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锭纺车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锭纺车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玉不亲自打鱼的原因,还是怕鱼跑了,他空军次数太多了,这不是技术原因(确切),是因为他是皇帝,稍微动弹下,群臣们立刻闻风而动,若是强行打鱼,捞不到,还不如让王翱去打。

事实上,王翱一直做的很好,在反腐抓贪上,倾尽全力。

反腐抓贪需要扫黑除恶的行动配合,效果才会更好。

朱祁玉和于谦向着钦天监而去,十大历局那边,给朱祁玉带来了不少的惊喜,连土化肥都做出来了,就是用牛粪堆肥或者用人尿,是氨肥,效果大约等同于氨水。

去钦天监是伪装,他这个皇帝,经常到钦天监视察,钦天监就在贡院对面,所以他出现在贡院附近,非常合理。

朱祁玉一边走一边说道:“朕听闻,连两浙商总费亦应都来参考了,他不是弃儒从商了吗?这又回来了?”

作为皇帝,他知道一个商人的动向,主要原因是费亦应在倭国对袁彬、岳谦等人的助益是无法忽视的,毕竟管理那么多的一揆村落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且山野银山也需要吏员。

尤其是如何将倭人视如牛马这件事上,商贾更加擅长。

大明的文人墨客是不愿意去倭国这种蛮夷之地,那只有逐利的商人会去。

费亦应作为两淮商总,在与朝廷联合出海以及为大明取得利益上,做出了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所以费亦应下狱之后,朱祁玉看在他为大明做出了贡献的情况上,宽宥了他,当然,费亦应搞商舶拆股认筹之事,本质上并没有犯罪,更没有违背大明律。

朱祁玉知道费亦应入京,但对他的情况不甚了解,不知道费亦应已经被魏国公徐承宗抛弃,家主和商总的位置都丢了。

于谦倒是知之甚详,将费亦应的情况简单的做了个概述。

“这次考取功名,估计是费亦应自己想明白了自己到底要什么,否则这个时候,费亦应应该在浙江重新起家,而不是在京师应考。”于谦倒是罕见的为费亦应说了句好话。

王翱静静的听着,这是帝王与肱骨之臣之间的谈话,往常他哪有这个机会听到这个?

花钱也听不到。

朱祁玉点了点头,费亦应真的想重新起家,其实不难,即便是没有了魏国公府的支持,费亦应仍然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商贾。

若是怕魏国公和横林费氏为难,大可以去广东。

广州市舶司方兴未艾,费亦应前往广州市舶司发展,大有可为,就一手拆股认筹,朱祁玉也相信费亦应能够爬起来。

但是费亦应还是来到了京师,参加了科举。

朱祁玉看着国子监和翰林院进进出出的翰林和太学生,有些无奈的说道:“朕发现国子监这个鱼窝,还是因为举子进京赶考,朕想了解下贡院的运行,关注下大明的选优取士,可是看着看着,就看到了这三条街的豪奢宅院。”

“朕盯着这鱼窝很久了,还专门让兴安差遣了人去购置房屋,很可惜,不够资格。”

不够格,是因为在这里购置宅院,要社会地位,具体而言,至少在廷文武四品以上,或者武勋世爵。

朱祁玉真的是来体察民情,发现鱼窝,那是意外之喜。

于谦摇头说道:“臣没关注过这事,经纪买办,也不会找我购置这里的宅院。”

经纪买办去九重堂收买于少保,几乎等同于站在镇抚司衙门前,大喊自己要刺王杀驾!

“宗人府事管理大明宗亲,因为藩王就藩,这宗人府事便职能逐渐转移到了礼部,现在藩王归京,这宗人府事诸务逐渐恢复,朕就琢磨着,是不是把世爵一起管一管?”朱祁玉提到了一个可能。

将世爵纳入宗人府的管理之中,是朱祁玉的一个考量,大明并没有专门管理世爵的机构,所以世爵的教育就体现出了世界的参差不齐。

英国公张辅幼子张懋,九岁入讲武堂,三年全优毕业,十五岁远赴开平卫戍边,十六岁开始征战沙场,在大明王化鞑靼的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石亨在大宁卫剿匪的名单,就是张懋深入虏营探察敌情取得的。

但是反观会昌伯府,太后亲族,密谋造反,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杨洪长子杨杰,凭借父亲的偏爱承袭昌平侯世爵,也落了个被褫夺爵位,把爵位还给了杨俊。

