经排除了所有可能的答案,只有脚下有河流可以解释了。

季铎最终同意了彭遂的想法说道:“好吧,我给你一艘船,但是,你注意安全。”

朝廷手中并没有多少舟师,每一个都很宝贵,他们熟悉水文、熟悉地文,是航行的必备的船员之一。

这已经是舟师的第二次要求了,既然他这么肯定,那么就让他去看看也无碍。

船队还有三名舟师,还够用,不怕到不了舟山港、宁波市舶司,就怕火长出事。

彭遂立刻点头说道:“我知道,我自己的命。遇到倭寇就跑,我是舟师,他们还能跑得过?不是咱说大话,就倭国那群舟师,能比得上咱们大明?”

倭寇当海盗劫船,那得靠近了接舷,彭遂作为舟师要是被他们追上了才是咄咄怪事。

彭遂身手极为矫捷的换到了一艘战座船,脱离了船队,向着无垠的大海驶去。

“别出什么…呸呸呸!”季铎看着那首战座船,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有危险。

彭遂一直在观察着海面、天时。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水面之下,出现了一条条巴掌大的小鱼,他们似乎是在躲避着什么。

随后第一条鱼用力的拍打了三下水面,腾空而起,胸鳍猛地张开,像鸟类的翅膀伸展,长长的胸鳍一直延伸到尾部,整个身体像织布的长梭,腾空约有两丈高,滑行了约有半分钟的时间,落入了水中。

随后是第二条,第三条,无数条的飞鱼从水面下窜了出来,尾巴用力的拍打着水面,在空中翱翔,伴随着孤零零的四百料的战座船前行。

船员们呆滞的看着这一幕。

鸟翼鱼身,头白嘴红,背部有青色的纹理,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无数条飞鱼不停的跃出、滑翔、落入水中。

几条旗鱼在水面下追赶着飞鱼鱼群,偶尔会有一篷血雾,是来不及跳出水面的飞鱼,葬身旗鱼腹中。

天空中信天翁在盘旋,它们俯冲而下,抓住了飞鱼,随后落在了桅杆上,大快朵颐。

有几条飞鱼慌不择路,飞到了战座船的甲板上,用力的弹跳着,再次落入了水中。

“这…舟师,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战座船的都指挥看着自己的战座船被飞鱼群包围,呆滞的说道。

彭遂用力的摇头说道:“没有,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太壮观了…”

飞鱼是黑潮暖流中的鱼类,每年开春的时候,他们都会从太平洋中,一直要游到东海产卵。

彭遂的战座舰,刚好和飞鱼回溯产卵的时节重合,而旗鱼随着太平洋赤道暖流而来,追逐这飞鱼。

而信天翁是琉球常见的鸟,他们最喜欢随船捕鱼。

有大风暴之前,他们会从桅杆上飞下来,躲避风雨。

舟师们显然知道这一点,看到信天翁从桅杆上飞下来的时候,就会降下船帆,等待风暴的过去。

彭遂的船舶速度随着黑潮路过了济州岛,随波逐流,闯进了渤海湾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份的尾巴了。

他的船速度极快,因为他是坐着洋流而来。

彭遂在津口登船的时候,看到了朝鲜来的船队。

但是彭遂压根就没有关注朝鲜使者的兴趣,他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沧溟流至琉球国头北山府分流,一道向东至倭国海面,一道向西至大明海,再到济州岛分流至对马岛,沧溟流至津口南下,不知所踪,海舶乘沧溟流流可减半数时日。”

北纬30°,北纬33°,他记下了沧溟流的分叉点,经度他没来记得测算,大约都是东经12°和东经10°,他手中的表没出问题,主要是当时是阴天,不太能确定当地时间。

沧指的是深色的水,溟指的是大洋。

维度越小,海水的温度越高,气温越高。

显然海面下的沧溟流,是来自南方,温度极高。

彭遂认真的想了想又写下一句:“琉球,万国海梁之地,不可弃焉。”

