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唐浮生 > 第二十七章 教化与态度

晚唐浮生 第二十七章 教化与态度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3:33:38 来源:书海阁

五月最后一天,邵树德留郑勇留守姑墨,自领大军三万余人南下,前往疏勒。

他走得并不快,一路上看到屯堡烽燧,还会停下来看看。

这些多半都是遗迹了。

后世有学者研究西域历史,得出一个结论:高昌、龟兹、于阗等地“汉字的通行与否主要取决于政治力”,一旦政治力衰退,汉语、汉字便会随之消失。

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西域,与河陇一样,强力推行吐蕃化。但他们统治的年头不长,很快就被逐走,回鹘开始控制西域。

在回鹘汗国覆灭之前,因为政治中心在漠北,他们在西域主要实行羁縻统治,任用当地的官员。从后世出土的资料来看,当时汉字、回鹘字公文都有,汉字居多。

回鹘汗国覆灭之后,庞特勤西迁,其众二十万,再加上高昌回鹘,总计三四十万回鹘人,极大改变了西域的人种构成。且因为他们的统治中心迁到了高昌和龟兹,故不再羁縻统治,而是直接管理,这造成了西域的普遍突厥化。

这一段时间出土的资料,汉字就极少了,回鹘语公文慢慢占据主流,汉人本来人数就少,在长达七八十年的时间内,慢慢被突厥化,与河陇的汉人逐渐吐蕃化一模一样。

而河陇的汉人数量还是比较多的,远远超过西域,就这都被吐蕃人同化了大半,形成了嗢末这一庞大群体,安西什么情况,可想而知。

遗迹之中,没看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数量最多的便是朽烂的箭簇、矛杆,破碎的瓦罐、瓷器,以及一两件家用器物,从残片上看,写的竟然不是回鹘文,而是突厥文。

这片区域,远离中原文明真的太久了……

“一切都需要重建,不光是军事体系。”邵树德看着一个充满突厥风格的碎碟子,说道:“教化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可以让人记得自己的本源,也可以让人忘记自己的本源。尹、西、庭三州的经学,断不可废。今年来了多少经学生?”

“陛下,四月的时候,已经来了八十余人。七八月间,还会有七十多人抵达。”于越偰元助禀道。

“你去庭州看过,那边的学校开办得怎么样?”邵树德问道。

“朗朗书声,已有几分华风韵味。”偰元助回道。

“朕怎么说的?实事求是!”邵树德有些不满,道:“你听听你回的话,尽给朕扯澹。几所学校?几个学生?几个教谕?说了吗?一个都没有。”

“金满、轮台二县各有一所经学,总计十六名学生。”偰元助脸色一白,回道。

“这还像点话。”邵树德点了点头,说道:“时间仓促,学校少、学生少,朕可以理解,并不会怪罪你等。但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湖弄朕,就不应该了。以后奏疏、问对,不许写这些大而言之的内容,要言之有物,罗列数字,让朕看得明白,心中有数。你以后专管治学、教化之事,其他的勿要操心。”

“遵旨。”偰元助低头应道。

廉右在一旁看着。

今上可真不好伺候啊。你说那些描绘美好图景的话,他根本不听,只要数字,而这东西又比较难湖弄,还容易让人抓住把柄,实在麻烦。

“这些荒芜的村落,廉卿你觉得该怎么办?”邵树德又看向廉右,问道。

“可驱使当地百姓,粗粗整饬一番,待镇兵家人抵达后,授田耕种。”廉右答道。

邵树德说道:“朕命你为龟兹、姑墨、疏勒、于阗四镇营田使,把这事办好。其余蕃部民政事务,仍然不能落下。”

“臣遵旨。”廉右应道。

理蕃院目前有五位梅录,分别是他、偰元助、阿啜、庄约和龙思同。

在姑墨州的时候,圣人已经明确了理蕃院和政事堂的权责界线。

简而言之,正州的编户百姓归政事堂管,部落百姓归理蕃院管;军镇、羁縻州的百姓,无论蕃汉,都归理蕃院管。

而他们五个人之间的业务划分,如今看来也渐渐明晰了。

在去年的时候,草场纠纷、刑狱司法、户口清查、赈济灾民、考学治学、种田放牧之类的民政事务,一直由他和偰元助二人共管。

现在特别明确,民政事务由他管辖,这相当于汉地的户部尚书了。而偰元助,大概只能分管教化、考学之类,有点类似礼部尚书。但汉地的礼部尚书权力很大,理蕃院的这个假礼部尚书就难说了,毕竟现在制度没那么完善,看不清楚。

龙思同负责刑狱裁决之事。

庄约、阿啜二人分管财税,前者主要管用钱,后者管收钱,分工不同。

至于蕃兵,则由萧阿古只、仆固大悲奴二人共同管理。

事到如今,他们也看出来了,圣人在试图改革、完善理蕃院,并从西域这边做起。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衙门一旦改革,而且是彻底性、颠覆性的大改,原本的很多职位就做不得数了。

