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九百七十六章 人力终有穷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九百七十六章 人力终有穷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4:54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朕就是亡国之君 !

李宾言对于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好办法,这的确是唐兴起的头儿,但是背后的势,却是大明开海大势,作为工党党魁,李宾言除非立刻马上宣布自己是旧党,并且反对开海,支持禁海,那么这些谣言,不攻自破,如果这样的话,李宾言会被旧党捧为圣人。

这样看来,对李宾言而言,是最好的出路。

但是李宾言为何要如此选择呢?

就为了些许名声,就跪下添那些糟粕的臭狗屎?

他要是肯这样做的话,早在山东查办孔府桉的时候,他就那么选择了,更确切的说,如果他真的要舔那些臭狗屎,当初他就不会在朝堂之上,弹劾驸马都尉赵辉了。

李宾言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早在最开始选择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确的站了队。

他在乎名声吗?他当然在乎,但是他有更重要的利益要守护。

说书人还在说着那不堪入目的水浒传续,崂山黄氏的皇爷爷也站了起来,打算离开,李宾言在入京之前上了一道《大统疏》,已经确定了他的政治路线。

新官上任三把火,工部尚书年富的第一把火烧向了祥瑞,五等秩的祥瑞,固然引起了一定的反对浪潮,但是年富依旧用他丰富的朝堂狗斗经验,摆平了所有的反对者,将祥瑞的定义改变,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定义,不是旧党的专属技能。

而李宾言的第一把火,则是烧向了海事堂,对于船舶工艺改良、远洋船研究、季风海洋气候研究等若干问题,进行分科治学,至此,大明海事堂的门类,已经超过了其他学堂的分科。

李宾言的官职是大明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左侍郎、计省三司使,二十八廷臣之一。

计省三司使,总揽财政收支、租赋及盐铁专卖、官厂等等审计之事,一切钱谷出纳的审计都归李宾言所领计省负责,这个职位,是李宾言回京之后,皇帝亲自任命,在行政上和大明首辅、通政使王文等秩。

内帑太监林绣成为了计省左贰官。

而李宾言所请诸官,在短短三天之内,就被调任计省,比如户部郎中、大明数学家吴敬,户部郎中薛远,兵部职方司郎中殷谦、福建按察使张鹏、通政司右参议刘昭,除此之外,还有隶属于工部官厂辽东厂、胜州厂、六枝厂、龙江造船厂、松江造船厂若干财会审计干事。

这一大批人填充到了计省之中,形成了一张触及到了大明内外的审计大网。

最让朝臣们胆战心惊的则是大明皇帝给计省配备了一千缇骑,专门负责稽查税务之事,稽税缇骑有追缴漏税之责。

皇权特许,世袭武勋、宗亲也在稽查范围之内,这等同将偷税漏税不交纳税赋,将正式成为十恶不赦大罪之一。

被后世文人广泛怒骂为‘大明西厂’,在景泰十四年六月正式建立。

让朝臣无法接受的是这个西厂,督主不是个太监,居然是个大明文人,李宾言至此被骂作是投献皇帝的文人之耻。

文人之耻李宾言在履任第二天,前往了吏部和文人之耻吏部尚书王翱狼狈为奸,双方就大明稽税和反腐的共通之处,深入交流了意见,双方的交流的深入且诚恳的,并且在合作上达成了一致,在情报上互通有无,计省将高度配合吏部的反腐审计,而吏部也将虚报灾逋所涉豪奢之家进行情报支持。

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李宾言回京之后,仅仅不到三天的时间,就已经全部部署完成,群臣们无不感慨,陛下绝对是早有图谋!

六枝厂,天高水长,结果官厂审计在敕谕下达的第二天,就已经全部履职,这不是早有图谋是什么?这不是偷袭是什么!

