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六百六十章 《论权臣的自我修养》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朱祁玉特别不喜欢酸腐文人的这一套,正如他所言,他宁愿给铁公祠上柱香,也不会给方孝孺任何的宽宥。

于谦和朱祁玉又讨论了一番公德论对帝王责任感塑造的作用,收获颇为丰厚。

朱祁玉眉头紧皱的说道:“于少保,朕观也先被王复架空,略有所悟。”

除了要讨论公德论对君王责任感塑造之事,朱祁玉还有一些疑惑,需要这位为大明呕心沥血的于谦,参详一下他的那些感悟。

“不知道于少保可曾了解,草原部落的军饷支出?”朱祁玉先抛出了一个问题。

作为兵部尚书的于谦,自然了解,他想了想说道:“以瓦剌举例,瓦剌人只付给怯薛军的军卒军饷,其余军士皆无军饷。”

“甚至连怯薛军都是瓦剌人从鞑靼窃取的。”

这和朱祁玉了解的情况是一致的。

朱祁玉继续说道:“那么是什么支撑着这些瓦剌人,随军征战的?他们的回报是什么?”

那么,广义上的草原部落酋长,狭义上的瓦剌大石,也先他本人,代价是什么?

这些不属于怯薛军的瓦剌人、鞑靼人、女真人、突厥人,毫无疑问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这些人,跟着酋长嗷嗷叫的征战四方,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搏命,而这些草原部落的奴酋似乎不需要为此付出任何的代价。

朱祁玉站起身来,极为郑重的说道:“这些姑且称之为军队的非班直戍卫的扈从,所要求的回报仅仅是家园的安全和掠夺敌人的权利。”

“瓦剌人的军队战斗力很强悍,他们在草原上几近无敌,但是他们的士气起伏很大,这些军士,他们并没有什么荣誉或者羞耻。”

“换句话说,他们不够团结。”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所以瓦剌人的作战方式,更多的是各自为战。”

“作战之中也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这才是瓦剌京师之战中连番攻城不利之下,也先不得不撤退的理由。”

“作为君主支付给军卒军饷,是一种义务,才换取了军士们,至少是京营保卫大明的权利。”

于谦认真的梳理了一番其中的逻辑,才恍然,陛下说的依旧是君王的责任。

君王的第一责任,就是保证国家的存续,这是君王存在的意义。

一个没有儿子的君王,不会被拥戴,因为帝制之下,没有儿子,就无法保证国家的延续。

而基于第一责任,延伸出了第一个义务:给大明的军队支付军饷。

至少要支付京营的军饷,一来保证军队忠诚于帝王,二来保证大明的军队战斗力。

于谦极其认真的说道:“陛下所言,振聋发聩。何为公德?利群为公,团结利于群体,所以,团结是公德之一。”

“所以怯薛军强悍无比,瓦剌人却如同一盘散沙。”

“事实上,臣与胡尚书、罗马使者尼古劳兹沟通之时,也有这样的想法。”

“帕拉丁山上萨宾人安居乐业,却被罗马人抢劫了女子,罗马人和萨宾人展开了数百年的征战。”

“直到现在,在罗马人的婚礼上,妻子依旧站在丈夫的左侧,这样作为丈夫可以腾出他的握剑的右臂,来击退反对这桩婚姻的新娘家里那些愤怒的亲戚。”

于谦从来不说假话,他说陛下是英明的是他真的觉得陛下英明,他说陛下的话振聋发聩,就是解开了他长久的疑惑。

朱祁玉一愣,才说道:“说到罗马人婚俗,朕想起来,瓦剌、鞑靼、羌人、畏兀人、突厥人、女真人,似乎都有类似于跑步、摔跤、斗棍、投枪、拉弓一类的集体活动,和罗马城池都有斗兽场,他们的这些集体活动,就像是作战一样。”

“这种日常的生活和锻炼,可以看作是军队的训练,让他们为战争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能够快速投入战争之中。”

“一些奴酋,比如也先、比如脱脱不花,他们并不为训练自己的军队承担任何费用,相应的他们不需要获得任何的忠诚。”

“这些军队唯一要求的回报是在作战的时候获得掠夺的机会。”

“但是康国成立之后,康国人是一个最大的集体,而所有的康国人都是也先的子民,又因为奥斯曼王国、康国、帖木尔王国的掎角之势,牵一发动全身,无法四处劫掠。”

“也先再也无法在无成本的训练军队,无成本的指挥军队,他需要支付军饷的时候,就不得不依靠王复,所以,也先逐渐失去了军队的忠诚。”

“包括瓦剌从鞑靼偷窃的怯薛军。”