理蕃院本来就没几个人,大猫小猫两三只,跟个清水衙门似的。现在这么一改,实权大增,其职位做起来已经很有滋味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个时候,谁经常在圣人身边转悠,最先获得他的青睐,就能占个好位置。毕竟他是开国皇帝、无上可汗,他有足够的威望提拔谁、贬黜谁。

留守洛阳的理蕃院的官员们,这会应该肠子都毁青了,很多好处没他们的份了。

说完这两件事,邵树德又喊来了庄约、阿啜二人,道:“七月中,碛北、碛南诸部会送一大批牲畜至北庭,你俩要做好准备,即便不能亲赴庭州,也要派人交割好。养完膘后,驱赶南下。”

“遵旨。”二人一齐应道。

邵树德与杨爚对视一眼,他们一起琢磨出来的这个小“汗庭”是越来越有模样了。试点完毕之后,将来要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与理蕃院其他部门以及北衙枢密院的对接、融合。

理蕃院、北衙枢密院,和政事堂、南衙枢密院,两套班子、两套人马,并行不悖,共同构成了大夏帝国的根基。

******

六月下旬,邵树德抵达了疏勒。

进城之前,他仔细欣赏了一番这座城池。

城周大概十里的样子,其实不大,在中原州城之中算小的。甚至比起焉耆、龟兹二城,疏勒也远远不如。可见在前唐之时,疏勒镇大概是安西四镇中,最没存在感的一个了吧。

杨亮、李嗣源、李圣天、慧照法师、拔塞干、苏农等蕃汉官员出城三里,道左相迎。

“听闻法师去了阿图什,可有所获?”邵树德走到慧照法师跟前,笑问道。

法师看了一眼这个威震西域的大朝天子,听闻他已经五十八岁了,但却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威风凛凛,让人不敢多看。

“回陛下,未能捉拿萨图克、萨曼尼二人,实为憾事。”慧照法师双手合十,说道。

邵树德已经知道这事了。

萨图克、萨曼尼二人奔逃而回,听闻于阗大军近在迟尺之后,连疏勒都没敢回,直奔阿图什而去。

到了那边,刚想休整一番,突厥轻骑又至,于是再度西奔,往拔汗那旧地而去。

苏农率数百骑尾随,半途遇到了部分吉哈德分子,猝不及防之下,损失了百余骑,狼狈而退。

西边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吉哈德们得知喀喇沙已丢,心中怨愤,扬言要召集更多人东行,传播造物主的荣光后,便一熘烟跑了。

于阗僧兵占领了阿图什大庙,将庙里的人屠戮一空,随后将各种充满造物主元素的东西拆毁,财物搬走,行事十分酷烈。

“在庙里发现什么了吗?”邵树德问道。

“有许多书籍、财宝。”慧照法师说道:“经书已被烧毁,剩下的有关西域风物、地理之类的书籍,贫道妥善保管了起来,正欲将其与缴获之财货、粮草、牲畜一起,献予陛下。”

“甚好。”邵树德赞道:“那座寺庙及附属田地,朕就赐予法师了。法师可遣人至此开枝散叶,也是一桩美事。”

“谢陛下隆遇。”慧照法师按捺住心中的喜悦,又道:“还请陛下赐寺名。”

“就叫同光寺吧。”邵树德说道。

说完,又看向李圣天,道:“李卿两番出兵,一克龟兹,二克疏勒,功莫大焉。”

李圣天微微有些尴尬。

打了两趟太平拳而已,斩首没多少,财货、奴隶倒是捞了一堆。他很年轻,脸皮还不够厚,此时听到圣人的赞誉,分外不好意思。

“都是微末小功罢了,当不得陛下赞誉。”李圣天老老实实地说道。

“何必自谦?南疆有李卿,诸事无忧矣。”邵树德哈哈大笑,拉着李圣天的手,又问道:“葱岭守捉城怎么回事?”

“有小股贼人袭扰,臣已遣兵将其击退。”李圣天答道。

他派了两千人去占领葱岭守捉城,刚刚抵达的时候,就遇到了数千蕃骑黑压压地过来,将其围困。还好消息传了回来,李圣天又从疏勒调拨一万步骑前去解围,贼众见兵而退。

“都是什么人?”邵树德问道。

“波斯在悬度山以北有很多羁縻部落。这些蕃骑,应该是受人蛊惑,以为喀喇沙大乱,想过来捞好处的。见到我军严阵以待之后,知不可为,便退走了。”李圣天说道。

“你觉得他们是受何人蛊惑?”

“八成是波斯人了。”

“拔汗那那边,可有动静?”

“暂未见到。”

邵树德点了点头,心中有数了。

喀喇沙离拔汗那太近了,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他们再迟钝也得到消息了。更何况,萨图克这人在起事之后,多半与波斯人有所勾连,这从他仓皇西奔就能看得出来。

波斯人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大夏这个将势力扩展到西域的王朝呢?

喜欢晚唐浮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唐浮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