被打蒙了的群臣立刻找到了反帝先锋贺章,贺章表示他只是都察院总宪,吏部反腐和计省审计,并没有涉及到都察院职责,委婉的表示了自己无能为力。贺章给群臣们指了条明路,这么大的事儿,只能去找大明晋国公于少保。

于谦被找到的时候,有些懵……

李宾言是他举荐回朝的,但是群臣们似乎并不清楚,毕竟于谦两次举荐,都是只有皇帝、于谦和兴安在场,兴安只要不嘴瓢,便再没有第七个耳朵知道了。

群臣反而以为李宾言是携圣恩幸进之臣,无论是回京,还是作为参赞军务前往辽东,亦或者是今天计省三司使,都是陛下的安排。

于谦在知道百官来意之后,十分坦率的表示,李宾言是他向陛下举荐的。

“官不聊生,官不聊生啊!”从九重堂回到了各自衙门的群臣,只能如此感慨,当无力放抗的之时,就只能躺平享受了。

骄阳似火,橡树叶都无精打采的耷拉着,胡长祥推着胡濙走在讲武堂的路上,阳光烤的人生疼,但是胡濙的转椅上,还披着一层薄毯。

胡长祥笑着说道:“农学堂在辽东都司,不现在应该叫辽宁了,农学堂在辽宁、京师、靖安、四川、云贵、湖广、两广、福建等地皆设有学舍,以农庄法社学毕业学子为主,南衙北衙松江府设农学堂,为最高学府,广揽人才,目前各地提学已经筹划。”

胡濙听闻之后,愣了片刻说道:“小心这帮提学们从中破坏,农庄我不担心,农学堂我更不担心,就是这各地学舍,这帮提学很容易坏事,小心他们不做事,更要小心他们多做事。”

胡濙一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从政,因为他知道这摊水有多深,就胡长祥涉及政务,不被拔干净连骨头都嗦干净才奇怪。

“父亲,孩儿已经四十七岁,快五十岁了。”胡长祥只能摇头,在父亲眼里,自己还是个孩子,但其实他耳闻目睹,看多了腌臜之事,虽然不能对付他人,但是自保还是绰绰有余的。

“最近京师闹得沸沸汤汤,都说李侍郎是财相,比那户部尚书还要高半头。”胡长祥又把京师的事儿分说了一二。

胡濙老态龙钟,但还是嗤笑了一声说道:“一个审计,一个钱粮,看似都是钱,但是天差地别,风马牛不相及,沉翼要是上了这个当,他就不是六部尚书了,贺章都避之不及,更别提其他人了,于少保举荐的人,错不了。”

胡长祥有些不理解的说道:“财相最近遇到了些麻烦事,到了天津卫的锡兰女王,逢人就说她怀的是李宾言的孩子,这事闹得鸡犬不宁,唐指挥在锡兰就该一刀砍了她。”

胡濙思考了许久,才开口说道:“到底是大明册封的锡兰国王,唐指挥便砍不得,闹出这些乱子,李宾言不理不睬,其实是他的聪明之处,人精人人都知道那绝不是李宾言的孩子,但开海事,可是李宾言袖子里的事儿,这是他的基本盘,这小子,履任地方十数载,到底是变了。”

“能利用的都要利用一二,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官僚了。”

“大明蒸蒸日上,这大好河山,真想多看几年。”胡濙已经站不起来了,过了年之后,他就再也没去过会同馆,戳尼古劳兹的肺管子,是胡濙晚年最大的乐趣,但是他已经戳不动了,儿子说的话,他要思考许久才能做出判断,上书房的事儿,他已经很久没去照看了。

“王文领着上书房的事儿,他和陈循没什么差别,得亏皇嗣们都长大了些,尤其是太子,太医院都要勤奋些,别让太子受伤。”胡濙的话让胡长祥心神一凛,知道这番叮嘱的深意。

“父亲,是陛下和冉宁妃。”胡长祥看向了不远处,赶忙说道。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胡长祥赶紧行礼。

胡濙也想站起来见礼,朱祁玉紧走了一步,示意他坐下:“胡老师父,还认得朕吗?”

