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周天子 > 第一百章 纵横序幕(二合一大章)

周天子 第一百章 纵横序幕(二合一大章)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7:47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周天子 !

这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未等冬去春来,姬舒便与端木复动身前往宋国,而相隔没两天,姜佐也带着姜季武姐弟去往齐国。

这便是战国贵族的一种常态。

他们若是不爽,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大家好聚好散,国君也不会拦着他们的。

虽然姬舒和蔡夫人可以说是世上与姬定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女人,但是此时姬定可无暇顾忌那儿女私情,他必须要在这冬末帮助卫侯设计出一套新得制度来。

因为明年将是关键性的一年,他预计自己不会在濮阳待多久。

今日,他便拿着刚刚设计的全新体制架构献于卫侯。

“三省四部?”

卫侯看着姬定献上来的资料,语带诧异地念道。

姬定点点头道:“这是臣根据之前的三公九卿制改良出来的。”

卫侯问道:“有何不同之处吗?”

“大有不同。”

姬定道:“就说之前的三公与臣的三省,看似差不多,但其实从根本上就不一样。最主要的区别,公指得乃是人,而省指得是官署。就以绁大夫为例,是君上先拜绁错为大夫,他再自己设立大夫府,招募家臣,决断公事。是先有人,后有府。而三省,是先有省,后有人,换而言之,就是君上先将权力划分好,然后往里面塞人。”

先有人后又府,先有府后有人。卫侯思索一会儿,突然眼中一亮,嘴里直呼道:“妙哉!妙哉!”

这关系一颠倒,变化可真是天翻地覆。

先有人,后有府,人于府之上,国家依赖的是这个人,反之,府于人之上,权力赋予府,国家依赖是府,而不是人,而府的权力又是国君赋予的。

宰相权力大减,相对君权就提升了。

姬定笑道:“这还只是其一,中书省负责起草,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相互制衡,只要君上手握一省,那么政令就出不了。”

卫侯急忙问道:“不知先生以为,寡人该控制哪一省?”

姬定沉吟少许,道:“其实最好是控制尚书省,因为尚书省权力最大,统辖四部,但是目前来说,时机还不成熟,国家的事,还是需要那些大夫们去做,至于内朝常侍,他们中有些人出身卑微,在执行的过程中,是难以驱使贵族的。

另外,关于国家主要政策,也是需要大夫们出谋划策,故此负责起草政令的中书省也不适合,臣建议将内朝直接改为门下省,卡主审核这一关,若是君上对于大夫们的建议不满,但又不便说,便可授意门下省驳回政令。

如此既限制了大夫们的权力,同时又避免君上与他们直接发生冲突。另外,臣并没有将之前设立的刑狱司放入其中,单独列出来,直属君上,不被任何控制,亦可很好得监督官员。

如此一来,君上便能集大权于一身。”

原本三省六部,但是刑狱司之前就已经建设完毕,姬定还是希望将司法独立出来,至于礼部么,姬定可不想操这心,故此也没有放进去。

四部就是吏部、度支部、工部和兵部。

卫侯听得是心花怒放,但他知道,现在可还不是庆祝的时候,他当然愿意,但问题是别人愿不愿意,道:“寡人可也不能说,设这三省四部,乃是为了集权。”

言下之意,这吃相太难看了。

姬定反问道:“对于君上而言,您的权力有什么变化吗?”

卫侯愣了愣,却答不出这话来。

姬定道:“其实君上您的权力并没有变化,您还是得与三高官官商议国策,还是得依靠下面的人去执行,只是将下面的权力分散,给予更多人机会,同时更为合理化。

我们卫国国小,就连风吹草动都有些难以承受,必须要尽量避免失误,如此架构,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可确保每一条决策都是有利于国家的,同时分工明确,大家各司其职,不管是哪个环节出现错漏,立刻可以问责,及时止损,这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又可确保每条政令就能够依决策而执行。”

卫侯听得是连连点头。

以往的决策,都是他与几个上大夫商议着决定,决策确定之后,就跟他没关系,是上大夫去执行,至于怎么执行,要执行多久,都是上大夫自己决定,导致出了错,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换个人去执行。

姬定又道:“集权于一身,首先得有权力,故此臣不管考虑任何决策,都还是先从国家出发,毕竟臣答应辅助君上,集大权于一身,为得也是我们卫人,如果不能利国利民,集权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迟早也会被他国吞并的。”

卫侯神色动容道:“先生为我卫人耗尽心血,却又不图名利,寡人真不知该如何报答先生。”

我要图名利的话,你不得吓坏了么。姬定笑道:“很简单,只要君上能够振兴卫国,那便是对臣最好的回报。”

卫侯闻言,不禁目泛泪光,要是臣子都是如此,何愁这卫国不兴啊!

