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发现,自漂流鸭始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你把大明海部分的沧溟流搞清楚,具体流向何方。”朱祁钰交待的十分明确。

在彭遂眼中,沧溟流支流至渤海湾打了个卷,南下而去,具体流向了何方,彭遂并不清楚。

沧溟流经过了两次的分流,第一次是在琉球群岛的国头北山府分流,一部分流向了太平洋,支流流向了济州岛。

在济州岛,支流再次分流,一条支流穿过了朝鲜海峡,流入了鲸海。而另外一部分流入了大明海,渤海湾。

朱祁钰只是彭遂搞清楚大明海域内的洋流。

把大明海的洋流搞清楚之后,会加速大明海域内商贸的循环。

“那国头北山府向东而去,流入东洋的沧溟流呢?”彭遂知道陛下说的是什么,但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东洋就是倭国、琉球、鸡笼、吕宋以东的大洋洋面。

毫无疑问,在国头北山府分流向东的沧溟流,才是最大的那一支。

那代表了未知。

朱祁钰犹豫了下问道:“你想去吗?”

朱祁钰当然知道那条沧溟流流向了何处。

那条沧溟流会通往北美洲,在北美洲再次分流,向上变成加利福尼亚暖流到阿留申群岛,向下变成加利福尼亚寒流,从赤道以北再次回流到吕宋、鸡笼、琉球等地。

这条环流叫做北太平洋环流。

彭遂点头说道:“想。”

这条暖流一路上,都是无人区,没有淡水,没有食物,没有补给,是远洋航线,而不是近海航线。

想要打通这个航路,岂止是难字了得?

朱祁钰犹豫了片刻说道:“暂时先搞明白大明海的沧溟流吧。”

大明海的洋流是眼前迫切的需要。

只要搞明白了大明海的洋流、季风,就可以加速万里海塘的贸易,这是家门口的洋流,可以十分有效的节省航行的时间,促进商贸往来。

让南海诸国的原材料进入大明,然后生产再加工后,送入朝鲜、倭国、琉球、吕宋、婆罗洲、爪哇、占城、交趾等地。

丘濬提到了三重羁縻政策。

第一层是军事羁縻,类似于缅甸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大古剌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等,第二层是政治羁縻,类似于琉球国王、朝鲜国王、瓦剌、鞑靼、兀良哈诸王。

第三层则是经济羁縻,这也是最繁琐的部分,如果能够加速货物的流动,无疑有利于大明朝对外的经济羁縻。

朱祁钰看着彭遂失望的表情说道:“朕有个想法。”

大明皇帝朱祁钰,总是有很多奇思妙想,大明朝臣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朱祁钰笑着说道:“我们可以制作几十万只的木头鸭,从你说的分流点抛洒,若是大洋真的有海中河流,他们必然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些木头鸭,就会回到琉球。”

在二十世纪,有一艘大船载满了两万八千只黄鸭子玩具,这些玩具在阿留申群岛以南洋面遭遇了风暴,随后沉没。

这两万八千鸭子却浮了上来,开始了他们的奇幻漂流之旅。

无数海洋爱好者,专门组成了爱玩具鸭组织,探寻洋流的秘密,这些鸭子的流动,代表了大洋的血脉。

这些鸭子在阿留申群岛以东开始环球航行,顺着阿拉加斯暖流,过白领海峡,入北冰洋,进入了大西洋暖流。

而另外一部分的鸭子,则乘坐加利福尼亚暖流,在北赤道暖流至鸡笼岛,飘到了琉球。

一部分的鸭子,在太平洋赤道逆流开始了打转,最后飘入了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之中。