“认得,认得。”胡濙笑呵呵的说道,人越老,就越像是个孩子。

朱祁玉示意胡长祥让开,他推着胡濙走在这两侧都是橡树的路上,阳光透过树叶洒下了点点的光斑,风轻轻一吹,光线随着树叶而舞动。

“陛下,臣,大抵是要走了。”胡濙看着前路,他终究是看不清了。

朱祁玉嘴角冲动了下说道:“胡老师父还很硬朗,长命百岁。”

胡濙沉默了良久才说道:“老臣有几句话要说,陛下有天慧,臣其余事,不敢多言,但唯有一件,还请陛下听臣一句劝谏,人亡政息,其实可以避免一二,哪怕是,哪怕是留下一些,就比如这开海事,咱大明要是留下这么一件事,就足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儒学士不擅变,既成事实,他们其实也会去维护。”

“朕,试试。”朱祁玉听闻之后,思考了片刻,算是答应了下来。

胡濙这才笑了笑说道:“谢陛下隆恩。”

一直以来,皇帝陛下对人亡政息之事,都不是很在乎,毕竟大明人亡政息是常态,太祖高皇帝走后,建文君没守住江山,太宗文皇帝走后,大明不再北伐,交趾、奴儿干都司都形同虚设,重开西域更是连个影子都看不到,开海事被破坏殆尽。

其实胡濙很想说,可以试试,哪怕是保留下那么一二件,于大明而言,便是长远之计。

这么些年,陛下一直没松口,今天终于肯答应试一试了。

朱祁玉不再说话,只是这么静静的推着,将胡濙推到了聚贤阁之前,他用力的握着转椅的扶手,就是不肯松开。

他是谁?他是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他一句话就可以让草原寸草不生,一道旨意,就可以让云贵那些世袭罔替的世官改为流官,他一句话,就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但是人力终有穷。

冉思娘察觉到了有异常,她往前走了一步,搭在了胡濙的手腕上,低声说道:“陛下,胡少师…已经走了。”

“朕知道。”朱祁玉紧紧的抓着扶手,其实在胡濙谢恩之后,皇帝已经察觉出了胡濙气息渐弱,胡濙是天人五衰,和陈懋一样,不是用药石可以留下的。

胡濙走的很安详。

“陛下。”

“朕知道。”朱祁玉就站在艳阳之下,站了许久,才慢慢的松开了手对着兴安说道:“让礼部准备谥号吧,赠太师,义礼伯,把朕写的悼文给太子,让太子、襄王,主持官葬,葬金山陵园,配享皇陵。”

哀荣备至。

“臣代父谢陛下隆恩。”胡长祥哽咽着谢恩,接过了扶手,推着胡濙回家。

今天早上胡濙醒来之后,便一直说要来讲武堂看一看,胡长祥拗不过,就将胡濙推了过来,那个时候,胡长祥其实已经你知道父亲大限将至,临终之前,胡濙依旧想到讲武堂,其实就是想看看能不能碰到陛下。

朱祁玉在御书房批阅奏疏,听到胡濙到了讲武堂,正在和冉思娘说太医院事的他,立刻就寻到了胡濙,君臣这才算是见了最后一面。

按理来说,胡濙作为永乐朝臣,应该配享文皇帝皇陵,但是朱祁玉作为活着的皇帝,让胡濙葬在了金山陵园。

义礼伯,是流爵不世袭,是一种荣誉,胡濙的一生是个谄臣,谁在位上支持谁,他承认自己无德,他为皇帝洒水洗地,他将礼法岂是不便之物挂在嘴边,但终其一生,都在守护大明的礼法。

大明大变革已经到来,朱祁玉对于新时代下的道德规范也有些迷茫,还打算等到胡濙精神好些再商量,结果却没等到胡濙精神再好起来。

对于奇功牌,当初颁布之时就有规矩,不得随葬。不得随葬的原因是朱祁玉不愿意那些个盗墓贼,为了金银之物,打扰这些为大明屡立奇功的英魂。

忙碌了一生,既然休息了,就好好休息。

胡濙是一个无德的谄臣,他一生收过很多的学生,但是送丧时候,愿意以弟子礼送最后一程的只有无耻的刘吉和只手遮天的贺章。

“送胡太师!”兴安甩了甩拂尘,贺章、刘吉、胡长祥等人抬起了棺椁,向着金山陵园而去。

……

礼法岂是不便之物,并不是在破坏礼法,而是在保护礼法。——大明太师胡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