只能说他低估了人性,他就没有想到,姬定其实是看不上这小小卫国。

在研究透这三省四部制后,卫侯是越发欢喜,对于姬定自然也是越发信任,这个制度不但有利于国家,而且能够极大的提升君权,做到真正的集大权于一身。

卫侯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日会来的如此之快,当然,他更加想不到,姬定不会在卫国耽搁太多时间。

在摸透这个三省四部制后,卫侯便召开会议,与大夫他们讨论此事。

绁错请了病假,擎薄则是表示坚决反对。

他的理由太过繁琐,国家就这么点点大,弄这么多官署纯属是浪费钱,并且表示之前减税已经为国家带来许多负担。

但是殷顺且他们是坚决支持,他们也知道这会削弱他们的权力,但如果他们在乎这一点点权力,那他们从开始就会反对,他们还是更渴望实现心中的抱负。

关键他们也都认同三省四部制,能够更好的管理好国家。

卫侯的决心更是不容置疑,即便绁错不在场,即便擎薄坚决反对,他兀自决定明年就将国家体制改为三省四部制。

而明年就近在咫尺。

冬去春来,那阴霾的天空也渐渐放晴,在家繁殖一月的人们,也终于走出家门,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

以往春来时,贵族都忙于踏春,农民忙于农耕,但今年比较特别,郊外都看不到几个贵族,这贵族比农民还要更早上班,因为今年对于卫国而言,可以说是崭新的一年。

一个崭新卫国将在今年诞生。

今日,卫侯来到绁府。

“君...君上,老臣....!”

卧在塌上的绁错看到卫侯,摇晃着手,招呼仆人赶紧扶自己起来。

“卿莫要起身。”

卫侯快步上前,握住绁错的手,道:“卿有恙在身,那些繁文缛节,是能免则免。快快躺下,快快躺下。”

“多...多谢君上。”

绁错又缓缓躺了下去,微微喘着气。

卫侯也是非常随意坐在塌边,问道:“卿身体如何?”

绁错道:“蒙君上关心,这天气暖和了一些,老臣也觉得舒服了一些。”

卫侯忙道:“卿可得早点好起来,寡人可是离不开卿。”

绁错叹了口气道:“臣老了,只怕难以再为君上分忧。”

卫侯突然举目四顾,问道:“卿以为是你这府邸豪华,还是寡人的宫殿豪华。”

绁错忙道:“自然上君上的宫殿更为豪华,臣的府邸岂能相提并论。”

卫侯又问道:“那为何卿在这里比较自在一些。”

绁错愣了下,道:“这是老臣的家,待在自己家里自然要更自在一些。”

“卿说得不错,这是自己家!”卫侯感慨一声,又道:“再富丽堂皇的房屋,也不如自己家更加逍遥自在,你看看那郑公主,倘若郑国不灭,她可就是一国公主,又岂会如今日这样,到处颠沛流离,不管是住在哪里,都只是一个客人,客人就会感到拘束。”

绁错忙道:“君上,老臣......!”

卫侯抬手制止了绁错,又道:“我知道卿的建议,也是想保全我们卫国,但是卿可有想过,在自己家,自己说的话都不能作数,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寡人并非是要与强国为敌,寡人只是希望自己的子民活得有尊严,在自己家说的话,是可以作数,就仅此而已,这难道是一种奢望吗?”

绁错听得是老泪纵横,道:“老臣岂不知君上的想法,但是老臣实在是害怕我卫国会遭受到灭顶之灾啊!”

卫侯道:“卿大可放心,寡人岂不知其中凶险,若非十足的把握,寡人也绝不敢这么做。”

绁错呆呆地看着卫侯道:“十...十足的把握?”

卫侯点头道:“正是,但是具体细节,寡人暂时不便与卿,可是目前寡人可是非常需要卿,寡人已经封卿为尚书令,卿一日不在,这政令就一日不得执行啊!”

“君上...臣愧对君上啊!”绁错拉着卫侯的衣袖是痛哭流涕。

卫侯也是眼中泛着泪光。

这时,屋外忽听得有人道:“君上,小人有要事禀报。”

绁错赶忙松开卫侯,抹着双眼道:“抱歉,老臣失态了。”

“这不怪卿。”

卫侯也抹了抹眼角,又向屋外人问道:“什么事?”

屋外人道:“我们刚刚收到消息,魏国相邦已经入境。”

卫侯面色一惊,道:“可知惠相是因何而来?”

“惠相是要去往齐国,到时会经过我们濮阳。”

“呼...!”