朱祁钰这次直接抛洒了几十万只鸭子,就是类似于浮标的作用。

只要从琉球释放的鸭子能够飘回琉球,朱祁钰就让彭遂带着人去环太平洋考察,看看这天下究竟有多大。

大明的地理大发现,由漂流鸭开始。

现在就去,实在是太仓促了,但是朱祁钰可没说要放弃。

彭遂眼前一亮,这个法子好,如果这些鸭子从琉球释放,然后又能飘回来,他就可以说服人,跟着他一起去冒险了。

“这是李宾言从松江市舶司来的奏疏,他们发现了一个鸡笼岛,这个岛大约有三分之一个浙江大小。”朱祁钰将李宾言的奏疏递给了彭遂。

不是朱祁钰不想地理大发现,而是大明连家门口的鸡笼岛,都没有展开测绘,就急吼吼的跑去发现美洲,这就有点主次不分了。

鸡笼岛(TW),纵八百里,横三百里,面积大约有0.3个浙江,四面环海,正中有一条鸡笼山脉。

迎风坡和背风坡有大量的土地,岛上大约有三分之一是耕地面积,年降水量大约等同于广州等地,土地肥沃,岛上有黎民不足三万人,而且还是三国时,逃避兵荒马乱渡海过去的汉民。

李宾言在奏疏中用了一句话描述土地肥沃:鸡笼近山沃衍宜稻,一年耕有五年之食。

一年耕种的产量够五年吃的了。

但是根据李宾言最保守的估计,鸡笼岛上,最少有5000万亩耕地,也就是五十万顷。

这些地是一年三熟之地,而且背风坡的开发难度较低,水系发达。

大明最尊贵的襄王殿下,账面上有四万顷田免税,在大明一体纳粮的推动下,襄王府账面上的田亩立刻萎靡,挂靠在襄王府的田亩,离开了襄王府的账目,襄王实际控制田亩也就一万余顷。

在李宾言最保守的估计中,鸡笼岛的耕地大约等同于五十个襄王府。

大明从洪武年间到崇祯年间,一共册封了六十六位亲王,把亲王都扔到岛上,也是绰绰有余了。

这是家门口的地理大发现。

这是自从度数旁通以来,通过经纬度绘测得到的结果。

在大明的尺度下,每一经度的距离=222×cosθ(里)。θ就是维度。

好人兀鲁伯对于球面几何和正弦余弦的贡献是巨大的,大明的度数旁通的绘测方式,给大明带来了许多的变化。

过去认知上的错误随着《寰宇通志》的不断修撰,逐渐被修正。

比如河套比原来印象中的要大的多,北直隶比南直隶要小很多很多,辽东都司的范围比想象的更广,保定府在京师以南,河间府在顺德府以北等等。

这些都是度数旁通之后,用数字去说话带来的结果。

现在李宾言毫无疑问走在了度数旁通的前沿,他用较为保守的估计,估算了鸡笼岛上大概的耕地面积。

最少等于五十个襄王府肥沃之地。

现在问题来到了大明朝廷,这地种不种?

“好了,先去搞清楚大明朝的洋流吧。”朱祁钰站起身来,笑着说道。

彭遂站起身来,俯首告退,他是极为兴奋的,他一个普通到再普通不过的舟师,被陛下召见了。

舟师也是贱业,风里来雨里去,整日里盯着一堆奇淫巧技,舍本逐末,乃是卑贱之人。

但是陛下的召见,让他看到了陛下对舟师这个行业,并没有一丝一毫的轻贱,他说想要冒险,陛下不同意,是为了他们的安全考虑,而且给出了一个漂流鸭的折中方案。

成敬,是郕王府旧太监的一员,本身是一名进士,因为汉王府的事遭了难,现在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三经厂提督条件,仅次于兴安之下,还在讲武堂提督内臣李永昌之上。

他看到彭遂出来之后,叫住了彭遂。

“见过大珰。”彭遂赶忙见礼,这宦官他不认识,但是穿大红、胸前秀锦蟒补,显然是宫里的大珰。

成敬笑着说道:“你莫要紧张,咱家叫住你,是有好事。”

“陛下赐你头功牌,这是头功牌,铜券,写有为何赐牌,这是檀盒,头功牌、奇功牌均不轻授,可要小心保管。”

“这是彩表五丈,这可是赐各国朝贡使臣的贡物。”

“这是五十枚银币。”