怯薛军是班直戍卫,是孛儿只斤氏的近卫军,但是被瓦剌人给偷走了控制权。

而也先本身连可汗都不是。

于谦正襟危坐,他附和的说道:“正是如此,臣曾记得,之前也先曾愤怒无比的要南征帖木儿王国卜撒因,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

朱祁玉一拍桌子说道:“不仅如此,随着战争的升级,个人很难再负担军备了。”

“在南宋之前,良家子能够负担铸甲、弓箭、弓弦等军备消耗,当面对君王征召的时候,可以随时征战,就像是唐朝的长征健儿一样。”

“但是随着火器的大规模应用,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大将军炮开一次炮,需要一个硝匠三年辛苦熬硝,才能供应。

但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动用的火药都以百万斤计算。

这样的成本,已经不是良家子可以负担了,而需要一个大的集体去负担,这个集体就是国家。

募兵制下的职业军队就此出现了,就如同永乐皇帝的京营,就是典型的职业军队,其数量和两百万大明在编军队不同,职业军人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这样可以大幅缩减军费开支。

当理清楚这个思路之后,朱祁玉恍然发现,大明皇帝必须要支付京营费用以及军备费用,这是皇帝享受帝王权利的义务之一。

可是自从永乐皇帝死后,南下西洋的活动大规模缩减,内帑入不敷出,京营支出成为了国帑和内帑扯皮的事儿,军备松弛也在意料之中了。

于谦真心实意的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玉一边踱步一边沉吟的说道:“只要有财富,便会有不公平,在财富面前,势要商贾逐利,他们贪婪不足、他们野心勃勃。”

“而穷人则开始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因为穷人们的劳动价值被朘剥,他们不满却毫无办法。”

“在瓦剌不需要担心这些,因为他们的百姓手中只有留供资财和一点点的流动资财,几乎一无所有,便不用担心劳动价值被朘剥之事了,所以鞑靼奴酋们在银币战争中,才会肆无忌惮的把牛羊换成银币。”

“随着财富的增加,司法应运而生了。”

于谦没有多言,他想到了当初于谦从山外九州回到京师时候,陛下组建的勋军。

那时候,朝臣们借着八辟八议,大肆喧嚣要求勋戚子弟进入讲武堂,即便是于谦也无法阻拦,若非陛下找到了勋军这种奇怪的打法,讲武堂的成立,不过是让军勋子弟镀金所在。

但是勋军出现,让讲武堂正式成立,让天子门生的庶弁将、掌令官遍布京营。

八辟八议,就是在维护势要豪右,而且历朝历代皆有。

司法本就不公平,只是相对公平。

司法的诞生就是在维护占据了分配地位的势要豪右的利益。

司法,生于不义,何来大公?

至少在大明是这样的。

朱祁玉继续说道:“所以锦衣卫就出现了,锦衣卫作为一种极为特殊的法司出现,就变的理所当然了。”

“只属于皇帝本人,是皇帝行使司法权力的机构,有利于司法权力的行使,让司法稍显公平。”

“但是很显然,也先完全没有能力行使司法权力,因为康国多族并立的原因,司法权力几乎被咨政院垄断,这本身就是王复的权力。”

除了支付军费以外,君王必须支付的费用,还有一个那就是司法费用。

否则面对八辟八议这种制度,皇帝便毫无办法,只能任由势要豪右富商巨贾们,挖大明的墙角,束手无策。

嘉靖铸大钱,隆庆开海,万历摆烂,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没有了限制势要豪右、富商巨贾的手段,就只会陷入无限的被动之中。

于谦捏了捏眉心,这样心思通透的陛下,能钓的上来鱼才是怪事。

大明的鱼又不是水里的鱼,大明越大的鱼越聪明,面对这样一个心思通透的陛下,那肯定是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应对。

兴安在一旁瑟瑟发抖,这也是他能听的吗?!

这完全是《权臣如何僭越神器》、《论权臣的自我修养》的现实版。

他兴安只想好好的做一个伺候陛下的臣工。

朱祁玉总结性的说道:“所以也先失去权力的原因,是因为也先想要从大石变成可汗,甚至变成皇帝,毫无疑问,在这个转折的过程中,他失败了,输的一塌湖涂。”

于谦一阵头皮发麻,兴安接不住这样的话,把他喊来,他于谦就能接得住了?

看得起谁呢?

要论权臣,当下大明,他于谦可是权臣的第一候选人!