卫侯松得一口气,旋即又稍显尴尬地看向绁错,咳得一声,道:“卿看见了,寡人的大夫去到大梁,人家是爱见不见,可他们的相邦经过我国,对于我国可也是头等大事。”

绁错羞愧不已。

卫侯又道:“寡人就不打扰卿休息,但是卿一定早日康复,寡人可真是一天也离不开卿啊!”

绁错哽咽道:“君上如此厚待老臣,老臣...老臣真是无以为报,唯有耗尽这残烛之躯,以报答君上的恩情。”

“好好好!”

......

这卫侯一走,绁错立刻坐起身来,精神矍铄,哪里像似一个病老头。

那女婢赶紧拿着热帕子给绁错擦了擦脸,又递上一杯热茶。

一直站在旁边的文士走过来,道:“主公,看来卫侯还是离不开您啊!”

绁错冷笑一声:“他当然离不开老夫,他可还希望老夫帮着他制衡殷顺且。”

那文士道:“可是君上欲拜主公你为尚书令,在三省之中,尚书令的权力可是最大的。”

绁错呵呵道:“关于这事,老夫早已经知晓,而那三省四部制老夫也了解的非常清楚,尚书令的权力的确是最大的,但是你不要忘记,尚书令主要负责执行,若是他将老夫安排在中书和门下,那么老夫要是反对得话,岂不是政令得起草和审核都通不过。而尚书省下的四部中,吏部在富术手里,兵部在子南权手中,政令下来,老夫纵使想阳奉阴违可都不行啊!”

那文士皱眉道:“如此说来,卫侯还是防着主公的。”

绁错笑道:“他谁都防着的。不过他可能没有想到,老夫装病,可并不是为了阻止改革,而是让他放松警惕,认为老夫也就这点手段了。”

......

对于卫国,这是崭新的一年,而是天下诸侯而言,这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

去年张仪一手缔造的秦楚联盟,一下子打破现有的局面,在冬天的时候各国之间都忙于制定应对之策,这春天一来,各国之间立刻相互走动起来。

惠施也是立刻赶往齐国,商讨结盟一事,而他之所以途径濮阳,当然是冲着姬定而来,亏卫侯还亲自率领大夫们前去迎接,结果惠施就是跟他们草草聊了几句,吃了顿便饭。

也真不是惠施摆架子,看不起他们,而是他现在没有心情跟他们聊天,魏国如今的情况非常不妙。

在宴席结束之后,惠施便急忙忙去到周府。

“真是好一个三省四部。”惠施抚须呵呵笑道:“先生的智慧总是能够令人感到惊喜啊!”

姬定笑道:“哪里!哪里!这只不过是我根据旧制改良出来的。”

惠施又问道:“那不知这三省四部可否用于我梁魏?”

姬定摇摇头。

“为何?”惠施问道。

姬定笑道:“如果梁魏也采用三省四部,基于三省相互制衡,惠相又岂能这么随意出使齐国,如今天下局势瞬息万变,若晚人一步,结果可能是天差地别。”

惠施又问道:“那为何先生又在这卫国推行三省四部?”

姬定道:“卫国目前求得是稳,是发展,避免犯错,三省四部虽然繁琐一点,但也能够最大程度避免犯错。”

惠施稍稍点头,旋即叹道:“这制度再好,若无实力,可也是白忙一场啊。”

姬定笑道:“可坐着等死,亦非人性。”

惠施叹道:“我指得不是你们卫国,而是我国。”

姬定皱了下眉头,道:“出了什么事?”

惠施道:“我此去齐国,多半会无功而返啊!”

姬定惊讶道:“这是为何?”

惠施道:“我刚刚进入你们卫地,就听到消息,齐国相邦邹忌将会出使韩国。”

姬定皱了下眉头,问道:“齐国可知惠相将要出使齐国?”

惠施眼中闪过一抹赞色,点点头。

姬定思索片刻,道:“既然齐国知道惠相将要出使齐国,却又让相邦出使韩国,这不符合常理,也就是齐国并不打算与贵国结盟,难道齐国是想借此去拉拢赵韩二国?”