这并是不意外。

洪熙、宣德、正统三朝,政治环境宽松,皇帝对勋戚更加宽容,勋臣犯一般过失可能被谴罢闲住减俸,但仍保留爵位,宽纵的下场,就是勋戚知法犯法、视王法如无物,肆意妄为,胆大包天。

强悖无人臣礼,且屡犯奸利事,就是目前大明武勋的现状。

宗人府正在逐渐完善职能,从单纯的管理王府长史等事,修辑玉牒,增加了诸多只能。

奠昭穆、序爵禄、丽派别、申教戒、议赏罚、序录子女嫡庶、生卒、婚嫁、官爵、名谥;并核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优恤诸事。

如此多的职能,自然要增设堂官、属官。

朱祁玉作为大明皇帝,宗人府作为管理大明宗亲的机构,朱祁玉当仁不让做了宗人令,这是大明宗人府最高级别的官员。

“臣以为甚善。”于谦对宗人府最近的扩建知之甚详,因为于谦和宗人府事、宁阳侯陈懋的坐班是在一栋阁楼之内。

大明勋戚犯罪率持续不断上升,一些勋戚办得那些事,实在是有失大明勋贵的身份。

比如丰润伯曹振及修武伯沉煜、泰宁侯陈桓三人,容留通奸,并混杂僧娼饮酒,还被都察院的御史知道了,左都御史贺章,连章弹劾三人。

朱祁玉原来以为是酒后失仪,就判了个罚俸一年,不许领职事,结果卢忠去了解了一番,才知道根本不是简单的混杂僧娼饮酒那么简单。

事情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在僧侣的主持下,这三人召集近百人,开了一场类似于后世海天盛延的无遮大会,还被五城兵马司、锦衣卫、都察院御史抓了个正着。

朱祁玉改判三人罢爵、子嗣承爵、远戍交趾三卫。

大明虽然丢失了交趾,但是依然保留着交趾编制,仍然有三卫所在交趾十层大山附近驻扎,交趾黎朝对着三卫所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攻伐,始终因为地形和作战意志等多种原因,无法得手。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所以,将勋戚纳入宗人府管理,是朱祁玉对大明勋贵的管理的一种尝试。

至少不让他们这般丢大明勋贵的脸才是。

“圣上驾到!”兴安甩了甩拂尘,大声的喊着。

朱祁玉走进了十大历局之内,入门就看到了钦天监许敦、天文生贝琳等人早已恭候多时。

许敦带领钦天监十数名官、数十名吏行大礼见驾。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许敦等人的礼数极为周全。

今天是献祥瑞的日子,自然要庄重,而且许敦申领了一块奇功牌,希望陛下能够恩准,所以格外认真。

即便这块奇功牌不是他许敦的,但是按照大明皇帝以往出手阔绰,钦天监上下人均一块头功牌不在话下。

“免礼,看来许监正是势在必得啊,朕这刚进门,就把朕架了起来?”朱祁玉满是笑意的伸手,示意所有人平身。

许敦俯首说道:“臣不敢。”

“今天要献什么?搞这么大阵仗?”朱祁玉看着钦天监披红挂彩,甚至连要献的祥瑞,都用大红绸布盖着。

许敦站直起了个腔调,抑扬顿挫的说道:“黄帝起而御世,王母乘以献环,不过一至于廷,遂光千古之册,兹盖恭遇陛下,徳函三极,道摄万灵,天佑大明,得此神物!”

“臣等为陛下贺。”

朱祁玉看着许敦认真的模样,摇头说道:“马屁少拍点,东西是你们发明创造的,朕就是出了点钱,到底是什么,搞得神秘兮兮,吊人胃口。”

“陛下请随我来。”许敦其实还准备了不少的车轱辘话,但看陛下不爱听,也就戛然而止,带着陛下一行人走进了庭院之内。

“在揭下红绸之前,容臣三言两语。”许敦再起腔调,不过这次不再是恭维的话,而是诉说这红布之下祥瑞的故事。

如同后世创业公司四处求投资需要讲一个好故事一样,许敦要献的祥瑞,自然也有故事。

“詹忠诺乃松江府人士,乃是纺纱户,景泰五年七月五日回家的时候,詹忠诺踢翻了自己妻子的纺车,这纺车被踢翻之后,倒在了地上,可是这纺车还在转动,只是纺锤变成了直立而已。”

“詹忠诺灵机一动,把几个纱锭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能够纺更多的纱吗?”

