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 > 第577章 刘娥之功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 第577章 刘娥之功

作者:长夜未明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1-10 09:52:35 来源:书海阁

李治意味深长地说:“这位章献皇后似乎很有野心啊,现在效仿东汉旧事,来日会不会效仿武周旧事呢?”

武皇后笑了,说道:“既然有武周旧事在这里摆着,宋朝君臣难道就不会防范一二了么?”

她之后,历朝历代对后妃会如何警惕,她早就料到了,只不过为了自己的事业,她没有闲心考虑别人该如何。

当大唐出了一位篡位的女帝,后世朝代必然会对后妃加以防范限制,比较极端的不就是明朝的殉葬制度?

赵匡胤说道:“只要不篡位,什么都好说。”

他已经不在乎刘娥怎么做了,只要不是要抢赵家的龙椅,一切都可以商量。

什么女主临朝,比这更危险的事都发生过了,他还怕什么太后?

赵恒惊出一身冷汗,无比庆幸自己最终还是相信了刘娥。

他虽然有些昏聩,但也不是毫无自知之明的人,正因为太有自知之明,才会疯狂弥补这些缺陷。

同样的,他还想起了自己那个儿子赵祯的做派,一个没什么脾气的仁君,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应付得了朝中大臣?

若是没有刘娥在后辅佐,光凭朝中忠臣们,未必能保护好赵祯。

女主篡权终究是小概率事件,权臣架空皇帝倒是比较常见。

他拍了拍刘娥的手,叹息道:“是我有眼无珠,信了小人挑拨,皇后莫怪。”

刘娥露出一个通情达理地笑容。

【抛开民间谣传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刘娥这个太后还是很称职,起码比赵恒这个皇帝称职。刘娥接手的大宋,是一个前途并不明朗的大宋,刘娥对大宋未来的影响,可以说是很重要的,而刘娥也没有辜负加诸于她身上的责任。赵恒在位时,为了粉饰太平、为自己增光添彩,便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天书运动,使用人造的祥瑞为自己歌功颂德,大肆修建宫观,他沉浸在虚假的功业中无法自拔,为此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乾兴元年,刘娥执掌大权后,立即终止了天书运动,并将所谓天书都与赵恒一同下葬在,各地宫观的营造也被终止,这场让人啼笑皆非的天书运动这才落下了帷幕。“天书运动”,只是赵恒在遭遇挫败以后无力改变局面,于是麻痹自己的方法罢了,于国于民都没有任何的正面作用,刘娥做出这样的决定,无疑是明智的,她本来就未必赞同所谓的天书,只不过从前碍于赵恒还活着,她不能反驳皇帝的意思,但结局总归是好的。】

赵恒神色一僵,笑容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慢慢爬上脸庞的红色。

没有人面对天幕如此鲜明的指责和嫌弃还能不动声色,尤其是他这样自尊心强烈的皇帝。

要不是为了脸面,为了掩盖澶渊之盟的失败,他何苦费力大搞祥瑞?

嬴政面露嫌弃,说道:“别的不说,只凭他敢去泰山封禅,便足以证明他的厚颜无耻了。”

李世民不爽地说:“他都能去泰山,我却去不了,实在不公平!”

但有时不去也是件好事,毕竟泰山已经脏了。

朱棣轻蔑地说:“泰山地位尊崇,可实际地位依旧与前来封禅的人有关。”

秦皇汉武去了,那泰山就是名副其实的五岳之首,值得帝王一去,可赵恒去了……这泰山不去也罢。

【党争是宋朝官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士大夫们为了自身利益,拉帮结派,互相攻击,譬如神宗年间的新旧党争,仁宗年间的庆历党争,许多朝臣治国的水平不怎么样,搞阴谋诡计倒是一把好手。宋朝的不少名臣都曾经与党争有关系,比如王安石、苏轼、司马光和寇准等等。刘娥对朝中的这种乱象颇为忧心,于是想出了一个妙计,她对朝臣们说,皇亲国戚们有推恩,朝臣们的亲眷也没有,她让大臣们将自家亲眷的名字递上来,她要加恩这些人。】

【大臣们以为太后是要重用他们的亲友,屁颠屁颠地递上了名字,谁知刘娥将这些名字记下来贴在墙上,每当有人奏请封赏升迁之类的事情,刘娥便会仔细对比墙上的名字,若奏折中的名字没有出现在这面墙上,才会答应,也是聪明又好笑了。可惜的是,刘娥虽然百般防止党争,依然无法断绝宋朝的党争现象,大臣们斗得如火如荼,不同阵营之间的臣子们互相攻讦,自损臂膀,可悲可叹。】

赵匡胤脸色铁青,声音仿佛是从牙缝里挤出来:“若他们能把党争的精力用在国家的军政大事上,大宋的情况或许会好上许多。”

之所以说或许,是因为徽钦二帝的影响太大,他觉得帝王不明,国家的前途也是渺茫的。

神宗神色微妙,毕竟他这一朝也有党争,而且动静还不小,说的就是新旧党争。

王安石闻言,面露羞惭之色,说道:“天幕说的很是。”

若是在从前,他还意识不到,可看到了大宋的后来,看到那些惨遭屠戮的百姓和无法出头的忠臣良将,他就明白了。

国家尚未安宁,朝臣公卿岂能自相残杀?可党争这件事,不是那么好遏止的,有时候他也很头疼。

【举个例子,北宋大诗人苏轼苏东坡,他在朝中为官的时候,并不赞同王安石的新法,惹了王安石不快,不过王安石也没有把他怎么样,后来苏轼在写给宋神宗的奏表时,犯了自己的写诗时的毛病,掺杂了些私人感情,结果被新党抓住了把柄,罪名从奏表不太严谨直接上升到了对皇帝不敬、包藏祸心的程度。】

【不仅如此,新党还挑了苏轼往日诗作中的毛病,只要他们觉得不对,便将其归为苏轼的罪证,苏轼被押往开封,许多人也受到牵连,他本人更是险些被置于死地,这就是着名的“乌台诗案”,新党的疯狂让已经退休的王安石都看不下去了,上书为苏轼求情,在朝野民间的援救下,又有宋朝不杀士大夫的铁律在,苏轼免于一死。】

喜欢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我化身天幕剧透历史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