惠施点点头,道:“应该是这样的,齐楚联盟,对齐国必然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但若直接与我国结盟,那么就是与秦楚为敌,这又是齐国不想见到的。

如果能够拉拢赵韩,就能够左右西边局势,又可以避免齐国与秦楚直接发生冲突,这其实也是齐国一直以来的作风,齐人盘踞在东方,是七国之中最为富庶的国家,一直以来他们都是极力避免战火烧到自己家。

当初我魏国强势之时,齐国也是与韩联盟,与赵联盟,将韩赵推倒前面,然后出兵援赵,援韩,使得我国一败再败,国力大损,而齐国国力却是蒸蒸日上,这才有了今日的危机。”

其实真正将魏国从霸主地位拉下来的,不是秦国,而是齐国,当初齐国大将孙膑采取围魏救赵,围魏救韩的策略,接连削弱魏国的国力,阻止魏国进一步扩张。

而秦国当时因为变法不久,这国力也不是很强大,只能趁着魏国四处交战,不断出兵偷袭,慢慢蚕食魏国在河西的地盘,但显然是齐国在主导这一切。

齐国的策略,就是周边吃掉小国,平衡三晋,然后卯足劲打燕国,因为就地势而言,燕国对齐国的威胁是最大的,而楚国的话,由于之前并不与齐国接壤,主要是跟越国接壤,最近齐国才感受到来自楚国的威胁。

但不得不说,在这几十年来,齐国才是真正的霸主,因为齐王的抉择,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魏国只是魏武卒强盛一时,但是国家远不如齐国富裕,外交也没有齐国玩得溜。

姬定道:“但是在我看来,这对于贵国是非常有利的,齐国不与贵国结盟,其目的只是避免直接与秦楚为敌,但是齐国拉拢赵、韩,其目的也为了制衡秦楚,若是要制衡秦楚,就必定要保住贵国不被秦楚兼并。”

惠施叹道:“短时日来看,确实有利于我国,但是从长远来看,却对我国非常不利,秦与楚联盟,齐与赵韩联盟,而燕国在最东北边,与我国相距甚远,我国乃四战之地,又无盟友,迟早还是会被人蚕食殆尽的。”

姬定稍稍点了下头,问道:“那惠相打算如何应对?”

惠施道:“我以为现在必须要采纳你当初提出的建议。”

姬定道:“联秦制楚?”

惠施点点头道:“如果齐、赵、韩联盟达成,我国与秦国结盟的可能性将会大为增长,毕竟秦楚联盟,只不过是因我国而起,而并非是从长远考虑。而一旦齐、赵、韩三国联盟,对于秦国是要更具威胁,如果秦国继续攻打我国,只要齐、赵、韩三国出兵援助,秦国将会面对四国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到底会不会全力援救,估计秦国也没有把握,毕竟楚国也很乐于见到秦国被削弱,但若与我国结盟的话,这情况将大为不同,我国必然会全力以赴,同时在地势上,又分割了韩、赵,以及可直接出兵伐齐,不至于让秦国限于被动之中。”

姬定沉吟少许,道:“不知我能帮什么忙?”

惠施道:“我临行前,大王就托我通知你一声,让你去一趟大梁。另外,吾王耳根子软,我这边出使齐国,若同时齐国在拉拢赵、韩,这肯定会引起国内的一些动荡,我怕大王会听信谗言,做出错误的判断。但我还是得去一趟齐国,虽然难以结盟,但也得消除双方疑虑,若是联秦之策不能成,我们就还是得依靠齐国,若这期间有你在大王身边,我也要放心不少。”

他就担心魏惠王又干糊涂事,将齐国也视作敌人,那可真是要命了。

姬定点点头道:“惠相请放心,我会将惠相的想法转告大王的。”

.....

惠施走后,姬定立刻写了一封迷信,然后叫来法克。

“你立刻将这封信送去宋国给公主。”

“是。”

“呼...!”

姬定轻轻吐得一口气,笑道:“这可真是天赐良机啊!”

.....

“什么?”

卫侯诧异地看着姬定道:“先生要去大梁?”

姬定点点头道:“是的,魏王托惠相传信于臣,让臣去一趟大梁。”

卫侯皱眉道:“可是国内改革才刚刚开始,寡人非常需要先生的帮助。”

姬定笑道:“不瞒君上,这其实是在臣的预计之中,如今臣留在国内,所能做的事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具体事宜还是需要殷大夫他们去执行,如果臣在大梁的话,至少可以确保我国无外忧,如此一来,君上便可一心改革。”

卫侯稍稍点头,就目前国内的局势而言,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所担心更多的是外来的压力,若是姬定能够消除外忧,这无疑是能够确保改革成功。

他叹了口气,道:“寡人真是没用,这外忧内患,都得依靠先生。”

姬定忙道:“其实臣也就是动动嘴皮子,跑跑腿,具体事宜,可都是君上与殷大夫在做,该羞愧的是臣。”

卫侯道:“先生万不可这么说,若没有先生的相助,我卫人哪能看到这一丝曙光。先生此去,一定要多加小心,寡人在濮阳等候先生凯旋归来。”

就怕你等不了我回来。姬定暗道一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