他在津口等岸的时候,来自松江市舶司的奏疏,还在路上,季铎比彭遂早了十五日上岸,但是彭遂先到了京城。

他带着自己记录下的三言两语,和画的一个大概的图形,来到了钦天监的十大历局,将自己的成果交给了钦天监正许敦。

许敦虽然不信海里有河流这种说法,但是一艘战座舰,有三十多名船员见证,由不得许敦不信,在稍微思忖之后,许敦便写了奏疏至文渊阁。

朱元璋为了防止朝臣蒙蔽他,专门设立了一个通政司。

而朱棣为了防止朝臣们的奏疏到不到御前,在左顺门,也就是皇宫的外朝中路、一入承天门东侧廊庑正中那里,可以直接顺着门缝投递奏疏。

奏疏顺着门缝塞进去,除了皇城门关闭的时候,随时可以去投,大珰每天都去收。

如果只想跟皇帝说悄悄话,或者告密,就可以在左顺门投奏疏。

泰安宫同样有一处,在澄清坊外的东长安街,有一个铁箱子名叫公车箱,专门给朝臣们诣阙,上书言事。

公车箱的钥匙一般是兴安拿着,每日收取奏疏。

彭遂也写好了第二封奏疏,若是没有被批复,他就打算再投一次。

公车箱就像是个明晃晃的没有鱼饵的钩子一样,王文可是从地方卷上来,最后当了文渊阁大学士的人,怎么咬这种钩子?

所以彭遂的奏疏很快就到了朱祁钰的手中。

因为其经历过于离奇,又是飞鱼,又是旗鱼,引得兴安的注意。

大明朝肯定有人敢瞒着陛下干点坏事,但是没人敢骗皇帝,既然呈上来了,肯定是有真凭实据。

朱祁钰看着沧溟流那三个字,彭遂把太平洋暖流黑潮,取了这么个名字。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朱祁钰着重表扬了这种探索欲强烈的人。

再过四十年,也就是1492年时候,哥伦布将会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他去的时候是逆北大西洋的暖流航行,耗时37天。

在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只用了不到20天就达到了。

但是哥伦布并没有好奇,为什么会差距这么多天。

大海里究竟有没有洋流,一直到十八世纪,才有德意志贵族出身的洪堡,发现了秘鲁寒流,确定海里面有洋流。

在通常的认知里,大海一片寂寥,一片死水。

但其实并非如此,大海也有洋流,沟通各大洋。

彭遂的发现位于北纬25°的琉球,却长着北纬22°才会生长的椰子树,而且长势良好,而且琉球的温度比宁波要高许多。

好奇心之下,彭遂三番五次,终究是发现了这一自然现象。

其实并不是很难观察,因为暖流的温度要比周围的水温高十几度。

而且航行速度也会有较大的变化,合理的利用洋流,可以有效的节约航行所用的时间。

“一人一块头功牌吧,奖励其开拓之心,朕要见见他。”朱祁钰笑着说道。

“陛下,是不是可以给功赏牌分分类?”兴安试探性的问道。

朱祁钰稍微思考了下,摇头说道:“不了,就这样就挺好。”

兴安是大明功赏牌的发明者,朱祁钰就有一块奇功牌在身上,确定了奇功牌的荣誉。

兴安在最开始提出奇功牌的时候,朱祁钰专门想过给勋章分分类,类似于苏太祖的做法,每次发生大事,专门定制发一发。

但是朝中对功赏牌的追求热情,超过了朱祁钰的预期,朱祁钰停止了这个念头。

原因很简单,他不想扩大化。

奇功牌、头功牌和齐力牌这种把所有的功劳混合在一块,是不科学的,不能充分而具体的说明其功劳。

比如设立科技创新勋章、守卫京师勋章、开海勋章、日月勋章、七星勋章等等,可以更好的说明其成就。

朱祁钰专门分门别类做过设想。

他一直没有扩大勋章的范围,依旧是三等功赏牌,沿用至今。

最主要是大明的信息流通速度,远低于后世,分类之后,就会降低其辨识度,就会失去眼下这种功赏的效果,降低其荣誉性质。

朱祁钰这个更像是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类的功赏,而非苏系勋章。

事实上,除了少有专门研究苏系勋章的人,很少知道苏联到底发了多少种勋章。

研究苏系勋章最好的办法,就是研究勋宗的身上,到底挂了多少枚。

朱祁钰宁愿将其混为一谈,也不愿意降低其流传度。

荣誉,是名望,是朱祁钰这个皇帝对个人的肯定,也是大明对个人的肯定。

胡濙献奇书,《预防与卫生简易方》是他用一生的经验去总结的预防卫生之道。

胡濙天天被人讥讽无德、投献,但是从来没人置喙过他这本书不该领奇功牌。

多少人一边拿着胡濙的书,学习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一边骂胡濙无德?

彭遂很快就到了聚贤阁,这个大明权力的最中心,他完全没想到这里会如此的简朴。

他一直以为这里会是金碧辉煌。

“臣彭遂,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彭遂跪在地上,颤抖不已的说道。

朱祁钰点头说道:“免礼。”

“朕交给你个任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