朱祁玉莫名其妙的觉得这个故事异常的熟悉,他稍加思忖,明白了这个故事里违和的地方,那就是詹忠诺踢翻了纺车这个意外。

很多发明创造都喜欢冠以意外,比如青霉素的发现,比如不锈钢的制造流程,都是意外的出现。

显而易见,纺车改良,整个大明都在做,能让许敦如此郑重献出,那必然是经过了反复改良,绝对不是一个意外,但是讲故事,讲究无巧不成书。

许敦面色沉重的说道:“很多手工作坊的纺织户都感受到了这种八个纱锭的新器械带来的恐慌,詹忠诺一天纺纱是别人八天纺纱的量,在一些工坊东家的指示下,一些纺织户冲进了詹忠诺的家,捣毁了詹忠诺的纺车。”

任何故事里都会有的反派。

只不过许敦没有将捣毁纺车的罪责归咎到被鼓动的、盲动的纺织户身上,而是归咎到了鼓动他们的工坊东家。

这是一种典型的景泰年间的叙事风格,工贼的出现,到底是工贼本身,还是受人指使?

陛下时常体察民情,对此极为了解。

欺君可是杀头的大罪。

而且涉及到了奇功牌大事,任何引起陛下不快的言论,都有可能让纺车申领奇功牌出现波澜。

许敦面色带着几分轻松,继续说道:“詹忠诺带着妻儿投奔了匠城,松江巡抚李宾言对这个有八个竖着纱锭的纺车非常感兴趣,匠城的工匠们集合起来,改良了纺车。”

“而后纺车依旧有若干的问题,比如使用期限太短、纱锭数量较少、无法大量生产等等,所以,詹忠诺带着改良后的纺车,来到了十大历局,寻求帮助。”

“历时半年有余,这架纺车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许敦说完,拉开了红绸布,一台八十纱锭的纺车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詹忠诺摇动着把手,让纺车稳定的运行着。

大明人人知道,陛下九五之尊,不务正业,喜欢奇技淫巧。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作为亿万瞻仰的陛下,动心起念,都有人追捧,而大明的工匠们,也在极力的满足着陛下的这方面爱好,一如宣德年间,全民斗蛐蛐那般。

朱祁玉饶有兴趣的看着纺车的运转。

为了展示纺车的效率,许敦还专门请了个秀娘,用独轮纺车,来做对比。

结果一目了然。

在黄钢出现之后,大明终于有了飞梭,两头装有弹黄的梭子,大大的提高了织布的效率,相应的织布效率的提升,刺激了棉纱的需求。

在松江府这个棉纺聚集之地,出现了棉纱一锭难求的局面,棉纱的价格飙升的同时,意味着棉布价格的增长,飞梭的普及,并没有让棉布的成本大幅度的下跌。

这种八十纱锭的纺纱车出现,并不是意外,更不是偶然。

松江府是大明棉纺聚集之地,那里的纺织户最多、纺车最多,而匠城作为李宾言在松江府的重要政绩,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陛下以为如何?”许敦有些忐忑的不安的问道。

故事讲完了,也演示了成果并且做了对比,许敦心心念念的奇功牌,到底能不能落入钦天监,就看陛下的抉择了。

奇功牌极其珍贵,尤其是军功之外的奇功牌,所以多数人已经不求个人取得奇功牌,只要持有奇功牌的人在自己的职司,那就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儿了。

“好,很好,非常好!”朱祁玉颇为欣喜的说道:“兴安,取敕谕,朕要用印,所求奇功牌,朕允了。”

八十锭的纺车出现,意味着大明棉纱业的蓬勃发展,而棉纱业的发展会大力刺激棉花的种植,大明已经没有地可以种棉花了。

那去哪里种棉花?

西域可以、鸡笼岛可以,海外近乎于无限的土地可以。

而棉布,是继大明丝绸、瓷器、茶叶之外,又一大收割贸易差的利器。

飞梭、八十锭纺车的出现,大利大明开海事务。

“陛下小心!”卢忠在朱祁玉的三步之内,似乎是看到了什么,一个飞扑当在了皇帝面前,缇骑闻风而动,一堵人墙出现在了朱祁玉的面前。

朱祁玉用完了景泰之宝,才通过人墙,看到了那个秀娘拿着簪子,一脸的茫然。

秀娘是来刺杀皇帝的,但是刚拔下了簪子,人墙已经出现,秀娘当场愣在了原地。

兴安、卢忠、于谦等人都是在皇帝的三步之内,而十步之内是三名缇骑,十步之外才是秀娘站的地方。

“叫什么名字?”朱祁玉拨开了人墙,打量了下那个簪子,就是很普通的簪子,不是簪子模样的匕首。

------题外话------

求月票,嗷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