成敬是来赐头功牌的,头功牌可不仅仅是一枚普通的牌子,还带着一个铜券上面刻字,写明功勋,都放在檀木盒中。

除此之外,还有彩表、头功牌自带的五十枚银币,这是物质奖励。

头功牌这东西,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就是奖励功勋。

但是它有一个大明人人都知道的作用,那就是拿到功赏牌,就得到了陛下的认可。

比如那个人在撒马尔罕的王复,就是因为头功牌活了下来。

成敬有从旁边的小宦官手中拿过来一摞书说道:“这是三经厂最近印的书,有几何原本、阿基米德原理、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回回历法、管子集校、邸报财经事务汇编。”

“这是最新的预防与卫生简易方,这个,切记,不可不读。”

成敬给了彭遂一大摞的书,这就不是陛下的赏赐了,是三经厂的决定,每一名受赏头功牌的人,都会得到三经厂的馈赠。

比如在琉球抗击倭寇的陈福寅,比如大名最危险的三人组,比如李宾言、李贤等人。

成敬又拿来两摞书说道:“你再等下,这两本是遐观集、华夷胜览这两本是医术,永乐年间的南下西洋随行医倌所著。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这三本是风俗地志。”成敬又拿过来一摞书说道。

“这是三宝太监当年写下的《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这里面有一百零九副针路图,想来,这些会对你有所帮助。”

这两摞的书,就是成敬在景泰年间,默默做的事,但凡陛下赏赐了头功牌,他就会送出一份大礼包出去。

“谢过大珰。”彭遂赶忙接过了两摞书。

“诶,都是为陛下做事,好了,忙去吧。”成敬却不是很在意,满是笑意的目送彭遂离开。

获得头功牌就意味着获得了陛下的认可,这种认可,就是有什么好事,都会获得一种位序上的优先。

比如李宾言在挑选官邸的时候,就选了个风水最好的官邸。

这是潜规则。

朱祁钰一直在处理这李宾言的文章,然后起身准备参加盐铁会议。

盐铁会议一直在进行,每一月一次,从景泰元年起,从未间断,即便是朱祁钰不在京师的时候,朱瞻墡也主持了盐铁会议。

朱祁钰拿着厚重的会议记录本,来到了盐铁会议的财经事务专题会议室内。

文安侯于谦、宁阳侯陈懋、武清侯石亨也要参加,虽然陈懋和石亨很少会说什么,但是于谦作为少保,还是要积极参加会议的。

朱祁钰还没走到盐铁会议室,就听到了激烈的争论声,讨论的自然是鸡笼岛的问题。

兴安咳嗽了一声,大声的说道:“陛下到。”

会议室内立刻安静了下来,众人见礼。

朱祁钰放下了手中的会议记录本笑着说道:“免礼,坐。”

在会议室内放着一个堪舆图,自然是李宾言让舟师们测量经纬度之后,画出的轮廓。

这张图上标注了经纬度,李宾言的奏疏也被王文誊抄了几份,放在桌上。

“陛下,隶属于澎湖巡检司的鸡笼岛,居然五十万顷田啊!”金濂探着身子说道:“一年三熟。亩产五石,陛下,造船吧!”

按照大明朝对富户的标准是八顷,大明共有一万四千户富户。

按照大明对小农的标准,十亩地为准,正好可以养活一户人家。

现在,有五千万亩未开垦之地,而且这个岛上不过三万久不闻王化的汉民。

“哪怕日后被富农、势要、商贾、缙绅所兼并了,那也是肉烂在了锅里,那也是百年以后的事儿了,陛下!”金濂的眼睛通红的说道。

金濂深知大明人地矛盾的尖锐,大明建国八十余年,人口在飞速的恢复,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兀。

比如太仆寺卿夏衡就提到过大明马政的问题,人口恢复,挤占了原来放牧的田地,大明的耕地已经尽显颓势,有不堪重负的趋势。

河套的土地并不贫瘠,但是只能一年一熟到两熟,那么鸡笼岛则完全不是如此。

朱祁钰点头说道:“要得。”

群臣重重的松了口气,那可是五十万顷地!

朱祁钰满是玩味儿的看着议论纷纷的群臣,他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