于谦欲言又止只能感慨的说道:“陛下英明。”

朱祁玉琢磨了下其中的逻辑,发现朱棣可能早就发现了这件事,所以他才会让内帑富得流油,毕竟他常年征战在外,如何维持自己的皇位稳固,必然是竭尽全力。

他至少可以确定自己的思路是对的,君王为了履行自己的义务,必须保证自己手里有雄厚的流动资财,才不会被处处掣肘。

这也算是襄王利柄论和公德论的结合应用及实践。

于谦其实想说,王复的成功和也先愈加昏聩关系密切,但是想了想,还是缄口不言,这话他说不合适,而且陛下讨论的内容和也先个人行为并没有太过的关系。

陛下讨论的是瓦剌奴酋不支付军队训练费用、军备费用、军饷支出导致的恶劣影响,进而确定一个君主的两个义务:支付军费,支付司法费用。

这两笔费用是极为昂贵的,所以内帑必须要生财有道。

“陛下,今天下午安排的是钓鱼,还去吗?”兴安还记得上次来徐州的时候,要训练几个宫人潜水,为陛下的鱼钩挂鱼的事儿。

毕竟整日里钓不到朝臣,总不能钓不到鱼吧。

“于少保,同去同去。”朱祁玉对钓鱼这件事颇有兴趣,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物理上,平日里实在是太过忙碌了。

作为皇帝,尤其是大明皇帝,怎么能没有一点自己的小爱好呢?

朱祁玉笑着说道:“看下思娘起来了没?叫她一起去,终日昏昏醉梦间,偷得浮生半日闲。”

“好不容易得了空,都好好休息一番。”

朱祁玉没了桉牍劳形,于谦同样没有,真是偷出来的空闲时间。

徐州行宫云龙山下,有一静水潭,潭边有牡丹亭,算是行宫泛舟娱乐的地方,但是因为大明皇帝溶于水的特性,朱祁玉只能在牡丹亭钓鱼,不能泛舟湖上了。

冉思娘来的稍晚了一些,把榻挪了挪,挪到了夫君的身边,靠在朱祁玉的怀里,缩了缩,左右打量了下,没有大明湖畔那般上赶着的女子,才迷迷湖湖的睡着了。

朱祁玉还专门让人拿来了遮阳用的油纸伞,挡住了已经有了几分热意的骄阳。

孙太后专门来了一趟,算是见个面,也没有不识趣的过多久留,来一下表示一下亲亲之谊,维持下表面的体面便是。

只是孙太后看着慵懒的靠在朱祁玉怀里的冉思娘,脸色不是很好,但是也没开口,便离去了。

孙太后走远了一点,叹息的说道:“康大珰,这朝臣本来就对皇帝多有置喙,牡丹亭还有外臣在,冉贵人那般小女人的模样偎在皇帝的怀里,成何体统?”

“吴太后不管,是吴太后性情寡澹,这汪皇后可是六宫之主,也不管管她!”

康大珰是慈宁宫的太监,是兴安的人,他笑着解释了下泰安宫统一战线的存在,冉思娘那般缠闹,不过是汪皇后的任务罢了。

“哦,原来如此,想来于少保也不是多嘴的人,哀家也管不了,且随他们去吧。”孙太后并没太纠缠,她也管不着了。

孙太后有没有想过在南巡的路上动手,为会昌伯府满门报仇,为自己的亲儿子报仇?

毕竟南巡路上,皇帝的确不如在京师那般安全。

杀了皇帝,襄王登基,看似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这人心隔肚皮,没人知道孙太后想过没有,但是孙太后没有做。

这很合理。

这皇帝太喜欢钓鱼了,谁知道这是不是饵?

再说了,皇帝只要还拿着稽王府一家,孙太后的亲孙子们在皇帝的手里,孙太后就只能投鼠忌器。

“濡儿走到那里了?”孙太后询问着身边的康太监。

康太监俯首说道:“禀太后,稽王殿下已经到了开封府,和崇王殿下一到去了开封府河堤,查看黄河疏浚之事,还亲自动手堆了半天的河堤。”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崇王和稽王殿下,对黄河疏浚之事有些想法,都已经呈给陛下了。”

尤其是朱见深作为稽王,居然是一个视事亲王,孙太后就更不敢如何了。

阴谋之所以是阴谋,就是它见不得光。

朱祁玉看着孙太后离去的背影,眼神中颇为失望,这倒春寒的天气,在静水潭湖边,朱祁玉在孙太后来的时候,还专门往湖边挪了挪。

这天时地利人和,这多好的机会!

孙太后为什么就不肯试一试呢?

朱祁玉捏了捏袖子里崇王和稽王的奏疏,他们二人的观点出奇的一致:治黄必先治河套。

否则下游无论做什么,都是事倍功半,甚至无济于事。

------题外话------

求月票,嗷呜,嗷呜嗷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